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日益发展,剧毒氰化物的测定受到普遍重视,已成为环境监测的主要项目之一。 痕量氰化物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比色法,选择性离子电极和极谱法等。但含氰样品测定一般都需要经蒸馏除硫化物等干扰物质,这是一种厌烦手续,而由于样品复杂性,有时蒸馏也有误差。 本工作的目的是应用直接电流法测定废水和地面水中的氰化物,并研究了标准氰化物稀溶液的稳定性,以便找出最好的配制条件和使用期限。  相似文献   

2.
由于氰离子与有生命体的血液中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阻碍它还原成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造成生命的死亡。因此,测定氰离子总量是有极重要的意义。 总氰化物的测定(测出的是CN~-离子)指简单氰化合物A(CN)_X(A为H~+、K~+、Na~+、Ca~(+2)、Ba~(+2)等)与络合氰化物[Ay·M(CN)_X](M为Fe~(+3)、Fe~(+2)、Cd~(+2)、Cu~(+1)、Cu~(+2)、Ni~(+2)、Zn~(+2)、Ag~(+1)、  相似文献   

3.
在弱碱性条件下,二氧化氯消毒剂将氰化物氧化成无毒的氰酸盐(OCN-)、二氧化碳和氮气.研究了影响二氧化氯销毁氰化物的几种因素:pH在8~11的范围内,不影响二氧化氯对氰化物的销毁率;在所试验的反应温度(0~40℃)内,温度对反应速率表现出有限的影响;二氧化氯与氰离子的最佳质量比为2:1;当氰离子最高使用浓度小于0.5 g/L时,废水中氰离子浓度达一级以上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氰化物的毒性极大,在水体中氰化物含量超过0.02毫克/升时,即不宜作为渔业用水,若达到0.01毫克/升时,则不宜作为人、畜的饮用水。用含氰化物废水灌溉农田,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土壤含氰量,从而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废水中含氰化物量在多大范围内,才不致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及人类可以食用。我们选择了一种地上部均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氯销毁氰化物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弱碱性条件下,二氧化氯消毒剂将氰化物氧化成无毒的氰酸盐(OCN)、二氧化碳和氮气。研究了影响二氧化氯销毁氰化物的几种因素:pH在8—11的范围内,不影响二氧化氯对氰化物的销毁率;在所试验的反应温度(0-40℃)内,温度对反应速率表现出有限的影响;二氧化氯与氰离子的最佳质量比为2:1;当氰离子最高使用浓度小于0.5g/L时,废水中氰离子浓度达一级以上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在有助剂焦磷酸钠存在时进行了用二氧化氯处理含铁氰化物废水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在废水pH值为5— 9,焦磷酸钠∶铁氰化物 (摩尔比 ) =1.2∶1,处理时间为 6 0min ,二氧化氯加入量大于理论量 2 0 %的工艺条件下 ,处理后水中总氰化物含量在 0 .5mg/L以下。  相似文献   

7.
鉴于氰化物所具有的明显的毒性和电镀、炼焦、造气及其他化工等含氰废水对环境水体的污染,水中微量氰化物的监测一直是人们所重视的项目。 水中微量氰化物的测定方法报导颇多。尤其近年来,采用仪器分析手段,诸如气相  相似文献   

8.
氰化物(总氰)标准样的分析结果往往会明显低于它的实际真值。这除了与在蒸馏过程中有少量的氰化氢挥发有关外,还与蒸馏时取样量的多少(即氰化物含量的高低)有关。通过对一已知浓度的总氰化物标准样的分析,发现氰化物蒸馏时的取样量对其测定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将同一浓度(1毫升=0.486微克)的总氰化物标准样,分成不同体积,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中的总氰化物蒸馏步骤同时进行蒸馏,然后取馏出液,用“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进行分析,其各自测定结果见表。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氯处理含铁氰化物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助剂焦磷酸钠存在时进行了用二氧化氯处理含铁氰化物废水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废水pH值为5-9,焦磷酸钠:铁氰化物(摩尔比)=1.2:1,处理时间为60min,二氧化氯加入量大于理论量20%的工艺条件下,处理后水中总氰化物含量在O.5mg/L以下。  相似文献   

10.
测定工业废水中的硫化物,如造纸、印染、化工、酿造等工业废水,多用碘量法测定,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但由于工业废水中多种成份的共存,往往干扰硫化物的测定。为消除干扰,获得准确的测定结果,可采用醋酸锌沉淀过滤法与醋酸锌沉淀曝气法预处理试样,以消除试样中还原性干扰物质。我们试验证明前者不适合作为预处理的手段,而后者由于硫化物的损失与分解等因素的影响,回收率不够高,同时在  相似文献   

11.
次氯酸钠处理终冷水中氰化物硫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用正交实验研究了次氯酸钠处理终冷水中氰化物和硫化物,得出正交实验中各因素的主次关系及对除氰除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体系的pH是影响脱氰脱硫的重要因素。在最佳处理条件,即pH为10.0,反应温度为25℃,投氯量系数为1.4,反应时间为45min.能使氰化物的质量浓度降至0.267mg/L,脱氰率高达99.8%,硫化物的质量浓度降到0.387mg/L,脱硫率达92.0%,达到≤0.5mg/L的国家排放标准。文章还对工业化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2.
氰化物在民用工业中用途十分广泛,但它是高毒物质,一旦发生泄漏,就会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对环境中的氰化物进行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环境中氰化物测定的容量法、光度法(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和原子吸收光度法)、电化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极谱法和安培法)、色谱法、放射化学法、流动注射分析法的原理、特点及监测效果作了详细的讨论,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者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制的电化学装置在线制备液体高铁酸钠,然后将制得的高铁酸钠投加到电镀废水中进行处理,考察不同pH值和不同高铁酸钠投加量对废水中总氰化物、Cu~(2+)、Ni~(2+)去除率的影响;对比研究了高铁酸钠氧化法和次氯酸钠氧化法在处理低浓度含氰电镀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当pH为9~10,高铁酸钠的最佳投加量为0.O.24±0.048 mmol·L~(-1)时,总氰化物、Cu~(2+)和Ni~(2+)的同时去除率均在90%以上;在处理低浓度含氰电镀废水时,高铁酸钠对总氰化物、Cu~(2+)和Ni~(2+)的同时去除率均明显高于次氯酸钠。这是因为高铁酸钠能够有效地氧化多种络合态的氰化物,包括Cu(CN)_4~(3-)、Cu(CN)_4~,Ni(CN)_4~(2-)等使废水中的重金属转变为离子态;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在高铁酸盐还原产物-Fe(OH)_3助凝和絮凝作用下,反应生成沉淀达到同时去除氰化物和重金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环境中氰化物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炼焦、冶金、电镀和某些化学工业。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植物含氰化物不自工业污染始,在自然界中,许多植物都具有自身合成含氰配糖体(即氰甙)的能力。已知的氰甙有扁桃甙(Amygdadin)、里哪苦甙(Lipamarin)、Dhurrin、水杨甙(Salicin)和高梁甙(Sorghum glycosides)等。 鉴于许多植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都或多或少的含有氰甙,其含量除与植物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前言氰化物是剧毒物质,人的致死量是0.03克,国家规定排放标准不得超过0.1毫克/升,因此,含氰的工业废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排放。处理含氰废水的方法较多,如硫酸亚铁法、漂白粉法、电解氧化法、臭氧法等。目前国内大部分工厂采用漂白粉法及电解氧化法。漂白粉法处理,方法简单,但处理后有污泥,存在二次污染。电解氧化法投资大,耗电量大。用活性炭作为催化剂,用空气中的氧氧化分解氰化物,使之成为二氧化  相似文献   

16.
利用间隔流动分析仪测定水中的氰化物,对测定方法的检出限、重现性进行了实测,用氰化物的有证标样验证其准确性,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5%,相对误差为6.2%,测定方法的精密度及准确度均较好,并与国标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氰化物是一种有剧毒的化合物,然而因为它和金属有很强的亲和力,被广泛应用于冶金行业中,冶金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氰化物。理论上来说,储存环境和工作流程都可以做到安全环保,不会发生泄漏,但当发生事故时,氰化物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氰化物进入地下水后,会有3种形态:自由氰基、可分解性弱酸氰化物(WAD)和可分解性强酸氰化物(SAD)。重点介绍了几种可行性较好的备选地下水氰化物污染修复技术,并对其适用范围、污染种类作出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在炼焦,电镀、洗印、化工,煤气等行业的工业废水都有氰化物排入地面水中。工业废水中的氰化物有不同形式。一般以“简单”氰化物(CN~-)和络合氰化物两种形式存在。实验证明很多种络合氰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为简单氰化物,同其它有害物质协同作用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9.
由于工业废水中的CN~-的复杂性、不稳定性以及浓度变化范围很大(0.01~1000mg/l),故很难确定一种满意的分析方法来测定废水样品中的 CN~-。氰离子选择电极的出现和发展给氰的测定和自动化连续监测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就氰离子选择电极在电镀厂、氮肥厂、煤气厂废水中的应用作了一些研究;对氮肥厂、煤气厂废水进行了直接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高效降氰菌群的构建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筛选到的降氰菌中构建出了优于单一菌种降氰活性的复配菌群CNR.研究了该复合菌群的生长条件,探讨了温度、pH、接种量、氰化物初始浓度及降解时间等因素对CNR降氰的影响.研究表明,复配菌群CNR适应碱性环境,可降解高浓度氰化物(CN-11 000 mg/L),并对金属氰化物和脂肪族腈具有极强的降解能力.在有氧、pH 11、33 ℃和接种量10%条件下.含CN-11 000 ng/L培养液经60 h降解后,CN-1浓度降为0.49 mg/L,降氰率高达99.96%,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