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种复合有机缓蚀阻垢剂的室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复合有机缓蚀阻垢剂对A3碳钢的缓蚀阻垢性能。挂片失重法测定腐蚀速率,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药剂各成分间的质量比。采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研究了不同药剂浓度和80 mg/L药剂质量浓度条件下分别改变溶液pH值、Ca2+、Cl-、HCO3-浓度A3碳钢的腐蚀行为。室内静态阻垢实验研究了该缓蚀阻垢剂在溶液浓缩过程中的阻垢性能,并讨论了造成结垢的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火力发电厂是工业用水大户,随着淡水量的日趋紧张,提高循环水的重复使用率以节约水资源已刻不容缓.介绍了循环水浓缩倍率与节水的关系,提高浓缩倍率的可能性与经济效益,高浓缩倍率循环冷却水处理的现行技术以及限制浓缩倍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城市中水作为火电厂循环水系统水源,在循环水高浓缩倍率运行条件下,循环水排污水具有含盐量高、硬度高、有机物浓度高的特点,回用处理难度大。通过试验模拟研究,提出了采用"Na OHNa_2CO_3联合软化+超滤+反渗透"处理工艺,该系统运行稳定,淡水回收率可达到85%,淡水可作为循环水系统补水或者锅炉补给水系统水源。  相似文献   

4.
吉林油田注水系统管线结垢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安全.为了解决结垢问题,对吉林油田注入水和结垢产物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防护对策.结果表明:吉林油田注入水含有大量的HCO3-,Ca2+含量较其他成垢离子含量高;结垢产物主要是CaCO3垢,另有部分MgCO3垢、硅铝酸盐垢和铁垢,垢样具有明显的有机物包裹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化学溶度积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直观地表示了吉林油田注水系统的结垢机理.吉林油田注入水中碳酸盐的浓度积远大于其溶度积,导致大量碳酸盐析出结垢.注入水中携带有黏土,在管壁沉积形成硅铝酸盐结垢.铁腐蚀导致吉林油田注水系统产生少量铁垢.最后通过室内静态防垢性能测定法从3种常用缓蚀阻垢剂中筛选出适合吉林油田现场水质防腐阻垢的TH-907型缓蚀阻垢剂,在TH-907药剂质量浓度为50 mg/L时,阻垢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针对工业循环水处理系统中使用磷系缓蚀阻垢剂带来的磷排放问题,以马来酸酐和3-巯基丙酸为主要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应用“一步法”合成S-羧乙基硫代琥珀酸(CETSA)无磷缓蚀阻垢剂,通过红外(IR)、核磁共振(13CNMR)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碳酸钙沉积法、旋转挂片法对CETSA的阻垢缓蚀性能进行评价,考察了加药量、水温、pH值、水流转速等对CETSA阻垢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药量为110mg/L、循环水温度低于50℃、pH值为6~8、水流转速低于100 r/min时,CETSA对A3碳钢的腐蚀率小于0.25mm/a,最大缓蚀率可达61.3%,最大阻垢率达88.4%.CETSA是一种小分子多羧酸结构,其具有较高的缓蚀阻垢性能可能是因为与水中的钙镁离子发生了螯合,生成了稳定的络合物抑制结垢,同时非极性键、烷基等亲水基吸附于金属表面,电负性较高的O、S元素与Fe产生强吸附,形成的致密保护膜有效抑制了金属腐蚀.经测算,10%水剂的CETSA生产成本约为3 047元/t,总磷减排量可达3~5g/m3循环水排水.研究表明,CETSA可替代传统磷系缓蚀阻垢剂,适于电力、钢铁、化工、油田等行业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相似文献   

6.
低压锅炉水质标准中规 定: 给水的硬度当采用炉内处 理时小于或等于3.5毫克当量/ 升,采用炉外处理时小于或等 于 0.04毫克当量/升。炉水的 碱度为8—20毫克当量/升,pH 值为10—12。上述标准给低压 锅炉水处理工作提出了两个任 务:一是在给水未进入锅炉之 前尽最大可能降低水中所含硬 度;二是要求锅炉在运行中其 炉水必须保持一定碱度。以使 给水中的残余硬度经锅炉不 断的蒸发浓缩后形成水渣沉淀 下来。在一般情况下能够同时 达到以上两个要求时,锅炉是 不会发生结垢和腐蚀的。实践 证明要使锅炉在无垢的情况下 正常运行,保持炉水达到水质 …  相似文献   

7.
高炉净循环冷却水系统,主要是用于冷却高炉进风口、热风阀等设备.介绍了北方某钢铁厂3 200 m3高炉净循环水系统水质稳定方案.针对高炉现场取水,运用正交试验,结合静态失重法和静态阻垢法筛选使用药剂为双1,6-亚己基三胺五亚甲基磷酸(BHMTPMPA)、分散剂、Zn2 ,并且分别作出所用药剂和筛选出来的配方的极化曲线,讨论其缓蚀原理.最终确定该复合药剂的最佳用药量.  相似文献   

8.
电厂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阻垢剂HEDP、EDTMPS、PBTCA、DTPMPA、ATMP、PAPEMP在电厂循环水中的应用.通过实验筛选出具有良好处理功效的复合配方:ATMP6mg/L、DTPMPA 4 mg/L、PBTCA 3 mg/L,相应的阻垢率达到92.42%.该复合配方在阻垢性能方面存在协同效应,使得复配处理剂具有良好的阻垢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循环冷却水硬度较高的特点,对目前水处理技术中水质除硬工艺进行总结,同时以连云港徐圩新区再生水厂工程实例(全国工业园区单体规模最大的再生回用设施)为对象,对再生回用工艺关于循环水排污水除硬工艺段药剂投加量进行试验研究,在保证水质硬度达标的前提下实现节能降耗,以期为解决水处理硬度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热水锅炉结垢腐蚀问题,本文探讨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对锅炉的阻垢和缓蚀效果。通过添加量的优化实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表现出较好的阻垢性能,与栲胶协同作用的阻垢率可达到80.8%,同时其防腐缓蚀率达到48.2%。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酸碱度和添加无机盐对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阻垢缓蚀性能的改善效果,在p H=8的水中,其阻垢率进一步达到87.0%。结果表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具有较好的阻垢缓蚀性能,将来与其他药剂配合使用可以作为热水锅炉阻垢剂。  相似文献   

11.
在识别诸多风险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探讨调水量和调水区当地水资源利用的行为规律与反应机制,以及缺水风险行为和性态,建立了包括供水风险率、供水可靠性、供水恢复性以及事故周期等指标在内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应用蒙特卡洛方法,对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各引水枢纽在不同下泄流量方案下的供水风险状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枢纽的风险指标值都很理想,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的供水效率和效益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塑料管材目前在饮用水输送、节水灌溉及设施农业等方面应用的普遍性及人们对塑料产品安全性问题的日益关注,针对塑料给水管材对水质安全性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和分析.目前相关研究以静态试验为主.聚氯乙烯(PVC)管材主要影响输送水质中重金属的质量比,不同种类重金属的迁移规律随时间、水质及环境因素的变化存在差异.而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材料由于很少使用重金属添加剂,主要向水中迁移有机物,包括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烷基噻吩,一些醛类、酮类、萜类、酯类、甲苯及其他芳香族化合物.研究中仍存在环境因素影响考虑较少,重金属种类有限,有机物迁移研究不足,相关研究缺乏系统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污水紫外吸光度与污水COD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污水中的COD因子,揭示自变量、应变量的数理关系,为简化COD因子的监测,设计新型自动化在线式监测装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水中硝基苯光降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硝基苯在水体中的光化学行为.建立基于液相色谱的硝基苯浓度的测定方法.分别以低压紫外汞灯、氙灯和自然阳光为光源,研究水中硝基苯的光降解规律,探讨光强、pH值、江水中可溶性物质等因素对硝基苯光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硝基苯光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反应速率常数k与初始入射光强,I0成正比,k=0.0014I0;紫外光辐射强度在水中呈指数衰减.2、3月份太阳辐射强度下,江水表层中(30~40mm厚)硝基苯光降解的半衰期约为2d.酸性条件下,硝基苯光降解反应速率有所提高,碱性条件下基本无变化.江水中的腐殖质和某些杂质对硝基苯的光降解有促进作用.研究为污染水体的自然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城市信息化现状,整合全部涉水资源,从水务业务应用的实际需求出发,明确智慧水务建设目标,以"5+3+1"的模式建设智慧水务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5个一整体架构(智能感知网、数据中心、服务平台、业务应用体系、技术规范体系)、3大板块(业务管理、运营管理、辅助决策)和1个综合监管平台。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生态环境问题影响的量化研究,分析了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质的影响.基于龙王庙断面的水质序列,假设污染物通量不变,推算调水后断面水质数据并评价其水质类别.结果表明,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质有明显影响.调水后,无引江济汉工程情形下,各时期水质超标率均增加;有引江济汉工程补偿作用下,枯水期、丰水期的水质超标率降低,但仍大幅高于调水前,而平水期水质超标率低于调水前.调水后,有、无引江济汉工程两种情形下均枯水期水质超标率最大,这表明调水工程对枯水期的水质影响最明显.汉江水华暴发期集中在枯水期,调水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枯水期水质的影响对水华暴发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不同类型水体特征,提出了以健康风险评价模型为核心,适用于同一区域不同类型(河流型、湖库型和地下水型)的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方法体系.该方法体系包括区域特征分析、评价指标筛选、评价模型选择、环境风险综合评价和环境风险管理5个步骤.应用该方法体系对郑州市3类水体类型的典型饮用水源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河流型和地下水型饮用水主要风险因子为Cr6+和Ca,湖库型饮用水主要风险因子为Cr6+和Sn;3类型水体风险较大者为湖库型,应在风险管理中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宝鸡市水资源现状和各行业水资源利用情况的分析得出,该市地表水含沙量高、水质污染严重,地下水开采过度,导致水资源严重短缺.同时,结合宝鸡市需水量发展趋势和城市供水发展规划,预测2010年和2020年宝鸡城市需水量分别为82.84×104 m3/d和133.41×104 m3/d;并对水资源供需问题作了详细分析,指出2010年和2020年宝鸡城市短缺水量为10.84×104 m3/d和61.41×104 m3/d.最后,针对水资源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宝鸡城市用水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对策,即再生水回用、节水、开发外调水资源以及水资源管理等.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行研制的电化学消毒器对不同含盐量的配水进行了系统的消毒试验,从而得到了用电化学法消毒的杀菌率与操作条件之间的关系,确定了电化学消毒反应器的最佳运行条件.结果表明,电化学消毒器的杀菌率随电流、停留时间和盐度的增加而提高.在盐度为3%(NaCl质量分数),停留时间为5.0 s时,杀菌率可达到99.464%,此时处理每立方米水用电量仅为0.003 kW·h;在盐度为0、停留时间为10.0 s时,杀菌率可达到90%,此时处理每立方米水用电量为0.010 7 kW·h.研究表明,电化学消毒器的消毒效果良好,耗电量很低.  相似文献   

20.
The current paper presents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as well as numerical simulations on the influence of water and humidity on the self-ignition of combustible bulk materials.It is well known, that bulk materials may undergo self-ignition if stor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In some cases, large amounts of these materials are exposed to a humid surrounding, e.g. dried coal in a moist atmosphere. Due to the effects of condensation and adsorption of water, additional heat is generated and transported into the bulk material. If the pile is stored slightly below its self-ignition temperature, the bulk material can become supercritical and an ignition occurs.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for German lignite coal sampled in two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fractions. They showed, that subcritical deposits turned to supercritical behaviour if the relative humidity in the surrounding was suddenly increased or water was pour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sample. Besides the experiments, a numer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describe the effects of self-heating until ignition of the deposit, including the transportation of moisture. Simulations with this model led to satisfying results when compared to the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