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了“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安全生产管理新体制,把“企业负责”摆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首位,并强调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不管经济体制怎么改,安全生产只能加强不能减弱,不存在“松绑”问题。在这一新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下,松江河林业局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的同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潜心探索新的管理方法,从“企业负责”这一新的安全管理要求出发,建立了全面落实“企业负责”的安全管理新机制。1完善新的安全管理体制和责任制企业安全…  相似文献   

2.
执行安全规则是每个雇员的职责陈小云编者按:如何在中外合资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中落实“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如何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浙江太平洋化学有限公司在这些问题上作了一些新的探索。他们的作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贯彻(劳动法),实施“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生产组织原则,逐步完善“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管理体制,在保持1996年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1997年的安全生产工作。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落实企业法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制各级领导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劳动法)及配套的安全生产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事故就是浪费,安全就是节约”的思想和经营观念,克服“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思想,摆正发展生产与加强安全管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今后,北京市轨道交通项目将推行电梯制造单位“终身负责”制,要求制造商要对电梯质量及安全运行涉及的质量问题终身负责。同时,北京市还拟建电梯安全评价和市场退出机制。这是从日前召开的轨道交通电梯安全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相似文献   

5.
企业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栾柯,盛登杰,秦广武,费春申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已由“国家监察、行政管理、群众监督”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规守纪”的新型管理模式。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改...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大型企业安全管理层级多、执行层层衰减问题,提升安全管理效能,有效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结合中粮集团生产经营特点和安全管理实际,按照总部统筹、专业化公司负责、基层企业落地的总原则,探索研究大型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基本框架和各个层级主要任务,提出安全风险和隐患分级分类标准,建立以产业链安全风险控制大纲为核心,以全链条、全过程、全员、全方位为基础的“四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结果表明:“四全”双重预防机制能够准确了解大型企业安全风险底数,系统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并动态、持续改进,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可控在控状态。  相似文献   

7.
自负责任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胜利石油管理局安全生产十年经验浅析李俊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始阶段,国家确立了“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这一新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这一体制把企业放在安全生产主体和基础的位置上,要求企业负责...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安全生产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使安全生产纳入议事日程,通过狠抓薄弱环节和全面落实目标管提责任制,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但是,现有的安全生产工作仍不能适应当前深化改革和经济建设发展形势的需要。1存在的问题1.1有些单位的领导安全意识淡薄,重生产、重效益,轻安全、轻管理,放松了现场安全检查与监察工作。1.2许多企业安全投入严重不足,企业设备陈旧老化,带病运行,事故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1.3一些基本工程、产品转项和技改项目仓促上马,没有严格实行‘三同时”,尘…  相似文献   

9.
《江苏劳动保护》2011,(5):20-21
2011年,南通市港闸区安监局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通知》为主线,深入推进全区安监系统机关作风(政风行风)建设,按照“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强化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着力在...  相似文献   

10.
风险抵押承包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南昌柴油机厂张安石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管理职能也在发生变化,逐步放权给企业自主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已由过去的“国家监察、行政管理、群众监督”,改为“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  相似文献   

11.
转机之七:安全生产新体制 2004年1月9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决定》对中国安全生产管理新体制的提法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在此之前,1993年7月12日,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对我国安全生产体制的表述为:“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随后几年中央负责同志又加上了“劳动者遵章守纪”。1983年5月18日,国务院批转劳动人事部、国家经委、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安全监察工作的报告的通知中对当时的安全生产体制的表述是:国家监察、企业管理、群众监督。而在这之前大量的表述又是:国家监察、行政管理、群众监督。  相似文献   

12.
建筑企业改制后 ,安全管理的基本模式可描述为 :以外部环境为约束 ,企业自主管理 ,法人代表全面负责 ,有健全的安全管理网络和规章制度 ,设有安全保证基金 ,强化安全管理建设 ,实施安全科学管理。同时 ,按照“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依据《劳动法》、《工会法》、《建筑法》的有关规定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实施劳动保护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1、确立法人代表全面负责和安全责任制网络体系。改制后建筑公司法人代表是公司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承担着安全生产的法律责任。在确立…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了“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新体制,把“企业负责”摆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首位,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 我厂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面临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贯彻  相似文献   

14.
建立新体制的配套改革思考与实践株洲市劳动局副局长胡万峰国务院确定安全生产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新体制,授权劳动部门综合管理安全生产,行使国家监察职权。与此新体制相配套的改革如何跟上?安全监察权威怎样确立?企业负责怎样落实?强...  相似文献   

15.
第一条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手段,将经济手段引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使安全生产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切实抓好“九五”期间厅直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根据“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管理体制,特设立广东省林业厅“九五’安全生产管理保证金(以下简称保证金)。第二条保证金为有限期押金,期限为五年,即从1996~2000年。第三条 保证金建立在厅直企事业单位(含林业部驻穗单位)范围内。第四…  相似文献   

16.
“谁主管,谁负责”是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的一般原则。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谁主管安全,谁就负责。所以,一般认为,应该是企业的“一把手”、主管安全生产的企业领导,企业安全生产部门领导负责。但是,也有人提出:如果所发生的事故是因为人力资源部门所选的人不合格而造成的,或者是因为采购部门所购置的设备本身存在问题而引起的,那这时责任该由谁来负呢?  相似文献   

17.
如何适应新管理体制天津市一轻局安技处梁肇起“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是国务院明确提出的新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它的全面实施必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开创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笔者最近对天津市部分企业和行业的调查...  相似文献   

18.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国家确立了“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安全管理机制。将企业放在生产的基础位置上,加重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责任。 1 新形式下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在新的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如企业在市场压力下,重生产,重效益,轻视安全生产。企业在精减机构中,普遍削弱、裁并安全机构和人员,对一些临时工和转岗职工未经培训就上岗,合资、合营企业的安全管理出现漏洞等等。企业安全管理差,事故上升,损害了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如何贯彻“企业负责”,加强安全管理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李振慈 《安全》1994,(6):28-30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调整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为“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这十六个字是一个整体。本文从工矿企业的实际出发,谈谈对贯彻落实“企业负责”的一些看法。 企业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和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日前,冶金部在总结1992年全行业因工死亡事故减少5.3%安全成绩的经验基础上,要求1993年安全生产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并作出了具体部署。 首先,要求各企业领导认清形式,更新观念,继续强化安全管理。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中,无论机构如何调整,人员怎样精减,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工作应继续加强,不能放松。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各级、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第二,要求各企业继续抓紧基层的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坚持以法治厂,把规章制度和标准化作业落实到车间、班组。利用“安全月”、“安全周”、“三不伤害”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