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环境激素是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化学合成物质,会对人体内和动物体内原本营造的正常激素功能施加影响,从而引起生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环境激素具有很强的污染性,并能被积累于周围的环境中。综述了环境激素对各生物类群和人类生殖机能和其它方面造成的影响,并就防治环境激素污染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环境激素是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化学合成物质,会对人体内和动物体内原本营造的正常激素功能施加影响,从而引起生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环境激素具有很强的污染性,并能被积累于周围的环境中。综述了环境激素对各生物类群和人类生殖机能和其它方面造成的影响,并就防治环境激素污染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环境激素对水生动物干扰效应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激素是环境中的激素类似物,它干扰体内正常分泌的激素,引起种种负面的生物学效应,威胁水生动物和人类的健康。文章介绍了环境激素的概念、种类及其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提出了环境激素污染的防治措施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4.
环境激素及其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激素是环境中的激素类似物,它干扰体内正常分泌的激素,引起种种负面的生物学效应,威胁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健康.文章阐述了环境激素给野生动物和人类带来的危害,可能的作用机制.介绍了环境激素的概念、种类、控制方法和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环境激素的危害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激素是继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之后的又一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环境激素污染问题的认识、研究与防治已经开始受到全球的重视。环境激素直接影响生物多样性,危及生物安全,对人类未来构成潜在威胁。环境激素发挥着类似激素的作用,它们进入体内,扰乱了激素的正常分泌,使人和动物的生理程序发生紊乱,导致生殖、免疫等功能发生障碍,对机体、后代或种群引起可逆性或不可逆性生物学效应。本文就环境激素的种类、作用机理、防治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环境激素与人类健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苹 《云南环境科学》2001,20(Z1):42-45
探讨了环境激素的来源、分类、特性和分布,尤其是分析了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指出化学内分泌干扰物通过干扰激素和发育,正在改变着人类的未来.建议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制止环境激素的蔓延与影响.  相似文献   

7.
“环境激素”一词是1996年环境记者戴安·达玛诺斯首次提出的。她说:环境激素并不作为有毒物质直接给生物带来危害,而是以激素的面目出现,即使极微量摄入也会使生物体内的内分泌失调,导致激素异常生成、释放,乃至生殖器官畸形、癌变等严重后  相似文献   

8.
在人工合成化学品日益繁多的今天,环境激素因其对动植物以及人类健康的威胁而倍受关注。环境激素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不仅对生物的繁殖具有一定影响,而且还对生物的许多行为和感知能力产生影响。本文简述了环境激素的概念、特点和分类,总结了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并阐述了其作用产生机理,探讨了环境激素物质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环境激素类物质在工业生产、农业、医疗和畜禽养殖业中大量使用,并通过废水、排泄物等方式进入到水体中,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美国在环境激素污染控制和防治对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值得借鉴。美国环境激素污染控制特点:一是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明确了对环境激素的监管规定;二是建立了环境激素监管机构;三是开展内分泌干扰物筛查项目,为环境激素的监管提供科学支持。但是目前我国存在着环境激素污染现状不清、排放标准缺乏、科学研究不足等问题。结合中国的现状,建议:完善环境激素监管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完善我国针对环境激素的标准;加强基础研究;强化源头治理,建立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0.
环境激素的种类及危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激素(环境荷尔蒙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是一类具有高稳定性、难生物降解的持久性有机化合物,因其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环境激素类干扰物质的来源、种类及与生物体作用机制,并讨论了它们进入人体的途径以及对生物和人类的危害,通过调查国内环境激素污染问题,指出环境激素污染存在的广泛性,需要引起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防治环境激素污染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1.
内分泌干扰物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的行为和归趋: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内分泌干扰物作为一类新型污染物,由于其在环境水体中微量的浓度即可对野生动物产生内分泌干扰效应,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两类主要内分泌干扰物(即类固醇雌激素和酚类内分泌干扰物)作为研究对象,综述了它们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的浓度水平以及相应的去除效率,并探讨了不同生物处理工艺、运行操作条件等对去除效率的影响.此外,通...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逐渐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为系统梳理EDCs领域文章的知识结构与研究脉络,探究EDCs的研究热点与未来趋势,以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与Web of Science (WoS)数据库中关于EDCs的文章为原始数据,分别检索到1 952与11 646篇相关文章,检索截止日期为2021年6月25日.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文章的关键词、来源期刊、学科领域、国家机构和引用文献等,结果表明:①国际上对EDCs的研究已有近30年的历史,大致可分为早期探索(1991—2000年)、深入研究(2001—2011年)和扩展研究(2012—2021年)3个阶段,其研究热度与每年发文量均呈稳定增长趋势. ②EDCs的环境行为与毒理效应机制是国内外研究的焦点,尤其是双酚A类似物和苯甲酸酯类物质. ③美国和中国发表的EDCs相关文章较多,发文量分别为2 483和1 822篇. 关注EDCs研究的国家以欧美地区的发达国家为主;中国科学院大学与美国环境保护局为发表相关文章较多的机构,发文量分别为319和222篇. ④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是发文量最多的期刊,“环境科学”与“毒理学”是发文量最多的学科领域. 研究显示,国内外在EDCs领域的研究脉络大致相同,主要集中在双酚A、壬基酚等EDCs的毒性效应、机制以及环境检测领域,未来还应加强EDCs复合暴露及毒性修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Workers and fence-line communities have been the first to benefit from the substantial reductions in toxic chemical use and byproducts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resulting from the Massachusetts Toxics Use Reduction Act (TURA). As TURA motivates reformulation of products as well as retooling of production processes, benefits could extend more broadly to large-scale reductions in everyday exposures for the general population. Household exposure studies, including those conducted by Silent Spring Institute, show that people are exposed to complex mixtures of indoor toxics from building materials and a myriad of consumer products. Pollutants in homes are likely to have multiple health effects because many are classified as endocrine disrupting compounds (EDCs), with the ability to interfere with the body’s hormone system. Product-related EDCs measured in homes include phthalates, halogenated flame retardants, and alkylphenols. Silent Spring Institute’s chemical analysis of personal care and cleaning products confirms many are potential sources of EDCs, highlighting the need for a more comprehensive toxics use reduction (TUR) approach to reduce those exposures. Toxics use reduction targeted at EDCs in consumer products has the potential to substantially reduce occupational and residential exposures. The lessons that have emerged from household exposure research can inform improved chemicals management policies at the state and national levels, leading to safer products and widespread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相似文献   

14.
海洋环境中内分泌扰乱化学物质(即"内分泌干扰物",EDCs)主要来源于陆源污染和海上排污。它们包含多种类型,其作用机理复杂,表现出拟天然激素或抗天然激素的作用。笔者着重介绍了EDCs对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棘皮动物以及多毛类环节动物等几类海洋无脊椎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生殖以及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及研究进展,揭示了其危害的严重性以及在该领域中所存在的巨大的研究空间,同时还探讨了海洋环境中EDCs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NP(nonylphenol,壬基酚)、4-t-OP(4-t-octylphenol,辛基酚)和BPA(bisphenol A,双酚A)为目标物质,研究酚类EDCs(内分泌干扰物)在太湖流域宜溧河地表水体和悬浮物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宜溧河地表水体中ρ(NP)、ρ(4-t-OP)和ρ(BPA)分别为156.2~434.0、11.8~19.4和89.8~353.8 ng/L,悬浮物中w(NP)、w(4-t-OP)和w(BPA)分别为520.0~9 818.2、52.0~454.5和39.0~2 454.5 ng/g. 流域内生活及工业污水排放可能是宜溧河流域水体中酚类EDCs的主要来源,ρ(NP)与ρ(NO3-)呈显著正相关(R=0.860,P<0.01). 宜溧河水系中酚类EDCs在水相-悬浮物相的有机碳标准分配系数为4.14~6.41,表明悬浮颗粒物的吸附是水体中EDCs迁移的一个重要途径. 研究区域中NP、4-t-OP和BPA的入湖量分别为506、57.9和297 kg/a. 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部分河段ρ(EDCs)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6.
内分泌扰乱化学品对动物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1  
介绍了内分泌扰乱化学品(EDCs)的作用机制及其对野生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内分泌化学品可能与性激素受体、甲状腺素受体和其他受体(如芳烃受体)结合,也可能通过影响动物体内激素的代谢而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起调控作用。各实验室的重复实验不支持环境雌激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的结论。已报道过的人体和野生动物生殖缺陷中具有充分证据的暴露-效应关系的实例为数不多。尽管野生鱼类变性是英国河流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但进一步的实验证明污水处理场出水中的天然和合成雌激素足以引起鱼类的变性反应,而不是先前怀疑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降解产物。目前尚不能对EDCs对人体和野生动物的健康风险作出正确评价,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罗时江中5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典型的农业面源污染河流——大理洱海罗时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萃取、超声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河流水体和表层沉积物样品中5种EDCs〔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包括BPA(双酚A)、E1(雌酮)、E2(17β-雌二醇)、EE2(乙炔基雌二醇)和E3(雌三醇)〕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罗时江水体中普遍存在EDCs,其中ρ(BPA)为1.01~43.64 ng/L,ρ(E1)为2.54~20.53 ng/L,ρ(E2)为nd~23.18 ng/L,ρ(EE2)为1.16~13.74 ng/L,ρ(E3)为nd~26.55 ng/L.各采样点EDCs污染通量结果显示,右所、邓川2个乡镇对EDCs污染贡献量最为显著,之后由于湿地截留以及河流的自净作用EDCs污染通量有所削减.罗时江对洱海的入湖EDCs贡献量为1.35~3.70μg/s.在城镇下游处沉积物中E1和E3的富集倍数均为各采样点中最高,这与河流水体中的污染通量变化趋势一致,进一步说明该处污染负荷的加剧,并且说明EDCs会在污染发生时于下游就近沉积.沉积物中w(E3)最高(1.48~28.44μg/kg),其次为w(E1)(0.36~2.95μg/kg),E2因迅速降解不易富集.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的癌症,EDCs(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具有雌激素活性,能促进乳腺细胞的增殖,明确EDCs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和机制,有助于乳腺癌的预防.在归纳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总结了EDCs通过激活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和改变细胞周期等方面促进乳腺细胞的增殖,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了全面综述.EDCs促进乳腺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有:①EDCs通过与雌激素核受体(nERs)结合形成二聚体,改变受体构象,并结合到靶基因雌激素响应元件(ERE)上,进而调控增殖相关靶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②EDCs也可通过与雌激素膜受体(mERs)结合,激活快速非基因组信号通路,改变靶蛋白活性或靶基因表达;③EDCs也可通过上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和Bcl-xL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④EDCs还可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表达、提高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s)活性,加快细胞周期;⑤EDCs通过基因组、非基因组信号途径的交互,上调cyclin D和c-Myc表达,再通过CDK磷酸化细胞周期调节因子Rb蛋白,释放转录因子E2Fs,加速细胞从G1期向S期的转变,促进细胞增殖.建议今后从与内源激素交互、影响雌激素E2合成以及低剂量联合作用3个方面来探讨EDCs对乳腺细胞的增殖机制,以期为乳腺致癌物的筛查、乳腺癌预防和治疗以及乳腺细胞增殖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松花江流域某自来水厂中内分泌干扰物的调查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邵晓玲  马军  文刚 《环境科学》2008,29(10):2723-2728
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调查了松花江流域某自来水厂原水、传统净水工艺各处理单元出水及管网水中的13种内分泌干扰物(EDCs).结果表明,固醇类雌激素物质除管网水中未检出外,其他各水样均有检出,浓度为4-44 ng·L-1;4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双酚A(BPA)及3种烷基酚(APs)在各水样中几乎100%检出,浓度为2~163 760 ng·L-1,其中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为主.研究还发现,尽管有个别EDCs出水浓度高于进水浓度,但混凝沉淀工艺对EDCs的去除在该水厂中占主导作用,平均去除率为63%;砂滤与氯消毒工艺出水不稳定,只能对部分EDCs起到一定程度去除作用.此外,出厂水经管网输送后其中的绝大多数EDCs含量升高,说明进入管网水中的EDCs除水源水污染外,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输水管材中相应污染物的渗析.  相似文献   

20.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对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液萃取,GC/MS方法测定分析了上海市安亭污水处理厂中化学生物絮凝处理工艺(CBF)中试进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EDCs)种类,并且考察了CBF对EDCs的去除效果。在进水中共检测出EDCs8种。CBF工艺对于检测到的EDCs均有一定的去除作用,CBF反应池的不同廊道对于EDCs的去除特征也存在差异。第一廊道对于进水中主要的EDCs均具有明显去除效果,第二廊道中部分EDCs出现解吸,第三廊道对于酚类物质也具有一定水平的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