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解胶州湾大沽河口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2015年采集60个大沽河口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样和2个柱状样,测试了样品的粒径及主要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显示,大沽河口地区以黏土质粉砂为主,局部含有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潮汐对粒径较大的砂、粉砂的分选性较好,对黏土的分选性较差;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Zn、Pb、Cu、Cr、Cd、As和Hg等7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为30.29×10-6、29.35×10-6、80.55×10-6、69.92×10-6、0.08×10-6、0.05×10-6和8.63×10-6;表层沉积物中各金属元素与平均粒径之间有较强的负相关性;利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各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大沽河口潮间带重金属污染程度整体较低,Hg为主要超标元素,近年来,该地区环境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钦州湾及其入海河流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As、Pb和Cd)含量的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进行了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钦州湾及其入海河流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Zn、As、Pb和Cd的含量均低于国家一类标准值,仅个别采样点Cu的含量高于国家一类标准值;重金属污染较重的区域包括茅尾海东部、钦州港附近海域及入海河流;钦州港两大工业园区和4条河流是其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源;钦州湾及其入海河流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达到中度程度,其中Cd为主要污染物,应作为重点防预对象。  相似文献   

3.
以2007年长岛县海岛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长岛县海岛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其与有机质含量等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其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海岛潮间带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未超过环境背景值;不同海岛间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与有机质的关系略有差异;长岛县海岛潮间带重金属具有轻微生态危险,该海区可适当发展养殖业和旅游业。  相似文献   

4.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法测定了防城湾海域11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Cr、Hg、As的含量,各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0.7×10-6、34.9×10-6、61.14×10-6、0.18×10-6、28.2×10-6、0.078×10-6和8.49×10-6,均符合该海域海洋功能区划要求。各重金属含量均呈现出由湾内向湾口逐渐降低趋势。其中,Cu、Pb、Zn之间,Cr、Hg、As之间相关关系显著。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为:测定的7种重金属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均属于轻微生态危害范畴,其潜在生态风险大小依次为:Hg> Cd> Pb> As> Cu> Cr> Zn。  相似文献   

5.
时运红  李明远  李波  魏杰  吴光学 《海洋环境科学》2017,36(2):186-191, 208
根据1992~2013年间深圳湾沉积物的监测数据,重点分析了重金属砷(As)、镉(Cd)、铬(Cr)、铜(Cu)、铅(Pb)、汞(Hg)和锌(Zn)含量、来源、相关性、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等污染状况。深圳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1992~2013年间,深圳湾尤其是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基本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下降,重金属含量在2000~2009年间相对较高;Cd、Cr、Cu、Pb、Hg和Zn的含量从湾内到湾口逐渐降低。重金属Cu、Pb、Zn和As的富集因子指数较高,说明这4种重金属主要来自人类活动。Cd、Cr、Cu、Pb和Zn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具有相似污染途径和迁移过程。深圳湾底泥中重金属Pb、Zn和Cu属于轻微污染程度,其他重金属为无污染程度。深圳湾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为轻微生态风险,重金属中Hg的生态风险指数最高,As和Cd次之。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兴化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分析了兴化湾表层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的含量与分布。结果显示:兴化湾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较轻。污染程度顺序大致为内外湾海水交汇处>河流入口>内湾>外湾。与往年重金属含量相比,Pb、Zn的含量已明显的下降,表明兴化湾的大部分重金属污染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根据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兴化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都较小。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3~2004年对柘林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调查资料,采用富集系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富集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柘林表层沉积物各重金属元素的富集顺序为HgCuPbCdAsZnC r,其中Hg,Cu,Pb的富集系数大于1;以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柘林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总体上处于低水平,从空间上看,只有S1达到中等强度。就各重金属元素而言,Hg是柘林湾的主要污染元素,决定了海湾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水平及其空间差异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辽东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原子荧光法测定了辽东湾33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Hg、Cu、Pb、Cd、Cr、Zn及As共7种重金属的含量,同时应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辽东湾海域进行了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重金属相关性及主因子分析表明,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Zn、Cu、Pb、Cr、Cd、As和Hg可能具有同一污染源;(2)辽东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Hg、Cu、Pb、Cd、Cr、Zn、As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09、18.81、20.55、0.35、34.15、52.94、5.84 mg/kg;(3)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 > Hg > Cu > Pb > Zn > As > Cr;(4)单个重金属生态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Hg > Cd > As > Cu > Pb > Cr > Zn,研究海域除锦州湾13号站位附近具有很高的生态风险外,其他海域生态风险处于轻微或中等生态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9.
潮间带沉积物中酸提重金属的垂直分布与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潮间带的高、中、低潮带由于曝气时间不同,氧化层厚度依次变浅,以1mol/LHCI提取的重金属(AEM)垂直分布趋势各异,20cm以上各潮带酸提重金属最大值出现的层次不同,但Cu、Pb、Zn、Cd、Ni在相同的潮带垂直分布趋势一致,原因是酸可挥发硫含量大于重金属,AEM主要来自于二价硫结合态,但低潮带有部分AEM应来自于铁锰结合态或有机结合态;中潮带沉积物中重金属易于向上覆水释放。  相似文献   

10.
对采自盐城北部潮间带的241个表层沉积物样进行测试分析,探讨了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r、Cd、As、Hg)空间分布特征及各元素相关关系,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污染评估。结果表明:1)研究区重金属Zn、Pb、Hg含量均符合国家规定的一类沉积物标准,Cr、Cd、Cu、As含量在大部分站位也都低于一类沉积物标准,其中Cr仅在个别站位处达到二类沉积物标准,Cd、Cu、As在少数站位达到二类沉积物标准。2)研究区Cu、Pb、Zn、As四种元素在物源或迁移累积特征上具有相似性,Cd元素不受元素粒度控制律控制。3)研究区重金属总体污染和潜在生态危害处于低风险级别,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CdAsCuPbCrZnHg。  相似文献   

11.
锦州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用5步提取法分析了锦州湾14个样点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形态.结果表明,Cd主要分布在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 Zn和Pb主要分布于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Cu主要分布在有机硫化物结合态;Cr、Ni主要结合于残渣态中.对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作了改进,结合了地球化学形态对生物毒性的影响,得出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和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的污染评价结果类似.锦州湾西南角海域生态危害极高,产生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依次为Cd>Zn>Pb>Cu.按风险等级和区域分布将锦州湾划分为4个生态风险功能分区,沿东北方向生态风险随距离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12.
杭州湾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来源及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1996—2012年期间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春季调查资料,研究了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Hg、As 6种重金属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影响机理,并对其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As 5种重金属主体上呈现出以南汇嘴附近海域为高值区,向东北部和西南部海域逐渐递减的趋势;Hg在长江口南支入海口和杭州湾口北岸未呈现出明显的高值区,在舟山东南海域出现了明显的高值区.历史变化趋势表明,自1996年以来,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b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Cu、Zn、As含量在2001—2009年期间均表现出了上升趋势,2009年以来总体呈下降趋势;Cd、Hg含量有一定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基于历史数据统计法确定的Cu、Pb、Zn、Cd、Hg、As的环境背景值分别为20.6、21.0、80.5、0.102、0.039、9.99 mg·kg~(-1).各金属元素两两之间基本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来源具有相似性.主成分分析表明,陆源碎屑颗粒的输送对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组成和分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同时,重金属在不同介质间转换机制及海水养殖污染对沉积物重金属来源也有一定贡献.表层沉积物总体潜在风险为中等,Hg和Cd是主要生态风险贡献因子,其中,Hg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强.RI相对高值区分布在舟山东南海域、长江南支入海口及杭州湾口北岸.  相似文献   

13.
湛江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ICP-MS分析测定了湛江湾表层沉积物中Cr、Cu、Zn、Cd、Pb等重金属含量。各站位中Cr、Cu、Zn、Cd和Pb等元素全海湾平均含量分别为(84.84±3.86)×10-6、(29.51±1.44)×10-6、(110.02±10.14)×10-6、(0.205±0.003)×10-6、(56.49±1.31)×10-6。各站位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较高及其富集系数较大的区域大多集中在人类活动较频繁的港口、码头等海域,体现了人类活动加速重金属沉积过程的痕迹。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r与Cu、Pb、Zn等元素的沉积行为差异较大,可能与其在沉积物中主要赋存形态为氧化态和残渣态,而Zn、Cd和Pb等元素在各相中都有富集有关。与已有结果比较,湛江湾表层沉积物中Cr、Cu、Pb、Zn等引起的污染呈逐渐加重的演变趋势,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2016年9月松花江干流16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为对象,研究重金属Cu、Pb、Zn、Cd、Cr、As的分布特征,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污染来源进行解析,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不同干流段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松花江干流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浓度总和为43.46~311.23 mg/kg,不同干流段6种重金属来源具有一定相似性,均来自工业、农业及生活混合源。嫩江干流和松花江主干流重金属污染程度表现为As>Pb>Cd>Cr>Cu>Zn,二松干流重金属污染程度表现为As>Pb>Cd>Cr=Zn>Cu,不同干流段重金属污染程度均表现为As>Pb>Cd>Cr。在嫩江干流、二松干流和松花江主干流,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均表现为As>Cd>Pb>Cu>Cr>Zn;3个干流的风险指数(RI)分别为46.5~209.2、144.9~221.3和132.4~591.9,分属于低生态风险、中生态风险和中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5.
对湘江流域水系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As、Cd、Cr、Cu、Hg、Ni、Pb、Sb、Zn)含量进行统计分析,以地累积指数(Igeo)为参数分析了1982年以来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变化趋势,采用富集因子法和对数回归模型评价了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水生生物风险,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判别了重金属的可能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湘江流域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近30a以来重金属元素的Igeo大体呈缓慢上升的趋势,长株潭地区和衡阳地区大部分重金属元素的Igeo逐渐降低.湘江流域污染程度最高的重金属元素为Cd,其次为As和Hg,郴州地区呈现出以Cd为主,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具有很强的潜在水生生物危害性,是湘江流域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可能的2个主要污染来源为采选、冶炼废水的排放和尾矿库的泄漏,岩石的化学风化和河流的搬运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海岛潮间带贝类体中重金属含量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7年5月~2008年10月我国典型海岛潮间带贝类体内重金属检测结果为基础,探讨了我国海岛潮间带贝类体中重金属(Cu、Pb、Zn、Cd、Cr、Hg)含量水平.结果表明,研究区各海岛潮间带贝类体内以Zn、Cu较高, Pb、Cd和Cr较低, Hg最低;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数据比较,变化不明显.根据《海洋生物质量》标准,评价了各海岛潮间带贝类体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分析表明各种重金属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超标, Zn超标较严重, Cu和Cd次之,其余较轻.原因可能与陆源污染物排放和贝类对不同金属的富集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在渤海湾天津段潮间带及邻近区域的主要入海河流和近海采集8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GC/MS对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潮间带44个样品的PAHs平均含量为(140.0±84.1)ng/g,与近海样品的PAHs含量[(161.6±38.7)ng/g, n=26]相当,但远低于河流样品的PAHs含量[(452.7±206.0)ng/g, n=13];潮间带样品的PAHs含量呈现“北区高南区低”(以天津港码头为界)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该区域沉积物粒度及黑碳和总有机碳的含量呈现显著的相关性;从PAHs的组成上可以显示潮间带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潮间带样品PAHs的BaP毒性当量含量平均为(24.5±21.1)ng/g;根据加拿大魁北克省海洋沉积物中PAHs的质量评估标准,渤海湾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三亚湾滨珊瑚中的重金属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ICP AES测定了海南岛三亚湾滨珊瑚(Porites)骨骼生长带1978~1999年Cr、Zn、Cd、Cu、Pb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珊瑚骨骼内重金属平均质量分数顺序为:Cu>Zn>Pb>Cd>Cr,重金属的富集系数顺序为:Cd>Pb>Cu>Cr>Zn。1978~1988间,珊瑚骨骼重金属质量分数相对稳定,此后除Cr逐年减少外,Zn、Cd、Cu、Pb增加,尤以1995年以来的增加幅度显著。珊瑚骨骼重金属质量分数反映了表层海水重金属浓度的变化,表明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三亚湾海区海水重金属污染有明显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滏阳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针对海河流域重金属污染严重问题,选择海河南系滏阳河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元素(Cr、Ni、Cu、Zn、Cd和Pb)含量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富集系数(EF)和相关性探讨其来源,并利用地积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重金属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滏阳河表层沉积物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Cr、Ni、Cu、Zn、Cd和Pb平均含量分别高达142 mg·kg-1、38.2 mg·kg-1、96.2 mg·kg-1、573 mg·kg-1、0.730mg·kg-1和89.2 mg·kg-1,各元素分别超标河北省环境背景值的1.1倍、0.2倍、3.4倍、6.3倍、7.1倍和3.1倍;沉积物中Ni无重金属富集,其它元素在整个河段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且Cu、Zn、Cd、Pb 4种重金属元素受人为排放源影响较大.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处于强风险等级,Cd污染达到重风险等级,其它元素处于低风险等级.滏阳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主要存在于城市近郊河段以及受污染支流汇入河段.  相似文献   

20.
对南黄海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及其对环境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结果显示,Cu,Pb,Cd,Zn,Hg,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1×10-6,19.6×10-6,0.092×10-6,77.3×10-6,0.02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