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饮食博大精深,贴秋膘、冬令夏补,吃跟一年四季的变化紧密相连。春季里,"吃春"又是一门学问。我国关于"春分"前后的饮食,民间有很多流传,中医也有很多讲究,俗称"吃春""咬春"或者"啃春"。"吃春"吃什么,这里面也是有讲究的。总的说来,春天要多吃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食物,那味道和春天一样——清淡而甘甜。按照中医五行理论,春天是生长发育的季节,枯木逢春,肝胆之气生发,  相似文献   

2.
有人认为,春天不必进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春天是万物齐发的季节,人体各脏器也频繁地活动起来,投入到紧张的运作之中,所以春天也应当进补。我国医学认为,春气通肝,春天易使肝旺。肝通目,若肝血不足,则易使两目干涩,视物昏花。为此,春季进补重在养肝明目。春季的划分是这样的:从2月4日立春起到5月5日立夏前,都属于春季范畴。  相似文献   

3.
王正甲 《环境教育》2007,(11):58-59
美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曾在其著作《寂静的春天》中讲述了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一个原本美丽、安宁的小镇,在人们的开发过程中逐渐发生着可怕的变化,"一些不祥的预兆降临到村落里: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鸡,牛羊病倒和死亡。到处是死神的幽灵,农夫们述说着他们家庭的多病,城里的医生也愈来愈为他们病人中出现的新病感到困惑莫解……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这是—个没有声息的春天。"  相似文献   

4.
守护     
正听,树林里鸟儿们清脆悦耳的歌声;看,大街上处处茂绿的小草;闻,公园里芬芳扑鼻的花朵……若我们真心诚意地守护它们,这一切将不会单单只是奢求。相信总有人和我一样,看到那写着"珍惜花草树木"的告示牌会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人类用砍树造来的纸告诫他人不要伤害树木,要保护  相似文献   

5.
记得有这样的诗,“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从严冬到来的第一天起,人们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春天的明媚阳光,春天的勃勃生机、鸟语花香……无不令人神往。人们热爱春天,因为和煦的春风不仅为大地披上绿装,更给生活带来新的希望。可是,由于日趋严重的生态破坏,世界上许多地方美好的春天已经美景不再。不知从何时起,在祖国半壁江山之中,春天和风沙紧紧连在了一起。那一场紧似一场的沙尘暴,那漫天飞舞的狂风黄沙,使人们谈沙色变,打碎了人们心中春天的梦想。本期“文化漫步”刊登的《企盼无沙的春天》,是关于春天的更深层次的思考: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意识的薄弱,实质上是源于我国生态道德规范教育的滞后。开展全民性的自然生态道德规范教育,并将之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进而提高中华民族的环境意识,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一种文明准则,使人们自觉尊重自然规律,已成当务之急,这是使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李笙清 《绿叶》2015,(Z1):137-140
春天,是一个万紫千红的季节,风和景明,草长莺飞,大自然带给人间的是一片充满生机与色感的疏朗和煦的气象。步入这样一个清新明亮的季节,在和风细雨的滋润下,那些绿意葱郁的野菜,一丛丛,一片片,就像原野上写生的笔墨,已开始丰腴故乡的原野。在这样的季节里,家乡人习惯采野菜、挖竹笋,名曰"吃春",故野菜又名"春菜"。从早春二月到清明暮春,都是春菜茂盛的时节,人们敞开胸怀,来接受大自然无私的馈赠,每每舌尖上的滋味悠长,便演绎出情趣盎然的  相似文献   

7.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桃花作为春天的使者是当之无愧的,每年开春时节,她都早早绽放,给我们捎来了春的信息。习习春风中,面对热力四射、青春洋溢的灼灼桃花,我们精神为之振奋。看一树一树桃花,仿佛不是一个春天迎面而来,而是无数个春天蜂拥而至。唐朝诗人白敏中有  相似文献   

8.
地球的春天     
千回百转,春天的雪又一次静静地飘落在挂满灰尘的枝头,想听那脚步声吗?要把心贴在晶莹的冰上!春天里的地球,一个温暖的家,到处应该是绿意浓浓、活活泼泼的生命,一个世界的思索不会来自于地球之外的上帝的垂青,那日日夜夜源源不断地把营养注入每一个生灵血脉里的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地球!那是一种对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活栖』又于她的怀抱里的生命的无私和宽容。因为她生养了我们——所有的一切。步履瞩珊地跟了母亲在宇宙中匆匆走过了几万年的冷冷的岁月,有那么一天,我们突然想说:该回报给母亲点什么。给她一个春天!春天里的…  相似文献   

9.
<正>"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是南宋诗人辛弃疾一幅描绘春景的工笔画,一幅细腻的田园美景。小时候,我在《千家诗》中读过的,而最让我读而难忘的,就是最末一句:"春在溪头荠菜花"。每到春天,我就会想起这首词。也正因如此,每到春天,就使我想起荠菜。"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其实,不仅是辛弃疾,陆游对荠菜也情有独  相似文献   

10.
香秋     
正在南方,当感觉到瑟瑟的凉意,秋便深了。秋像一个成熟的果实,散发着诱人的香。秋天里种种香气萦绕,令人迷醉。秋天,最爱在秋野上行走。田野上,一望无际的稻田在秋风中泛起金色的稻浪,空气中飘散着阵阵清新的稻香,那是成熟的味道,是丰收的味道。"稻花香里说丰年",一季稻香,一年丰收。村民们从屋墙上取下生锈的镰刀,"嚯嚯嚯"地磨亮,再叮叮地互敲一下,便奏响了秋收的序曲。勤劳的农民们,  相似文献   

11.
春暖花开的3月,也正是春耕播种的好时节。在北京市不少中小学的校园里,都很用心地为学生专门开辟了一块种植园。在这些种植园里,学生们不但当起了"园主",还搞起了植物科研。更有趣的是,他们还品尝到了自己亲自种植出来的瓜果蔬菜,小番茄、大白菜、小辣椒……校园种植园成了学生们的成长乐园。这不,春天一到,他们又开始为自己忙碌开了。屋顶种植园在东四九条小学,教学楼屋顶的绿色种植园是学生们的一处乐园。曾经,这里是一片光秃秃的屋  相似文献   

12.
张鹏 《绿色视野》2014,(12):51-58
冬泳被称为"勇敢者的运动",寒冬时节,人们用棉衣将身体裹得严严实实,而冬泳爱好者们却勇敢地跳进水里,挑战寒冷的天气、挑战自我。有人认为冬泳爱好者是逞强、"傻帽",冬泳爱好者们却乐此不彼,沉浸在冬泳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当中。  相似文献   

13.
正有人认为,蝉不是保护动物,无需保护。而专家认为,蝉作为万物中的一种生灵,自有其存在的价值。无论从蝉的食用、药用价值,还是从蝉的文化内涵来说,都值得保护。"一梅一严冬,一蝉一夏天。蝉鸣,是夏的标配,蝉鸣让夏天才像个夏天。有着"杨树之乡"美誉的江苏泗阳,大量种植的杨树为蝉的生存提供了优质环境。但近五六年来,蝉蛹成为人们的美食,捕食蝉蛹给村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一些村民甚至靠出售蝉蛹挣钱。在泗阳一些农村,每天晚上天一黑,村民们不论大人小孩,就拿  相似文献   

14.
张曙光 《环境教育》2014,(12):56-57
正电影《一代宗师》里有句台词,是眼下正在风口浪尖上的赵本山扮演的丁连山说的:有人当面子,就得有人当里子。当面子是为了好看,当里子就得受罪。北京就难在这。作为一国之都,既要维护首都的形象地位,又要顾及现实条件。刚刚定调的首都精神是"包容"、"厚德",这讲的就是面子。可要真做到这一点,里子可就要"受罪"了。首先是人满为患。改革之初北京市人口不过800万,到2012年人口达到2069万人,提  相似文献   

15.
正又是春风吹草绿,又是一年植树时。随着春天脚步的临近,"守护蓝天,播种梦想"大型植树活动在张僧河景观公园拉开了帷幕!瞧,公园里沸腾了!到处都是人,组团来的、自己开车来的,扛着铁锹,领着水桶。为了我们的地球,为了我们的环境,为了献出我们的一片爱心,让那一片绿再多一点,哪怕只有一点点,也体现出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地球母亲的爱护!  相似文献   

16.
花香醉人间     
正小区里种着三棵树,连成了一排。冬天的时候,树枝光秃秃的,一片叶子也没有,看起来别提多难看了。可是妈妈说:"别急,它会让你为它陶醉的。""真的吗?我不信。"春天来了,天气渐渐转暖了。突然之间我发现,那树上一个接一个的冒出了小花苞。淡淡的粉色,很浅,接近于白。在微风中,这些花苞在枝头摇曳着,  相似文献   

17.
很多人对于二胡的印象,来源于街头卖艺的“阿炳”们。二胡特有的悲凉嗓音对鼓膜的蹂躏,再配上“阿炳”们的视觉冲击,能让身在春天里的你如履寒冰。但是人往往都有那么点受虐癖。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整理旧物件时,偶然翻开高中时听过的老磁带,居然在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旁边看到一卷《二泉映月》。听过之后觉得虐心,就再也抑制不住了。一路高铁直奔苏州吴门桥,去寻找那专门制造这揪心二胡的琴师。  相似文献   

18.
我的家乡     
张莲莲 《环境教育》2014,(10):82-82
正春,风尘扑扑地来了。她停在了我的家乡——张家峪,这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沟里的小村庄。绵绵的细雨飘飘洒洒,树变绿了,山也绿了。地里的小草像从花棉袄里怯怯地露出了头来。夏,飞快地来了。我们村的小河被暖洋洋的微风吹开了一道道波纹,微微地荡漾着。许多人都说:"小鸭子们下水了。小鸭子们在水里乐开了花。"可  相似文献   

19.
找春天 今天,我跟着妈妈去郊外找春天。树绿了,树枝上长出了嫩绿的叶子,远远望去满眼绿色,让人看着非常舒畅;小草不知什么时候从土壤里迫不及待地钻了出来,好像在说:"春天太美了!"  相似文献   

20.
刘兰生 《环境教育》2012,(10):87-88
"现在还能装到虾公吗?"我问他。"装不到了。自从用了农药化肥,田里的泥鳅和虾公一年比一年少。现在已经完全绝迹了。"那一刻,我的心里蓦然涌起一阵惆怅。乍看题目,或许您会觉得奇怪:乡村里的人们,是用有柄的、网眼细密的三角形小渔网,去池塘里、小溪里捞虾米的呀,怎么会是装呢?莫非那藏匿在水草间的虾米,能用小竹篓装得到吗?没错,我说的正是用小竹篓去野外装虾米。不过,那是我小时候的事情了。那时,幼年丧母的我,寄养在山旮旯里的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