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氯乙烯是电子行业常用的一种零件去油剂,我厂过去在电子管阴极、阳极和栅极去油时,曾大量使用。但是,三氯乙烯毒性大,在高温下能分解出大量的盐酸分子、氯气和一氧化碳。特别是遇到裸露的火焰时,每克三氯乙烯能生成29毫克剧毒物质——光气。三氯乙烯在日光照射下,也能产生光气。由于三氯乙烯是液态溶剂,在使用中能大量散发到空气中,因此严重地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2.
《环境》1999,(11)
唐小妹读者: 目前,电子厂使用的“洗板水”,其主要成分是三氯乙烯。三氯乙烯为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可经呼吸道吸入或皮肤接触进入体内。每立方空气中含有1~20克就可造成急性中毒。三氯乙烯属中等毒性,主要是对人体呼吸中枢和心血管中枢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引起中毒患者呼吸衰竭、心室颤动、心搏骤停等。而且,  相似文献   

3.
放电等离子体降解三氯乙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2种放电方式和2种反应器对三氯乙烯进行降解,脉冲放电和交流放电均对三氯乙烯有较好的降解效果,且电压越高降解率越大.对脉冲放电,当气体停留时间为15s、三氯乙烯初始浓度1350mg/m3、电压42kV时空腔式反应器对三氯乙烯的降解率接近100%;对交流放电,使用32kV的电压可使降解率达98%,且频率越高降解效果越好.与脉冲放电相比,交流放电的功率消耗量大、能量利用率低,且填充式反应器的能量利用率也低于空腔式反应器.对于空腔式反应器,三氯乙烯降解率达80%时所需的脉冲和交流放电能量消耗分别为4.9W·h/m3和116W·h/m3.  相似文献   

4.
负载型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水中微量三氯乙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负载型纳米TiO_2作为光催化剂,对水中微量三氯乙烯进行紫外光催化降解处理。研究表明,三氯乙烯光催化降解过程符合表现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不同的三氯乙烯初始浓度、光照强度和催化剂用量,对三氯乙烯的光催化降解具有不同的效果。在一定初始浓度范围内,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三氯乙烯光催化降解的反应速率常数逐渐减小;光强与反应速率常数呈正比例相关,显示出有一个最佳值;催化剂的用量与反应速率常数并非呈直线相关。此外,还讨论了三氯乙烯光催化降解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三氯乙烯是地下饮用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之一,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电子和干洗等行业,由于其土壤吸附性弱、水溶性低,所以很容易在地下水中积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文章利用独立设计的电化学双室反应装置,进行了阴极电催化还原法降解水中三氯乙烯的实验,并选择了检测降解产物较好的DB-VRX色谱柱,探讨了不同电极电势、电子供体及用量对三氯乙烯降解效果的影响,获得了水相体系中降解三氯乙烯的最佳实验条件。当采用DB-VRX色谱柱,固定阴极电势-0.45V(vs.NHE),电子供体为甲酸0.4 g/L,三氯乙烯初始浓度约为10 mg/L时,经过44 h反应,三氯乙烯的降解率达到了58.2%,并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等产物。通过GC-MSD对降解产物进行分析,提出了阴极电催化还原降解水中三氯乙烯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负载型纳米Ti02光催化降解水中微量三氯乙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负载型纳米TiO2作为光催化剂,对水中微量三氯乙烯进行紫外光催化降解处理。研究表明,三氯乙烯光催化降解过程符合表现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不同的三氯乙烯初始浓度。光照强度和催化剂用量,对三氯乙烯的光催化降解具有不同的效果。在一定初始浓度范围内,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三氯乙烯光催化降解的反应速率常数逐渐减小;光强与反应速率常数呈正比例相关,显示出有一个最佳值;催化剂的用量与反应速率常数并非呈直线相关。此外,还讨论了三氯乙烯光催化降解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由加油站附近污染土壤分离到一株好氧共代谢降解三氯乙烯的菌株Em-1,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表明为假单胞菌属。该菌可以利用甲苯为唯一碳源生长,可以以甲苯为生长底物降解三氯乙烯。对Em-1在甲苯中的生长曲线进行了分析,发现经过活化的菌株在甲苯培养基中8 h左右进入对数生长期。在摇瓶水平上进行了连续降解实验,表明甲苯经过24 h即消耗完毕,在含200 mg/L甲苯和50 mg/L三氯乙烯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经168 h培养,三氯乙烯去除率达29.6%。为研究微生物共代谢降解三氯乙烯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黄浦江水中检测到致癌物三氯乙烯。本文研究臭氧对它的氧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臭氧能有效地去除水中三氯乙烯;在氧化过程中,没有中间产物累积;其反应动力学模式为一级模式。  相似文献   

9.
分析和评定气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三氯乙烯含量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分析了标准物质、分析操作、重复性测定等方面对不确定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在置信水平95%,包含因子k=2时,水中三氯乙烯测量结果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8.31%,三氯乙烯含量为3.17μg/L,扩展不确定度为0.263μg/L,测试过程的随机效应引入的不确定度对合成不确定度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基于实测土壤气中ρ(三氯乙烯)计算风险值与Johnson-Ettinger联合Dual-Equilibrium Desorption(JE-DED)模型和J&E模型计算风险值的差异,在MIL-101、UIO-66、ZIF-8和MOF-801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球形活性炭、膨胀石墨碳吸附材料及HiSiv1000和HiSiv3000分子筛等3类8种吸附剂中筛选出吸附效率较高的MIL-101 MOF材料用以吸附并测定土壤气中ρ(三氯乙烯),并将基于实测土壤气中ρ(三氯乙烯)计算的风险值与J&E模型和JE-DED模型计算的风险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对于北京潮土和黑龙江黑土,J&E模型计算的风险值比基于实测土壤气中ρ(三氯乙烯)计算的风险值高2个数量级.②对于w(有机碳)较低的北京潮土,基于JE-DED模型计算的风险值比基于实测土壤气中ρ(三氯乙烯)计算的风险值高1个数量级,但比基于J&E模型计算的风险值低1个数量级,表明JE-DED模型预测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但仍偏保守.③w(有机碳)较高的黑龙江黑土,JE-DED模型计算的风险值与基于实测土壤气中ρ(三氯乙烯)计算的风险值更接近,JE-DED模型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三氯乙烯的风险值.研究显示,采用土壤气中ρ(三氯乙烯)实测值和JE-DED模型进行风险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J&E计算过于保守的问题,可以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场地污染程度而避免过度修复产生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1.
三氯乙烯是最常见的土壤污染物,但其它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二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等也大量存在。如果任其残留在土壤中,这些化合物可能污染作为饮用水使用的地下水。至今,对有机化合物污染土壤的处理上可采用的技术主要是就地封闭或易地掩  相似文献   

12.
零价铁去除三氯乙烯及四氯乙烯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三氯乙烯(TCE)和四氯乙烯(PCE)为目标污染物,采用批实验方法,研究零价铁的纯度、粒径、投加量对零价铁去除氯代烃的影响,同时分析TCE、PCE两种污染物共存对零价铁去除TCE和PCE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在实验范围内,零价铁的纯度越高,粒径越小,投加量越大,零价铁对TCE和PCE的去除效果越好;(2)零价铁对四氯乙烯的去除效果比对三氯乙烯的去除效果好;(3)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共存时会相互竞争与零价铁的反应位点,从而降低各组分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3.
国家半导体行业VOC排放标准制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年来我国半导体产业的持续繁荣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半导体制造增长最为迅速的市场。为有效控制监管半导体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的各种有机溶剂所产生的废气中可挥发性有机物(VOC)的排放,加强行业污染控制,规范行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对制订半导体行业VOC排放标准进行了研究。概述了半导体行业VOC排放的特点。分析了该行业对VOC排放的治理技术。阐述了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有关半导体行业VOC废气的排放标准。从国内半导体企业VOC治理现状、现有监测技术、VOC排放管理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半导体行业VOC废气排放标准的制定思路。  相似文献   

14.
国外动态     
日本四省厅决定联合调查集成电路行业污染1984年,日本环境厅对全国31个行业(1355家工厂和事业单位)进行的排水专题调查中,发现从当时所调查的4个集成电路工厂中,查出的三氧乙烯均超过国家暂行标准。三氯乙烯被怀疑有致癌性,由此引起人们对尖端技术的产业部门带来的污染问题的重视。在生产集成电路的生产过程中,除大量耗用三氯乙烯等有机氯溶剂外,还使用硅烷、砷化三氢、苯等百余种有毒气体。由于劳动条件较差,因而造成从业人员中毒现象时有发生。由于这类工厂排山大量的废酸、各种溶剂废液、毒气吸收剂、处理排水的淤泥等,在一些地区已经造成了地下水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无水条件下气相三氯乙烯的光催化降解机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无水条件下气相三氯乙烯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三氯乙烯的降解产物对HCl,CO2及其Cl2,,光催化降解速率方程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公式,提出了无水条件下TCE的光催化降解机理为空穴直接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16.
用低压紫外线方法处理有机氯化物的装置1.前言近年来由于三氯乙烯、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等有机氯化物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土壤、地下水、给水的污染已有报道,正成为很大的社会问题。三氯乙烯、1.1.1─—三氯乙烷主要作为金属、机械部件等的脱脂洗涤...  相似文献   

17.
日本环境厅发布预防有机氯致癌物的指令日本环境厅向地方政府公布了预防致癌有机氯污染物进一步污染地下和土壤的指令。所发布的主要物质之一是干洗店普遍使用的三氯乙烯。该指令规定了监测步骤、污染源识别和污染预防,并强制污染者用自己的财政经费来实施污染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环保信息     
环保信息有机氯系有害物质去除装置该装置可分解去除原水中所含有的三氯乙烯等有机氯化物,处理去除效率可达99%以上,将原水在装置内部的接触槽进行曝气处理,使气液有效接触,分解去除水中有机氯化物.该装置适用于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二氯甲烷、④氯化炭、苯、1—...  相似文献   

19.
三氯乙烯是场地及地下水中广泛存在的典型有机污染物,生物炭基零价铁材料可用于去除地下水中三氯乙烯,然而其也会影响含水层土壤的微生物群落,进而改变三氯乙烯的归趋.通过限氧控温热解,NaOH和HNO3改性处理,并采用球磨法合成了改性生物炭负载零价铁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改性生物炭负载零价铁对模拟含水层土壤中三氯乙烯的去除及微生物群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NaOH改性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NaOH改性和Fe/BC为1∶10的复合材料(BC_2处理组)对三氯乙烯的去除率最高,为90.01%.除BC_1处理组外,不同处理组均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硫杆菌属(Thiobacill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可能是三氯乙烯的降解菌属.BC_2处理组增加了土壤中硫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有利于三氯乙烯的降解.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as)、Thermincola、溶杆菌属(Lysobacter)、Gemmatimonas、Microvirga和假单胞菌属维持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稳定.微...  相似文献   

20.
1.序挥发性有机氯化合物四氯乙烯、三氯乙烯和1,1,1-三氯乙烷因易溶解于非极性物质,可广泛使用在金属工业的各个领域的脱润滑油及衣服的干洗等。作为这种化合物的切身例子:我们使用的白色油性修正液及其稀释液就是100%纯正的1,1,1-三氯乙烷。通过大气或废水相当量的挥发性有机氯化合物渗入土壤之中。比如:据L(?)chner14年前的1973年记载,世界上四氯乙烯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