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地震灾害是给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破坏的自然灾害之一。根据《宋史》等书记载,对宋代320年间的地震灾害进行初步的统计和分析,以认识两宋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地震发生后,宋朝政府积极展开救灾与论政,以帮助灾区度过困难并总结治国方略得失,以增强政府抵御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1932年霍乱是民国时期传播范围最广的一场疫情,几乎遍及全国.霍乱对南京造成严重影响,引发社会恐慌.为应对霍乱疫情,国民政府卫生署和南京市政府合作成立首都预防霍乱联合办事处,采取预防注射、禁售生冷食物、卫生宣传、检验、井水消毒以及建立隔离医院等举措,应对霍乱疫情,为最终控制霍乱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3.
昆仑 《世界环境》2011,(1):70-71
水力发电不产生二氧化碳,是典型的绿色能源,加之水库能调节江河水位,有效防止汛期洪涝和枯水期干旱等优势,所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建设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是近年来公共安全问题中的热点。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政府在媒体应对时,存在对媒体认知不足,应对不及时,态度和方法不正确、应对没有常规化等诸多不足,从而影响食品安全事件的妥善解决,影响了政府和媒体的关系,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政府在应对此类公共安全事件时,要重新认识政府和媒体的关系,正确认知媒体功能,善于和媒体沟通,形成媒体应对的长效机制,以把握好舆论阵地,提升公共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清代北京地区瘟疫反复流行,不仅导致人口大量死亡,还对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民众信仰产生重大影响.瘟疫流行期间,清政府拨付专款,设局施药施棺进行直接救治.同时,还注意安置解决来京流民饥民问题,对控制疫情的蔓延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基于传统天象示警的观念,统治者还通过重清理刑狱和征求直言的方式挽回天意,达到消除瘟疫...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地震灾害风险认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认知是人们对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因素的心理感受和认识,是测量公众心理恐慌的指标。开展风险认知社会调查,研究大学生对灾害风险的认知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不仅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地震灾害意识,而且还能为政府的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和地震灾害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选择桂林市5所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675份有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我国的地震灾害,阐述了近代地震灾害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指出地震预报既是强烈的社会需求,也是全球性的科学难题,最后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地震预报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8.
地震是指地壳的天然震动,同台风、暴雨、洪水、雷电等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地震最为危险.它在短短几秒钟内突然降临,令人难有机会逃生.  相似文献   

9.
地震灾害对一国经济特别是工业发展会造成重大影响,及时获取灾害损失数据对救灾工作以及恢复重建都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对工业地震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仍缺乏针对工业企业震害损失评估方法,主要是因为工业的行业众多,不同行业资产受地震影响程度差异较大。本文以工业行业中不同资产受地震影响程度不同为切入点,将我国工业行业划分为八种类型,并经大量数据整理和统计得出每一大类行业下主要易损资产的资产结构,为后续灾损评估结果提供前期准备,行业划分对我国地震灾害工业直接经济损失方法的早日提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9,(4):116-121
宋代粮食仓储制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宋代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的发展,为各类粮仓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粮食的商品化不断加强,通过购买获取粮食成为仓粮来源的重要途径;粮食仓储无论在调节粮食市场,还是在赈灾救荒中,都更加体现了市场化的倾向;随着社会的进步,宋人对仓储与市场的联系认识也不断提高。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对粮食仓储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仓储与市场联系加强,也是宋代粮食仓储制度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我国的地震灾害,阐述了近代地震灾害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指出地震预报既是强烈的社会需求,也是全球性的科学难题,最后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地震预报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宋代关中平原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来了解此时关中平原干旱灾害的年度变化、等级差异、发生季节、地区间的频次分布情况。据统计,宋代关中平原从公元960年至1279年,共319年,发生旱灾95次,平均每3.3年发生一次;旱灾频次在宋代早、中、晚期变化不均,早期发生频次最多,中期最少,晚期较少,但变幅较大。旱灾主要集中于春、夏两季;空间上关中自东向西灾害频次逐渐增多。在旱灾等级分布上,可划分为小、中、大、特大四级灾害,各占40%、35%、17%、8%。旱灾频发的原因主要有降水和气候异常波动、地形位置、人口增加、政治战争等。  相似文献   

13.
人类不断经历着地震的洗礼,也在不断总结地震带给人类的教训."7·28"唐山大地震、"5·12"汶川大地震……一次次事实说明,地震发生时引起的建筑物倒塌是造成地震灾害的根本原因,提高房屋建筑抗震能力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严格防震减灾、建筑等各项法律法规和抗震设防相关强制性标准是建设具有抗震能力房屋建筑,抗御地震风险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发生在农村地区,据统计,1992~2005年14年间云南省发生的56次5.0级以上地震,有53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农村地区,即95%的地震极灾区分布在农村地区.本文阐述了地震灾害对农村地区的影响,分析了农村地区成灾的原因,提出了地震灾害的防御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震是威胁长输管道安全的一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近年来,地震灾害频繁发生,而且随着大型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建设和大口径、高压力管道钢的投入使用,研究地震作用下长输管道的安全性对保障管道安全可靠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在长输管道的地震反应与稳定性研究领域内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指出应当深入对气固耦合...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9,(1):131-136
宋代内侍制度的构建分为机构与人员两个方面。内侍机构经历了从宋初内班院、内中高品班院分立到真宗时入内、内侍两省的定型。内侍人员在中晚唐五代全面宦官化的转变基础上进一步加速了官僚化,经历了真宗景德年间对中高级内侍人员的官阶、编制、职位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最终在徽宗政和改制之后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内侍十二阶官体系,实现了中高级内侍官与中低级内侍等级序列的区隔。宋人通过构建二分化的内侍体系,将内侍群体提供服务内容的不同直接体现在了内侍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官僚化安排上。这一制度设计,体现了既保留内侍作为皇帝亲密私人的特殊身份又实现内外臣僚能升进均一制度理念的双重意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题壁现象由来已久。女性题壁作为一种难得的向世人敞开心扉的途径,以及不寻常的发表方式,是值得重视的文化遗存。宋代女性题壁其作者以官宦女子居多,题壁时间多集中于战乱时期,题壁地点多为驿亭等客旅之地,题壁内容主要包括倾诉家国沦落与漂泊流落之苦、表现气节与操守、抒发身世之叹、记述旅途劳顿之苦等。宋代女性的题壁创作在当时以及后世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18.
山地地震灾害的主要特点是形成以主震为诱因、以地质灾害为主要次生灾害的复合型灾害,因此设计山地城镇地震灾害防灾避难场所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防止交通堵塞,提高防灾设施的防灾能力。本文紧密围绕山地地震灾害的特点,概述了山地城镇地震灾害防灾避难场所安全设计的要点,即合理选择避难场所类型、避让次生灾害威胁区、防火设计、储备必备的抢险救灾物资和设置直升飞机坪等,并以某一山地城镇总体建设发展规划和避难场所发展规划为例,分析了山地城镇地震灾害防灾避难场所安全设计应考虑的问题。该研究对优化城镇防灾避难场所设计方案、完善城镇防灾结构、提高居民避难的安全性以及判断避难场所设计的安全程度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环境通报》2020,(3):107-113
在岭南众多的古代碑刻中,宋代碑刻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建设类碑刻是其中的重要类型。宋代岭南建设类碑记载了地域历史变迁历程,书写了岭南社会情状,描画了地域风光,具有深厚的内蕴。这类碑刻文章文辞简练、工于剪裁、好发议论,文风工整稳健,体现了宋代散文之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20.
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甘肃省陇南、甘南、天水等地也受到重大影响,是除四川省汶川之外的第二大重灾区.地震发生后,甘肃省环保局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环境保护部关于抗震救灾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按照省政府和环境保护部的统一部署,于5月13日立即启动了甘肃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实施突发环境事件二级响应,成立了以副局长王新中同志为总指挥,纪检组长杨桦、副局长武德凯同志任副总指挥的甘肃省环保局防范和应对地震次生环境灾害应急指挥部(另外两名局领导震前已参加中组部调派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