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河南中北部平原区栽植的绿化树种,调查了当地18个主要树种的生态适应性,观测计算了这些树种的固碳释氧、保育土壤、涵养水源、积累营养、净化空气及木材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树种的以上7项指标值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各树种的综合指标值。结果表明,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银杏(Ginkgo biloba)、雪松(Cedrus deodara)、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黄山栾(Koelreuteria bipinnata)、白蜡(Fraxinus chinensis)、旱柳(Salix matsudan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圆柏(Sabina chinensis)、国槐(Sophora japonica)和欧美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12个树种生态适应性较强,石楠(Photinia serrulat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垂柳(Salix babylonica)、女贞(Ligustrum lucidum)和泡桐(Paulownia fortunei)6个树种能够适应当地环境。不同树种总生态服务价值由大到小依次为银杏、悬铃木、白蜡、欧美107杨、国槐、雪松、枇杷、泡桐、石楠、旱柳、黄山栾、女贞、垂柳、广玉兰、毛白杨、圆柏、侧柏、红叶李。生态适应性与生态服务综合指标值较高的树种为:欧美107杨(2.17)、银杏(2.01)、悬铃木(1.67)、国槐(1.53)、泡桐(1.41)与白蜡(1.14)、旱柳(1.02);综合指标值中等的树种为:枇杷(0.92)、黄山栾(0.83)、垂柳(0.80)、广玉兰(0.76)、石楠(0.72)、女贞(0.70)、毛白杨(0.67);综合指标值较低的树种为:雪松(0.32)、红叶李(0.15)、侧柏(-0.27)与圆柏(-0.28)。建议在当地造林绿化中优先选择生态适应性与生态服务价值综合指标值较高的乔木树种。  相似文献   

2.
北京建成区道路绿化空间结构和行道树健康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地普查测量方法,定量研究了北京建成区188条道路行道树的树种结构、径级分布、立木层次和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国槐(Sophora japonica)、毛白杨(Populus alba)、银杏(Ginkgo biloba)是建成区主要行道树种,使用量分别占研究区树木总株数的54.7%、13.7%和7.4%。建成区树木...  相似文献   

3.
上海人工绿地群落UVB屏蔽效应与冠层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大气污染等人为因素,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逐年增强,而绿地作为城市居民的重要休憩场所,营造健康的绿地辐射环境至关重要.通过研究上海人工绿地典型群落内UVB辐射的日进程,并以全光照旷地为对照分析比较群落UVB屏蔽效率,采用欧氏距离聚类分析方法,对群落UVB屏蔽效率和群落叶面积指数、枝下高等冠层特征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并总结影响屏蔽效率的群落结构因子,以期为营造健康的绿地休憩环境提供借鉴和参考.2007年7月6-8日期间对上海植物园8种类型群落和旷地2 m高处UVB辐射进行同步观测.对观测数据分析表明:1)所测定人工群落UVB平均屏蔽效率为91.1%,群落内2m高处UVB辐射通量仅为全光照旷地的14%.毛竹群落和女贞群落屏蔽效率最高,分别为98.5%,97.8%.2)不同植物群落UVB屏蔽效率在冠层特征梯度上表现出显著的分异,植物群落内UVB辐射通量与群落叶而积指数成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群落高度和枝下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在植被覆盖较少且紫外辐射地面反射较为强烈的游憩场所,可考虑种植叶倾角较小且叶面积较大的植物,如女贞(Ligustrum lucidum)、丹桂(Osmanthus fragrans)等.  相似文献   

4.
太原市空气的SO2污染及树木的吸收净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太原市空气中SO2浓度的年际、月份和垂直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夏季和秋季SO2浓度低,污染较轻,春季和冬季的SO2浓度大,污染重,沿垂直方向在1m高处的SO2浓度最大,7m高的位置SO2浓度明显降低,20m处更低.测试了银杏、白蜡和国槐3种绿化树种的枝条韧皮部和叶片的含硫量,其逐月变化规律说明这些树种对城市空气中的SO2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是城市绿化和净化污染的优良树种.结合树木的叶片容量和含硫量的关系,评价了它们净化污染的效益,结合SO2垂直变化规律提出立体绿化配置.图2表3参7  相似文献   

5.
云杉属(Picea)和圆柏属(Sabina)乔木是青海省分布最广、蓄积量最大的乔木,弄清这2个属内各乔木树种含碳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青海省碳储量评估具有至关重要作用。考虑最小样本需求、样本的区域代表性和工作量等方面的因素,在青海省乔木林中云杉属和圆柏属乔木分布区内选取天然起源的云杉属乔木(包括: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川西云杉P.likiangensis var.rubescens和紫果云杉P.purpurea)29棵和圆柏属乔木30棵(包括: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和大果圆柏S.tibetica)作为青海省云杉属和圆柏属含碳率分析样本,采用干烧法对其树干、树皮、枝条、死枝、叶和根的含碳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青海省云杉属和圆柏属5个乔木树种全株的含碳率在0.454 5(紫果云杉)至0.465 0(祁连圆柏)之间,其中云杉属的平均含碳率为0.460 6,圆柏属的为0.466 1,云杉属的含碳率显著低于圆柏属。(2)青海省云杉属和圆柏属5个乔木树种各器官含碳率在0.443 4(祁连圆柏的枝条)至0.496 4(大果圆柏的叶)之间;总体上叶的含碳率高于其它器官;同一树种不同器官以及不同树种同一器官的含碳率之间均存在差异,但是变化较小(变异系数均在4%以内)。(3)树种含碳率是树种本身属性(内因)和环境因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同一树种的含碳率可能有较大差异;而生长在近似环境中的不同树种其含碳率可能很接近。由于含碳率的变化会对碳储量评估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区域碳储量的准确评估需要以该区域优势树种含碳率的精确测定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29种园林植物滞留大气细颗粒物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北京市常用园林植物滞留颗粒物的能力,选择北京市常用园林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9种园林植物进行叶片直接采样、电镜分析、图像处理和统计分析,进而对园林植物滞留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的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29种园林植物叶片表面大部分为PM10,均在94%以上,PM2.5在85%以上,粗颗粒物(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DP10μm)的数量对总体数量的贡献非常小,均在6%以下;以体积进行统计时,得出PM10的体积在总体积中的比例平均为71.3%,对颗粒物总体积贡献最大,滞留的PM2.5体积占总体积4.22%~26.14%,粗颗粒物的体积占总体积平均为28.7%。(2)对乔灌木单位叶面积滞尘量进行比较,植物个体之间滞尘能力有很大的差异。雪松(Cedusdeodara)(3.405 g·m-2)是绦柳(Salix pendula)(0.079 g·m-2)的43倍,小叶黄杨(Buxusmicrophylla)(6.102 g·m-2)的滞尘量是紫荆(Cercischinensis)(0.213 g·m-2)的28倍。(2)对乔灌木单位叶面积滞尘量进行比较,植物个体之间滞尘能力有很大的差异。雪松是绦柳的43倍以上,小叶黄杨的滞尘量是紫荆的28倍以上。(3)29种园林植物单位叶面积滞留PM2.5能力大小比较:灌木中小叶黄杨(Buxusmicrophylla)滞留PM2.5的能力最强,为1.168 g·m-2,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次之;乔木中银杏(Ginkgo biloba)滞留PM2.5的能力最强,达到0.225 g·m-2。(4)29种园林植物整株树滞留PM2.5能力大小比较:乔木中整株树每周滞留PM2.5能力较强的有国槐(Sophora japonica)、银杏(Ginkgo bilob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旱柳(Salix matsudana)、圆柏(Sabina chinensis)和杜仲(Eucommiaulmoides),灌木和藤本中整株树每周滞留PM2.5能力较强的有榆叶梅(Amygdalustriloba)、木槿(Hibiscus syriacus)、钻石海棠(Malus sparkler)、紫丁香(Syringaoblata)和小叶黄杨(Buxusmicrophylla)。(5)园林植物叶表面不论是通过细胞之间的排列形成的沟槽还是通过各种条状突起、波状突起和脊状突起形成的沟槽,只要沟槽越密集、深浅差别越大,越有利于滞留大气颗粒物,且叶表面有蜡质、腺毛等结构及叶片能分泌黏性的油脂和汁液也有利于大气颗粒物的滞留。  相似文献   

7.
植物叶面滞留颗粒物的数量和质量特征及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认识并寻找可能方法来弥补或修正目前常用的水洗-滤膜法测定植物叶面滞尘能力的不足,更加直观和准确地反映叶面滞尘能力,选择北京市相对清洁的北京植物园和污染严重的国贸桥2个地点,利用环境扫描电镜测定了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as)、国槐(Sophora japonica)、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银杏(Ginkgo biloba)和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5个树种的上、下叶表面滞留的颗粒物(PM)数量和粒径组成,计算出单位植物叶面积滞尘量,并与水洗-滤膜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植物叶面滞留的颗粒物数量以PM<10(粒径<10μm的颗粒物)为主,占总数的90%以上;污染严重的国贸桥叶表滞留的PM<2.5数量高于相对清洁的北京植物园;采用颗粒物计数法与水洗-滤膜法测定得到的叶面滞尘量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但两者数值相差很大。有必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来确定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与机制,并藉此提出水洗-滤膜法的修正技术或发展多种方法的联合运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植物叶片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北方雾霾天气日益严重的今天,植物通过吸附大气中的颗粒物进而减缓颗粒物污染情况。为研究植物叶片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能力,通过对同一区域内的城市道路和校园绿地上的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和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进行研究,测定其叶表面和蜡质层对大气中粒径为10~100、2.5~10和0.2~2.5μm的颗粒物的单位叶面积吸附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叶片吸附颗粒物能力差异显著,3种植物中大叶黄杨吸附颗粒物的能力最强,毛白杨与洋白蜡吸附颗粒物的能力相近,洋白蜡叶表面易到达最大饱和滞尘量;道路上的植物叶片吸附颗粒物总量高于校园内的植物,两者滞尘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吸附10~100μm粒径的颗粒物上,局地环境会影响叶片滞尘量;不同植物叶片对10~100、2.5~10和0.2~2.5μm粒径的颗粒物吸附百分含量分别在75.4%、15.8%和8.9%左右,植物种类对叶片表面吸附不同颗粒物所占比例无影响;大叶黄杨在道路上吸附颗粒物总量最大,为139.86μg·cm~(-2),它的蜡质层和叶表面对不同粒径颗粒物吸附量均最高,能够有效降低城市中的大气颗粒物,是优良的城市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9.
危害三倍体毛白杨的害虫种类、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湘南紫色岩试验区,为探讨害虫对三倍体毛白杨造林的影响,于2001~2004年间对危害该树种的害虫种类、发生规律、优势种群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危害三倍体毛白杨的害虫共有49种,其中蛀干害虫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为当地三倍体毛白杨上的主要害虫,直接影响该树种的生长,是制约三倍体毛白杨在该地区造林的关键因素;分月扇舟蛾C lostera anastom osis(L innaeus)为食叶害虫的优势种.考虑到虫害因素,不宜提倡在这些地方栽种不抗天牛危害的三倍体毛白杨.  相似文献   

10.
水稻磷效率差异的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磷效率差异显著的IR71379—2B—10—2—3-1(磷低效型)、IR7133l-2B-2-1(中间型)及IR74(磷高效型)3个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了它们对磷的吸收效率、运输效率及植株体内磷的利用效率,进而研究了其对低磷胁迫的根系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机制的适应性反应.结果表明:水稻磷效率的高低是由基因型对磷的吸收效率,运输效率及利用效率综合作用的结果.磷高效基因型IR74和磷效率表现为中间型的IR71331-2B-2-1具有高的磷吸收效率.旺盛的根系生长,高的根系活力,Km、Cmin小,Imax大及相对酸性磷酸酯酶(APase)活性高等是水稻对磷高效吸收的特征.但品种不同特征也有别,本试验中的IR74对磷高的吸收效率主要是由于根系生长旺盛,根系吸收面积大所致,而IR71331-2B-2-1高的磷吸收效率则主要缘于根系活力强,Imax大.低磷胁迫下,叶片中核糖核酸酶的活性也大大升高,约是对照的10~15倍,但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图2表6参21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静态箱法研究了秋季羰基硫(COS)在六种北京常见树种与大气间的交换.结果表明:法国梧桐、槐树、龙爪槐、玉兰、柳树对COS有吸收,油松没有吸收,树木与大气间COS的交换通量受树种、环境温度、光照、COS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温度高、光照强时,以上树种与大气间COS的交换强;空气中COS初始浓度高时,植物对COS的吸收通量高,植物对COS的吸收达到饱和较植物对CO2的吸收以及异戊二烯的排放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2.
园林植物滞留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特征及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常用园林植物滞留大气颗粒物的能力,本文以北京市常用园林植物为例,应用直接采样、电镜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选定园林植物滞留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特征及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园林植物滞留的颗粒物形状为不规则块体、球体和聚合体,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滞留大气颗粒物能力由高到低的微形态结构依次是蜡质结构〉绒毛〉沟槽〉条状突起,并且这些微形态结构越密集、深浅差别越大,越有利于滞留大气颗粒物。(2)以园林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的数量进行统计时,得出园林植物叶片表面大部分为PM10(Dp≤10μm),均在98%以上,而PM2.5(Dp≤2.5μm)均在90%以上,粗颗粒物(Dp〉10μm)的数量对总体数量的贡献非常小,均在2%以下;以体积进行统计时,得出PM10的体积在总体积中的比例在50%以上,对颗粒物总体积贡献最大,滞留的PM2.5体积占总体积8.5%-17.6%,粗颗粒物(Dp〉10μm)体积占总体积20%以上。(3)对园林植物滞留颗粒物累积规律分析得出:在相同观测叶面积下,园林植物滞尘10 d的叶表面颗粒物数量较滞尘5 d的叶表面颗粒物数量均有所增加,增幅最大的是小叶黄杨(Buxus microphylla),增幅最小的是月季(Rosa chinensis),通过方差分析得出绦柳(Salix matsudana f.pendula)叶表面颗粒物数量显著低于除银杏(Ginkgo biloba)之外的其它7种树种,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小叶黄杨和国槐( Sophora japonica)叶表面滞留颗粒物的数量较多,并且显著高于月季、银杏和绦柳叶表面滞留的颗粒物数量;滞尘10 d后园林植物叶表面滞留的颗粒物的总面积均未超过观测叶面积的25%,至于叶片持续滞留颗粒物多少天后达到饱和状态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园林植物清除细菌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为筛选出除菌能力较强的园林植物,应用撞击平皿法采用内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进行样品采集与培养,通过多元素方差分析方法确定测定值的可比条件,对园林植物清除空气中细菌的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园林植物具有较强的清除细菌能力,其能力大小在不同种类间具一定差异;其中,一串红、接骨木、火炬树、京桃、树锦鸡儿等植物除菌率小于40%,落叶松、圆柏、垂榆、加杨、华北柽柳、鸡冠花、黑心菊等除菌率为40%~80%,油  相似文献   

14.
植物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植物修复是生态修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利用植物减缓和治理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开阳磷矿马路坪矿区生命周期较长的木本植物及其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木本植物受Cu、Zn、Pb、Cd、As等5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效应,对植物重金属含量及其富集特性进行研究分析,筛选出累积重金属的植物,作为矿区...  相似文献   

15.
The seasonal changes in leaf particulate matter (PM) accumulation, surface wettability and micromorphology in urban tree species, including Sophora japonica (S. japonica), Platanus acerifolia (P. acerifolia) and Cedrus deodara (C. deodara), were studied during a single growing season. The three species showed distinct seasonal trends in PM accumulation, increasing from spring to autumn (or winter) even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but at different rates. During the study, the leaf PM retention amount of P. acerifolia, a species with ridged leaf surfac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 japonica and C. deodara, species with waxy leaf surfaces. The contact angles of water droplets on leaves decreased with leaf age except on the abaxial surface of S. japonica, which remained non-wettable or highly non-wettable throughout the growing season; the decrease in the contact angle on adaxial surface of S. japonica was greater when compared with P. acerifolia and C. deodara. A significant and negative relationship existed between leaf PM retention amounts and contact angles on adaxial surface of leaves of all three species. The increase in wettability, probably caused when epicuticular wax was destroyed by mechanical and chemical abrasion, seemed to be the main factor leading to seasonal variations in leaf PM accumulation.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市15种树木叶片对铅锌的吸收吸附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ICP仪对南京市15种主要绿化树木的叶片吸收吸附铅、锌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种树木叶片对铅、锌具有一定的吸收净化能力,并依污染物和树种的不同差异明显。在被研究的15个树种中,对铅吸收量较高的树种是雪松和圆柏,对锌吸收量较高的树种是杨树。对铅吸附能力强的树种是雪松,对锌吸附能力强的树种是海桐。叶片吸收和吸附铅的能力强的树种是雪松,叶片吸收和吸附锌的能力强的树种是杨树。最后,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杨树和雪松叶片中重金属铅和锌的累积量,可作为铅锌污染监测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用改进的TRAP法测定树木端粒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RAP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端粒酶活性的方法,但并不太适合测定木本植物的端粒酶活性.因此以油松针叶为实验材料,对TRAP法进行改进.参照前人的研究通过对比实验证明,在端粒酶提取过程中将PEG8000加入上清液,可获得高效的端粒酶.在此基础上,对PCR先导引选择TS、模板浓度选择100 ng,最终获得油松针叶高质量的端粒酶PCR产物.应用SYBR Green I替代银染液对电泳凝胶进行染色,获得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电泳结果.通过对油松针叶、银杏叶片、胡杨愈伤组织、沙冬青悬浮细胞等4种木本植物实验材料进行测定,证明该改进的技术体系可能是适合于木本植物端粒酶活性测定的稳定的、灵敏度高的可行方法.图5表1参17  相似文献   

18.
太原市空气中硫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太原市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SO2 是污染的主要因子。文章对该市 5 4科 12 1种绿化植物作了调查 ,测定比较了 44种植物叶片的含硫量 ,在一年时间内逐月测定了国槐树枝条和叶片的含硫量 ,分析了硫化物在树体内积累的动态规律 ,为利用绿化植物净化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