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3种石油烃降解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DS-1)、铜绿色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DS-2)和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sp.,DS-3),研究其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及其细胞表面疏水性。结果表明,经过6d的降解,3种石油烃降解菌对石油烃的降解率分别为99.08%、79.75%、84.34%。石油烃的黏附性测试和盐析聚集测试结果表明,3种石油烃降解菌均表现出较高的细胞表面疏水性,其规律为DS-1DS-3DS-2。其中DS-1的细胞表面疏水性最高,达65.90%。DS-1、DS-2和DS-3菌株发生盐析聚集所需最小(NH4)2SO4摩尔浓度分别为2.0、2.8、2.4 mol/L。菌株的细胞表面疏水性和降解有机物的能力有着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3.
从胶洲湾P3-1站位采集的石油污染海洋底泥中筛选得到一株能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良好的石油烃降解菌株JZ3-21。经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鉴定JZ3-21为恶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puti-da);实验研究了该菌株对5种石油烃模式物(正十六烷、甲苯、萘、芘和邻苯二酚)的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富集和驯化培养从石油污染的土样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Y-16,其对胜利原油7 d降解率达到51.98%。在好氧条件下,对Y-16菌株的最优降解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在pH值8.0,温度30℃,接种量10%,摇床转数160 r/m in和3 000~7 000 mg/L的底物浓度下,Y-16菌株的最高降解率可达到60.34%。通过Y-16菌株对石油烃降解规律的探索,发现Y-16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从孤岛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效石油降解菌,命名为SKD-1。该菌株菌落表面湿润光滑、边缘整齐、圆形、不透明、乳黄色,能够利用葡萄糖和淀粉作为其生长的碳源和能源,其最适生长环境为碱性(pH8-10),在分别以正十六烷烃和原油为惟一碳源,温度为30℃,摇床(180r/min)培养的条件下,菌株SKD-1的降解率分别为66.1%和36.9%。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菌株SKD-1与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calcoaceticusSY-1同源性达99%。结合菌株SKD.1菌落形态、理化性质以及系统发育分析,可以鉴定菌株SKD-1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sp.),序列登录号为AB774229。  相似文献   

6.
将以原油驯化所得的纯培养微生物菌株作为模板,采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法,用扩增细菌16S rDNA的一对通用引物(8 f,1492 r)对模板扩增,并用限制性内切酶R saI和M spI对PCR产物进行ARDRA多态性分析。聚类去除重复菌株后60株菌株可分为11种不同分类操作单元(OTU),同时得出每个分类操作单元的数量。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快速去除重复菌株并反映出菌株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同时实验数据可构建成库,使后续分离菌株的筛选工作只需比对数据即可完成。  相似文献   

7.
甲氰菊酯降解菌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药厂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降解甲氰菊酯的光合细菌PSB07-19.鉴定结果表明,PSB07-19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6.5.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以共代谢方式降解甲氰菊酯,对甲氰菊酯的最大耐受质量浓度为600 mg/L,培养15 d对400 mg/L甲氰菊酯的降解率达45.51%,降解最适pH、温度分别为7.5、30℃.  相似文献   

8.
细胞表面疏水性是影响微生物吸收和降解疏水性石油烃的主要因素。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细胞表面疏水性的测定方法,探讨了培养基成分、培养时间、温度、pH等环境因素对细胞表面疏水性的影响,总结了石油烃降解菌的细胞表面疏水性与石油烃微生物降解的关系、表面活性剂对细胞表面疏水性及生物降解的影响,最后对细胞表面疏水性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采用He-Ne激光器对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进行激光诱变育种。在激光照射功率10 mW,时间10 min条件下,筛选到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高效石油烃降解菌PS 2。摇瓶实验发现当培养液中初始柴油含量为0.2%~0.5%(V/V)、温度为30℃左右、pH值为7~8的条件下,突变菌PS 2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最好。在最适生长条件下,突变菌PS 2在120 h内将培养液中的石油烃完全降解且不存在延滞期,比出发菌株少用24 h。结果表明,He-Ne激光诱变育种技术是获得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两株稠油高效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广州石化厂曝气池周围的油泥中筛选驯化出2株可以降解稠油的菌株GSO2和GSO7,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这两株菌均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通过摇瓶振荡实验,对GSO2和GSO7在以稠油为唯一碳源时的生长情况、降解率及环境条件对降解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SO2和GSO7...  相似文献   

11.
从广州石化污水处理厂废水中自行分离出 30株除油菌 ,用市售的 90 # 柴油作为油品进行筛选 ,所得菌种用于处理石化厂物理隔油后的废水。通过研究含油量和接种量对除油率、COD的去除率和pH值的影响以及酸、碱、盐对除油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来比较这些菌种对石化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 ,6 # 菌株除油和去除有机物的效果都比较好 ,除油率约在 70 %左右 ,最高为 83.6 7% ,COD去除率约为 5 5 %左右 ,最高为 6 0 .0 1% ;5 # 菌株对环境要求较高 ,在碱性环境下表现出较好的除油和去除有机物的能力 ,除油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 5 5 %和 5 0 %左右。实验菌株在消除石化废水的异味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广州石化污水处理厂废水中自行分离出30株除油菌,用市售的90#柴油作为油品进行筛选,所得菌种用于处理石化厂物理隔油后的废水。通过研究含油量和接种量对除油率、COD的去除率和pH值的影响以及酸、碱、盐对除油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来比较这些菌种对石化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6#菌株除油和去除有机物的效果都比较好,除油率约在70%左右,最高为83.67%,COD去除率约为55%左右,最高为60.01%;5#菌株对环境要求较高,在碱性环境下表现出较好的除油和去除有机物的能力,除油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55%和50%左右。实验菌株在消除石化废水的异味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一株对硝基苯酚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受甲基对硫磷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能够以对硝基苯酚(PNP)作为唯一碳源、氮源生长的菌株,命名为TM.经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节杆菌(Arthrobacter).考察了该菌株在PNP浓度、盐度(NaCl)、pH、外加碳源(葡萄糖)、外加氮源等因素下对PNP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对PNP的最大耐受质量浓度为300 mg/L,并在降解的过程中生成NO2-该菌株的耐盐能力可达0.30%(质量分数),其最佳pH为8.在此pH下,200 mg/L的PNP在16h时即可被完全降解,添加0.30%(质量分数)的葡萄糖可使生物量和降解速率达到最大,牛肉膏作为外加氮源最有利于该菌株对PNP的降解.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石油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寻找高效的石油降解菌株成为石油污染微生物修复的关键因素。通过对炼油废水中筛选出的一株高效降解石油烃菌株L4进行菌株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实验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ciceri)。并对L4降解石油烃效果、降解动力学及降解过程中的菌体浓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质量浓度为4 000mg/L的石油烃中加入该菌株,120r/min、30℃下振荡培养6d后,石油烃降解率高达98.98%。L4降解石油烃的动力学曲线与零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良好,半衰期为2.3d。L4在降解石油烃的0~1d,菌体生长较为迟缓,随后进入对数生长期;4d后,生长速率逐渐降低直至为零,石油烃降解率也缓慢增加,直至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一株苯胺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苯胺污染的生物控制,通过驯化培养,从南京化工厂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高效苯胺降解菌——菌株AN4.生理生化试验鉴定菌株AN4为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 sp.).菌株AN4利用苯胺生长和降解苯胺的最适温度为30 ℃、pH为7.0,它可在苯胺质量浓度低于3 000 mg/L的无机盐固体培养基上生长.菌株AN4除可降解苯胺外,还可以苯酚、苯甲酸、硝基苯、甲苯、萘、氯苯、二甲苯作为唯一碳源生长,蛋白胨可加速其对苯胺的代谢.代谢机制研究证实,菌株AN4在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作用下经邻位裂解途径降解苯胺.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不同组分原油逐级驯化的方法对克拉玛依油田的石油污染土样进行石油烃降解混菌的富集驯化,得到一组对稀油和稠油均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混菌M3。与采用单一原油驯化方法相比,混菌M3对稀油和稠油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2.5%和22%。该混菌具有较强的产表面活性剂的能力,能够使发酵液的表面张力从69.8 mN·m-1降至27.9 mN·m-1。通过混菌M3的生长条件优化实验得出:在温度30 ℃、pH 7~8、盐度1%、氮源选择尿素的条件下,混菌M3对原油的降解率最高。通过考察混菌M3在污染土壤中对原油的降解效果,发现:在修复期间,土壤脱氢酶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混菌M3可使饱和烃组分增加,并使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组分降低,对重质组分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混菌M3的加入改变了原油性质,促进了土壤中原油的降解,经过56 d修复,土壤中原油降解率达到55.3%。  相似文献   

17.
经过富集、分离优选出高效石油降解菌L-1,根据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为琼氏不动杆菌;采用单因素花盆实验模拟微生物原位修复并对其降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将高效石油降解菌应用于修复石油污染土壤,适宜接种量、表面活性剂浓度、CNP比、翻耕频率分别为15%、0.1%、100∶10∶1和1 d 1次;在该降解条件下修复28 d,可达到16.80%的石油降解率,远远高于土著微生物6.92%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18.
从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驯化,得到特征明显的石油降解菌,研究了不同时间、石油浓度、接种量、pH值、基质及添加物等条件对降解菌降解石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降解菌接种量越多,降解效果越好;石油降解效率随着石油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初始pH值为7时,降解菌去除石油效果最佳;添加适量蔗糖或葡萄糖,对石油的降解有促进作用;吐温80对石油降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长年生产二嗪磷的工厂排污口的污泥中筛选到一株以二嗪磷为唯一碳氮源的高效降解菌YM-3,经形态和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鉴定为索氏菌属(Thauera sp.)。通过摇床实验研究了温度、pH、底物浓度、金属离子等因素对其降解二嗪磷的影响,得出其最佳降解温度和pH分别为30℃和7.0。在该条件下,当底物质量浓度为70mg/L时菌株YM-3在72h内能降解91%的二嗪磷。此外,3种营养物及5种金属离子的添加均抑制了二嗪磷的降解。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电动—微生物耦合技术,开展电场对石油降解菌W-1和W-2生长、分布、脱氢酶活性、表面活性剂产量及石油降解率等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电场强度下,石油降解菌生长特性存在一定差异。电场强度为100V/m时,电场对W-1和W-2生长的促进效果较明显,对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率为36.03%~44.09%,并能提升表面活性剂产量。在电场作用下,W-1和W-2的石油降解率分别提高19.2、18.8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