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自然灾害适应性是减灾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讨论农村家庭自然灾害适应性的影响因素,较少探索城市家庭自然灾害适应性的影响机制。该文利用珠海市家庭自然灾害适应性数据,分析了家庭自然灾害适应性行为的现状,探究了家庭自然灾害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描述统计结果表明,家庭关注度较高的自然灾害是台风、暴雨、洪水、地震和雷电,58%的调查样本不满意住地自然灾害应对措施和能力,但均通过储备物资、政府救济、应急培训等非工程行为和加固房屋、增设设备设施等工程行为来应对自然灾害。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居住年限、自然灾害损失类型、住地自然灾害应对措施及能力满意度、是否经历自然灾害、广电网络、学习时间、宣传类别等变量均显著影响了家庭的自然灾害适应性行为。因此,政府及其它组织应创新化应急宣传,强化社区建设,增强应急能力,为提高家庭自然灾害适应能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赵思健 《灾害学》2016,(4):1-10
“尺度”是自然灾害风险的本源特性之一,也是全面认识自然灾害风险时空格局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自然灾害风险系统的尺度特性,综述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展,提出自然灾害风险时空尺度内涵、自然灾害风险尺度分级标准、自然灾害风险时空尺度选择原则,归纳总结自然灾害风险的时空尺度效应,并“抛砖引玉”地引出自然灾害风险尺度研究的几个潜在热点问题,期望能为自然灾害风险的深入创新和研究提供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研究:定位、理念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一行  刘兴业 《灾害学》2019,(4):172-175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发布了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文件,实施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重大改革举措。落实防灾减灾救灾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契合国家发展改革的现实需要,应加紧推进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的定位是自然灾害防治的基本法、应急管理的特别法、公共安全的支撑法。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应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风险防范理念、综合防治理念、权利保护理念的基础上,确立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危险区避让及搬迁转移、自然灾害科普、自然灾害防治社会参与、自然灾害保险等制度,为推进我国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4.
自然灾害综合性评价与分区是防、减、治灾的基础。本文提出的自然灾害综合评价模型,考虑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共同作用和受灾区域的社会经济水平,用自然灾害综合指数来表示区域自然灾害的危险程度,并据此作综合分区。  相似文献   

5.
张永领  游温娇 《灾害学》2014,(1):109-114
城市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高度集中的地区,同时也是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较高的地区,评估城市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对于提高城市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市18个区县的人口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构建了45个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指标,并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了16个独立性强的重要指标作为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的评价指标;采用TOPSIS方法对上海市18个区县的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进行了评价,揭示了上海市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的区域特征,为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和区域综合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灾害学》2016,(1)
作为不利事件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情景,自然灾害风险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系统性和动态变化性上。从自然灾害风险的系统性和动态变化性出发,总结了自然灾害动态风险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灾害风险评估的时间约束、致灾因子的动态分析、承灾体的动态分析、自然灾害动态风险的耦合以及自然灾害动态风险的情景输出等五部分,给出了一种狭义上的自然灾害动态风险评估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7.
自然灾害风险定义及其表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保成 《灾害学》2015,(3):16-20
自然灾害风险及风险管理是灾害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但是自然灾害风险的定义及其表征方法仍未得到统一认识。归纳分析了现有的几种自然灾害风险的定义,给出自然灾害风险定义的要点,即风险概率、潜在损失大小和评价时间基准,据此提出了自然灾害风险三维表达式;分析了风险概率、损失的构成要素及其计算方法;总结得出自然灾害风险的三种表征方法,即风险图法、风险曲线法和公式法。研究对自然灾害风险定量评价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宝鸡市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的研究对于减轻自然灾害的社会经济损失和提高应灾恢复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选取涵盖自然灾害暴露性、敏感性及恢复能力的社会经济指标,利用组合赋权法对陕西省宝鸡市各县区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区域人口、经济密度及财产数量是影响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的主要因素;区域的人口结构及社会结构决定了其对自然灾害的敏感程度;宝鸡市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脆弱性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市辖区范围的金渭两区,而陈仓区和凤县是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较低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地质活动日益活跃的孕灾大环境下,我国亟待实现自然灾害的快速高效应急处理,相应的灾害防控产业升级同样势在必行。结合自然灾害防控关键环节的发展方向,通过文献整理、现场调研、专家咨询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了自然灾害防控产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开展自然灾害防控产业技术突破与发展路径的研究,提出以下对策措施:构建更为完善的标准化体系,严格核定从业资格,实时把控自然灾害防控产业的市场动态, 保障产业市场良性竞争;立足本土化发展优势,集群化发展自然灾害防控产业,贯通自然灾害多产业链条;以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的基础研究为主导,通过理论创新和技术迭代,完成自然灾害产业升级,提升产业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打造防灾减灾产业端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本文将为自然灾害防控的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提供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理论依据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灾害风险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之后国际社会灾害风险管理学界研究的重点领域,而对自然灾害风险模型的深入探讨,将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自然灾害风险影响因素的认识.在国际社会灾害风险管理学界对自然灾害风险模型的认识的基础上,力求对自然灾害风险模型做进一步的诠释,进而从自然灾害风险模型的再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致灾因素的强化以及自然灾害风险的系统结构三个方面,探讨了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理论依据,为制定科学的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综合区划方案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根据作者提出的全国农业自然灾害综合区划的思路。以自然地理素形成基本单元,结合自然灾害报刊数据库系统,运用自而上区域合并的方法、得到了全国自然灾害区划小区;运用自上而下区域划分的方法,将全国农业自然灾害划分为5个大区、23个区和110个小区,得到了全国农业自然灾害综合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12.
再论自然灾害风险的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长健  王杰 《灾害学》2012,27(3):1-5
系统地总结了现有自然灾害风险的定义,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重新甄别了自然灾害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作用机制,深入分析了自然灾害风险的核心内涵,据此提出了自然灾害风险的新定义,即自然灾害风险是由自然灾害系统自身演化而导致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结合定义的相关规则,对自然灾害风险新定义进行了符合性验证。新定义不仅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灾害风险本身的认识,而且明确了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王英麟 《灾害学》1993,8(2):79-84
本文在概述河北省自然灾害的基础上,论述了干旱、雨滂、冰雹等11种自然灾害;最后简要分析了自然灾害的趋势及减灾略策。  相似文献   

14.
孙宝军 《灾害学》2020,(4):8-12
针对电力系统自然灾害研究侧重于电网侧故障,较少以灾害链视角进行研究的问题,以4种自然灾害为例,开展了内蒙古电力系统自然灾害链的构建和分析。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的自然灾害特点和电力系统的总结,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了电力系统自然灾害链和故障链,分别构建了4种电力系统的灾害链和10种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故障链,梳理了两者的耦合关系,同时归纳了不同自然灾害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特征因子。最后,探讨了电力系统自然灾害链的二元系统和广义孕灾环境的概念,为电力系统灾害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灾害学》2020,(1)
在突发自然灾害的紧急护理中,由于传统自然灾害紧急护理方法的康复率较低,因此该文对突发自然灾害后的紧急护理方法进行研究,并根据总结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突发自然灾害的紧急护理方法,以国际突发自然灾害医疗救援队伍的构成为基准,组建突发自然灾害紧急护理团队,基于紧急护理团队构建突发自然灾害紧急护理体系,实现突发自然灾害的紧急护理。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多发性自然灾害区,主要有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的其它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发生的频次高、分布广、历时长。本文从地质角度初步探讨了这些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认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特定的地质构造背景是多种自然灾害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针对自然灾害发生后人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界定了自然灾害社会心理风险及其识别的概念,以压力管理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针对自然灾害的改进ISR压力模型,解析了人们灾害心理风险的形成过程,然后根据改进的ISR模型对自然灾害社会心理风险源、社会心理风险应对资源、社会心理风险表现形式及结果进行分析和识别,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自然灾害社会心理风险体系。  相似文献   

18.
自然灾害危险性是主体功能区划评判的基础指标之一,用于反映特定区域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灾害损失的严重性,是评价区域开发支撑条件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分析自然灾害危险性指标评价方法、流程及其在主体功能区划评价中的作用的基础上,依据河北省的自然环境特点及主要自然灾害情况,选取其主要灾害要素为评价对象,利用G IS技术对河北省自然灾害危险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了河北省自然灾害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途径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评判自然灾害风险评估途径的正确性和适用性问题,首先,通过对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关联要点的梳理,提出了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其次,基于目前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三条基本途径的特点,构建了各自对应的概念化数学模型,并借助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基本原理对其进行了符合性验证,最终认定自然灾害风险评估途径只有两类,即基于作用机制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和基于演化结果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二者分别适用于应急风险评估和规划风险评估;最后,指出了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后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黄民生 《灾害学》1993,8(3):50-54
本文根据福建省历史上自然灾害事例概括出洪涝、干旱、地震、水土流失、冰雹、寒害等自然灾害特点。并从地理位置、环流因素、地形、地质构造、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福建自然灾害形成的背景原因。最后针对福建省自然灾害特点提出了减灾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