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I)的东北干旱时空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易受异常降水和干旱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东北地区温度增高、降水量减少,干旱事件发生频繁。但是目前国内对东北地区干旱的研究较少、结果存在分歧,且主要关注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干旱的影响,较少研究关注干旱的区划研究。依据1961─2013年东北地区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I)分析了东北地区的干旱趋势,并根据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东北地区干旱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在1961─2012年期间干旱发生频率呈现波动增加的趋势;在1961─1999年期间,东北地区干旱发生频率低、持续时间短,干旱危害较小;而2000年以后,东北地区干旱事件频发,干旱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出现了2000─2002和2007─2008年2个连续干旱期。从空间分布来看,2000─2010年是东北地区干旱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最大的时期,尤其是东北地区的中部和西部,其干旱频率分别达到42.86%和33.34%。根据主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将东北划分为8个干旱相似区。研究结果对于实现东北干旱监测、评估,为减轻该区域干旱损失,指导区域水资源管理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毛竹林各组分能量估算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建瓯设置40块毛竹林标准地,分别测定了毛竹单株各部分干重与能量,建立了各部分生物量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毛竹林各组分能量进行估测.结果表明毛竹林各组分秆、枝叶和地下部分的平均能量依次为4.23225×10  相似文献   

3.
4.
蒙古栎林生态系统的辐射能量与水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本文把水分循环与辐射能量转换两个功能过程结合起来,研究蒙古栎林生态系统中的辐射能量与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作用层与林地作用层由于获得不同待征的辐射能量,导致水分交换的数量与方向不同。约74.5%的净辐射用于森林的水分蒸发散,而蒸发散又占降雨量77.45%。可见,辐射能量的大部分用于水分循环。本文还研究了辐射能量对融雪过程的影响,发现针阔混交林在冬季由于具有获得适度辐射能量的特点,使得它是一种较理想的融雪径流产流模式,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7.
基于SPOT5影像多辐射校正水平的植被绿量遥感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南京市SPOT5图像的灰度值(DN)、星上辐射率(SR)、表观反射率(TOA)和地物反射率(PAC)数据,提取了两种植被指数(VI),即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比值植被指数(RVI),并与地面实测的绿量(LVV)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165个关系模型.结果表明,LVV与VI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多以相对均质植被高于植被总体,基于灰度值高于常用的地物反射率为主.LVV-VI关系模型的R~2均值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最高(0.821),指数模型最低(0.536),而1~3次多项式模型均接近0.7.每种植被样方优选出一个模型,即阔叶林LVV-7.802 RVI_(PAC)-2.455(R~2=0.827,RMSE=0.498);针阔叶混交林LVV=-15.421 RVI_(TOA)+26.971 RVI_(DN)-8.261(R~2=0.918,RMSE=0.356);灌木LVV=-342.591 NDVI_(DN)~3-20.553 NDVI_(DN)~2+14.013 NDVI_(DN)+1.509(R~2=0.764,RMSE=0.689);草地LVV=2.934 RVI_(PAC)+2.147 RVI_(TOA)-3.193(R2=0.903,RMSE=0.464);总体植被LVV=1.789RVI_(PAC)-6.814NDVIs+4.258NDVI_(PAC)+12.854 NDVI_(DN)-0.342(R~2=0.810,RMSE=0.638).这些优选模犁的自变量包括了4种辐射校正水平下提取的两种植被指数,显示基于不同辐射校正水平的植被指数在植被LVV遥感反演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和能量分析研究的某些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近年来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和能量分析研究的某些新进展进行了介绍了介绍和评述,重点介绍了H T Odum所创立的能值概念和Giampietro等人提出的生物物理资本概念。对这些新概念在农业生态系统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33 a生福建柏人工林群落能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福建三明对33 a生福建柏和杉木群落能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群落和杉木群落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均以树叶最高,最低的为草本叶和茎或草本根;两个群落不同层次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的大小均为乔木层>林褥层>灌木层>草本层;两个群落乔木层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均以干皮最低. 两个群落不同组分灰分含量差异悬殊,最高的均为草本叶和茎,最低的均为干材. 福建柏的干重热值、去灰分热值、灰分含量均高于杉木,表明福建柏生成单位重量生物量的能量耗费比杉木多. 福建柏群落的能量现存量、年净增量、年归还量(通过凋落物)、年净固定量分别是杉木群落的0.97倍、1.65倍、1.15倍和1.36倍. 福建柏群落的太阳能转化效率为1.42%,而杉木群落为1.04%. 林下植被虽然能量现存量仅占群落的很小一部分,但在能量流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林下植被的能量流动速率比乔木层大得多,这对维持和提高地力较为有利. 33 a生福建柏群落仍然具有较大的能量年净增量,轮伐期应比杉木长;具有较高的能量流动速率,地力维护的能力也较强,是优良的造林树种. 福建柏经营密度应适当降低,发育群落林下植被以改良地力. 表5 参12  相似文献   

10.
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目前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涉及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黄庆国  韩朔睽 《环境化学》1994,13(3):246-249
本文以线性自由能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利用分子轨道能预测有机物生物毒性的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建立了预测氯代芳烃化合物发光菌毒性的定量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12.
九孔鲍摄食江蓠与人工配合饵料的能量收支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投喂江蓠 (Gracilariaceaelicheniodes)和配合饵料对九孔鲍 (Haliotisdiversicoloraquatilis)的能量收支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两种饲料组的九孔鲍耗氧率在昼夜之间均并没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九孔鲍摄食两种饵料的吸收率也没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总生长效率则有显著的差异 (P <0 .0 5 ) .配合饵料组的排泄能显著高于江篱组的 (P <0 .0 5 ) ,而代谢能和粘液能却显著低于江篱组的 (P <0 .0 5 ) ,两组饲料的排粪能和壳能没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因壳能很少 ,在测定中可以忽略 .配合饵料组的软体部生长能显著高于江篱组的 (P <0 .0 5 ) .摄食江蓠和配合饵料的九孔鲍能量收支方程分别为 :江蓠组10 0C =(12 .76± 1.2 2 )F (76 .4 7± 5 .33)R (2 .74± 0 .4 0 )U (6 .75± 0 .4 6 )M (2 .78± 0 .4 8)Pg (0 .0 3±0 .0 1)Psh- (1.5 3± 4 .19)配合饵料组10 0C =(12 .15± 1.6 9)F (5 4 .94± 5 .10 )R (4.5 0± 0 .70 )U (3.99± 0 .0 7)M (2 9.79± 4 .77)Pg (0 .0 3±0 .0 1)Psh- (5 .4 0± 7.4 3)  相似文献   

13.
用马尔柯夫模型预测马尾松低效林改造恢复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对四川盆地马尾松低效林改造恢复过程中林分各层次盖度、多样性指数和灌木层物种组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马尔柯夫模型可适用于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人工恢复重建过程的研究;四川盆地马尾松低效林可以自然恢复,但采用封育补植措施则能加快恢复进程.对马尔柯夫模型及预测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鹤山针叶混交林的光能利用效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5.
苯砜基化合物溶解度和分配系数的测定与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艺兵  王连生 《环境化学》1995,14(2):134-139
本文应用线溶剂化能相关法研究了32种类砜基化合物的溶解度及分配系数与溶剂化显色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溶解度和分配系数与溶剂化显色参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值与估算值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6.
对种群增长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提出有限空间种群增长的Logistic新模型即ds(dt)^-1=rs(1-ds^0/k),其中参数d描述环境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参数θ为种内竞争特性参数.该模型通过种群的竞争特性因子θ控制,将指数增长、线性制约、下凹增长和上凸增长非线性制约概括为一个统一的自适应的非线性制约模型.以格氏栲、红锥种群基面积增长为例,运用遗传算法对不同种群增长模型进行最优拟合与比较分析,表明新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格氏栲、红锥种群增长规律,为种群增长动态变化的一个理想的机理描述式.表4参14  相似文献   

17.
Fuzzy综合多级评价模型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在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比较合理的权重体系和评价标准体系,最后运用Fuzzy多级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8.
构建限制性条件下微生物群体生长模型时的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ogistic生长模型在表征营养限制性生长条件下微生物群体生长时,遇到了种种困难.该模型未能明确给出微生物群体生长的“延迟期”和“代时”两个重要生长动力学参数,也忽视了方程中参数“r”应为平均生长速率,且不具有内禀生长率性质等诸多生物学特点.采用E.coli ATCC31343,37℃液体摇瓶培养下获得的实验数据,证实了Logistic模型存在的上述局限性.通过对E.coli以葡萄糖和山梨醇共作碳源时,表现出的“二峰生长”曲线与用Logistic方程拟合结果的比较,表明适合度分析(goodness—fit test)不能作为模型是否适合的唯一判据.并对构建微生物群体生长模型的策略进行了讨论.图5参31  相似文献   

19.
大鸨生长期能量代谢和蛋白质沉积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不同日龄笼养大鸨 (Otistarda)的能量代谢和蛋白质沉积量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5 0日龄、70日龄、30 0日龄和 4 0 0日龄雄性大鸨的能量日摄入量分别为 14 98.9kJ、2 376 .2kJ、2 397.4kJ和 2 4 6 5 .9kJ;能量代谢率分别为 82 .3%、81.8%、81.8%和 83.1% ;蛋白质的日沉积量分别为 5 .8g、13.4g、15 .8g和 13.5g .表 3参 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