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大港油田筛选和分离出3株以原油为碳源的石油降解菌,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用这3株菌混合处理某炼厂的"三泥",在适宜的降解条件下,仅需投加混合菌液,无需添加营养物(N,P),可使含油污泥A的残油量从67g/kg降至7.7g/kg,混合油泥试样AB的残油量从19.7g/kg降至3.1g/kg,平均去除率为84%以上,可以实现含油污泥的较为经济的、有效的处理.经生物处理后含油污泥的恶臭味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污染水体中微生物对氨氮的降解能力,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理技术,从浙江安吉南北湖的底泥中分离筛选出12株具有氨氮降解能力的菌株X1至X12,以(NH_4)_2SO_4为唯一氮源,对比12株菌株的生长情况与氨氮降解率,挑选出脱氮能力较强的菌株X1和X2。活化后的菌株X1和X2反应48h,氨氮降解率分别为98.05%、97.63%,且反应体系的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积累均极少。未经活化的菌株X1和X2反应48h,氨氮降解率分别为96.40%、97.90%,也未出现明显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积累。通过观察形态特征、测定生化性质和比对16SrDNA序列,鉴定出菌株X1为浅黄色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urida),菌株X2为Pseudomonas weihenstephanensis。菌株X1和X2生长速率快,易成为优势菌种,降解氨氮能力显著,在污染水体生物修复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油污泥属危险性固体废弃物,大量排放已成为石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利用铜绿假单胞菌NY3及突变株,将油污泥转化为生物质,并研究了其特性。研究表明,NY3、NB1D、 NB2D及NB12DD均能降解油污泥中烷烃,但NY3、NB1D和NB2D菌对分子量较高烷烃(从C17~C32)的降解率比双突变菌NB12DD分别平均提高19.68%、28.76%和24.04%。铜绿假单胞菌NY3及突变株能直接将油污泥中烃类转化为胞外聚合物。与未加共代谢碳源相比,葡萄糖作为共代谢碳源时(培养液中表观油浓度达15 g·L-1),培养120 h后,NY3 、NB1D、NB2D、NB12DD菌胞外聚合物产量分别提高83.3%、79.8%、20.6%和62.9%,且碱性条件有利于各菌株高效降解油转化为生物质,pH为8~9时,其胞外聚合物产量均最高,分别达到8.1、4.34、4.94和7.15 g·L-1,野生菌NY3转化碳源为生物质转化率最高,为52.75%。结构和组成分析表明,胞外聚合物主要为糖蛋白,蛋白4.4%,总糖44.1%,蛋白与糖的连接方式为O-糖苷键链接,91.1%大分子粒径分布在33.0~716.9 μm范围。  相似文献   

4.
一株降解烟嘧磺隆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长期使用烟嘧磺隆的玉米田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高效降解烟嘧磺隆的光合细菌菌株J5-2,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活细胞光吸收特征比较、16S rDNA序列同源性以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初步鉴定为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sp.).菌株J5-2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最适生长条件为:pH 7.0、温度30℃、...  相似文献   

5.
代谢表面活性剂菌处理含油污泥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采用异位生物修复技术堆肥法,对某炼厂油泥进行生物修复处理研究.用微生物代谢的表面活性剂对油泥进行预处理,洗脱油泥中部分油分后进行堆肥试验,投加从油田含油土壤中获得的以石油为唯一碳源、代谢高效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C-2菌、F-2菌以及无机营养物和疏松剂(锯末),降解油泥中的石油污染物.经过外源微生物和内源微生物共同作用120 d,油泥中的石油烃总量由22 910 mg/kg下降到3 000 mg/kg以下.试验利用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降解前后石油组分的变化.菌株经传统方法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6.
一株红假单胞菌对偶氮染料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株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bacer sphaeroides YB)缺氧情况下对数种偶氮染料的24h脱色率达到90%以上。结构相对简单的偶氮染料较容易脱色。研究了外加碳源、温度和pH值等环境因素对该菌生长以及脱色活性的影响,得出最优脱色条件为:光照缺氧、蛋白胨作碳源、温度35~40℃、pH=7~8。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制驯化装置,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出一株能以乐果为单一碳源生长的菌株,命名为菌株LPx。根据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GenBank Accession No.HM488993)基因序列分析,初步将该菌株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通过对其降解乐果特性研究,结果显示,菌株LPx降解乐果的最适pH为7.5、最适温度为30℃、最适接种量为10%(体积分数)。最适条件下,100 mg/L乐果可在120 h内基本被降解。菌株对乐果的降解属于高浓度底物抑制的酶促反应,vmax(不存在抑制剂时最大酶促反应速率)=0.734 d-1,km(米氏常数)=21.700 mg/L,k1(底物抑制系数)=259.215 mg/L。  相似文献   

8.
以某石化厂实际生产中经隔油、三级气浮处理后的含油废水(含油量为20~30mg/L)为处理对象,采用Fe-Cu-C三元微电解—Fenton氧化组合工艺进行处理,确定Fe-Cu-C三元微电解体系、Fenton氧化体系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Fe-Cu-C三元微电解的最佳工艺条件:Fe/Cu/C为2∶1∶1(质量比),反应时间为45min,溶液初始pH为4,最佳工艺条件下出水除油率可达56%左右;三元微电解出水经Fenton氧化的最优条件:H2O2投加量为1.0mL/L,pH为5,氧化时间为40min,最优条件下的除油率可达到89%以上;采用Fe-Cu-C三元微电解—Fenton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后总除油率可达94%~96%,最终出水含油量稳定在1~2mg/L。  相似文献   

9.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室内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模拟的条件下,利用从克拉玛依的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的4株高效降解菌,以石油烃降解率、脱氢酶活性、呼吸强度、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毒性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加生物菌剂不翻耕、不加生物菌剂翻耕、加生物菌剂不翻耕、加生物菌剂翻耕、加固定化菌剂不翻耕和加固定化菌剂翻耕6种不同实验条件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效果。结果表明,在63 d的修复过程中,加固定化菌剂翻耕实验F组的石油去除率达到了78.7%,比不加生物菌剂不翻耕实验A组的石油去除率提高了49.5%。随着土壤毒性逐渐降低,玉米(Zea mays L.)和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可以在F组土壤中良好的生长,达到了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多菌群污水生物处理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中,对反应器主反应区内水平中线及垂直中线上所布设取样点位的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污泥沉降比(SV30)及污泥容积指数(SVI)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MLSS与MLVSS分布趋势大致相同,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污泥浓度总体呈现大小交替型分布;SV30与SVI在水平方向总体呈现出周边大、中心小的非对称分布,而在垂直方向由上到下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分布趋势。污泥浓度与污泥沉降性能的差异分布,对将反应器进水点分布在污泥浓度高值区域、污泥回流点布置在污泥浓度低值区域及出水点选定在污泥浓度较低且沉降性能较好区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反应器的优化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降解菌对堆肥中多环芳烃降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在堆肥中加人经过驯化的降解菌这种土壤有机污染生物修复技术,对堆肥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变化进行监测,从而了解降解菌对堆肥中多环芳烃的降解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降解菌的加人能明显地提高多环芳烃的降解率,本次实验中,菲、芴的去除率提高了25%左右,芘的去除率提高了约45%。  相似文献   

12.
白腐菌应用于堆肥处理含木质素废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腐菌对木质素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通过在含大量木质素的模拟垃圾堆肥中采取添加白腐菌菌剂与不添加该菌剂2组实验对比,在相同堆肥处理条件下,接种菌剂的堆肥中木质素总量由27498.8mg降至15438mg,降解率达43.86%,远高于未接种菌剂的堆肥中木质素的降解率,表明白腐菌可有效用于含木质素废弃物的堆肥处理,并有望于加速堆肥腐熟,提高堆肥效率。  相似文献   

13.
14.
折流曝气生物滤池的特征与处理效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折流曝气生物滤池(BBAF)是一种新型生物滤池,为考察其工艺特征和处理效能,对运行时的效果和不同水力条件下的水力混合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BBAF滤池是一种复合流态反应器,单池趋于全混流,而整池趋向平推流;BBAF滤池对COD和SS的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对氨氮、总氮和总磷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8%、39.1%和46.5%。  相似文献   

15.
ABR-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黄连素废水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ABR-好氧颗粒污泥组合工艺处理黄连素制药废水的启动运行,通过分析发现,ABR装置在HRT为4 d,黄连素浓度为50 mg/L的运行方式下成功启动,反应器运行稳定后每个格室MLSS平均值分别为25 840、21 560、27 500和11 200 mg/L。以ABR出水为营养物,成功培养出粒径在2~10 mm,沉降速率为104~137 m/h,沉降性能优良的好氧颗粒污泥。该组合工艺在启动实验的末期,进水COD浓度为3 000~4 000 mg/L左右,出水COD浓度到达168.4~271mg/L,系统总的去除率保持在90%~95%之间,表明ABR-好氧颗粒污泥组合工艺能够有效地处理黄连素制药废水。  相似文献   

16.
油船含油压载水大量排放入海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危害。在研究中,通过强电离放电技术制取高浓度臭氧,应用臭氧氧化方法来深度处理含油压载水,模拟实验表明在臭氧投加浓度达到120mg/L,在较短的接触时问(2min)内,臭氧对不同浓度的含油压载水中的油去除率可达到50%以上,同时使芳香族类物质显著减少,降低含油污水的生物毒性,处理方法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菌藻-菌”系统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藻菌共生流化床光生物反应器与活性污泥的好氧池相结合形成的"菌藻-菌"系统中,对人工配制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主要研究了不同反应时间下,反应器进水、反应器出水、好氧池出水的DO和CO2的浓度变化情况,以及系统对COD、NH4+-N、PO43--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藻菌共生之间的联系在一定程度可以通过系统中CO2和DO之间浓度变化的关系来反映;系统对COD、NH4+-N和PO43--P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最高可分别达到85.0%、73.1%和83.1%,与单独采用藻菌共生流化床光生物反应器处理相比,分别高出14.8%、7.3%和8.8%。  相似文献   

18.
针对石化废水中不同特征污染物,采用人工分离筛选去除COD和油工程菌6株、硝化工程菌10株(亚硝化细菌5株、硝化细菌5株)构建高效混合菌群,通过臭氧固定化生物活性炭滤池除污染效能中试研究表明,该系统深度处理石化难降解有机废水是可行的,能同时实现去除COD、油类、NH3-N等污染物的功效,对COD、油类、NH3-N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0%、90.5%、81.2%和90%,相应的出水分别为33.2mg/L、0.4mg/L、4.5mg/L和10倍,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循环冷却水的用水要求,它的推广应用必将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