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植物区系地理分布格局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植物区系的起源、迁移和分化。研究利用覆盖云南地区全境的植物区系分布信息,探讨了云南地区植物区系属的多度及区系过渡性的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所有热带区系属的多度均随着纬度升高呈递减趋势;大多数温带区系属的多度随着纬度的升高呈递增趋势。中亚分布(T13)属的多度的高值主要出现在滇西北地区,尤其是在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的上游地区,但在其它地区十分少见。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T12)属的多度的高值也出现在滇西北地区,但在其它地区无明显空间分布规律;中国特有分布(T15)属在滇西北地区最为丰富,其次是滇东南地区,大致以“田中线”为界,界线以西地区的中国植物特有属的多度明显低于界线以东地区。从南到北,植物区系过渡性基本上呈单调递增格局,这一格局的形成可能与区系成分的迁移和地形格局有关。大理州以南的低海拔地区,热带区系成分占据主导地位,并占据了云南大部分的土地面积,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云南地区总体上是一个“热带山原”的假说。本研究与其它研究的不同可能源于与源数据和取样尺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探索植物区系过渡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对于理解植物区系的起源、迁移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620个植物群落样方,探讨了云南地区植物区系过渡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生物地理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纬度、海拔的升高,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显著递增趋势,但在经度梯度上呈递减趋势;热带区系成分所占的比重在地理梯度上则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地形格局较好地反映了区系成分的地理分布格局;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与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的比值从南到北呈递减趋势。区系过渡性的低值主要出现在滇西北地区和包括滇西南、滇东南与滇南在内的云南南部地区,而高值主要出现在云南中部地区和中海拔地区,这可能与区系迁移过程和海拔梯度有关。热带区系成分在云南地区基带植被中占主导地位;热带区系成分占优势地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低海拔地区,占云南土地面积的60%左右,而温带区系成分占优势地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高海拔的北部地区,占土地总面积的40%左右。本研究从基带植被的区系性质和温、热带植物区系成分占优势地位的土地面积的构成证实了云南地区可能是一个“热带山原”的假说。区系过渡性随着年平均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强后减弱的单峰格局。当年均温在13.1℃左右时,出现区系平衡点。相对水平分布而言,云南地区植被的垂直分布可能更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3.
冯建孟  朱有勇 《生态环境》2010,19(4):830-835
研究利用大尺度的物种分布信息,探讨了长江上游滇西北地区裸子植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区系分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属和种的水平上,裸子植物的多样性从南到北呈递增趋势,但在科的水平上无明显变化趋势。在科和属的水平上,裸子植物的区系分化强度随着纬度的升高呈递增趋势。较高的裸子植物多样性和区系分化强度主要出现在北部地区。区系分化强度与表征地形复杂度的单位面积海拔高差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区系分化强度明显影响研究区域内裸子植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这可能与地质历史上滇西北地区地层的差异性抬升和地形格局有关。  相似文献   

4.
云南地区种子植物东亚分布成分的地理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区系分析是理解植被起源、性质和分布的基础.本研究利用大尺度的区系分布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和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云南地区种子植物东亚分布成分的地理分布格局以及"田中线"的生物地理意义.结果表明,东亚分布成分及其亚型所占比重均随着纬度的升高呈递增趋势.在经度梯度上,中国-日本植物分布亚型所占的比重从东到西呈递减趋势,而中国-喜马拉雅分布亚型所占比重的经度格局则与此相反.东亚分布成分在云南地区的扩散方向以由北到南为主,其次为经度梯度上的双向迁移.与过去的研究不同,本研究结果表明,东亚分布成分在云南地区的起源中心更可能为滇西北.我们未能证实"田中线"对中国-喜马拉雅分布亚型的分布具有限制意义,但对东亚分布成分(总体)和中国-日本分布亚型在云南地区的分布具有严格的限制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藏墨脱雅鲁藏布江大峡湾河谷地区(海拔2500m以下热带亚热带山地)属东喜马拉雅山地的一部分,在区系亲缘上属印度东北部阿萨姆喀西山和那加山以及尼泊尔等东喜马拉雅地区区系的一部分,其热带成分与我国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也较有为密切的联系,这是第三纪以来印度-马来成分沿中南半岛迁移和交流的结果。也与同二者在地理上密切相连有关,在植物区系区划上,本地区山地基带植被是一种由热带植物向亚热带植物被水平过渡的  相似文献   

6.
云南地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建孟  朱有勇 《生态环境》2010,19(3):621-625
物种特有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区系地理学和保护生物学意义。利用大尺度的植物物种分布信息,探讨了云南地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科、属组成,区系性质及其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云南地区拥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125属,分属于59科,共含种子植物246种,是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重要分布地区之一。含特有属较多的科主要为菊科Compositae、苦苣苔科Gesnefi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禾本科Gramineae和唇形科Labiatae。从各属所包含的物种数来看,单型属占主体地位。根据科的分布区类型构成,云南地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主要起源于热带地区。从属的生活型构成来看,主要以草本植物属为主,而木本植物属所占比重相对较小,暗示着研究区域内特有属的区系兼有年轻成分和古老成分,但以年轻成分为主。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特有属主要分布在“田中线”以东地区。与过去的研究结果不同,我们发现云南地区拥有3个重要的特有属分布中心和3个次级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7.
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一直是宏观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滇西北地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研究该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以滇西北18个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数据,运用ArcGIS 10.1软件分析高等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并结合地理因子(经度、纬度、海拔高差、平均海拔)和气候因子(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采用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运用单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物种多样性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滇西北地区高等植物多样性从南到北总体上呈递增趋势;(2)纬度和海拔高差与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呈显著相关(P0.05);而经度、平均海拔、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与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P0.05)。因此,滇西北地区高等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可能主要与纬度和海拔高差这2个地理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8.
地理因子对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大尺度的物种分布数据以及地理信息,结合GIS和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中国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地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南到北,研究区域内物种丰富度总体上呈递减趋势;在经度梯度上,从东到西,物种丰富度呈递增趋势,这可能与其它地理因子的影响有关;在排除其它因子影响的情况下,物种丰富度随着面积的增加,呈递增趋势.但在其它地理因子的综合影响下,面积的影响作用被掩盖或弱化.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变幅的增加,呈显著递增趋势;物种丰富度与纬度变幅、经度变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偏)相关性.总体上,纬度、面积和海拔变幅均显著影响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但相对而言,面积和纬度起着更为重要的影响.相对海拔变幅而言,海拔变幅与纬度之比值能更好地反映"生境异质性"效应,说明,海拔梯度的"纬度效应"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数字植物区系学产生的背景主要是由于传统植物区系学的方法缺陷不能解决大尺度、大范围植物区系的比较研究以及数字化技术的日趋成熟;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植物区系量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方法体系、比较标准及其数字指标等问题,如不同植物区系的丰富性综合评价,不同植物区系成分的划分与内在联系、区系性质异同的确认,不同植物区系相似关系分析、亲缘关系的确定、区系来源和种子植物系统发育的探索,不同植物区系的地理归属,量化研究并验证吴征镒院士所提出的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各个分布区类型和我国种子植物特有、孑遗以及具有标识性类群(如间断分布类群和在系统演化中的原始类群等)的分布格局、分布规律、分布中心和趋近分布中心程度,以及量化研究并验证吴征镒院士提出的中国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思想、王文采院士提出的东亚一些植物的间断分布式样和迁移路线与汤彦承教授提出的东亚植物区系第三纪源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藏墨脱雅鲁藏布江大峡湾河谷地区(海拔2500m以下热带亚热带山地)属东喜马拉雅山地的一部分,在区系亲缘上属印度东北部阿萨姆喀西山和那加山以及尼泊尔等东喜马拉雅地区区系的一部分;其热带成分与我国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也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这是第三纪以来印度-马来成分沿中南半岛迁移和交流的结果.也与同二者在地理上密切相连有关.在植物区系区划上,本地区山地基带植被是一种由热带植被向亚热带植被水平过渡的具有浓郁亚热带特色的半常绿雨林,但其典型的印度-马来成分仍然有限,而泛北极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占优势,并拥有东亚或中国-喜马拉雅的特征科属;因此墨脱雅鲁藏布江大峡湾地区应归入泛北极植物区中的东喜马拉雅植物地区  相似文献   

11.
对德夯地区514个野生种子植物属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植物区系主要由中、小型属组成,属内种数贫乏,少型属与单型属占有一定比例;2.含我国15种地理成分的14种,其中以北温带分布,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东亚一北美分布及东亚分布5种成分为代表,尤其后四者最为重要;3.起源复杂,有自古南大陆和古北大陆南部起源后向北迁移而来的热带成分,也有我国亚热带本地起源的亚热带成分。这里的热带性质与温带性质并不明显,而亚热带性质十分突出,表明该地区属典型的亚热带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12.
云南含笑群落有维管植物85科、181属、289种。据科、属区系成分的分析的结果,这种群落主要为热带性质;种的区系组成主要由华西南特有、中国-喜马拉雅、华夏特有、东亚特有以及东亚至南亚与东南亚等成分构成。  相似文献   

13.
湖南五味子科植物有2属11种2变种,分布于31个县,多生长在海拔600—1200m的山地灌丛或林中。本文依据湖南五味子科植物的地理分布,结合系统分类,植物区系和土壤资料,经分析和推论得知:1.湖南五味子科植物种质资源丰富,以中国特有种为主,它们与毗邻省区的关系密切。2.湖南五味子科植物区系表现为多种区系成分的过渡与汇集,即华南、华东、华中和滇黔桂4个区系成分的交汇、混杂和过渡。3.湖南五味子科植物的多数种类是从湖南以西地区迁移扩散而来,有的种类是从本省西北或西南以外地区而来,极少数植物在本省西南地区及其周边省区分化形成。4.湘西北至湘西南地区是湖南五味子科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现代分化中心是湘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们对南岳广济寺森林群落的实地考察及其调查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该群落是一种尚未报道的新类型,即水丝梨+甜槠-尾叶山茶+花竹-蔓赤 车群丛(Association of Sycopsis sinensis+Castnopsis eyeri-Camellia caudata+Phyllostachys nidularia-Pellionia scabra)。该群落内有维管束植物69科116属149种;其属的区系是以热带性质成分为主,温带性质成分为辅,各占56.19%和43.81%;其种的区系成分以华夏、东亚、中国-日本和华东至华中等四种类型为主,同时本群落具有明显的华东至华中过渡交迭性质。在群落中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各占71.14%和28.86%,草本植物中的多年生和一年生类型各占22.82%和6.04%。本群落可以明显划分为乔、灌、草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个亚层。这一群落是中亚热带东部典型常绿阔叶林北部植被地理亚带中的常绿阔叶林,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仍将保持以水丝梨为优势种的常绿阔叶林,但其亚优势种——甜槠将可能会被多脉青冈、中华石楠、长叶石栎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