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及时发现地表水中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对地表水进行放射性监测成为辐射环境监测的必要项目,本文分析了2018年新疆主要地表水断面总α、总β、锶-90、铯-137、镭-226、钍和铀的放射性水平,对掌握新疆地表水放射性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采集了乌鲁木齐河、塔里木河、伊犁河出境口断面、额尔齐斯河、伊犁河中哈国界断面、额尔齐斯河中哈国界断面六个有代表性的地表水断面,采用实验室放化分析得出新疆地表水中放射性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随着襄阳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城区面积、人口、功能区划分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有的城市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代表性明显不足,“十四五”城市声环境监测点位的优化、调整是必然趋势。依据《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640-2012)等标准,以襄阳市2008~2020年声环境监测点位布设现状为基础,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等各类因素,从技术角度、科学性、合理性对监测点位优化调整进行了分析研究。优化调整后,监测点位覆盖襄阳市所有行政区域和功能区划,全面、客观、准确的反应声环境质量状况,建立的声环境监测网络更加系统合理。  相似文献   

3.
正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国办发[2015]56号),进一步完善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说清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护管理要求,环境保护部在"十二五"国家地表水监测网基础上,依据有关标准和监测规范,进一步优化监测点位布局,制定了《"十三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设置方案》。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共设置国控断面(点位)2767个(河  相似文献   

4.
在土壤污染的监测过程中,由于需要大面积的监测点位布设,所以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原有的土壤监测点位存在冗余和代表率低的问题,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产生了影响。使用一种基于自编码器降维和图卷积网络(GCN)推理的土壤点位优化方法,通过将原有监测点位聚类成不同簇,来实现用尽量少的监测点位全面地表现区域污染情况的目的。使用GCN推理结合自编码器降维的土壤点位优化方法,该方法同时利用土壤监测点位数据的结构信息和高维特征表示,将监测点位聚类成不同簇。通过对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聚类后的簇中心点位可以作为原始簇的代表,从而降低土壤监测点位的冗余性,实现了监测点位的优化。实验证明GCN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监测点位的数量,同时保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5.
开展了四川省自贡市城市声环境质量监督性抽测工作,进行了历史监测数据核查、仪器设备检查、日常质控情况检查、现场比对监测与监测点位核查,抽测结果显示自贡市声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在监测数据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监测点位有效性及监测人员业务素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声环境监测技术贮备和人员培养,及时调整监测点位,加强质量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控制又是环境监测的基础。为提高生态补偿监测质量,加强地表水环境监测过程和监测结果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对生态补偿监测全过程中的人员素质、监测分析方法的选定、布点采样方案和措施、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处理和报告审核等环节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实行跨界断面水质目标扣缴监测提供技术手段和生态补偿扣款依据,同时为环保执法及政府决策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2020年泸州市区域噪声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以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为方法提取区域噪声监测点位相关信息,优化了泸州市建成区区域噪声监测点位,从152个监测点位中优选了22个作为区域噪声监测点位。优化区域噪声监测点位提高了噪声监测效率,为噪声自动监测站点位的选取提供了技术支撑;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揭示了噪声监测点位间的相互关联信息;综合多元统计分析成果和区域噪声分布特征是合理、科学优化噪声监测点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敖其村地表水、饮用水源地、环境空气、土壤进行调查,发现作物种类改变、监测点位变化、专业人员匮乏、经费来源紧张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开展,建立固定监测点位、加强人员培训、加大经费投入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相似文献   

9.
构建灰色模型GM(1,1),选取近5~10年的监测数据,对大连市“十四五”期间的环境空气、地表水、近岸海域和声环境质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大部分污染指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全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市区臭氧浓度、复州河三台子断面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中心城区功能区声环境0类区昼间及夜间等效声级等指标仍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应采取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及区域协同治理、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优化调整等更加精准的管控措施,持续改善大连市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周围环境及公众的辐射安全,自高通量工程试验堆运行以来,开展了逐年的辐射环境监测工作,其中对环境介质和生物样品中的β放射性水平的监测就是一项重要工作。监测对象包括气溶胶、沉降物、地表水、陆生生物等。研究发现,各监测点与参照点的β放射性水平基本一致,均在天然本底放射性统计涨落范围内,表明HFETR运行对周围环境没有造成可觉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四川省接受中央财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生态补偿的42个县域的环境监测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监测点位、监测内容、监测机构、监测方法和监测结果上报等各环节的管理角度,初步探索了一系列适用于四川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相关环境监测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2.
数字     
《环境教育》2013,(6):10-10
57.3%《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2年,全国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在全国198个城市4929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优良-良好-较好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42.7%,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7.3%。农村地区的水环境问题更为严重,试点村庄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仅77.2%,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仅70.3%。地表水达标率只有64.7%。23.9%《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  相似文献   

13.
截至2018年,雄安新区设置了6个省级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和26个乡镇站大气站,用于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随着新区建设发展不断扩大,现有点位已不能全面反映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分析了雄安新区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存在设置不均匀、不完善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监测点位优化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普光气田环境空气植物监测体系的初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回顾国内外有关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普光气田主要大气污染因子与环境监测现状,从监测植物筛选、监测点位选取、监测体系标准化、"植物-大气-土壤"综合评价系统以及应急监测机制等五个方面,讨论了构建该地区环境空气植物监测体系的基本想法和建议,并进行了展望,供项目建设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21年沈阳市78个地表水断面(点位)水质的监测结果,计算出2021年沈阳市水质时间达标率为85.6%,水质空间达标率为89.7%,水环境承载力指数为87.7%,为临界超载状态。通过对沈阳市监测断面超标情况进行分析,指出沈阳市地表水污染特征和污染原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固定源烟气对比监测是保证自动监测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是,有效性审核比对监测过程中存在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安装不规范、手工监测抗干扰能力较差、烟气预处理效果不稳定及监测点位差异影响监测结果比对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严格规范环境监测点位的布置,针对不同的污染源确定适合的监测技术方法,研发完善的烟气预处理设施以及建立健全的自动监测质量保证体系等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广州市地表水环境溶解氧情况,结合广州市2020年40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溶解氧数据,采用Origin和Excel软件统计分析了广州市中心城区、郊区和及近海区溶解氧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溶解氧空间分布特征(即水体溶解氧含量):中心城区<郊区<近海区;(2)广州市各区溶解氧主要在7月、8月和9月偏低;(3)溶解氧影响因素复杂,受温度、氨氮、上游来水和潮汐等影响。因此,为保障考核断面水质达标,广州市应重点关注第三季度、中心城区考核断面地表水环境溶解氧含量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18.
曲晴 《环境教育》2009,(1):48-49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数据汇总分析结果显示:2008年我国环境质量状况呈现改善趋势。2008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为中度污染;746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比例为427%,较2007年提高了4.2个百允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23.1%,较2007年下降了3,0个百分点,整体呈好转趋势。207个“十一五”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确定的水质目标考核断面中,148个达到2010年要求,占71.5%;59个未达到2010年要求,占28.5%。从目前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趋势看,全国地表水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与“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尚差1.1个百分点。七大水系国控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已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近4年对伊通河长春段6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重金属铬的研究,得知铬以CrO42-的形态存在,2006年铬超标倍数约为1.4倍,地表水中铬的年平均含量逐年递增,对水体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12年4月~2013年3月九寨沟白水河不同断面水样分析,研究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表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的含量变化,并对铬、镉、硒、铜、汞、锌、铅、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进行污染状况评价。结果显示:镉、铜、汞、锌、铅均未检出;对铬、砷、硒、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有检出项目进行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水样中铬、砷、硒、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全年监测平均浓度分别为0.294μg/L、0.024μg/L、0.084μg/L、0.187mg/L、0.695mg/L,用国家水质环境标准的一级标准,所有监测点位(PN〈1)未超标。从单因子污染指数来看,高锰酸盐指数在4月、7月、10月P,〉1,属于轻度污染,初步推断人为活动所致。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九寨沟水质依然较好,未受到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