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影响城市能源利用效率(以下简称能效)管理不可控因素的城市分类和标杆管理思想,构建了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人均生活能耗等指标标杆体系,对成都市上述能效指标进行对标评估,识别成都市在不同类别城市中的能效水平位置,并参考能效标杆体系设定了不同情景下的成都市节能管理目标,在此基础上估算其在不同情景下的节能潜力,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一刀切"式节能目标制定方式所存在的弊端,为完善中国城市节能管理技术规范和成都市节能规划目标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滨海新区2000—2007年人均GDP、单位GDP能耗及能源消费总量等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拟合现状滨海新区能源消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基于情景分析法,预测了2006—2020年滨海新区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响应关系及发展趋势,并对其EKC曲线形状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滨海新区能源消费总量与人均GDP相关关系不存在EKC假说,并且按目前发展态势,未来能源消费总量仍趋于不断增长。通过强有力的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以及相关法律、政策干预等措施,滨海新区可以在较低的人均GDP水平实现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的完全"脱钩"。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省份之一,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提出的计算方法(简称IPCC法),计算了该省1996—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并以此为因变量,选取了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人均GDP,城市化率,土地变化等人口和经济因素作为碳排放的影响因子,基于改进的可拓展、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STIRPAT)模型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江苏省碳排放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人均GDP,城市化率,建设用地总量,能源消费总量每上升1%,分别会引起碳排放总量增加0.131%、0.248%、0.290%、2.198%、0.530%。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能源消费水平、城市化水平依次是影响江苏省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应以主要影响因素为突破口,协同次要因素,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降低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4.
环境污染排放治理与系统综合能耗之间的协同优化与评价是解决我国环境与能源不堪重负的理论前提。针对燃煤电厂脱硫系统协同优化与评价的关键问题,基于湿法脱硫控制系统在线运行数据的支持向量机(SVM)智能深度自学习,构建了脱硫系统实时在线污染排放指标和系统综合能耗指标的协同预测模型,明晰了关键调控参数-污染排放治理-系统综合能耗之间的协同耦合规律,据此提出了工业级锅炉脱硫塔的污染排放治理与系统综合能耗的创新协同评估方法。结果表明:出口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和系统综合能耗指标与氧含量呈负关联协同耦合关系,与浆液密度呈先减后增的协同耦合关系,而污染排放治理与系统综合能耗指标呈负关联协同耦合关系;提高氧含量并将浆液密度控制在约1 250 kg·m~(-3),可使系统污染排放治理与综合能耗指标均处于最优状态,协同优化可使系统综合能耗指标最大降幅达8.3%。示范工程验证表明:脱硫系统污染排放与综合能耗指标的协同预测模型精准可靠,其最大误差小于10%。综合上述结果,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回归方法可应用于工业级湿法脱硫锅炉的污染排放治理与能效评价,对实际脱硫工程的优化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化肥农药施用总体特征及减施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文献数据和统计资料,分析了中国1990—2016年化肥农药施用的总体状况,包括施用总量、施用结构和施用强度的历史变化特征,重点分析了2014—2016年全国各省份化肥农药施用总量和施用强度的变化特征,以及2015年和2016年全国各省份化肥农药"双减"实施状况。1990—2016年,中国化肥农药施用总量稳步上升,但结构不断变化,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复合肥使用占比逐年增加,新型高效低毒农药成为发展趋势。2014—2016年,全国化肥农药减施明显,其中2015年全国化肥施用总量增幅仅为0.4%,2016年化肥施用总量增幅为-0.6%,首次实现负增长;2015年和2016年,农药施用总量连续两年实现负增长,增幅分别为-1.3%和-2.4%。施用总量上,2015年全国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省份共有10个,2016年增加到19个;施用强度上,2015年全国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省份有11个,2016年增加到18个。2015年和2016年,总体上全国化肥农药施用强度减施效果优于施用总量减施效果,农药减施效果优于化肥减施效果。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期间,国家下达的广东省节能减排任务是单位GDP碳耗下降18%,同时单位GDP CO2排放量(碳强度)下降19.5%,顺利实现双指标任务,节能减碳任务艰巨。从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效提高3大途径入手,寻找"十二五"广东省节能减碳潜力所在,提出实现节能减碳目标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在"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双管齐下的情形下,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低耗能行业,提高高耗能行业的能源利用率等措施,到"十二五"期末广东省可实现能耗强度下降率超出目标值1.2百分点,碳强度下降率超出目标值6.9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2001年11月启动的中国国家"十五"攻关重大专项"清洁能源行动"涉及17个试点示范城市,经过3年多的探索与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着重从污染物排放、空气质量、清洁能源消费、人均能耗和万元产值能耗等环境效益方面对清洁能源实施效果进行科学评价,为推广试点示范城市的先进经验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使用影响城市人均综合能耗的客观因素对城市进行分类评估的新方法,以解决城市间能效可比性及能效目标针对性的问题。运用单因素多阶段分类法及AdaBoost算法将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分为采暖-高产值、采暖-低产值、非采暖-高工业-高产值、非采暖-高工业-低产值、非采暖-低工业-高产值、非采暖-低工业-低产值6类。2005—2015年,人均综合能耗全国平均值呈逐年稳中有升趋势,其中"采暖-高产值"城市人均综合能耗水平高、增长快,"非采暖-低工业-低产值"城市人均综合能耗始终居6类城市中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采用2007年国务院全国污染源普查的能耗和水耗基础数据,计算了上海青浦工业园区20个行业的绿色距离和生态化实现度,并分析各行业的发展状况.基于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和万元工业产值水耗,对20个行业进行了划分,清楚地提供了工业园区的高消耗产业、中类产业、低消耗产业的划分情况.  相似文献   

10.
温拌沥青混合料摊铺节能减排效果的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温拌沥青混合料(WMA)和热拌沥青混合料(HMA)生产能耗值的测量和计算,对利用WMA替代HMA作为路面材料的节能效果进行了定量核算;并结合沥青路面摊铺的实际工程设计检测方案,通过实地检测,对WMA替代HWA进行路面摊铺这一重要环节的减排效果进行了定量化。测试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适当的温拌技术,生产能耗可降低22.4%,但是提高生产环节的能源利用效率才是降耗的重要途径。对摊铺施工的实地测量表明,WMA替代HWA摊铺可使沥青烟排放降幅53.1%,一氧化碳排放降低35.4%,二氧化氮排放降低53%,二氧化硫排放降低63.1%,综合挥发性有机物化合物VOC排放降幅达56.2%。利用WMA代替HWA作为路面材料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0-2008年突发环境事故资料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研究了上海市近10年突发环境事故的动态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格局;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及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引发突发环境事故的内外部因素.研究发现:(1)上海市近10年的突发环境事故逐年递增,年均增加率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平均87.9%的事故为水污染和大气污染2类事故;(2)从污染源上看,48.8%的事故由有毒物质泄漏引发的,最常见化学品是二甲苯、氨和氯;(3)从空间分布看,事故集中在上海东北部与西南部区县,以郊区为主,其中宝山区事故发生最为频繁;(4)道路交通事故是上海市风险程度最高的突发环境事故动因,其次为企业管理不善、违反操作规程和规定、操作失误等安全事故以及放射源丢失、被盗事故;(5)监管上的缺陷使工业总产值、人口数、GDP、载货车数、货物运输量、废气排放量和固体废物排放量等社会经济指标与突发环境事故发生次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行之有效的突发环境事故削减措施是加强对污染物或具有环境风险的化学品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中的监管.  相似文献   

12.
京津沪地区工业污染物产生量与经济发展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北京、天津、上海3地的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粉尘、工业烟尘以及工业固体废弃物6个工业污染典型指标,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进行工业污染物产生量与经济发展定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3地的工业废水产生量随着GDP增长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其EKC均可看成是1个倒"U"型的右侧;北京、上海的工业二氧化硫产生量随着GDP增长均呈现出"U"型变化趋势,其EKC均可看成是2个倒"U"型的组合;3地的其他工业污染物产生量均随着GDP增长呈现出上升趋势,其EKC均可看成是1个倒"U"型的左侧;要使表征工业污染物的产生量与GDP的关系的EKC呈现为倒"U"型的右侧,则需要不断地改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优化工业结构.  相似文献   

13.
采用均匀设计实验方法,研究了微波修复原油污染土壤时原油去除率与微波能耗、含水率和含炭率等因素的关系,并应用MATLAB编程拟合出经验公式。结果分析表明:微波能耗在0~288 kJ范围内,污染土壤的原油去除率随微波能耗线性增加;在含水率为6%、含炭率为4%、微波能耗从0增加到288 kJ时,原油去除率从0%增加至92.3%;含炭率在0%~4%范围内原油去除率与含炭率成线性关系,在微波能耗为288 kJ、含水率为6%、含炭率从0%增加到4%时,原油去除率从12.3%增加至92.3%;原油去除率与含水率成二次曲线关系且开口向下,微波修复原油污染土壤的最佳含水率为6.6%。研究结果对微波修复原油污染土壤技术的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水泥工业生产技术、生产过程以及PM_(2.5)排放控制水平,采用排放因子法核算了2013年中国大陆不同省份水泥工业PM_(2.5)排放量。估算结果表明:2013年中国大陆地区水泥工业PM_(2.5)排放总量为476.6万t,其中京津冀及周边7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南)的PM_(2.5)排放量合计占排放总量的21.3%;熟料水泥生产企业PM_(2.5)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73.1%,水泥磨站的PM_(2.5)排放量占26.9%;有组织PM_(2.5)排放量为307.8万t,占排放总量的64.6%,无组织PM_(2.5)排放量为168.8万t,占排放总量的35.4%。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蓓蕾 《污染防治技术》2009,22(6):36-38,51
研究了1990-2007年,江苏省工业废气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该省工业废气排放量在波动中平缓增长,排放强度不断下降。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模拟了1990-2007年工业废气排放量和人均GDP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江苏省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位于“N”型曲线的左侧,目前该省刚刚跨过第一个拐点(人均GDP 31550元),进入曲线的右半部分,说明该省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将逐渐趋于改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发布《2009科学发展报告》、《2009高技术发展报告》和《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其中,《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了2020年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40%-60%,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  相似文献   

17.
研究福建省永定县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对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永定县1996-2007年相关统计数据,建立了人均GDP与典型环境质量指标(工业废水排放置、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气排放量)的模型,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关系曲线呈直线单调递减;工业固体废物...  相似文献   

18.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3):203-203
美国最大化学公司———道(Dow)化学公司己向新闻媒体公开了2015年要达到的环境目标。以2005年为基线,至2015年将降低75%的环境、健康和安全指标数。尽量减少生产事故,没有死亡事故,减少泄漏和安全隐患。该公司承诺将能效提高25%,每年削减温室气体排放2.5%,相当于削减300万辆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美国道(Dow)化学公司确定2015年环境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上海市举办了首次节能服务产业年会,并发布《2014上海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上海已有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备案的节能服务企业430余家,每年投入资金近100亿元、实施节能服务项目400余项、实现节能能力30万t标煤。"十二五"前4年,上海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超过20%,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标。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96—2013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和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在考虑工业废气排放和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运用联立方程探究贸易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工业废气污染治理力度、技术进步程度等污染控制变量对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的影响,以及物质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量等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各区域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和经济增长所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同阶段的原因。结果表明:(1)全国以及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的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和经济增长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都呈"倒N"型;且东部已进入经济增长抑制工业废气排放时期,而中部、西部和全国尚处于工业废气排放总量随经济增长而增加的阶段。(2)联立方程表明,产业结构、贸易开放程度、技术进步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是促使各区域所处阶段差异的主要原因。(3)联立方程中部分要素对各区域的影响机制类似,且污染方程中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对工业废气减排的效果甚微。产出方程估计结果表明,各区域污染排放与人均GDP均呈弱正相关关系,说明大部分区域经济发展以环境为代价;且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对各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