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对中国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城市地质工作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国城市地质工人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领域。指出城市地质工作必须服务于城市(城市群,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为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减灾防灾提供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超前性的基础地质资料和成果。由于中国城市的规模,性质,自然资源承载力,地质环境特征不同,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的对象,内容也将有所差异。归纳起来,城市地质的重点工作领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开发战略与对策,城市地质环境容量及脆弱性分析。城市地质灾害:城市地质灾害风险,影响面,易损性及对灾害的反应,城市环境变化的地质指标体系,城市环境地质综合研究: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城市环境地质图纱的编制。数字城市环境地质:GIS平台上的地质空间数据库,城市地质环境动态分析,评价,决策系统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2.
章就城市生态建设的基本内容,城市生态建设与区域生态建设,城市生态建设与社会生态建设,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环境保护,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生态企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我省以及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现状阐述了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的意义、作用以及推动此项工作的措施,通过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必将提高城市环境管理水平,促进城市环保工作,改善城市面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城市和城市化的生态困境,研究了可持续城市的概念及生态特性,论述了城市生态可持续性辨识的目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城市生态调查,城市生态评价与城市生态决策分析,指出可持续城市在城市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城市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分是城市环境空气污染总量控制的基础,合理的城市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分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环境空气的自净能力,有利于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维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空气功能区划分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的因素很多,目前国内外还多是采用定性的划分方法,因此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划分城市环境空气功能区的原则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围绕当前我国的城市环境保护问题,阐述了城市常见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及作用,论述了城市园林植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指出了当前保护城市环境应该在加强污染治理的同时,科学种植园林植物,加强生态园林建设,建设生态城市,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而最终实现城市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态学研究中的城市植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简要地论述了城市植物的概念,城市植物的研究内容,城市植物在城市生态学研究中的实际运用,以及城市植物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因素进行城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态学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冷东梅 《福建环境》2001,18(4):26-28
介绍了城市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从8个方面论述了城市生态观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运用。通过建立城市生态系统,增强城市保护自然环境的能力,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整体水平,并对建立一个高效、和谐的生态城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城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充实了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以人为主体的观点,分析人的因素对城市生态的作用和影响,全面论述人与城市生态之间既适应又冲突的关系,强调人在城市生态调控中的主体作用,提出在城市生态化过程中,只有充分重视智力因素,加强智力建设,才能建设健康、财富和文明的社会,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结构类型分为传统的层次结构和新近发展的网络结构,网络结构有利于城市土地的科学利用,有利于城市的生态建设,有利于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既要能保证城市持续增长,更要保证城市发展的质量,既要满足城市发展对资源环境的需求,更要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应做到环境清洁优美,生活健康舒适。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城市,必须进行观念创新。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对象要从以物和事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培育和贯彻“人和自然协调与和谐”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格网模型的银川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为探索市域范围内土地生态安全的粒度特性及其空间效应,论文结合PSR理论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公里格网为评价单元,采用熵权法计算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银川市的实证分析表明,2014年整个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指数为0.488 2,市域范围内土地生态安全存在着空间异质性和结构功能分化的双重特征。从宏观行政区划层面来看,3个中心辖区表现相对较为均衡,2个郊区县差异性较大,仅有贺兰县(0.557 7)高于全市均值;从微观格网尺度来看,北部和城市中心的综合指数较高且呈离散分布,城市边缘区较低且呈集聚分布;从土地利用功能区的角度来看,农业区、城市建城区、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综合指数较高,而功能边缘区与交叉区较低,土地生态安全和土地利用方式存在耦合关系。通过ESDA空间分析表明,格网尺度下土地生态安全全局Moran’s I指数为0.780 4,生态安全的空间格局表现出空间连续性和聚集效应。因此,从空间建构的视角来看,应充分利用“高高聚集”区的空间扩散和溢出效益,并通过逐步改善影响“低低聚集”区的限制性因子,实现区域内部土地生态安全格局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生态园林城市是指人工生态与自然生态相协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融通,并形成独特的城市自然、人文景观,形成优良的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生态体系和优美的人居生活环境的城市。生态园林城市这一名称,既表达了城市生态化的要求与内涵,又使城市的文化内涵得到表达,作为统率城市建设的一个平台,目标清晰,形象鲜明,在城市空间结构的控制和城市特质的塑造中,可以形成人与自然、城市环境与文化的最佳结合,是适合当前中国国情的最佳的城市模式名称。  相似文献   

14.
利用超声分散法,以钛酸丁酯为主要原料,以双氧水为敏化剂,无水乙醇作为溶剂,冰醋酸作为抑制剂,制备双氧水敏化的二氧化钛粉体。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产品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甲基橙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焙烧温度为550℃,H2O2浓度为0.3%,催化剂投加量为0.5 g/L时,可制备出降解甲基橙溶液效果较好的二氧化钛。  相似文献   

15.
生态城市建设是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城市循环经济体系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文章对循环经济和生态城市的内涵与本质进行了探讨,对兰州市循环经济理念下的城市生态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诸如加强政府的政策导向、行为示范的主导作用、优化兰州城市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加强污染治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一些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兰州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海湾型城市定位及其滨水空间的生态建设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海湾资源的稀缺性,论文以厦门市马銮湾为例,在基于区位优势的城市发展定位的基础上,确定其战略目标、总体发展方向和城市功能定位,进而构建了马銮湾生态保育区、生态重建区和生态过渡区基本生态框架,在此基础上对生态重建区提出了滨水生态空间构建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杭州作为我国第一批低碳城市试点为契机,研究了杭州低碳城市建设的背景、基本原则、目标,重点分析了低碳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杭州市低碳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基本任务和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8.
谷雨  刘昕  邓红兵 《中国环境科学》2010,30(11):1573-1578
在界定城乡结合部概念的基础上,针对其特征和存在问题,综合考虑社会人居、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等因素,构建了城乡结合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复合生态系统整体状态为目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城乡结合部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并选取重庆市大渡口区进行了案例研究.现状评价显示:相较于城市,城乡结合部的结构与功能耦合不够优化,生态潜力有待发掘;城乡结合部的活力优于城市,而组织结构、恢复力和环境质量均逊于城市;其中经济产业结构、市政设施、社会人口组成、道路噪声、空气质量是城乡结合部与城市差距最大的方面.这些因素均值得在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中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9.
长吉区域是人口高度集中、经济高度集聚、核心作用高度显现的区域,同时也是环境与发展矛盾突出、环境风险集中、环境压力较大的区域,更是建设美好吉林的核心区域。依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主体功能定位,将区域划分为四个生态功能区,即长吉北线城市化生态功能区、长吉南线绿色休闲农业生态功能区、长吉西北部现代农业生态功能区、长吉东南部生态旅游功能区,为推进长吉区域顺利健康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打造中国北方特色的田园式现代都市区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相似文献   

20.
旅游生态足迹分析可定量反映旅游业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研究表明:2009年桂林市人均生态旅游足迹为367.823m2,旅游生态足迹结构中旅游交通高达268.461m2,占72.99%;6种生物生产性土地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化石能源地,为270.65m2,占73.58%。通过桂林市的旅游生态足迹和旅游承载力的对比,发现桂林市旅游业的生态需求大于供给,人均旅游生态赤字达84.326m2。为实现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倡导节能出行方式,发展低碳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