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王亚中 《污染防治技术》2010,23(1):84-85,87
研究了一种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双道原子荧光同时测定水处理剂——聚合氯化铝中汞和砷的方法。汞和砷的检出限分别为0.007ug/L和0.07ug/L,平行样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1%,加标回收率在90.8%~106%之间。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测定土壤中四氯苯、六氯苯的有机污染组分,详细介绍了样品的提取、净化与分析。该方法在0~150ug/L范围内,线性良好,其检出限分别是1,2,3,5四氯苯为1.2ug/kg,1,2,4,5四氯苯为2.0ug/kg,1,2,3,4四氯苯为2.0ug/kg,六氯苯为0.6ug/kg。  相似文献   

3.
实验采用DMA-80自动测汞仪直接测定土壤中的汞含量,详细介绍了土壤样品中汞分析条件的选择,方法在0.4—400ng范围内,线性良好,其检出限为0.2ug/kg。  相似文献   

4.
钼(VI)与显色试剂在酸性介质中反应,形成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在460nm下测定钼的含量,显色试剂由一定浓度的硫氰酸钾、硫脲、硫酸铜组成。将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应用于该反应体系,可快速、重现、准确地测定废水样品的钼。方法检出限为0.05mg/L,线性范围为1~20mg/L,相对标准偏差(n=11)〈3%,分析速度可达60次/h。  相似文献   

5.
气相色谱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线性关系。按照EPA QA/QC的要求,将该方法运用于实际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水中汽油检出限为0.04mg/L。水中苯系物检出限为0.003-0.005mg/L,土壤中汽油检出限为0.5mg/kg,土壤中苯系物检出限为0.005-0.008mg/k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7.1%~106.8%。变异系数为2.1%~4.6%,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在NaNO3-NaHC(pH为6.2)缓冲介质中,加入DTPA(二乙烯三胺五乙酸钠,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ate),铬于-1.10--1.20V,峰电流达到一个稳定的最大值。通过对电解质选择、仪器参数优化,建立脉冲伏安法测定海水中总铬(Total)、铬(Ⅵ)、铬(Ⅲ)的分析方法。铬(Ⅵ)最低检出质量浓度是0.10汕g/L,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2%-102%,1.00μg/L标准溶液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26%。该方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准确、简便的特点,适用于海水、饮用水和清洁地表水中微量铬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根据邻菲啰啉活化痕量铜(Ⅱ)催化溴酸钾氧化甲基紫褪色反应,建立了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的新方法。讨论了介质、试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活化剂和共存离子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结果表明,在25mL溶液中,72℃恒温反应15min,加铜(Ⅱ)和不加铜(Ⅱ)的吸光度差值与铜(Ⅱ)质量浓度间的关系在铜(Ⅱ)质量浓度为2.40×10^-3~5.12×10^-2mg/L时呈线性关系,符合比尔定律;该新方法的测定波长为578nm,铜(Ⅱ)检出限为2.40×10^-3mg/L,用于环境水体中痕量铜(Ⅱ)的测定,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3.14%,加标回收率为96.0%~105.0%,对比《水质铜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GB/T7474—1987)相对误差低于6.00%。  相似文献   

8.
太湖梅粱湾水体中阿特拉津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固相萃取(SPE)技术结合毛细管气相色谱(GC-μECD),测定了饮用水源地太湖梅粱湾水体中内分泌干扰物阿特拉津的含量,并用GC-MS进一步验证了分析结果。检测下限为10ng/L,方法回收率为75.58%~97.79%,RSD为0.38%~4.50%,在10ng/L-3640μg/L保持线性,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4。太湖梅梁湾水体中阿特拉津质量浓度在21.3~613.9ng/L,污染来源可能为太湖周围的农作区。  相似文献   

9.
在低温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中,回流比和气水比是影响潜流人工湿地一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污染物去除效果的重要因素,推荐回流比R=1.0,气水比为4:1,在该工况下,进水COD浓度在170.8~221.3mg/L时,平均去除率可达90%;进水NH3-N浓度在17.3~25.9mg/L,平均去除率45%~65%;进水TN浓度在25.1~38.49mg/L时,平均去除率45%~65%;进水TP浓度在2.2~3.1mg/L时,平均去除率65%~80%。污染物沿程浓度分析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可以在低温季节通过曝气促进氨氮硝化,大幅提高NH3-N和TN去除率,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复合潜流湿地功能。  相似文献   

10.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多环芳烃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析方法.优化了固相萃取条件。结果表明,固相萃取效率高、萃取时间短,采用MS的选择离子检测方式对实际水样中PAH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平均回收率在80.4%~11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7.03%~18.5%,方法的检出限在0.010~0.020μg/L之间。通过实际样品中PAHs的分析表明,该法快速,溶剂用量少,能满足痕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张衍  郑炜  刘锐  李伟  李荧  陈吕军 《环境工程学报》2012,6(12):4355-4360
对化学合成橡胶碱洗废水进行了有机组分和可生化性分析,废水主要含有氯甲烷、六甲苯、异丁醇、甲醇等污染物质,生化降解实验中废水TOC可在6d内从60.9mg/L下降至0.0mg/L,可生化降解性好,适于生化处理。选择混凝.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采用优化条件(pH=8、PAC=40mg/L、PAM=8mg/L)进行混凝,碱洗废水COD去除率为9.95%~72.94%(平均31.51%);混凝后的碱洗废水与冲洗废水1:5混合进行接触氧化处理,在HRT为36h的情况下,COD去除率为65.6%-72.6%(平均70.4%),出水COD为134~331mg/L,满足企业废水排放市政管网的要求;同时,实验发现COD去除率与COD容积负荷存在指数函数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2.
微波-Fenton氧化-PAFSi絮凝法处理含油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Fenton氧化-PAFSi絮凝法处理含油废水,结果表明,200mL水样先经微波辐射6rnin,在pH=2,H2O2(30%)3.5g/L,Fe2+ 1.3g/L的条件下氧化4h后,采用聚硅酸铝铁(Al:Fe:Si=10:2:1)和聚丙烯酰胺在pH:8时进行絮凝实验,处理后废水浊度、SS、COD、含油量和色度分别降低了99.46%、96.66%、91.94%、97.97%和95.00%,且经处理后废水的BOD5/COD由原水的0.04提高到0.53。实验还分析了含油废水的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多相组合膜生物反应器对精细化工废水的处理试验,分析了COD、NH3-N、TP指标的去除效果。在装置进水浓度COD为600—900mg/L、NH3-N20~40mg/L、TP2.0~6.0mg/L时,出水COD为80—120mg/L,NH3-N未检出,TP为0.5—2.0mg/L,COD的去除率稳定在87%左右,NH3-N的去除率大于99%,TP的去除率稳定在75%左右。研究表明,多相组合膜生物反应器非常适合精细化工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间隔流动分析仪测定水中的挥发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间隔流动分析仪测定水中挥发酚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有证标样的测定值均在其保证值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为0.9%~1.4%,检出限为0.001mg/L,加标回收率在92.5%-110%之间,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且分析速度达20个/h。  相似文献   

15.
针对Et处理量为1500m3的高校中水处理设施,论述了缺氧/好氧-MBR(A/O—MBR)处理工艺运行特性,完成了长效监测及经济性评价。系统MBR池污泥浓度(MLSS)控制在8~12g/L,缺氧池和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HRT)分别为3h和7h,污泥回流比为200%~300%。当进水COD、总氮、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481.3、75.1和65.8mg/L时,出水COD、总氮、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16.5、13.4和0.7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4%、81.9%和99.0%。在进行化学除磷的情况下,出水总磷的平均浓度为0.8mg/L,平均去除率86.5%。出水水质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的相应水质指标要求。经济性分析结果显示,该中水站的电耗为0.58kWh/m3。  相似文献   

16.
选用三氯化铁作混凝剂,次氯酸钠作氧化剂,研究了混凝剂和氧化剂的投加量、pH及不同的反应时间对喹禾灵含酚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剂最佳投加量为8.0g/L,最佳pH为9~10;氧化剂最佳投加量为50mL/L(有效氯为5.2%).最佳pH为2~3。在最佳条件下,废水经混凝氧化后,其CODc,、对苯二酚、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98.12%、97.26%、99.00%。  相似文献   

17.
铬(Ⅵ)是突发性水污染常见污染物之一。研究表明,我国给水厂常规工艺出水铬(VI)超标风险较高,当污染强度为0.20m∥L时,投加混凝剂(PAFC)100mg/L,出水铬(VI)浓度为0.10mg/L,无法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0.05mg/L的要求。活性炭吸附法不是理想的铬(Ⅵ)应急处理方法,当污染强度为0.114~0.794mg/L时,在未调节原水pH(7~8)的条件下,增加活性炭投加量,去除效果无明显改善,出水铬(Ⅵ)浓度大于0.05mg/L。硫酸亚铁还原沉淀法是可行的铬(Ⅵ)污染应急处理方法,当铬(Ⅵ)污染强度为2.00mg/L,pH为7~8时,投加硫酸亚铁16mg/L,铬(Ⅵ)去除率达99.1%,出水铬(VI)与铁浓度分别为0.019和0.021mg/L,满足标准要求,改变硫酸亚铁投加量可满足不同污染强度下应急处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废水中的辛硫磷、毒死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HPLC法测定废水中辛硫磷及毒死蜱的方法,优化了检测波长、溶剂、流动相等试验条件。辛硫磷、毒死蜱在0.050—1.000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033~0.0045mg/L,RSD为2.2%-4.1%,加标回收率为97.4%~105%。  相似文献   

19.
复合微生物菌剂强化堆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采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生活垃圾的接种堆肥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反应器出口O2、CO2与H2S气体浓度及对堆肥样品扫描电镜照片分析,比较了3个接种组与1个对照组中堆料中微生物总数变化、种群结构演替及堆肥腐熟速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料成分为:生活垃圾/成熟堆肥=80/20,有机物约为60%,初始含水率为55%,初始C/N-30时,对于不同接种量的复合微生物接种系统堆料中分别接种0.2%、0.3%、0.5%(质量百分含量),与加入0.3%灭活菌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接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堆肥系统不仅微生物总数高于对照组,而且其种群结构合理,能明显提高堆肥效率,有效控制臭气的产生,提高堆肥腐熟度。  相似文献   

20.
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理论,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物。以氯乙烯为例,通过计算和评定,得出当氯乙烯的测量结果为4.99μg/L时,取包含因子k=2(约95%置信概率),扩展不确定度U=0.96μg/L。该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