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酸性潮湿土壤对鸟类营养关系的较大影响表现在三方面:减少鱼类,改变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减少对酸性敏感的无脊椎动物。若干有效的考查研究表明:许多迁移性鸟类可能在其繁殖季节受到酸雨的有害影响。在酸性水中的鱼类减少,致使食鱼性幼鸟的食物总量下降。虽然食鱼性的优势鸟类还能继续在那些因酸化使鱼类的密度正逐渐下降的湖泊或江河边繁殖,但却因食物的减少受到很大的  相似文献   

2.
番禺区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过去粗放型、低端式的产业发展,使得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后劲不足、竞争力弱的问题目益凸显,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番禺区委、区政府积极破解发展难题,深入探求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方法.大力实施"腾茏换鸟"战略,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环境优化、和谐发展"的经济跨越式发展之路.本文首先对番禺区现存生态环境瓶颈及未来压力进行了系统割析,然后重点从环境管理与政策的实践层面入手,深入阐述了推进腾笼换鸟工作的环保举措,同时从战略规划层面入手提出坚持生态优先、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以腾笼换鸟推动番禺和谐发辰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番禺区政府决策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男主外、女主内”的中国传统家庭模式使得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国内女性食物浪费行为对防止家庭食物浪费起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基于双系统理论,通过事件相关电位实验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测度不同性别群体的食物浪费程度,并探究影响不同性别群体食物浪费程度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实验参与人均出现了明显的N270脑电成分,表明其食物浪费程度均较高,且女性比男性表现出了更明显的食物浪费倾向;(2)相对于90后与00后,50后与60后女性消费者面对食物倒掉刺激材料能诱发更为显著的N270,即年长女性的食物浪费水平显著低于年轻女性;(3)与女性相比,提高男性的节约意识对于减小其食物浪费意愿的作用更为明显。本文以期从性别特征角度为《反食品浪费法》的高效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动物都是"吃货",他们自己不能像植物一样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身体需要的能量,只能靠吃植物或其他动物来获取能量,所以找到食物活下去成为大多数动物每天的头等大事.但事实上,在自然界中,却有一些奇葩喜欢另辟蹊径,能以"吞食阳光"来获得生命. 海绵 互利共生是动植物合作的模范典型,在这类共生关系中,动物从细菌或藻类的光合作用中获得氧气,而细菌或藻类也得到了动物的代谢产物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在这一类共生关系中,植物可能居住在动物的体内,但植物仍然保持其细胞的独立和完整.海绵与绿藻就是这种相辅相成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5.
动物消化机制用于木质纤维素的厌氧消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食草动物和食木昆虫能高效消化植物中的木质纤维素,模拟动物消化系统的厌氧消化反应器却达不到相应的效果.为了更好地理解动物消化机理,并应用于厌氧消化反应器的设计和运行,对食草动物和食木昆虫的消化机制以及木质纤维素厌氧消化工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动物消化系统的高效消化是其消化道中各种酶的协同作用以及一系列物理和生物化学活动的结果.强大的预处理过程能有效支持微生物发酵系统,如反刍动物的反刍、食木昆虫分泌的纤维素酶的催化及食木昆虫其消化道中的碱处理等;沿消化道形成的氧浓度梯度可能刺激一些微生物的水解活性;固体停留时间、消化物流动和终产物排除的有序安排,均能促进动物高效消化木质纤维素.源于瘤胃的厌氧消化工艺接种了瘤胃中的微生物降解木质纤维素,但其厌氧反应器内的环境条件对发酵的限制远远大于瘤胃发酵或后肠发酵的情况.因此,模拟动物消化机制可以更有效促进厌氧消化工艺降解木质纤维素类固体有机物废物.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的目的是将3s技术应用于鸟类生态学研究。研究过程中采用SuperMap GIS软件为开发平台,Visual BASIC 6.0为开发语言,SQL Server 2000为数据库支持。在总体设计的指导下,利用野外实地考察数据、卫星遥感影像图解译的空间数据建立数据库,经过程序编写和整体运行调试,完成了“乌梁索海湿地鸟类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软件能够实现:1.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中鸟类信息的浏览、查询、编辑、专题统计分析、结果输出等功能。2.乌梁素海湿地行政区地图、鸟类栖息环境数据的浏览、查询、编辑、专题统计分析、各景观要素面积变化预测、结果输出等功能。3.通过鸟类信息查找其在该湿地栖息活动的主要范围;通过景观要素专题图查询在不同景观要素中栖息活动的鸟类信息。应用开发出的软件对鸟类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出如下结论:1.近十年来乌梁素海湿地景观要素的面积之间发生转化,浅水沼泽面积不断加大,明水面积不断缩小;利用马尔可夫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明水面积迅速减少,芦苇等沼泽面积增大,湖泊周围的荒漠化草原面积增大,湿地面积不断减少。2.对鸟类区系演变和景观要素的变化做出定量分析,鸟类区系组成变化迅速,涉禽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游禽的种类和数量相对减少。3.通过定量研究鸟类对氮和磷的转移,确定了草食性优势种鸟类在富营养化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所起的作用。4.对沿岸浅水沼泽环境中鸟类群落结构特征、鸟类密度与主要食物量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以及鸟类密度不仅与主要食物量有关,与其环境的污染程度、受干扰的大小、植被特征等因素都有直接的关系。5.湿地鸟类的区系组成及数量的变化可以作为湿地环境变化的指标,即湿地景观要素而积的转化直接影响其中鸟类的种类与数量的变化,因而鸟类的种类与数量的变化可以指示其生态环境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选择一些含热量较高的食物天气渐渐转冷,人们除了适当增添衣物外,还可有选择一些含热量较高的食物,这对增强体质、抗寒冷也有一定的帮助。具有这些功能的食物有: 狗肉其性温味甘,能安五脏、暖腰膝、壮肾阳益脾胃,产热量高,对腰痛、脚冷、体虚者有良好的保暖防寒作用,食后如有口燥作渴,可服米汤来解。有阴虚内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核设施在正常运行和发生事故时释放的气态放射性物质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是:因悬浮于空气造成空气污染;因干、湿沉积造成对地表、土壤和农作物污染。这些污染使人体受到辐射照射的主要途径为:沉浸于β、γ放射云受到的外照射;地面沉积放射性物质造成的外照射;吸入污染空气和食入污染食物造成的内照射。本文根据某核设施(包括反应堆和后处理厂两  相似文献   

9.
转笼式生物反应器在水体生态平衡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然水体(江河.湖.库)受到有机物严重污染的情况下,除利用现行的污水处理工艺外,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从生态系统的综合整治来解决问题。文章介绍了溶解氧含量与河水自净的关系及岛屿生物平衡模型,并根据增加水体中的DO含量和建立生态学角度上的“岛”的理论。设计了转笼式生物反应器。分别取玄武湖.莫愁湖、乌龙潭的水样,在转笼式生物反应器上作水体生态平衡修复的中试研究,装置运行1h后,CODMn就有所降低,而DO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通过对3个隔室中生物相的观测结果,发现如此小型的三级反应器中竟然很明显地出现了有机污染物排入河流后沿其下游河段发生正常的自净过程,即由多污带(第一隔室)向α-中污带(第二隔室)、β-中污带(第三隔室)过渡的过程,其相应的生物群落均可见到。  相似文献   

10.
河流水动力条件对大型底栖动物分布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简称"底栖动物")是河流生态系统重要的生物类群,其组成与分布受河流水动力条件影响显著.对世界范围内不同气候带的7条大型河流的研究发现,底栖动物在河流纵向上展现出了明显的分布特征:①山区树线以上,粗颗粒有机物有限,直接收集者占绝对优势,其中流速大的河段以适应流水的摇蚊幼虫为主,流速低的河段以寡毛类为主.②树线以下的上游河段,充足的凋落物进入河流,流速大的河段以抗冲刷能力强的水生昆虫(如蜉蝣目)为主,流速低的河段以寡毛类和摇蚊幼虫为主.③中下游河段以及河口地区,河流比降小、水深大、流速小、底质较细,受一定程度的人类活动影响,寡毛类、摇蚊幼虫和软体动物等较为常见,其中寡毛类和软体动物主要栖息在淤泥底质中,摇蚊幼虫在沙质河中更为常见.底栖动物的物种数量及组成与底质的稳定性、河流含沙量、降水量等因素相关.水动力条件中的底质、含沙量及流速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最为显著:①底栖动物物种数随着底质粒径和稳定性的降低而减少,在卵石底质中达到最大值.②含沙量增加导致底栖动物的物种数和密度显著下降.③汛期水动力条件的改变直接导致底栖动物密度和优势种变化,汛期过后则优势种恢复,密度达到年内最大值.研究推测气候通过影响底栖动物食物网来影响其密度,而不是种类.建议今后增强气候变化对底栖动物食物网及密度综合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少绞吸式挖泥船疏浚过程中产生的底泥污染物释放量,避免对水体形成二次污染,需对其进行环保功能改造。论文分别采用普通绞刀、螺旋绞刀以及加装防扩散装置的普通绞刀和锥形螺旋绞刀进行疏浚模拟试验,考察疏浚点周围上覆水中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对比分析各种疏浚设备的环保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螺旋绞刀疏浚时,底泥中污染物释放量比采用普通绞刀时小。同时,在这两类绞刀上加装防扩散装置均能有效降低污染物释放量,特别是能有效抑制疏浚后1 h内营养盐氮的释放。普通绞吸式挖泥船环保功能的最佳改造方案为采用螺旋绞刀替代普通绞刀并加装防扩散装置。  相似文献   

12.
活性氮和世界:200年的变化   总被引:101,自引:0,他引:101  
本文通过将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后期的氮流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了食物和能源生产对全球氮循环的影响.我们虽然对人类产生的活性氮的数量及其释放到环境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有了充分的认识,但是,我们对于环境库中氮的累积速度缺乏了解,由于积累在环境中的氮具有阶式效应,因此,对其在环境中的积累尚有不明之处.未来活性氮的产生、分布状况及其形成速度增加的可能性(尤其是在亚洲)存在巨大的区域性差异,因而需要制定"总活性氮措施",以优化食物和能源生产,保护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枯水期沉积物磷释放特征及对水位变化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鄱阳湖枯水期不同高程沉积物磷释放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试图建立沉积物磷释放与水位间响应关系,进一步揭示由于江湖关系变化导致的水位下降对鄱阳湖沉积物磷释放风险影响.结果表明:(1)鄱阳湖沉积物高程越高,即出露时间越长,中部和"五河"尾闾区沉积物EC0、DTP、DOP和SRP最大释放量及初始释放速率(0~5 min释放速率)越大,而北部湖区因采砂活动等影响,变化不明显.(2)鄱阳湖水位的持续下降引起的沉积物出露时间延长和出露面积增加,导致全湖沉积物DTP、DOP和SRP最大释放量分别增加了91、81和34 t,虽然该增加量对全湖磷负荷贡献较小(占外源P输入负荷的4.1%、3.7%和1.5%),但"五河"尾闾区沉积物磷释放增加强度为全湖平均值的3倍,意味着随江湖关系的持续变化,来年丰水期鄱阳湖沉积物磷将会集中释放,尤其是"五河"尾闾区等重点敏感区域,其沉积物磷释放量的增加将进一步加大鄱阳湖局部湖区水质下降风险.  相似文献   

14.
净土保卫战     
正现在市场上出现的有机食品,价格高昂,但销量却是不少,为什么消费者会选择这样价格高昂的食品呢?因为公众越来越重视"舌尖上的安全"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市场的导向反映了公众越来越关心自己吃的大米、蔬菜是否受到污染,越来越重视自己居住的房子是否安全。一、土壤对人类具有重要的作用1厘米厚的土壤要历经1000年才能形成,土壤能够为植物提供养分和一定量的水分,并在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能保存至少四分之一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为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5.
利用模拟试验方法, 研究和探讨了苏州市古城区重污染河道上覆水的氮营养盐浓度及DO水平对河道底泥内源氮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上覆水体的氮营养盐水平可对底泥中氮营养盐的释放程度(即释放速率和释放量)产生影响,氮营养盐含量低的上覆水体有利于底泥中氮特别是氨氮的释放(外城河与苗家河2种处理的累积释放量差值可达6 mg/kg),相反,则不利于氨氮的释放.故当氮营养盐含量较低的外城河水进入古城区河道时,有可能引起内城河道中底泥氨氮的大量释放,这种情况在调水过程中更为明显;②溶解氧是控制底泥氮释放规律的重要因素,其对氨氮和硝态氮释放的影响呈非线性,厌氧条件能加速底泥氨氮的释放,好氧则对其释放产生抑制,故保持河道水体中适当的溶解氧可有效抑制底泥中氨氮等释放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针对出厂水水质化学组分变化可能引起管垢成分释放进而导致管网"黄水"的问题,利用管段反应器,研究了硫酸根(SO24-)质量浓度变化对长期通地下水的铸铁管段总铁释放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硫酸根质量浓度变化可能造成的金属元素锰(Mn)、砷(As)、铬(Cr)、铜(Cu)、锌(Zn)和镍(Ni)的释放行为.研究表明,实验管段进水中SO24-质量浓度的升高能导致管垢总铁、Mn释放量显著增加,且当SO24->400 mg.L-1时,出水呈现明显的"黄水"现象.对实验管段进出水中微量金属元素的检测发现,尽管随着进水SO24-质量浓度的升高,出水中As、Cr、Cu、Zn和Ni质量浓度也随之增加,但其多数情况下低于进水质量浓度,说明管垢对这些微量元素具有吸附作用.增加水中溶解氧(DO)质量浓度对铁的释放具有明显控制作用,但当超过一定值时,其抑制作用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语感",就母语而言,就是通过训练,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经验直接、迅速地表达自己的一种语言能力。语感的培养和形成是学好英语这门外语的必要条件。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使学生形成语感的一些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在和大家一起分享,介绍如下。一、朗读与背诵是培养提高学生英语语感的关键和基础语言是一种表达信息的工具,但它是通过语音语调来实现的。自从人类的语言文字化后,人们通过阅读能理解其中的意思。现代  相似文献   

18.
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20年来,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呈加剧趋势,其造成的环境问题也呈现"压缩型"和"爆发性"的态势.一般认为,土壤污染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影响土壤的利用功能的现象.因此土壤污染往往被称为"化学定时炸弹",其后果是对农作物的产量或品质造成了影响,通过食物链、饮水、呼吸或直接接触等多种途径,危害动物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土壤一旦遭到污染,极难恢复,即使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有可能被降解,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在土壤中完全消失,而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则完全是不可逆的.所以说,土壤安全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9.
在冬季低温(10.6℃)连续好氧-缺氧以及全泥龄的运行条件下,挂膜成熟后序批式生物膜工艺(SBBR)、投加填料SBR工艺和传统活性污泥法(CAS)工艺的污泥产率分别为0.171kgMLSS/kgCODremoved、0.207kgMLSS/kgCODremoved和0.315kgMLSS/kgCODremoved。三个工艺中SBBR工艺污水处理效果最佳,其对COD、NH4+-N的去除效果分别达到63.94%和85.36%。在冬季运行条件下,试验第10天和第25天在两种SBBR工艺中先后有大量轮虫和线虫等后生动物的滋生,导致出水中总磷(TP)的明显释放,后生动物的滋生有助于污泥的沉降性能的改善,在SBBR中后生动物的滋生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硝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海上平台设计中直接关系到海上平台安全的几个问题,如参考风向选取、挡风墙设置、消防水喷淋设置等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即:在海上平台总体布置设计中,采用"最小频率风向"作为参考风向;设置挡风墙应尽量避免采用全墙体的固定式挡风墙,建议采用推拉式、开窗式等类型;在消防水喷淋的设计中,应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