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两级活性污泥法处理铜酞菁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军  宋亮  全奇庭 《环境工程》2000,18(4):10-12
主要探讨了预处理过程对铜酞菁废水水质的影响 ,以及两级活性污泥法处理此种废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预处理后 ,废水BOD5/CODCr由 0 16升至 0 5 0 ,可生化性大大增强 ;以邻苯二甲酸作为单一污染物 ,根据动力学模型解出的一级反应槽水力停留时间与试验值基本一致 ;使用两级活性污泥法处理铜酞菁废水 ,可使废水中的Cu2 +、NH3 N、CODCr、BOD5等指标均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结合宁波港化工泊位污水处理厂SBR污水系统的实际运行及日常保养工作,总结了SBR污水处理系统在闲置期活性污泥的保养措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反应器进行模拟实验,系统地探究了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铁(PFC)对活性污泥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PAC、PFC会使得污泥絮体变得紧实且边缘化,絮体中值粒径较未添加时分别增加了34.78%、12.90%.污泥的沉降性能和污泥活性随着PAC、PFC的积累而变差.微生物分泌的EPS含量降低,是因为添加PAC、PFC后微生物活性降低并导致微生物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4.
进水与曝气方式对SBR中活性污泥产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力荣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6):393-395,401
在实验室SBR几种运行方式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进水与曝气方式对SBR中活性污泥产率和性能的影响原因。结果表明:(1)在反应阶段分级曝气方式下,SBR反应器的污泥产率明显低;而短时进水方式下,反应器的污泥性能最佳。(2)克服了SBR反应初期的高需氧率,能大大加速此后的生化反应。  相似文献   

5.
自养菌和异养菌胞外聚合物对活性污泥絮凝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自养菌和异养菌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的差异及其对活性污泥表面及絮凝特性的影响,研究了有机负荷为0、0.30和0.74 kg·kg-1·d-1时,污泥松散附着胞外聚合物(loosely bound EPS,LB-EPS)和紧密粘附胞外聚合物(tightly bound EPS,TBEPS)的组分含量、形态、表面特性以及絮凝性能的差异,并就LB-EPS与TB-EPS对污泥絮凝特性影响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有机负荷越高,多糖含量越高,EPS总量及蛋白质含量越低.由三维荧光光谱测定结果可知,类富里酸物质为异养菌而非自养菌的代谢产物,且有机负荷越高,TB-EPS中的类富里酸荧光峰强度越大.自养和异养污泥的絮凝机理不同,自养活性污泥通过自养菌菌体自身生物絮凝作用形成密实的污泥絮体,LB-EPS与TB-EPS对其絮体形态、表面及絮凝特性影响较小;异养活性污泥絮体形态在TB-EPS提取后发生明显改变,TB-EPS在异养活性污泥絮体聚集时发挥着主要作用.包裹着LB-EPS的污泥表面负电荷多且疏水性差,不利于异养污泥生物絮凝.有机负荷越高,污泥表面Zeta电位负电性越强,相对疏水性(relative hydrophobity,RH)越小,污泥稳定性越差.  相似文献   

6.
膜生物反应器与传统活性污泥反应器内生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欧阳科  刘俊新 《环境科学》2009,30(2):499-503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和传统活性污泥法(CAS)2种反应器处理相同的生活污水,考察了MBR和CAS的运行和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MBR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效率均比CAS高, MBR和CAS出水COD的平均值分别为39.6 mg/L和62.9 mg/L,出水氨氮的平均值分别为6.8 mg/L和14.5 mg/L,可以看出无论是对于有机物还是NH+4-N,MBR的去除效果都比CAS要好.由于MBR的污泥处于大的曝气剪切力、过低的污泥负荷、以及长SRT导致的各种惰性物质积累等环境中,使MBR中污泥的群落及其变化与CAS相比有明显的不同.随着反应器运行时间的增加,DGGE的结果表明MBR的种群数量始终高于CAS, MBR群落相似性系数的变化也比CAS要大很多,在第15、 124、 186和230 d时,MBR的条带数分别是22、 25、 24和20条,而CAS在相应的运行时间时条带数分别为19、 14、 17和20条.MBR污泥与种泥的相似性系数分别是54.1%、 63.7%、 63.9%和66.8%,而CAS污泥与种泥的相似性系数分别是71.8%、 61.4%、 9.1%和65.9%.说明CAS的排泥导致非选择性的微生物流失,同时,也说明MBR的群落具有更好的适应环境因素变化的能力,这是MBR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的原因之一.从戴丝系数来看,尽管群落相似性越来越高,但群落始终处于变化状态,说明环境的微小变化(进水水质、环境温度等)都会引起生物群落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中日湖泊水质富营养化控制研究项目”在贵州化肥厂建立的示范工程,使用两台脱氮除磷设备——BR型间歇曝气式脱氮除磷净化槽及BS型序批式脱氮除磷净化槽,对厂内生活区部分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情况。对该厂人均用水量大,排水水质有机物浓度低、碳氮比低的水质条件下反应器内活性污泥的稳定性、沉降性(SV30值的变化规律)及SV30值对设备运行的指导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供氧模式对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硝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非固定氧供给模式和固定氧供给模式对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的硝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氧模式对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的硝化能力、硝化产物和污泥组成有重要影响。在非固定氧供给模式下,亚硝酸化和硝酸化同时进行,最终反应产物为硝酸盐。在固定氧供给模式下,亚硝酸化和硝酸化顺序发生,如果反应时间不足,出流中将含有大量亚硝酸盐。亚硝酸菌具有碳氧化菌的饱食饥饿(feastfamine)能力;而硝酸菌则没有。饥饿对亚硝酸菌在低氧下的氧化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EM对SBR反应器影响初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M对SBR反应器的影响进行了初试研究,主要考察了在pH值为8.0,EM接种量为1∶10000(VEM:V污水)条件下,SBR反应器对生活污水中COD,T P,NH3-N的去除效果,以及对污泥性状改变的作用,得到了COD去除效果好于普通SBR(最高可达17.7%),NH3-N去除率两者持平,T P去除效果不明显,以及EM菌群能优化污泥性状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最佳运行模式,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复合式生物膜-活性污泥反应器综合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的优点,是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目前在国内外已有较多的研究和应用。本文简单介绍其优点及研究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1.
乳制品废水直接采用生物法处理在现有研究中较少,为验证处理效果,将4阶段驯化后的活性污泥投加到SBR中,进行了低浓度乳制品废水的直接生物降解试验,主要考察了对COD、NH4-N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活性污泥驯化期间,COD、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90%;驯化后的活性污泥处理效果稳定,当进水COD为1654 mg/L、NH4-N为115 mg/L时,出水COD、NH4-N分别为66 mg/L、2 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证明了用驯化活性污泥直接处理低浓度乳制品废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SBR反应器中有机物去除与硝化反硝化过程INT-ETS活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军  王建辉  解艳萃  霍玉丰  王雪峰 《环境科学》2007,28(10):2255-2258
通过检测不同进水氨氮浓度和有机物浓度下的SBR工艺系统的INT-ETS活性,研究了SBR工艺去除有机物与硝化反硝化过程中污泥生物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INT-ETS活性可以有效地表征SBR工艺系统的生化反应进程;SBR工艺一个反应周期内,有机物降解、硝化和反硝化阶段生物活性依次降低;当进水COD为300 mg/L,氨氮为40 mg/L时,系统的INT-ETS活性从232.59 mg/(g·h)下降到190.65 mg/(g·h),最终降至113.88 mg/(g·h);伴随有机物的去除和硝化反硝化的进程,INT-ETS活性一般会出现特征点,预示着不同反应阶段的开始与结束;通过不同进水氨氮浓度(14.5 mg/L 和42.0 mg/L)和有机物浓度(COD为293 mg/L 和685 mg/L)的试验,发现运行条件的变化并未明显改变SBR系统的INT-ETS活性变化规律,但会影响INT-ETS活性曲线上标志不同反应阶段的特征点出现时间.  相似文献   

13.
异养硝化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苟莎  黄钧 《环境科学》2009,30(12):3645-3651
以具有好氧反硝化功能的异养硝化菌剂作初始接种物,粉末状活性炭对该菌剂进行预固定,批次进水的方式培养出了异养硝化好氧颗粒污泥,研究了颗粒污泥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有机负荷、进水水质、曝气量和沉降时间都对异养硝化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模拟废水和猪场废水都可以培养出异养硝化好氧颗粒污泥.在COD负荷4.0 g·(L·d)~(-1),氨氮负荷0.212 g·(L·d)~(-1),曝气量为200 L·h~(-1),沉降时间为2.0~4.0 min条件下可形成颗粒污泥.采用葡萄糖为碳源的模拟废水培养颗粒污泥容易引起丝状菌的增殖,导致颗粒污泥沉降性能变差和脱氮功能减退.采用猪场配水能够将丝状菌有效地淘汰出反应器,恢复颗粒污泥沉降性能和脱氮功能,并促进颗粒污泥发育成熟.成熟的颗粒污泥性状稳定,当COD负荷为6.6~8.6 g·(L·d)~(-1),总氮负荷为0.409~0.474 g·(L·d)~(-1),氨氮负荷为0.285~0.304 g·(L·d)~(-1)时,颗粒污泥对以葡萄糖为补充碳源的猪场废水的总氮去除率为84.75%~88.33%,氨氮去除率为99.9%以上,COD去除率为97.29%~98.62%.  相似文献   

14.
周娜  袁林江  陈光秀  韩玮 《环境科学》2009,30(10):2981-2987
采用人工废水,将2套接种了优势丝状菌不同的污泥、以A2/O方式运行的SBR反应器进水磷酸盐浓度由10 mg/L逐步提高到30 mg/L,研究了系统脱氮除磷过程中污泥含磷量与污泥沉降性能的变化,探讨了污泥含磷量、丝状菌与污泥膨胀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进水磷浓度从10 mg/L提高到20 mg/L和30 mg/L,1号反应器污泥含磷量从接种污泥的2.5%提高到8.17%和9.23%,污泥SVI值由接种初期的110 mL/g迅速增加到300 mL/g左右,之后回落并维持在135~150 mL/g.污泥中含磷量增加至8%以上,这在一定程度改善了污泥的沉淀性,对污泥膨胀起到抑制作用.2号反应器污泥含磷量从接种污泥的1.89%提高到6.77%和6.95%,污泥的SVI值由接种初期的138 mL/g上升到190~320 mL/g之间,并维持在280~300 mL/g.污泥中含磷量增加对于2号反应器膨胀污泥的沉淀性能没有改善.这2个反应器污泥沉淀性变化的差异是由于1号反应器污泥中的浮游球衣细菌在环境诱导下进行了生物除磷作用,使得污泥的比重增大,从而改善了污泥的沉降性能,而2号反应器中无浮游球衣菌,因而污泥沉降性没有改善.污泥...  相似文献   

15.
针对活性污泥反应器中的流态研究需要,通过备选示踪剂氯化锂、亚甲蓝和氯化钠的污泥吸附试验以及曝气静沉试验,研究了活性污泥对这3种示踪剂的吸附作用,以及示踪剂浓度对污泥处理效果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亚甲蓝易被污泥吸附,对试验数据干扰较大,且吸附亚甲蓝后,水样中污泥对CODCr的处理效率下降幅度达50%以上;氯化锂和氯化钠是离子型示踪剂,本身不易被吸附,投加后的活性污泥对CODCr的处理效率基本不变,保持在70%以上。从示踪剂投加量以及出水水质控制方面考虑,确定氯化锂为3种示踪剂中的最佳示踪剂。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SBR反应器丝状膨胀污泥菌群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洪颖  姚俊芹  马斌  徐双  张彦江 《环境科学》2018,39(7):3279-3285
为探究丝状污泥膨胀及控制过程中细菌菌群和真菌菌群的变化规律,采用一套11 L的SBR反应器,接种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膨胀污泥,以乙酸钠为碳源进行人工配水,对膨胀污泥进行399 d的培养实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污泥样本进行菌群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接种污泥菌群多样性比较丰富,经培养至污泥高度膨胀后,菌群多样性降低,污泥沉降性能恢复正常后,菌群多样性又逐渐增加.细菌中的腐螺旋菌属(Saprospiraceae_norank)、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daceae_unclassified)和四球菌属(Tetrasphaera)相对丰度分别为13.37%、10.54%和8.59%,是接种污泥的主要细菌属.经过培养,膨胀污泥菌群发生变化,接种污泥中细菌相对丰度仅为0.01%的丝硫菌属(Thiothrix)增加至56.95%~60.14%,真菌中相对丰度为19.60%的丝孢菌属(Trichosporon)增加至94.82%.污泥膨胀得到控制后,污泥中丝硫菌属(Thiothrix)相对丰度减少至0.01%,丝孢菌属(Trichosporon)相对丰度减少至2.32%.丝硫菌属(Thiothrix)和丝孢菌属(Trichosporon)过多不利于污泥沉降.  相似文献   

17.
以某污水厂的氧化沟污泥和剩余污泥为培养对象,获得了SRB占优的厌氧污泥,分析了活性污泥厌氧驯化过程中微生物的分布规律,考察了不同种类SRB污泥固定化小球处理水中硫酸根、锌及镉的效果.结果表明:pH6.0~7.0,温度35℃,硫酸盐浓度4g/L,时间在24h时,剩余污泥固定化小球处理含Zn(II)400mg/L的废水,去除率达到100%,氧化沟污泥固定化小球Zn(II)的去除率为90%左右;对500mg/L含镉废水,剩余污泥固定化小球8h能去除水中95?(II),氧化沟污泥固定化小球对Cd(II)的去除率为80%.硫酸盐还原菌污泥固定化技术中剩余污泥优于氧化沟污泥.  相似文献   

18.
饥饿对硫自养反硝化反应器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颗粒硫磺/白云石和黄铁矿/白云石自养反硝化反应器处理二沉尾水,探究饥饿忍耐对反应器去除效果、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及其性能恢复时间.结果表明,在12~14℃的低温条件下,经过30 d的不进水饥饿忍耐后,颗粒硫磺/白云石和黄铁矿/白云石反应器出水NO_3~--N浓度分别从1.78 mg·L~(-1)、11.32 mg·L~(-1)增加到27.87 mg·L~(-1)、26.56 mg·L~(-1).颗粒硫磺/白云石和黄铁矿/白云石自养反硝化反应器分别在重启后的第5 d和11 d使得NO_3~--N去除性能恢复至饥饿前的水平,并且在低温条件下保持了良好的脱氮效果.MiSeq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2个反应器的细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饥饿期均低于恢复期,且优势菌门均为Proteobacteria,主要的纲类为β-Proteobacteria.硫磺/白云石反应器中鉴别出Thiobacillus菌属为主要反硝化类群.  相似文献   

19.
SBR系统中同步硝化反硝化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   总被引:44,自引:9,他引:44  
采用人工配制的模拟生活污水,研究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进水碳源进行调控,反应器中形成了高活性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力的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中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74.0%~92.8%和82.3%~98.5%.颗粒污泥的粒径一般为0.5~1.0mm,MLSS达到4.5g·L-1以上,SVI值约为32.5,其有效生物量及脱氮性能远远高于一般的好氧活性污泥.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就提取SBR脱氮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总DNA的预处理、细胞破壁、去除蛋白质等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将不同方法提取得到的DNA样品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吸光度和ERIC-PCR检测。结果表明,采取TENP、PBS溶液和玻璃珠震荡对活性污泥进行预处理,SDS和物理冻融结合破碎细胞,一次酚/氯仿和饱和NaCl溶液离心去除蛋白质的DNA提取操作,可以得到腐殖酸、蛋白质含量较少的活性污泥DNA样品。研究发现:从活性污泥提取的DNA样品中含有对PCR反应体系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杂质。通过稀释,控制DNA浓度40~13ng/μL,可以减小杂质的影响,实现将活性污泥DNA样品直接用于PCR扩增。ERIC-PCR得到的DNA产物凝胶电泳结果:条带清晰稳定有特异性,为进一步应用分子生态学方法研究活性污泥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