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深圳白芒的人工快速渗滤(CRI)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温度下CRI系统中各微生物类群以及脱氮功能菌的生长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CRI系统对污水处理效果较好,出水SS、BOD5和氨氮的去除率在90%以上,COD的去除率在60%以上.CRI系统以硝化作用为主,有机氮基本转换成硝态氮;而反硝化作用去除总氮的效果不明显.CRI系统的微生物发育良好,有着比较高的生物活性.CRI系统中细菌占有绝对优势,各深度填料中的细菌数量均超过108个/mL,比放线菌、真菌高2~4个数量级;脱氮功能菌中,氨化功能菌的数量最多,其次是亚硝化功能菌、反硝化功能菌,硝化功能菌数量最少.在空间分布上,各微生物类群以及大部分脱氮功能菌(除反硝化功能菌外)都呈现出从填料上层到下层数量逐渐减少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堵塞-恢复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干湿交替间歇进水的运行方式,以不同粒径的河砂为填料构建3组人工快速渗滤(CRI)系统,研究CRI系统的堵塞-恢复规律,填料粒径与系统出水COD、水力负荷和纳污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温度对系统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RI系统堵塞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期即可以自然恢复活性。细砂CRI系统的稳定性最好,出水COD最稳定,抗冲击能力和纳污量强于混砂和粗砂CRI系统。当温度在适宜微生物生长的范围内波动时,对系统处理效率的影响并不明显。实际工程应建造多级系统或并行系统解决堵塞问题,以保证系统的水力负荷和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由于人工快渗(CRI)系统对TN去除率较低,该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为提高TN去除率,将电极生物膜和硫自养反硝化技术耦合应用于CRI系统,考察了"异养+氢自养+硫自养"反硝化脱氮的可行性,并通过菌群结构解析了电极生物膜耦合硫自养强化脱氮的机理。结果表明,电极生物膜耦合硫自养强化型CRI系统在电流强度为15mA时,TN平均去除率可达73.0%,相比传统CRI系统提高了48.0百分点。从稳定运行的电极生物膜耦合硫自养强化型CRI系统反硝化区共检测出231个已知菌属,其中具有硫自养反硝化功能的产硫酸杆菌属(Thiobacillus)和具有氢自养反硝化功能的噬氢菌属(Hydrogenophaga)相对丰度较高,分别为35.9%、15.7%。硫自养反硝化、氢自养反硝化和异养反硝化的共同作用促进了CRI系统脱氮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溧阳市某化工厂以酒精氧化法制得乙醛,该厂原有一套污水处理站,但系统出水难以达标。经改造后,该废水经过冷却到35~39℃、加碱中和至pH为7左右,进入多级内循环厌氧反应器(MIC)处理,在厌氧进水CODcr约为3200mg/L、HRT为24h,CODcr去除率为85%以上,出水进入推流式好氧池,采用微孔曝气器曝气,HRT为36h,好氧出水CODcr小于100mg/L。该工艺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寻人工快速渗滤(CRI)系统除磷效率和机制,并优化CRI系统除磷效率和促成CRI系统进一步推广应用,以铁粉和传统CRI常用基质——天然砂为研究对象,在室内相同运行条件下,构筑人工试验土柱(以下简称模型柱)模拟CRI系统,通过监测普通模型柱和加强除磷模型柱中出水TP,分析CRI系统的除磷机制和效率。结果表明:采用天然砂作为滤料主要组分的CRI系统的除磷效率较差,出水TP不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1mg/L),在CRI系统中添加适量铁粉构建的CRI系统对TP的去除率有较大的提高,平均去除率为84.2%,比普通CRI系统高出39.5百分点;CRI系统在滤料层初始段TP去除率最高,随着系统深度的增加,CRI系统对TP的总去除率逐渐升高,但去除速率随着系统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并实现出水稳定达标,采用中试规模生物絮凝-AAAO工艺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并模拟生物絮凝污泥厌氧消化所产生的碳源,用于强化反硝化除磷菌(DPAO)驯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生物絮凝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平均去除率可达67.23%、 27%与68.93%。将模拟厌氧消化后产生的碳源投加至厌氧池促进DPAO的驯化后,AAAO系统对COD、TN和TP去除率分别提升31.53%、37.67%和26.37%,反硝化吸磷率最高可达62.97%,二沉池出水COD、TN均满足一级A出水标准,TP可低于0.30 mg·L-1。生物絮凝-AAAO工艺脱氮除磷效果较好,可为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运行奠定基础并有望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泥区废液回流对污水处理系统出水水质特性的影响,为污水再生与安全回用提供参考。通过模拟泥区废液回流SBR污水处理系统,分别对不同回流比出水的COD、UV2254、表观分子量分布以及三维荧光光谱特性进行检测分析。研究显示:虽然泥区废液回流污水处理系统一般不会引起处理系统出水COD的显著变化,但出水残留有机物的芳香性和...  相似文献   

8.
针对人工快速渗滤(CRI)系统处理生活污水总氮和总磷去除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强化人工快速渗滤(SCRI)系统。通过研究SCRI系统填料和结构,使其对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2.77%、20.82%、45%和30.98%,出水浓度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且有效缓解了系统堵塞问题。  相似文献   

9.
地下式人工快速渗滤系统的室内砂柱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其经济、高效、适于分散点源污水处理的特点,已在我国南方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解决应用于北方的“过冬问题”,没想采用地下构建来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采用室内砂柱试验的方法对地下式构建人工快滤系统进行模拟,测定了系统的COD、NH4^+-N、TN、TP等水质指标,验证了系统的出水水质情况。针对试验中出现的复氧、堵塞问题,分别提出了对系统增加预曝气和多级并联反冲洗的改进意见。同时,从出水水质的角度给出了水力负荷周期的推荐值由于该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所以将之与曝气生物滤池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以增强对地下式CRI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存在TN去除率低的问题,探寻有效提高CRI系统脱氮效能的方法和技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通过构建CRI污水处理系统,研究了Fe~(3+)在不同添加量下对CRI系统氮素污染物迁移转化及脱氮功能菌分布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ρ(Fe~(3+))=2~10 mg·L~(-1)时有利于TN去除,其中ρ(Fe~(3+))=7 mg·L~(-1)时TN去除率最高,比空白对照组提高了30.1%,CRI系统内亚硝酸菌(有氧段)和反硝化菌(饱水段)的数量分别比空白对照组提高3.86、0.42倍,0~80 cm、80~100 cm、100~150 cm段的脱氢酶活性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1.68、2.17、1.66倍;当ρ(Fe~(3+))=20 mg·L~(-1)时,硝酸菌和反硝化菌的数量或活性明显下降,过量Fe~(3+)添加对CRI系统脱氮产生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1.
SBR串联生物强化稳定塘处理养猪废水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亚热带地区某规模化养猪场SBR处理低碳氮比(C/N)沼液出水不达标的问题,研究了以乙酸钠为速效碳源时其投加量对SBR运行效果的影响,并采用4级串联生物强化稳定塘工艺对SBR出水进行强化处理。结果表明:当乙酸钠投加量为400 mg·L~(-1)时,SBR工艺对COD、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从16%±1%、25%±4%和14%±1%提高到了32%±1%、55%±2%、27%±4%;串联生物强化稳定塘(BSPs)工艺对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达到了65%±2%、80%±4%、79%±3%和83%±4%,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55±5)、(67±2)、(89±2)和(6±1) mg·L~(-1),均可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的要求。以生物膜和双穗雀稗构成的前2级生物强化稳定塘系统对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消纳量分别占整个串联稳定塘系统消纳量的57%、50%、51%和81%。进一步分析可知,串联生物强化稳定塘工艺对养猪废水主要污染物(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显著,采用此技术可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2.
偶氮二异庚腈的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其有机物和氨氮含量高,生化性差.为解决其处理达标问题,采用氨氮吹脱-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A/O- NaOCl强氧化-接触氧化的组合工艺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98%以上.并在此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投资建设了一个污水处理站,采用氨氮吹脱-UASB-A/O-二级好氧-NaOCl强氧化-接触氧化-气浮池的组合工艺,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出水水质稳定,对CO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9%、98%以上,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生物膜法H/O系统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挂复合填料的淹没式H/O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提出了相应的工艺设计参数,主体设备一体化设计,建立了一座100m^3/d的小分散式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并探讨了生物膜的一些特征。长时间的运行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去除COD和BOD并可脱氮;主要出水水质指标达标(GB8978-1996)排放,具有操作管理、处理效果稳定可靠、运行费用低和可实现自动控制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采用A+B两段式工艺处理氨纶生产废水,强化脱氮效果,最终COD去除率为91.8%,氨氮去除率为93.4%,出水稳定达标,并且80%回用于工艺冷却水,具有可观的节水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内蒙古某抗生素废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流程、处理单元类型及其详细设计参数,通过对该污水处理厂半年内运行效果的调研,分析评价该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及出水指标;该水厂工艺流程对COD、TOC、氨氮、总氮、总磷、BOD和急性毒性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52%、95.83%、50.24%、55.20%、62.05%、98.52%和99.14%,COD、氨氮、总氮、总磷出水水质分别为477、438、556.7和7.69 mg/L,达到排放到城区下水道要求,园区内所有废水汇集到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深度处理达标后排放水体。通过对该水厂工艺的介绍和水质分析,为我国抗生素生产企业面临的废水处理工艺类型选择及工程改造升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混合型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波动大、C/N低、总氮稳定达标困难等共性问题,开发出适宜于低C/N、贫营养等苛刻环境条件的高效脱氮菌剂.现场中试结果表明:经过脱氮菌强化后,生化系统脱氮效率提升8.5百分点,出水平均总氮较强化前下降3 mg/L,出水水质稳定性明显提升,生物强化效果显著.在不补加碳源条件下,深度处理出水总氮完...  相似文献   

17.
基于西安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一级A达标排放的要求,对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A2/O工艺运行效果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污水处理厂出水总磷一级A达标率仅为31.61%,出水总磷浓度偏高成为该污水处理厂一级A达标的限制因素。通过对污水处理厂现场调研与水质沿程监测分析发现,该污水处理厂污泥水中含有大量SS和TP,此部分污泥水回流至系统前端导致生物池进水总磷浓度急剧升高,生物池超负荷运行导致出水总磷偏高。同时由于生物池碳源不足,厌氧池释磷作用微弱,影响了系统的除磷效果。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初沉池运行方式调整、强化污泥处理、出水增设滤池等一系列改造措施。改造后系统除磷效果明显提高,出水TP降低至(0.39±0.08)mg·L~(-1),基本可以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非饱水层主要完成COD的降解和氨氮的转化,是影响整个系统出水效果的关键部分。通过实验,研究了CRI非饱水层对生活污水中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并分别就p H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污水经过CRI非饱水层后,COD的平均浓度由220.66 mg/L降至19.36~25.59 mg/L,去除率为88.13%~90.90%;氨氮平均浓度由58.13 mg/L降至18.81~28.73 mg/L,去除率为49.40%~64.09%,前者去除效果基本不受p H影响,后者受p H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厌氧-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组合工艺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为优化该工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参数设计,通过分析研究其工艺流程及有机物降解机理,在借鉴和参考污水处理领域数学模型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有机物降解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有机物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降解时,水温、DO浓度等各种影响因素互相干扰,降解机理复杂。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算法,以COD的初始浓度、DO、温度为输入层,以有机物降解速率常数为输出层,建立确定有机物降解速率常数的神经网络模型,并仿真多因素同时变化时降解速率常数的动力学趋势。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有机物降解模型能够对该工艺的污水处理效果即出水水质进行较好的模拟预测。  相似文献   

20.
高负荷渗滤田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后,出水中C/N值降低,后续反硝化池由于缺少碳源,系统出水中TN难以稳定达标。研究在不对整个系统构筑物进行大的改造、不增加外购碳源的前提下,通过往后续反硝化池掺混部分调节池原水的措施,提高了TN的去除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掺混10%左右的调节池原水,系统TN的去除效率提高了约10%,由68.2%提升到了77.5%。系统出水中各主要指标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要求。系统运行费用低且实验未增加运行成本,工程可为气候条件相近、水质类似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