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师范院校环境保护课程教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高等环境教育落后于发达国家.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环境保护的教育是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基础工程.本文针对我校开设的环境保护课程,探讨如何上好第一堂课,根据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如何选取好的教材,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的形式,及其丰富的户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除了授业解惑之外,更重要的是给你一种多样性体验。我小学时候的第一堂劳动课是手工课,老师要我们每个学生带针线和两小块布头,这堂课的内容是学会打补丁。这堂课的记忆着实有点痛苦,我们这些六七岁的孩子都是第一次做针线活,很多人手指都被针扎流血了。以后我们大多数人都没再拾针线,衣服都是  相似文献   

3.
正环境教育是当今社会关注的最热点,学校作为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在学科中渗入环境教育是非常必要且行之有效的。笔者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以下几点思考。有效挖掘教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并不是提倡每堂课都要进行环境教育,只有适用于环境教育的内容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要想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就要求我们教师细心研究教材内容,对其中的环保内容做到了然于胸,这样才能灵活有效地抓住时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找准结合点,认真备好环保教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机渗透环境教育,充分利用好每堂课、每一个章节有机地联系环境,渗透环保知识,宣传环境保护。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一代公民。抓好中小学环境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前,中小学环境教育发展不全面、不平衡,有的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忽视了环境教育;有的学校口头上重视环境教育,行动上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思想 ,它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 ,也对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环境教育。这种教育揭示的问题不仅仅是人和自然的关系 ,它警示人类必须反思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地球上生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认识到人类自身活动在现在和将来对资源 ,对当地及全球 ,以至对整个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提高人们对各种促进或阻碍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环境等影响力的认识 ;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人们的意识、能力、态…  相似文献   

6.
<正>郑州市环境保护局以多种渠道和形式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积极传播环保知识,倡导节约、环保、低碳、生态的环保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推动环境保护知识进学校、进社区。河南省郑州市多措并举,各项环境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抓好环境教育进社区、抓创建的同时,今年还将环境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近16万网民实时进行了收看,宣传受众范围之广前所未有,这也是郑州市环境教育同网络新媒体  相似文献   

7.
环境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新领域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对青少年开展环境教育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以及受其它复杂因素的影响,新的环境问题在世界各地不断发生,环境教育的内容应与环境领域信息日新月异、迅速更新的现实相适应。多年不变的教学资料、“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显然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而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是在全而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以后,才逐渐认识到开展环境教育是保护环境的最根本性措施之一,并且由于广大群众的迫切需要和环境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在国家教育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的领导下,环境教育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 (一)高等院校环境教育简况我国现有近三十所综合大学、专业院校以及中等专业学校建立了环境保护专业、系科和增设了专业课程。1978年所招第一届环境科学研究生已于1981年毕业,并且以多种  相似文献   

9.
正"我希望大家记住四个字——简约适度。""世界环境日在哪一天?""成为绿色小记者后有什么打算?"台上的老师与台下的学生们积极互动,学生们踊跃抢答,欢呼声和掌声此起彼伏。9月25日下午,金风送爽,丹桂飘香。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校区)的礼堂内,一场别开生面的环境教育课正在这里举行。初一7个班级的学生们不时与在台上讲课的老师互动,时而欢声笑语,时而掌声阵阵。而这堂课又给"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主题的环境教育"绿书架"进校园活动赋予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杨长寨 《环境教育》2014,(12):90-91
正《绿色生活》是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的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该课程是根据当地及学校自身资源、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的。其中第一节——"环境与环境问题"介绍了环境科学的几个基本概念,这对于学生科学地认识环境问题十分有帮助,但如何形象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这些概念,这对教师是个考验。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生活中的典型环境图片展示,联系身边的小事,组织同学们分析讨论和归纳总结,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当今世界的主要  相似文献   

11.
环境教育不能搞一阵风,要形成长效机制,学校把环境教育纳入正常教学,保证课时比例,实现了环境教育的长期有效。激发了热爱家乡的自豪感,使得环境教育有了实体依托。首都最大的湿地野鸭湖畔,芦苇、蒲草一望无际,一群学生在观察野生鸟类,美丽的野鸭、天鹅、大雁,他们都是第一次看到,同学们鸦雀无声地远眺,害怕自己发出声响,打扰了水鸟们的平静生活。原来这是延庆一小学生到社会大课堂进行环保参  相似文献   

12.
自1992年全国第一次环境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 ,江苏省中小学环境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中小学环境教育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省教委、省环保局的直接领导下 ,全省各地中小学、师范等各类学校广泛开展环境教育试点工作 ,采用评选命名省、市、县(市、区)各级“环境教育试点学校”、“环境教育十佳学校”、“环境教育先进单位”等形式 ,发现先进、培养典型 ,以点带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96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颁布以后 ,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就开始摆上全省中小学环境教育工作的议事日程 ,特别是1999年全…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6月9日,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主题的环境教育"绿书架"进校园活动走进雄安新区雄县第一小学,向雄安新区41所中小学捐赠"绿书架"。"山更青,水更绿,让中国更美丽……"在雄县第一小学百翎合唱团小朋友嘹亮优美的歌声中,环境教育"绿书架"进校园活动走进雄安新区,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开启了新的征程。2018年6月9日,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主题的环境教育"绿书架"进校园活动走进雄安新区雄县第一小学,第二届"公众最喜爱的十本环保好书"推选活动也正式启动。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副司长何家振、中国环境出版集团董事长武德  相似文献   

14.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正规教育中,环境教育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环境教育”这一术语是1920年苏格兰植物学家PatrickGeddes(1854~1933年)首次将“环境”与“教育”两词并列使用后才出现的。而国际上则是在1948年巴黎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正式使用它的。英国可谓是世界上环境教育工作开展得比较成功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之一。一、英国环境教育的开端与发展“环境教育”一词在英国第一次使用并受到重视始于1965年,其标志是英国高等学校的研究领域开始涉及环境教育研究;到了1971年,环境教育就开始走入初级与高级中学的教学中,并且…  相似文献   

15.
<正>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学创校于1972年,是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校园面积221亩,总建筑面积94797平方米,教育教学设施完善,生活及文体活动条件优越。学校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师生共进,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打造人才培养的品牌高地。龚涛校长十分注重校园育人环境的建设和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开展,取得了环境教育与教育教学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6.
李清 《环境教育》2004,(7):8-11
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中国的环境教育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国家级环境教育指导性文件;标志着环境教育成为了正规教育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机体。这既是国际主流环境教育对中国环境教育主流发展推动的结果。更是中国对国际环境教育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虞伟 《环境教育》2014,(7):48-50
正第一,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现状我国关于环境教育最早的政策表述是在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通过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文件指出"有关大专院校要设置环境保护专业"。在1980年5月,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与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环境教育发展规划》,并纳入国家教育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也对环境教育作出规定,指出国家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杨通进 《绿叶》2010,(10):93-99
建设生态文明不能光靠技术的进步,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价值观也必须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因此.中国的环境伦理学要有一种使命感,既要积极参与环境教育,培养人的环境伦理意识,也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设定.并为新的国际制度的建立提供伦理基础和价值引导。我们不能把环境伦理学仅仅理解为伦理学的一个小分支或者是传统伦理学的一种应用,而应把它当作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从全新的角度来对传统伦理学进行反思,使整个伦理学具有环境视野和生态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一2003 年3 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的通知》(教基厅[ 2003] 3 号)文件。对于有着960 万平方公里国土,13 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而言,这是一件关系到进一步把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变为学校教育实践的大事,从国民环境教育的角度讲,《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的颁布实施,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基础保障。对于全国矢志不渝的环境工作者而言,这是一件莫大的喜事!从1 9 73 年全国第一次环保工作会议,周恩来总理亲手启开我国环保宣传教育工作的大幕到今天,我们整整跋涉…  相似文献   

20.
所谓环境教育实效性是指教育者通过环境教育过程的实施,对受教育者施加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各种影响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从1979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教育委员会首次建议在中小学进行环境教育工作开始,环境教育在中小学蓬勃开展,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环境教育的效果尚差强人意,主要表现在:第一,学生环境意识停留在浅层面,没有内化形成环境道德。其意识和行为常割裂不统一。环境教育实效性如何,关键是看学生环境道德水平的提高即它对环境实践的主动性,难点则在于环境道德的内化。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环境教育无非是不乱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