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铝厂高碱度赤泥附液,采用超滤-电渗析集成技术处理回收其有用成分。首先采用超滤装置进行预处理,使透过液达到电渗析器的进水要求并富集其中的铝,然后对超滤透过液采用电渗析工艺进行调试,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最终使净化水达到生产用水标准,同时使浓缩端出水中的碱含量富集到可以回收的浓度,从而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脱硫废液电渗析再生用膜的探讨,说明了离子交换膜的理论、制法和性能.对电渗析所采用之膜的性能特点和制备工艺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海州矿高矿化度矿井水脱盐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州矿矿井水一直都以排放为主要处理方式,不仅污染了水资源,还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水质分析表明,海州矿矿井水属高矿化度矿井水.针对矿井水含盐量高、硬度大的特点,对此类高矿化度矿井水的脱盐方法和脱盐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经过运行费用和运行可靠性等方面的分析比较,确定选用电渗析方法脱盐.试验选用了一定规格的电渗析器,在试验中通过改变电渗析器的工作条件,绘制曲线来分析主要工艺参数的变化对脱盐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工作电压为55 V、工作电流为1.86 A时,脱盐率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4.
选择有效处理技术是实现矿井浓盐水近零排放的关键。采用双极膜电渗析装置,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矿井浓盐水通过电渗析反应制备得到酸碱,考察了膜种类、电流强度、预处理方式、运行模式等操作条件对酸碱产品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离子含量是影响膜堆电压、产品浓度和电流效率的主要因素。受离子交换容量的影响,Fumasep进口组合膜的酸碱产率在相同条件下低于JQ国产组合膜。在间歇式反应中,设定电流强度为4 A,采用国产组合膜电渗析反应4 h后,酸碱产品质量分数分别达到4.7%、5.7%,可回用于pH值调节、化学清洗等生产过程。在矿井浓盐水脱盐处理和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实现了盐分的资源化利用,工艺运行成本约159.03元/t的酸碱产品,收益约为177.42元/t。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两段炉煤气站含酚废水的来源、产量及主要污染物的含量,并对处理两段炉煤气站含酚废水的蒸发浓缩法治理工艺进行了系统阐述,同时对该治理工艺的治理效果及结垢腐蚀风险进行了简要评估.指出利用蒸发浓缩法治理煤气站含酚废水,将废水及所含酚类资源化利用,有效实现了煤气发生站的节能与减排,具有较为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电渗析法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套电渗析法处理电解锰厂铬钝化清洗废水的小试装置,以某电解锰厂铬钝化清洗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实验确定了电渗析法的极限电流密度,研究了电压、进水流量、进水浓度、浓水循环等参数对电渗析处理工艺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电渗析装置的极限电流为0.41 A,极限电流密度为1.33mA/cm2;最佳操作电压20 V,适宜的进水流量20 L/h,进水浓度对淡水水质影响不大;采用浓水循环工艺,淡水产率可提高至约80%,浓室总铬、锰离子质量浓度超过4 000 mg/L,为浓水的后续处理处置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德兴铜矿对选钼中间矿浓缩溢流水循环利用所采取的措施和所取得的成果。对原钼精矿干燥除尘系统存在问题进行了整治,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源分离尿液中除富含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外,还含有部分微量污染物(药物残留与激素)和致病微生物的特点,以"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为主线,首先对尿液中营养物回收技术(浓缩脱水、沉淀结晶、离子交换吸附、吹脱吸收、生物处理及电化学)和能源转化技术(微生物燃料电池回收电能和尿液培养藻类制作生物质燃料)的原理、特点及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其次,介绍了尿液中微量污染物去除技术(电渗析、纳滤与高级氧化)和致病微生物灭活方法(常温储存6个月以上、升温或碱化),并指出从源头进行风险控制的必要性。最后,提出联合多种技术同步回收尿液中营养物与能源和定量分析所含微量污染物对人体与环境的风险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渗析工艺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MBR产水,考察电渗析对MBR产水的脱盐能力和能耗。结果表明,当采用CMX/AMX膜堆,操作电压10 V,循环流量30 L/h,淡水室和浓水室体积比为17∶1时,电渗析表现出很好的脱盐效果,浓缩液的电导率达到120~140 mS/cm,产水电导率1~3 mS/cm,吨水能耗7~8 kW·h。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德兴德矿对选钼中间矿浓缩溢流水循环利用所采取的措施和所取得成果,对原钼精矿干燥除尘系统存在问题进行了整治,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