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凭祥地区金矿床受断层构造与酸性火山岩的双重控制。围岩蚀变为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等。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两个成矿期 :热液成矿期与表生氧化期。热液成矿期金由热液迁移至围岩 ,被黄铁矿与毒砂吸附。表生氧化期黄铁矿与毒砂氧化形成氧化铁矿物 ,金被吸附到氧化铁矿物之上得到富集。对矿化岩石与围岩的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本区金矿以Au As Sb Hg组合为特征 ,As是金的找矿指示元素。根据金矿床的矿物组合与微量元素特征以及矿床地质条件推测 ,本区金矿床属低温热液矿床 ,形成时代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2.
台湾更新世金矿床包括金瓜石、中央山脉以及雪山山脉的金矿床。更新世是台湾金矿化的重要时期。金瓜石金矿床由产于英安岩、中新统钙质砂岩和联质页岩中的金-硫砷铜矿脉、金-硫砷铜矿角砾岩岩筒和银金矿脉组成。中央山脉的金矿床主要是分布在板岩和石墨千枚岩中的含金石英脉和合毒砂、磁黄铁矿、方铝矿的浸染型金矿。根据该区岛弧和海沟的复杂构造模式,结合CO2逸度及大陆碰撞因素,作者阐明了台湾更新世金矿床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3.
半导体矿物(如黄铁矿、毒砂)的热电性测定,是找矿矿物学中的重要技术方法。尤其在金矿床中,可用来划分矿床成因类型、区分成矿阶段、判断矿体剥蚀深度、预测矿体延伸情况,为普查找矿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冶金部黄金洞金矿,是一个以毒砂黄铁矿为主体矿物的石英脉金矿床,所产金砷浮选精矿,含砷达69.35%。由于含砷太高,在冶炼收金过程中对环境污染严重。为此,矿山在近十多年来,曾先后使用过反射炉、坚炉各种焙烧脱砷方法,不仅操作条件恶劣,炼出的精矿含砷率大部分在5%以上,  相似文献   

5.
在黔东众多的石英脉型金矿床(点)中,八克金矿具有非常独特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文章在总结了八克金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电子探针、矿物包襄体、均一测温、稳定同位素、微金分析等方法,对该矿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八克金矿的二十多条石英脉普遍金矿化,多在1g/t以上;脉中的石英及毒砂矿物颗粒普遍较大,毒砂在富矿包内可呈大的团块状、似层状产出;矿区围岩蚀变广泛而强烈;石英包襄体中普遍含CO2、硫同位素具陨石硫。上述特点均可与黔东其他脉型金矿相区别。  相似文献   

6.
卡林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北美大盆地地区科迪勒拉造山带、科罗拉多地台和我国扬子地块西南缘的板内古生代 -中生代沉降带和西北缘古生代 -中生代冒地槽。具有分布局限、成矿集中的特点 ,形成许多超大型矿床。金矿床成矿域发育一套大面积分布的巨厚的古 -中生代冒地槽建造 ,同成矿期的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强烈 ,有利于形成各种地热体系和流体活动。金矿床往往形成成矿带 ,单个金矿床的规模大小不一 ,矿化受构造、围岩和深部流体控制 ,围岩一般具有还原性质。围岩蚀变为去碳酸盐化、硅化、泥化、硫化物化和重晶石化等。金与砷黄铁矿、黄铁矿及毒砂紧密相关 ,以次显微金的形式存在。其他矿物为雄黄、雌黄、重晶石、辉锑矿、石英、方解石、含铊矿物以及表生矿物明矾石和黄钾铁矾等。成矿流体中水为大气降水 ,碳、硫主要来源于矿床围岩和以下岩石 ,少量可能来源于深部。矿床形成于浅 -中等深度。提出了大气降水热液、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和卤水成矿等卡林型金矿床形成模式 ,大气降水成因模式能较好解释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采用XANES(X射线近边分析)方法和化学分级法,研究了刁江污染源区尾砂及刁江底泥的砷形态组成特征. XANES方法结果表明,尾砂中砷的形态主要以毒砂(FeAsS)存在,其相对百分含量为63%~99%;而刁江底泥中的砷形态主要是毒砂、砷酸盐和亚砷酸盐,其中毒砂的比例较高,表现出典型的尾砂污染特征. 化学分级法结果表明,尾砂中砷形态主要是残渣态砷(Res-As),而底泥中的砷主要以铁合态、钙合态及残渣态形式存在. 刁江底泥中毒砂相对百分含量和残渣态砷随着与污染源区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砷酸盐和亚砷酸盐则呈相反的趋势. 化学分级法和XANES方法所反映的刁江底泥和污染源的砷形态组成和变化趋势总体上较为一致,但这2种方法所获得的定量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四、毒砂过去认为毒砂属斜方晶系 a_0=6.43(?),b_0=9.55(?),Co=5.69(?),Z=8,可能的空间群为Pmmm,Pmmn,Cmm2,Cmmm 和 CZZZ。后来的工作证明对称稍有畸变,呈单斜或三斜对称。M.J.伯格(Buerger,1936)和森本信男等(1961)对毒砂的结构作了测定,认为一般毒砂为三斜晶系,其空间群是 Ci-P(?)。晶胞参数,天然产出的为 a_0=5.744±0.002(?),b_0=5.675±0.001(?),Co=5.785  相似文献   

9.
法国中央地块的勒布尔内克斯金矿产于利穆赞海西基底片麻岩的剪切带中。紧接在糜棱岩化后原先不含矿石英碎裂以后,在剪切带拉张期间形成了含金石英扁豆状体。矿化围岩为微细砂糖状石英,有经济价值的矿化(毒砂、金、黄铁矿、方铅矿和铅硫盐)是在与乳白色石英同期形成的毒砂和黄铁矿结晶后才形成的。与玻璃石英伴生的后期矿物共生组合为:富银自然金、闪锌矿、方铅矿、黝铜矿和硫盐。毒砂有一个成分变化范围,其As的平均含量相当于与黄铁矿达到平衡的温度(约400°±30℃)时毒砂中的砷含量。与成矿同时发生的热液蚀查结果形成了多核白云…  相似文献   

10.
八卦庙金矿床是秦岭地区新近发现的超大型金矿床,本文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这个金矿店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通过与其它金矿床微量元素组合的对比分析,认为八卦庙金矿床是一种类似于中高温热液碳酸盐型金矿床,与卡林型金矿有一定的差异性。基于元素等位残研究,认为大多数微量元素在热液性变过程中呈惰性行为,Au和As表现出一定的活动性,确认了在金的成矿中围岩不仅提供容矿空间,而且还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1.
利用连续提取法结合电子探针分析对龙塘金矿风化剖面中砷的赋存状态及其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矿区表层土壤中砷含量达588mg/kg,是土壤质量标准的十几至几十倍,该土壤已受到砷的严重污染。风化母岩中砷主要赋存于含砷黄铁矿与毒砂之中,而风化样品中砷主要赋存于晶质氧化铁中,其次为非晶质氧化铁之中,其他三个结合态相对较少。风化初期,含砷黄铁矿与毒砂风化溶解,其中大部分砷被风化溶液淋失,其他砷被氧化铁吸附。非晶质氧化铁结合态砷在风化过程中显示先升后降的趋势,而晶质氧化铁结合态砷则逐渐升高。雨水对表层土壤的冲刷、风化母岩中硫化物的风化溶解、风化产物中氧化铁在饱和条件下的溶解等都会使剖面中的砷释放出来,对周围环境造成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2.
萨尔布拉克金矿为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矿体严格受“菱形构造”和岩屑晶屑凝灰岩的控制.在平面上是透镜状近多间距出现,剖面上呈膝状拐折.以矿石中含有较多毒砂为特征.围岩蚀变强烈.具有明显的烛变分带性,从中心向两侧,蚀变具对称性.矿石中金含量与毒砂、黄铁矿的含量成正相关,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与金矿化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在扬子地台西缘的石棉地区 ,含金剪切带发育 ,并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带特征 :由下而上依次为基底次级含金韧性剪切带→基底与盖层之间的含金滑脱韧性剪切带→盖层次级含金韧 -脆性剪切带 ,而各剪切带的特征各异 :地球化学标志 (由下而上 ;下同 )Pb、Zn→Te、As→Sb、As、S ;主要成矿元素Au、Pb(Zn)→Au→Au、Ag、Cu ;矿石中最常见矿物黄铁矿→黄铁矿→黝铜矿和黄铁矿。  相似文献   

14.
云南墨江金矿床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墨江金矿床位于“三江”褶皱带哀牢山板块结合带北段的墨江 -九甲断裂带中。矿体分布于金厂超基性岩体西侧的金厂组烂山段含火山物质的硅质岩、变余粉砂岩和板岩中 ,矿体由含金石英脉、含金硅质岩组成 ,金矿体受层位和岩性控制。在矿区还分布晚于金矿化形成的镍矿体。金镍矿体共同存在于同一矿区 ,矿区围岩蚀变种类多 ,与金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等。矿体的空间分布与穿插关系表明 ,金成矿作用开始于晚三叠世以前。含金硅质岩具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质特征 ,其稀土元素、氧、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热水沉积作用形成的硅质岩一致 ;含金石英脉的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特征、稀土元素、硅同位素、微量元素组成与含金硅质岩相似 ,可能与硅质岩具有相似物质来源或形成作用。金矿石中金与镍、铬等元素的相关性很低。推断金矿床成矿作用可能开始于中石炭世含金硅质岩的热水沉积作用 ,在早三叠世以前 ,成矿热液通过充填和交代作用在硅质岩和上部的岩石中形成含金石英脉。后来的区域变质作用、超基性岩自变质作用及镍矿化作用可能使金矿体的金含量提高 ,但没有产生具有工业意义的独立金矿化。  相似文献   

15.
金的吸附成矿作用是表生和低温条件下的一种重要成矿机制。本文综述了黄铁矿吸附-还原金络合物的实验研究方法,探讨了黄铁矿吸附-还原不同金络合物的反应机制和影响因素。黄铁矿对Au-S络合物的吸附作用主要是黄铁矿与Au-S络合物之间的静电吸附以及表面络合,由于吸附的Au-S络合物的还原反应相当缓慢,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发生解吸附作用;而黄铁矿对Au-Cl络合物的吸附作用实质上是黄铁矿表面金络合物迅速的还原反应,通过还原作用形成自然金而使得解吸附率极低。As掺杂形成的p型黄铁矿以及和n型黄铁矿构成p-n结是导致金络合物在黄铁矿表面发生电化学沉淀的驱动因素。目前有关金的吸附实验都是在温度小于90℃的表生条件下进行的,开展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吸附成矿实验,尤其是利用电化学方法原位研究高温高压下黄铁矿-金络合物溶液之间的界面反应以及原电池效应对金络合物还原作用的影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四川呷村多金属矿床成因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呷村矿床是典型的“黑矿型”含金、稀土富银多金属矿床.笔者对黄铁矿、闪锌矿、方铝矿、黝铜矿等主要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和化学成分作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①矿石的矿物种类繁多,含稀土的矿物具有特殊意义;②黄铁矿的结构为探讨该矿床的成矿环境和矿床成因提供了重要信息;③矿物性质的变化主要与微量元素含量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有关;④矿物微量元素含量在矿区空间变化的规律对找矿与勘探具有指导意义;⑤方铅矿不是载Ag矿物.黄铁矿Co、Ni含量并不高,Co/Ni<1,这些是本矿床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7.
温其谦  阎秀兰  申俊峰  李鸣凤 《环境科学》2019,40(11):5090-5097
为探索青龙满族自治县半壁山金矿矿业活动地区砷赋存的矿物特征及其对农田土壤砷的污染特征,应用矿物学和化学分析方法对矿业周边的矿石、废石、底泥、河流及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在偏光显微镜下发现半壁山金矿周边的土壤与矿石、废石中均存在含砷矿物——毒砂,且废石中的毒砂已出现风化氧化现象,氧化的毒砂容易在土壤中迁移释放砷,存在较大的潜在危害.由于矿业运输活动以及土法冶炼的影响,砷主要分布在道路两旁或村民聚集地的农田耕层土壤0~20 cm,但在小巫岚村中也发现个别点位深层土壤砷含量高的现象.小巫岚村和高杖子村土壤砷的含量范围在7. 2~196. 2 mg·kg~(-1)之间,砷的超标率分别为45. 9%和82. 1%.根据RAC法评估,小巫岚村和高杖子村农田土壤主要处于低-中等风险,其中小巫岚村部分土壤点位已处于高风险.总体上,半壁山矿业活动周边含砷矿物毒砂部分已出现氧化现象且农田土壤砷的累积明显,可能会对当地的农作物以及长期居住在矿区周边的居民产生危害.建议对土壤-农作物-大气-人体系统开展砷的风险评估,并进一步对含砷矿物毒砂风化过程中的转换规律和机制进行研究,为耕地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高温高压高应变速率条件下黄铁矿中的晶格金迁移的动力学机制后认为 :黄铁矿晶格中的金原子趋向于向位错等缺陷处扩散 ;在无位错滑移的情况下 ,晶格金原子在位错线等缺陷中扩散的扩散方式对其从黄铁矿内部迁移出来无实际意义 ;在高温高压高应变速率 [( 1 0 - 8~ 1 0 - 4) /s]条件下黄铁矿变形以位错滑移为主 ,金原子伴随着位错滑移一起迁移 ,最终迁移进入裂隙 ,增加了与成矿流体接触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