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空气质量监测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近年来,我国完善了一系列的监测手段,但是利用固定的监测站监测等传统空气监测手段存在监测维护成本高、监测范围有限等不足。为此,济南市建成运行了国内第一个出租车走航大气监测系统,将传感器安装在出租车顶灯内,利用出租车行驶范围广、灵活机动的特点,对城市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并生成可视化污染云图,直观呈现主城区道路污染状况,指导城市精准溯源空气污染,实现精细化管理。出租车走航大气监测系统在济南市的顺利实施,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靠的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城市垃圾发展状况和研究现状的讨论,认为垃圾不久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灾害污染源,指出了现阶段开展垃圾调查和相关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城市垃圾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大气的污染几方面,其直接后果是严重损害城市环境卫生、破坏动植物生长和危害人类生存.为防止垃圾污染、保护生态地质环境,提出了治理城市垃圾的有关对策和建议,如选择代表性城市进行垃圾调查、登记注册垃圾堆放场所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开展垃圾管理、处理技术和学术监测研究以及制定相关垃圾法规等.  相似文献   

3.
焦化污染地块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大气二次污染问题是地块二次污染防治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焦化污染地块大气二次污染防治措施仍有待完善。本文梳理了焦化污染地块修复过程中容易产生大气二次污染的关键环节及来源,通过国内外对比,发现我国焦化污染地块在大气二次污染的环境监理、大气环境监测和有关部门监管三个方面存在不足,针对此,从管理和技术层面提出了如下完善措施:对产生二次污染的环节开展精细化环境监理;开展修复施工过程中大气二次污染监测;完善焦化污染地块大气二次污染监管机制,以期为我国焦化污染地块修复二次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全球大气汞的污染日益严重,本文从大气汞的形态、来源、行为过程、时空分布、监测方法及监测点位六个方面对这一污染物的研究进行了论述,并研究指出我国面临严峻的汞污染形势,国内大气汞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逐步开展我国大气汞的系统研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观测站监测结果为基础对2013年1月大气灰霾污染过程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我国针对重污染应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善城市及区域大气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城市及区域应对重污染过程及推动空气质量达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光化学污染机理与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关大气光化学机理和规律的研究是进行光化学模拟和对城市大气光化学污染进行综合控制的基础。主要从污染源、化学反应机理、输送扩散和沉降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外有着光化学污染机理和规律的研究。着重从O3生成潜势出发,分析了对流层中O3与其前体物之间的指出应当在竣 监测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城市的光化学机理,以利于O3控制对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呼市城市大气TSP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呼市城市大气TSP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 ,对其 1996年以来的污染变化状况及污染成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并采用 3年移动平均法对呼市TSP历史数据进行了平滑 ,然后构建了呼市城市TSP污染预测模型 ,并对 2 0 0 7年呼市城市TSP污染进行了预报。最后 ,提出消除呼市大气TSP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雾霾的形成,主要是城市静风、大气逆温层以及大气中细颗粒物污染的综合效应。控制和预防雾霾,应该加强机动车的监控、鼓励清洁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网络,严格建筑扬尘的管理和对重点大气污染源的治理,实行联防联控和区域联动机制,环保部门要全面开展雾霾监测,会同气象部门,结合气象参数等各方面资料,建立健全雾霾的预警预报体系,同时倡导全民低碳出行的生产、生活理念以及加强环保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9.
大气中二氧化硫经多种途径的转化,最终可形成硫酸及硫酸盐类。它们以气态或固态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对人体健康、动植物及建筑材料、生活用品都有一定的危害。尤其是硫酸雾,对人体的危害比二氧化硫严重得多。硫酸及硫酸盐气溶胶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形成酸雨的直接原因。因此,开展大气中硫酸及硫酸盐的监测是环境卫生与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发表了一些有关硫酸及硫酸盐的监测报告,大气化学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根据以往的监测,北方城市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往往高于南方城市。为探索其化学转归,北京、上海两城市曾协作进行了大气中硫酸及硫酸盐的监测,本文为监测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10.
大气环境监测最佳点集因子逐步筛剔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提出了运用连续的大气监测历史资料进行单污染物主因子逐步筛剔和基于不同污染物的优化测点集比照方法确定城市大气环境监测最佳布点集,给出了佛山城市大气环境监测布点优化的成功应用实例,并讨论了该数值优化方法在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 目前国内50~500万人口的城市,设置大气例行监测点约8~20个,随着连续自动监测仪器和监测系统在国内一些城市的应用,由于其造价昂贵,一般只选3~5个测点装置自动监测仪器构成系统。如何优选这些自动监测点位,使之能够反映城市大气污染水平及功能区大气污染变化状况和趋势,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现实条件出发,利用按功能区进行大气例行监测积累的大量数据,根据模糊集合论中贴近度择近原则的基本原理,采用多项污染指标综合判别方法,按城市功能区进行优化选点,经优选的测点将具有反映城市功能区大气四种污染物的平均污染水平、污染变化幅度及趋势状况,还能与历年  相似文献   

12.
针对北京市的气象条件和大气中SO2的污染状况,发挥了北京市具有自动监测系统连续监测资料的优势,分析了大量的数据,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制定出了北京市大气SO2污染的总量控制目标值,避免了采取控制日的方法,并且本着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综合分析的原则,制定出了不同发展阶段的总量控制目标值。所使用的方法适用于具有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城市气态污染物(如NO_x、CO等)总量控制目标值的确定,并且对我国北方以煤烟型污染为主的城市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沈阳市区环境空气中的臭氧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利用沈阳市大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分别分析了沈阳城市中心区和城市边缘区臭氧的污染情况以及臭氧与其他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并总结了臭氧与其他污染物的季节性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汽车4S店表面涂装有机废气排放现已成为城市重要的污染排放源之一,中国目前暂未针对该行业废气排放制定相关标准.对汽车4S店有机废气的监测情况及国外、国内地方相关标准做了简单的介绍,对表面涂装工艺和污染治理提出一些对策.对多家汽车4S店的监测情况进行了概述,建议加强汽车4S店表面涂装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管理,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促进表面涂装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尽快规范相应管理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汽车表面涂装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15.
孙钰  杨雪杰 《环境保护》2011,(16):14-17
目前,我国以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为典型代表的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然而,现在中国城市对PM2.5的监测普遍不足,与我国日益崛起的国际地位明显不符。控制PM2.5污染,需要环保部门在政策、标准、基础研究等领域进行一系列的储备,以控制空气污染、改善生活环境、促进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欧洲的大气颗粒物监测及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最先出现在欧洲.早在17世纪中期,英国人约翰·伊布林就在其著作《驱逐烟气》中描述了城市空气污染.此后几个世纪,陆续有一些作家和科学家对欧洲城市空气中的污染现象进行了形象的描写和阐述,并逐渐引起了人们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随着欧洲国家针对大气污染特征、成因、控制的持续深入,系统的大气环境污染控制管理体系逐渐形成,其中大气环境监测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发展成为促进城市和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7.
据苏刊《气象学和水文学》1980年第7期报导,苏联现已建立了由国家水文气象自然环境监测委员会所属各科研所组成的全国自然环境污染监测站,其主要的活动是: 1.对国内300个城市进行空气污染监测。该站在250个城市中设立了固定的监测点;每年对大气中的气溶胶和瓦斯含量进行3百多万次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交通干道两侧的环境空气直接受到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影响,交通干道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是评估城市机动车污染排放程度的有效方法。选取辽宁省部分重点城市开展了道路空气质量监测,通过特征污染物的监测结果,对交通干道空气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同时针对道路空气质量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就减轻交通干道环境空气污染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宜昌市属典型的静风、小风地域型山间谷地城市。本文根据气象及大气监测资料,从风场结构入手,着重讨论了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并对大气污染产生条件进行剖析,为大气污染预报及污染控制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城市大气中一氧化碳和碳氢化物的污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监测项目。 众所周知,过量CO会引起呼吸道感染和血液缺氧中毒,环境卫生标准规定CO不允许超过2.4ppm。非分光红外吸收分析法对CO检测灵敏度较低,不适于大气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