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汉平原土地资源数据库的建立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所收集的江汉平原土地资源数据及相关图件(包括1983年版1:5万地形图,1:5万各县市土壤图,利用多时相卫片编制的1:25万专题图),以PC-586微机为主机,以PC 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软件为支持,建立了江汉平原土地资源数据库,其内容包括行政区划空间数据库(各县市行政区划图1:5万),水系空间数据库(各县市河流,沟渠及水面图,1:5万),土壤空间数据库(各县市1:5万土壤图),土  相似文献   

2.
安徽沿江地区溶洞发育规律孙毓飞,胡晓猛(安徽师范大学芜湖241000)1沿江地区溶洞分布1.1溶洞呈层状分布本区溶洞集中分布于海拔30~60m、120~150m、240~270m地区。在受下降运动控制的断陷盆地及硫化矿床矿体接触带,则发育深层溶洞,集...  相似文献   

3.
武陵山区农业低产与荒广资源王贤富(四川省秀山县国土局区划办秀山648900)武陵山区辖七个地、州、市,土地总面积10.54万kg ̄2,属老少边穷落后地区。综合开发自然资源,挖掘其潜在生产力,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农业低产与荒广资源及构成...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生态脆弱性的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市为例,利用2005年的TM影像.并结合DEM、水土流失现状图、地质灾害图、有机质含量分布图及社会经济等数据。分析全市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空间格局特征,并将生态脆弱性区分区圈与土地利用规划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生态环境优越。生态良好区占85.96%;②人类活动对生态脆弱性格局具有重要的影响。各生态脆弱性类型区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平原地区好于山区。城区好于郊区;③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结构调整和布局已经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影响。符合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规划实施有利用于提升环境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5.
长江南岸丘陵区在长江流域三大经济区的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该区的自然特征及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持续发展的对策:(1)开发利用荒山荒地,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2)发展经济林,发挥丘陵坡地优势;(3)巩固已有的林、果、茶生产基地,创建经济作物基地并向产业化发展;(4)加强丘陵坡地生态改造与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GIS支持下的重庆市自然灾害综合区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从孕灾环境、自然致灾因子和承灾体3个方面分别选取评价指标.通过GIS分析分别得到了重庆市孕灾环境敏感度图、自然致灾因子危险度图和区域承灾体脆弱度图。将孕灾环境的敏感度图、自然致灾因子的风险度图和承灾体的脆弱度图在GIS软件中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重庆市自然灾害区划的基本单元。经过对基本单元属性数据库的数据处理,根据拟定的区划原则,采用“自下而上”的区划定量分析方法并结合“自上而下”的区划方法对重庆市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进行分析,并进行自然灾害综合区划,得到四个自然灾害区。最后分别论述了每个自然灾害区的自然灾害、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情况。通过对自然灾害基本单元的确定、空间单元属性信息和空间单元分布的相互关系以及区划综合评价指标方面的探索,以期为重庆市的区域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进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连云港市大气、水环境污染经济损失初步估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行环境核算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措施。本文对连云港市的大气、水环境污染损失进行估算并将其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结果显示:1996—2000年连云港市大气、水污染损失年均分别为51623.4万元和135215.7万元,占GDP比重的2.2%和5.2%。合计高达7.4%。这表明大气和水污染损失的严重性。以GDP为主要衡量指标的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过高地估计了连云港市的经济增长水平。掩饰了环境的退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决策和环境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清江流域自然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清江流域自然旅游资源的特色,首先提出了一套对其进行详细系统的调查方法:(1)利用遥感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及航、卫片解译结果,圈出潜在景区及潜在景点;(2)详细调查、收集及整理清江流域各市、镇已有资料,填写旅游资源调查登记卡片;(3)在(1),(2)基础上,对主要潜在景区及景点进行野外现场调研。然后,以调查结果为前提,提出了采用综合评分法,模糊数学评价方法,信息量评价方法,神经网络评价方法及地理信息  相似文献   

9.
“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于11月24日-26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山大学主办.由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等单位承办。年会以“可持续发展与创新”为主题,围绕“资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技术创新“、“创新方法”、“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探索”,“青年学者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论坛”等专题开展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景观敏感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开展森林景观的规划与建设,应用RS和GIS技术,并结合小班调查,对武汉市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的景观生态敏感度和景观视觉敏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武汉市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中,高生态敏感区面积占总面积的4.6%,主要包括荒山、废弃采石场和少量灌木林地,应尽快进行生态恢复。中生态敏感区面积占总面积的535%,主要为水域、农田、部分苗圃和建设用地,可重点开展森林植被恢复和景观建设。低生态敏感区面积占总面积的419%,主要是森林覆盖区域、部分苗圃和居民点,应重点加强保护。一级视觉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沿道路两侧坡度大于20°的近景带,应以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为主。二级视觉敏感区主要是坡度较小的近景带和山体的中、远景带区域,可视性强,应重点开展景观改造。三级视觉敏感区主要是中、远景带中的平坦地带,包括农田、苗圃、居民点等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在不影响整体风貌和视觉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景观建设。四级视觉敏感区为不可见区域或低可见区域,坡度大,可及性差,不宜规划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1.
经过六年多的研究,笔者认为: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对不利影响只要认真对待,采取措施,可以减少到最小程度,所以生态环境问题不是三峡工程决策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2.
汉江流域资源开发型产业发展刍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汉江流域地处我国中西部结合与过渡地带,经济地理位置重要,是我国重要的待开发区域之一,也是需以资源市场导向开发先行的区域。其资源开发型产业的发展,宜突出优势资源利用,进行系统综合开发,建立商品生产基地,实施集约规模经营,原料商品生产相对分散以物尽其用和加快山区农村脱贫致富,资源加工工业发展适度集中以构筑起规模经济效益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长江流域发展对长江口水域功能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口水域是上海市重要水源地,同时兼具工农业取水、通航、纳污、围垦等多种功能,长江口已成为上海市建设世界级城市的重要支撑之一,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重点分析了随着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域水旱灾害、水土流失、污染物排放、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等因素对长江口水域功能的影响,提出长江口现状过境水资源量为9335×108m3/a,上海市最大可开发利用的资源量约在3680×108m3/a;长江口水域水质基本符合II类标准,但近岸水域的污染不容忽视;长江口咸潮入侵成为长江口水资源利用的最大障碍,每年长江口的氯化物超标天数在45d;长江流域的来沙量有减少的趋势,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35×108t。最后,就河口水域功能开发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矿产资源跨世纪开发布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江中游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分相布对集中,配套程度较好。主要矿产资源绝大部分可保证跨世纪供需,作者提出利用三峡枢纽工程跨世纪建设,发挥中心枢纽地位和区内外资源及水运优势,依托现有磷矿开发及磷化工和钢铁,盐,磷化工和石油化工基地及建材工业基地,并指出了矿产资源开发的一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世界大河流域开发实践构想长江开发模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分析世界大河流域开发的多种模式,研究可遵循的客观规律和存在问题。借鉴其经验教训,探讨充分有效开发长江流域的模式。提出“突出重点,综合利用,高效运作,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力争把长江流域建成我国的一级经济轴线和世界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沿江产业带。  相似文献   

16.
试论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资源危机已经深重,占世界人口20%以下的富国,通过不等价交换,轻易获取各种资源,消耗掉世界80%以上的资源,乃是世界资源危机的主因。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水库蓄水对香溪河水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监测论证三峡建库后形成香溪河回水库湾水环境条件改变特征,评价表明水质由轻污染至重污染趋势发展。确定库湾周边的工业、生活污染点源、磷矿面源是构成水污染的主要负荷。指出溶解氧沿河道下游沿程逐渐减小,复氧系数降低,是引起水质恶化,破坏库湾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磷浓度过高将引起三峡水库局部水域富营养化,预测了总磷浓度沿程变化趋势。针对已发生和潜在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加强流域非点源污染的管理、实施总量控制、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立项建设污染治理工程、开展河湖水域接触氧化直接净化技术的科研究和实践、制定《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法》地方法规、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项防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长江源和黄河源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于2009年8月和2010年7月对黄河源和长江源的大型底栖动物开展了系统调查。调查期间两区域共鉴定底栖动物66种,隶属于28科57属。其中,环节动物2科5属8种,软体动物2科2属5种,节肢动物23科49属52种,其它动物1科1属1种。长江源大型底栖动物种数、密度、生物量分别为29种、59 ind./m2、00 307 g dry mass/m2;黄河源大型底栖动物种数、密度、生物量分别为48种、369 ind./m2、04 520 g dry mass/m2。长江源动物资源量较低归因于泥沙含量较高和湿地退化。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建设河源区生态屏障尤为重要,这需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因地制宜开展乔灌草植被建设,防止草地退化和沙化,减缓土壤侵蚀速率,减少河流输沙量,维系河流生态健康。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游沿江地区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其产业带建设又面临上海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建设两大契机。必须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开放型产业带;加快改革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以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长江产业带整体效益的提高;必须协调资源、环境与产业带建设的关系,加强基础产业,调整加工制造业,合理布局生产,实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太湖西北部湖区入湖河流氮磷水质标准修正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磷污染一直是太湖流域的首要污染问题,有效遏制氮磷入湖量的增加是治理太湖的重要任务。然而由于我国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河流和湖泊氮、磷水质标准存在差异,即河流无总氮控制指标、河湖总磷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往往造成通过控制入湖河流污染来改善太湖湖泊水质时,湖泊污染物浓度往往达不到治理目标。以太湖西北部湖区及其入湖河流为例,利用BATHTUB模型模拟入湖河流与湖泊TN、TP的关系,推算太湖在满足现行湖泊水质标准中TN和TP各类别目标值的情形下的环境容量并以此环境容量决定入湖河流的水质,进而提出相应的方案进行比选,从而提出太湖入湖河流氮磷水质标准修正方案。结果表明:(1)当太湖入湖河流执行现行河流水质TP标准时,对应湖泊的水质TP超标,并不能达到保护湖泊的目标;(2)当太湖西北部湖区入湖河流TN、TP执行现行湖泊水质标准,对应湖区水质均能达标并且优于目标限值,然而该方案对于污染较为严重的太湖区域的实际参考意义不足;(3)以现行湖泊水质标准TN、TP各类别为目标值反推计算入湖河流水质指标,既能保证湖泊水质达标,又不会使河流水质标准过于严格,因此其结果可作为入湖河流水质标准修正的参考,从而提出太湖入湖河流TN、TP水质标准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