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比较了多种涂层金属和基体改进剂对测定水中铍的影响,建立了涂镧石墨管结合基体改进剂(磷酸二氢铵)测定水中痕量铍的方法。该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037 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7.4%,回收率为98%~106%。   相似文献   

2.
对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浓缩富集往往是不可缺少的步骤。目前,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萃取法、吸附法、气提法、蒸馏法和微量萃取法等,我们根据石墨化炭黑作色谱填料具有选择分离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在国内首次将其作为富集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剂,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富集方法——石墨化炭黑富集法,利用此法对第二松花江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作了多次测定,结果表明,石墨化炭黑富集法对水中痕量有机物的富集是十分有效的,尤其对硝基芳香化合物和氯化杀虫剂的吸附,具有较高的收率。  相似文献   

3.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中的砷、硒、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水体中蕴涵着很多元素,尤其是自来水中的有些痕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是必不可少的。自来水中的砷、硒、汞含量极低,火焰原子荧光和石墨炉原子荧光的检测能力无法满足测定的要求,运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自来水中的砷、硒、汞三种元素进行分析测定,可以提高水中砷、硒、汞检出限,是测量痕量元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用石墨炉原子化器无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水系中微量铍锑钼钒钴镍镉等七个金属元素的直接测定方法。用微量注射器将20或100微升样品溶液注入石墨管中,经干燥、灰化和原子化后,在吸收线记录吸收信号,用校正曲线法求出其浓度。本文还讨论了某些共存元素的干扰及其抑制方法,并测定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方法简单快速,为水中微量金属元素的直接测定提供了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横向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鱼中痕量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加拿大Aurora-1000型横向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鱼中痕量硒,优化了样品消化条件和待测元素的各项测定参数,并对横向石墨炉和纵向石墨炉在同等条件下测定硒作了较详尽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目前已发展成一种重要的痕量分析手段,广泛用于环境监测、医疗卫生、生物样品的分析等. 石墨炉法的分析精度、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均与石墨管的温度和升温速率有关.石墨炉原子化机理的研究也需要准确测量石  相似文献   

7.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水中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滢 《云南环境科学》2006,25(Z1):178-179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钼.用不带平台的热涂层石墨管,将灰化温度提高到1850℃,原子化温度定为2380℃,取得较好效果.对6个样品测定,相对标准差<10%,加标回收率在96.6~101%之间,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锡.以硝酸钯、硝酸镁和硝酸铵为基体改进剂,研究了最佳的分析测定条件.用该方法测定国家地球化学标准样品的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硝酸-氢氟酸-盐酸混酸体系微波消解土壤样品,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痕量钴的方法。通过对标准土样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容易操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痕量镉的含量,在选定的最佳条件下,比较两种方法测定镉元素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乐安河湿地水土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选取流域两岸富含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乐安河及至鄱阳湖段的典型湿地区域,分别于2012年4月(平水期)、8月(丰水期)、11月(枯水期)等不同时段采集不同样点底泥、表土、上覆水等环境样品,监测分析重金属Cu、Pb、Cd的含量,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识别乐安河湿地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乐安河流域各样点的重金属Cu含量最高,且各样点重金属的含量值均表现为Cu>Cd>Pb.以丰水期的重金属污染最严重,平水期次之,枯水期的重金属污染最轻.重金属Cu含量的高值区出现在乐安河上游;而重金属Pb含量的高值区出现在乐安河下游及入湖区域;重金属Cd的高值区出现在乐安河中游.表征重金属Cu污染的主成分贡献率为36.99%,表征重金属Cd的主成分贡献率为30.12%.底泥Cu和上覆水Cu、河滩表土Cu含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底泥Cd和表土Cd的含量也表现出强相关性.以上结果反映出水体、底泥和土壤中的Cu污染或Cd污染的来源具有一致性,主要来源于矿山开采排放的重金属酸性污废水;而其余组分间的相关性则表现不甚明显,反映出不同污染物的来源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3种重金属对青萍毒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水体中主要的3种重金属(铜、镉、铅)对青萍抗氧化酶系统的几种酶,包括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绿体色素含量等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青萍对镉污染反应最为敏感,对铜的反应相对缓和一些;青萍在铅的胁迫下表现出无序的状态.因此,青萍不适合应用于重金属镉污染的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和生态修复中.  相似文献   

13.
Metal-contaminated soils and sediments are widespread in urbanized areas due to atmospheric deposition close to emission sources. These metals are bio-available for organisms, e.g., insects, and accumulate in food chains of insectivorous mammals. Especially bats, which live in urban regions and ingest large amounts of food relative to their body mass, are at risk of being poisoned du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trace metals. To determine species-specific trace metal contents in bats from urban environments, hair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ICP-OES. Observed trace metal concentrations were related to species-specific foraging habitat, prey spectrum and degree of synanthropy. The species studied were Pipistrellus pipistrellus, Myotis daubentonii and Nyctalus noctula. P. pipistrellus showed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lead and zinc and slightly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cadmium than the other two species, which was related to its high degree of synanthropy with foraging habitat mostly located in cities. In contrast, N. noctula displayed the highest contents of manganese and copper. The reason might be found in its prey spectrum, as N. noctula feeds mainly on beetles that are caught in cultured areas. Trace metal concentrations determined in hair samples of M. daubentonii ranged between the values of P. pipistrellus and N. noctula, probably reflecting an intermediate level of synanthropy.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cadmium and lead and those of manganese and copper. Hair samples from bats are suitable monitoring tools to study trace metal exposure and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differences in trace metal levels between species.  相似文献   

14.
杭州西湖水中四种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和交换过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西湖水中铜,锰,锌和镉的溶解态和颗粒态的含量分布 ,月变化动脉及水平方向地动态交换,以揭示铜,锰,锌和镉在西湖水中不同相太的分布和迁移转化特征,得出西湖水中重金属的环境现状。  相似文献   

15.
拉拉铜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拉拉铜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并运用地积指数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拉拉矿区是Cu、Cd、Hg污染严重的区域,而Cr、Pb、As污染不明显。与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相比,矿区土壤中Hg含量平均增加了13.4倍,Cd含量平均增加了19.5倍,Cu含量平均增加了4.9倍。运用Muller地积指数进行评价,证明拉拉矿区Cd属于强-极强污染;Hg属于强污染;Cu以中等污染为主,部分强污染;Cr属于无-中污染;Pb以无污染为主;As属于无污染。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Cu>Cr>Pb>As。建议重视矿区Cu、Cd、Hg等重金属的污染问题,加强重金属的生态健康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16.
极端暴雨条件下广东北江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12年“6.25”暴雨径流过程为对象,研究广东省北江上游高桥断面在极端暴雨条件下水体理化性质与ρ(Pb)、ρ(Cu)、ρ(Zn)、ρ(Cd)(均为溶解态,下同)的变化过程;基于相关分析法,分析北江水质对水文过程的响应关系及各指标间的内联特点. 结果表明:暴雨径流期间,北江水质呈“大流量、高浓度”的特征. 暴雨径流发生前后4个典型阶段中,阶段Ⅰ(局部产流期)ρ(Cd)、ρ(Pb)仅为(0.48±0.09)和(1.91±0.29)μg/L,ρ(Cu)与ρ(Zn)基本未检出;阶段Ⅱ(以地表径流为主的全流域产流期)ρ(Cd)、ρ(Pb)、ρ(Cu)与ρ(Zn)均迅速上升,最高分别达1.80、12.34、6.18、52.57 μg/L;阶段Ⅲ(以浅层地下水径流为主的全流域产流期)重金属质量浓度整体较洪水期有所下降,但ρ(Pb)仍高于阶段Ⅰ正常水平,ρ(Zn)、ρ(Cu)和ρ(Cd)则低于阶段Ⅰ;阶段Ⅳ(深层地下水产流期)ρ(Cu)与ρ(Zn)已回落至未检出水平,ρ(Cd)持续下降,低于阶段Ⅲ和阶段Ⅰ,ρ(Pb)较阶段Ⅲ有所下降,但仍高于阶段Ⅰ. 暴雨径流期间,溶解态重金属质量浓度与流量及浊度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ρ(Zn)与ρ(Pb)、ρ(Cd)的相关系数均在0.85以上(P<0.01).   相似文献   

17.
对贵州省主要城市(贵阳、安顺、遵义、都匀)按季节进行PM2.5样品的采集,应用质粒DNA评价法研究了贵州省主要城市PM2.5氧化性损伤能力,并与PM2.5质量浓度、微量元素含量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M2.5全样TD20值均小于其相应的水溶样TD20值;四个城市PM2.5氧化性损伤能力均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夏季;城区PM2.5氧化性损伤能力强于背景区;研究区内PM2.5样品的氧化性损伤能力表现为都匀市最强,安顺市最弱;PM2.5全样和水溶样的TD20值与质量浓度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PM2.5水溶样的TD20值与相应的12种微量元素的浓度总和呈负相关关系(P<0.05);全样Al、Mn、Cd、Pb的含量与PM2.5全样TD20值呈明显负相关关系,水溶样Cd、Pb、Cu的含量与PM2.5水溶样TD20值呈明显负相关关系,表明研究区PM2.5氧化性损伤可能与样品中水溶性元素Cd、Pb、Cu等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通过现场海水采样、室内样品处理和数据分析,对辽河河口水体中的Cd、Cr、As、NH3-、Hg、Cu和Pb等七种金属45个监测站位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取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辽河河口的水环境进行了初步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金属的浓度范围分别为Cd:0.23~0.93μg/L,Cr:0.8~8.3μg/L,As:0.29~0.51μg/L,NH3-:7.59~322μg/L,Hg:0.007~0.135μg/L,Cu:2.4~6.2μg/L,Pb:0.11~0.69μg/L;基因毒物质(Cd、Cr、As)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个人年均风险要远远大于躯体毒物质(NH3-、Hg、Cu、Pb),其中Cr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个人年均风险最大。并把水环境的综合影响情况划分成了5个等级,影响最为严重的区域是研究区域的西北部,主要原因是该区域是大凌河口区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贵州中部山区煤矸石堆场周边污染的水稻土及上覆水进行调查与采样分析,探讨污染水稻土有效态重金属(Cr、Cu、Zn、As、Cd、Hg和Pb)含量的变化及其释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程度污染水稻土中Cd、As和Hg的含量及部分水稻土中的Cu含量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随着水稻土污染程度的增加,土壤有效态Cd的含量出现明显的增加,中度污染水稻土和重度污染水稻土有效态Cd的平均含量分别比轻度污染水稻土增加了1.30、2.60倍;在水稻生长期间(6~8月),污染稻田上覆水中均出现Cd的超标,中度污染稻田和重度污染稻田上覆水Cd的平均浓度(三次采样)分别比轻度污染稻田的上覆水高11.3%和27.3%。污染水稻土淹水1~30d期间,上覆水Cd的浓度出现不断地增加,淹水20d后中度及重度污染水稻土上覆水Cd均出现超标。因此,煤矸石堆场周边污染稻田排水的Cd会产生明显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