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铁路车站噪声影响中,车站影响区域产生的次生噪声相对于站中心的原生噪声,是城区噪声污染的主要因素。根据不同规模车站区对周边社会及人文景观的影响程度,划分出站区噪声监测范围。通过监测对比分析,发现站中心噪声与车站规模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车站影响区噪声值在中小规模车站中,二者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当车站发展到一定大规模后,影响区内的噪声反而略有下降并趋于平稳。通过分析认为,大规模车站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周边城市更合理地规划布局。根据车站布局与兴建对城市环境噪声影响的关系,以及站区噪声源变化特点,建立了不同车站规模站区的噪声值预测模型,其预测结果为新建铁路路站在城市中的规划布局,提供了实用的参考依据及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新建铁路对城市噪声的影响特点 ,笔者认为除了铁路运输噪声外 ,由铁路引起的次生环境噪声影响也较大 ,包括站区噪声及车站引起的周边新增道路交通噪声。这些噪声特点各不相同 ,但都受铁路规模大小影响。噪声预测方法应在考虑铁路规模的同时 ,针对不同影响特征建立不同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一条既有铁路改扩建工程的铁路外侧轨中心线30m处及距铁路外轨中心线65m以内敏感点的噪声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距离的远近是影响噪声值大小的关键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针对此,从噪声源、传播途径及接受者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地铁车站突发客流疏运能力的理论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针对车站OB应对亚运会期间大规模突发客流疏导问题,利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计算不同车站设计方案,包括车站一岛一侧站台设计和一岛站台设计及不同通道设计时的最大疏运能力。计算考虑了车站建筑结构、出入口、闸机口和边门、楼扶梯等通道的数量及通过能力、站台面的容纳能力、列车的装载量、售检票方式、行车交路组织等诸多因素。通过对影响客流疏导的主要控制因素进行能力核算,分别得到了两种站台形式设计方案时的最大疏运能力的理论值。研究结论将有利于解决该车站应对亚运会期间大规模突发客流疏导问题,同时理论分析方法可为其他类似的车站能力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环保选线是铁路勘察设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环保选线的方法和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以我国北方地区某新建铁路穿越城区段工程为例,识别并筛选了影响线路方案的环境因素,探讨建立涉及环境敏感区、城市规划区、既有车站的环保选线方法和评价体系;并将该方法体系运用于线路方案环境比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可以较清晰地反映不同方案在环境敏感性、规划相容性、工程可实施性、施工期环境影响、运营期噪声影响等方面的优劣,可以为铁路环保选线、环境可行性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办理站点的优化配置,涉及到需求分布、设置地点、区域规划、环保要求、业务功能以及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分工、衔接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分析了已有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整合优化模型的不足,首先从铁路部门角度综合考虑现有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的各方面条件,进行多准则决策评价,从运输需求者角度考虑运输方式多属性决策,进行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的综合效用评价,并基于投资成本、环境风险、运输效用和区域公平性等方面构建了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优化配置模型,为了有效解决多站点、多需求、多区域、多目标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优化配置模型因素复杂、规模大、层次多的问题,提出了运用大系统分解协调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伴随新建铁路、既有线增建二线、电气化改造等项目的大规模建设,围绕铁路建设、运营由来已久的铁路噪声污染和扰民的问题却更为突出。根据铁路噪声的传播特性,合理地选取了一种噪声预测方法,即模式预测法作为铁路噪声预测方法,并重点介绍了噪声模式法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和边界条件。以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铁路干线之一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讨论由于工程规模、线路质量、列车速度、运输组织的变化,引起的铁路噪声对沿线声环境的影响,定量给出了典型区段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m、60m、120m处的昼夜间等效连续声级值。通过对噪声贡献值与声环境适应性分析,定性描述铁路噪声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有效控制铁路噪声污染、合理划分工程沿线土地利用功能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某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项目为例,根据具体工况条件,采用模式预测法进行既有铁路噪声预测和验证,并利用验证的预测方法进行改造后铁路噪声影响预测。预测结果表明,与既有铁路实际监测值相比,改造后噪声值昼间降低0.4~3.4 dB(A),夜间降低2.0~4.8 dB(A),说明铁路电气化改造对沿线噪声敏感点的改善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铁路工程的战略环境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保证铁路工程项目有效实施,必须前瞻性地考虑其实施及运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从决策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的产生,对其开展战略环境评价.战略环境评价是促进铁路基础设施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工具,是实现铁路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在对铁路工程决策进行生命过程及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对铁路工程进行战略环境评价的必要性,以保证从源头上控制环境影响及促进基础设施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青藏铁路为例,在探讨青藏铁路施工期和运营期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建立战略环境评价的影响矩阵,明确青藏铁路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对生态环境、大气和水的直接和次生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减缓环境影响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小盾构施工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实时反馈竖向、水平等位移变形,更好地指导施工,形成建设、施工、监理、监测、铁路运营等多部门信息联动与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施工安全及铁路运营安全。提出了基于TM30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对监测模块、监测方法、数据传输、控制标准等进行研究;通过前期理论分析及后期实践检验,此方法安全性、稳定性、实时性等均有保障,取得了自动化监测可完全取代人工监测的初步实践成果,通过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实时分析,确保了施工安全及铁路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1.
青藏铁路格拉段货运环境特殊性及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青藏铁路格拉段的货运环境特殊性和格拉段铁路货运的突出特点,指出了影响格拉段铁路货物运输持续、畅通的主要原因,即铁路货运能力和货运需求的季节性波动;对青藏铁路货物运输影响极大的公路集疏运条件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从实际情况出发,着重探讨保证格拉段货运安全的对策,提出了做好包含货运量的空间分布,铁路运能、公路集疏运能力和客运需求的时间分布,年度到发货运量计划的货运量的时间分布计划;以在格尔木设立大型物流中心为重点,加强有货运作业车站的仓储能力;进出藏适箱货源集装化和适当增加车站线路等措施,并构建格拉段铁路的货运安全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某铁路局行车事故多发情况,从事故等级分布、类型分布、原因分布、时间分布、空间分布等多个方面对2005-2014年1 784起铁路行车事故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得出了近10年该铁路局行车事故的分布规律.一般D类事故1 008起,占事故总数的85%,是铁路行车事故的绝对主要等级;延误事故1 059起,占事故总数的59.4%,是铁路行车事故的主要类型;设备原因行车事故1 185起,占事故总数的66.42%,是铁路行车事故的绝对主要原因.铁路行车事故在年、月、日、时上的高峰期分别为2006年(293起)、8月(180起)、周五和周天(267 +288起)、14:00-16:00(184起),分别占事故总数的16.4%、10.1%、31.1%、10.3%.车站铁路行车事故978起,占事故总数的54.8%;其中四等站事故最多为345起,占车站事故总数的35.3%,特等站事故次之为187起,占车站事故总数的19.1%.  相似文献   

13.
铁路提速区段中间站行车安全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分析了影响铁路提速区段中间站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基于系统工程的理论原则,从人员安全保障、设备安全保障、环境安全保障、基础安全管理保障4个方面着手,确立了铁路提速区段中间站行车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模型;提出了铁路提速区段中间站行车安全保障模糊层次评价的一般方法;对我国铁路主干线某一提速区段中间站进行实例分析,其结果显示,基础安全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最后,笔者建议,在我国铁路实现“客运高速、货运重载”的发展方向下,应当加强提速区段中间站的安全管理,认真进行行车安全评价,实现行车事故的预测与预防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地铁车站的火灾发生率,对地铁车站消防安全风险进行评价,从主动防火能力、被动防火能力、消防安全管理、乘客安全行为4个方面建立包含24个二级指标的地铁站消防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对武汉市武昌火车站地铁站进行实地调研,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铁站进行火灾风险评估,得出该地铁车站火灾风险隶属矩阵为{0.2284,0.3721,0.3225,0.0770,0},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发现该地铁站的整体消防水平处于“比较安全”的层次,但在消防安全管理与乘客安全行为两方面还存在问题并亟待改善,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降低地铁站消防安全风险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参阅大量国内外技术资料基础上,通过轻轨交通噪声的来源、特征等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对其控制对策尤其是声屏障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探讨,为我国轻轨交通噪声的研究分析和控制防治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6.
铁路安全预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铁路安全预警系统是向铁路企业安全监察部门提供辅助安全管理决策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在充分利用现有铁路企业信息资源的基础上 ,运用现代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 ,对铁路安全监察部门所掌握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 ,分析预测铁路运输生产系统的安全状况与不利因素 ,从而在管理决策层次上实现铁路安全监察对铁路安全事故的超前预防与控制。笔者全面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背景、设计思想 ,并对系统的信息平台以及逻辑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铁路安全预警系统的实施 ,将对实现铁路企业安全监察工作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起到积极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