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 国内外对花岗岩类的研究,历史悠久且卓有成效。近十余年来人们广泛地开展了对花岗岩类的新研究,故其成果又有新的发展。以对花岗岩类的成因观点而论,至少有五种以上,即岩浆说或称岩浆分异说,也是传统的经典说,还有重熔说或断裂重熔说,花岗岩化说,沉积说以及火山说等等。而对于花岗岩类的各种划分方案,更是目不暇接,其中已为广大地质工作者所熟知的,举其要者有:壳源型,幔源型,壳幔源型,S型,I型,A型,磁铁矿型和钛铁矿型等等。  相似文献   

2.
<正> 花岗岩类是成因图解中最为多样化的一组岩浆岩石,多种类型的矿床与其有关。因此,在解决“花岗岩类作为成矿物质来源”问题时所遇到的最重要的问题,其中有: 1)查明对不同成因的花岗岩类划分类型所依据的参数; 2)查明与每组花岗岩类有关矿床的判据。  相似文献   

3.
<正> 川西南泸沽铁矿区是我国重要的富磁铁矿产区,它以规模大、品位高、杂质少而闻名。由于这些富磁铁矿产于晋宁期泸沽花岗岩周围,因而对它的成因有高温热液充填交代、接触交代、沉积变质等多种说法。笔者提出,本区铁矿的物质来源于元古代会理群的沉积菱铁矿,这些菱铁矿由于后期变质和花岗岩的侵入改造而形成了富磁铁矿,故定名为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磁铁矿。  相似文献   

4.
<正> 火成岩的磁性矿物,特别是磁铁矿的物理,化学特征的高度指示性,可作为确定矿体的找矿评价标志。在这方面,年青火山岩中钛磁铁矿研究的结果是饶有兴味的。但是对侵入的花岗岩类岩石进行研究,由于这些岩石中的磁性矿物部分是原生钛-铁氧化矿物复杂变化后的产物,故工作中的复杂性就要大得多。 本文是对蒙古人民共和国东部大量稀有金属花岗岩类岩体的磁铁矿副矿物研究结果的总结。  相似文献   

5.
在寻找空间上和成因上经常与酸性火成岩有关的稀有元素矿床时,某些能借以区分含矿岩体的标志具有很大的价值。花岗岩类中副矿物的平均含量及副矿物中稀有元素的平均含量可以作为这样的标志。 花岗岩类中副矿物的含量 如果把花岗岩浆的成矿能力看作是分散在岩浆中的稀有和金属元素在岩浆晚期和岩浆期后阶段富集的能力,则它的最首要标  相似文献   

6.
花岗岩类造岩矿物和副矿物中的稀土元素的平均含量可作为讨论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特点的出发点。 本文根据739个稀土元素总量分析和333个镧族稀土分量分析的数据计算了花岗岩类副矿物中稀土元素的平均成分和含量。 作者对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副矿物进行了分析。这些不同类型花岗岩有:再生侵入的花岗岩、就  相似文献   

7.
<正> 一、控制钨矿体分布的岩浆-构造特性 在矿区内广泛发育着太古代的各种片麻岩、混合岩、结晶片岩以及穿过这些岩石的花岗岩类岩群。 (一)岩浆作用特性 阳德侵入体由作为侵入岩体基底的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沿着侵入岩体北西边缘发育的细粒白云母花岗岩及伟晶岩组成。此外还有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酸性岩脉和闪长玢岩、煌斑岩及  相似文献   

8.
宁镇山脉岩基中四个花岗岩类杂岩体具分带性。水平分带表现在单个杂岩体从边缘向核部的结晶顺序总是为: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斑晶含量随岩石酸度增加而降低,以致由斑状结构演化为等粒状结构,岩浆定位后的对流作用是这种水平分带的主要机理。与岩浆房内部对流结合起来的边界层环流作用使富钾流体在高位富集,导致晚期分异熔体从早期结晶外壳冲破出来移向高处而具垂直分带。认为每个杂岩体代表一批同源岩浆的演化系列或一个超单元。  相似文献   

9.
在贫水花岗岩类系列(辉长岩-花岗岩、英云辉长岩-花岗闪长岩及石英二长岩-花岗岩)的主要类型中,辉长岩类形成较早,其数量从第一类型到最后娄型逐渐减少。不同研究人员对于辉长岩类在上述系列中起的作用评价不一。本文作者基于上述各类型岩石化学分析,提出如下看法,在辉长岩(这是花岗岩类系列母体岩浆的结晶产物)的辉长岩-花岗岩伴生类型以及在英云辉长岩-花岗闪长岩组合中,辉长岩或是早期结晶相的积聚集合体,或者是这些早期结晶相与原来的安山质岩浆发生混染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热分析和流体动力学分析表明,由于许多钙碱性花岗岩类的粘度和密度差跨越于其所设想的典型范围,因此岩墙式上升乃是大体积花岗岩类熔体穿越陆壳而转移的一个可行的机制。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一个粘度约为10’Pa·s的岩浆与地壳之间的密度差为200物矿的花岗岩类熔体,可以在近一个月内穿越地壳转移30km,相当于平均上升速度为Icm/s。利用根据玄武质岩浆呈岩墙式流动的数值研究而修改的分析结果,我们也列出一个公式,用来计算花岗质岩浆在不凝固条件下上升时所需的临界(最小)岩历宽度或断层党度。考虑到科迪勒拉花岗岩类粘度和密度差…  相似文献   

11.
<正> 金矿化作用和花岗岩类岩浆作用的联系问题,在任何一个金矿省均未得到最终解决。有关含金岩浆的形成条件及其标志问题,仍然是有争议的。这就要求人们在研究已知的特别是那些在地质-地球物理学、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诸方面,在岩浆作用与金矿化作用的联系和金矿化相对于岩浆体的分带性等方面研究得最多的一些对象时,寻找新的途径和分析方法。别列左夫斯基矿床就属于这类研究得详尽的对象之一,它产于穿过沙尔塔什花岗岩类岩体附近沉积-  相似文献   

12.
粤东花岗岩类的SiO_2、K_2O及ALK值偏高,Al_2O_3、Fe_2_O_3、FeO及MgO偏低,ANKC值、Na/K比及CaO、Na_2O含量介于华南改造型花岗岩和同熔型花岗岩之间;负铕异常明显,轻稀土显著富集,中稀土(Tb—Tm)略有亏损;铅同位素高于地幔铅和下地壳铅同位素组成,略低于华南中生代上地壳铅同位素组成;锶、氧同位素具正相关关系,不相容元素比与其他元素间无相关关系。其岩浆起源于上、下地壳间的过渡带,该过渡带由上地壳物质及侵入其中的幔源物质组成,岩浆上升定位过程中,未发生过明显的分异结晶一同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晚侏罗世阿穆德日坎杂岩花岗岩类岩石中金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金在花岗岩类熔体中的分布受诸多因素的控制。一些因素与深部岩浆源或不同深度岩浆房内岩浆的分异程度有关,另外一些因素可能与熔体的氧逸度有关。因此,该杂岩的成矿专属性是一种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可以有三种不同的途径形成花岗岩。大部分花岗岩类,特别是显晶花岗岩,显然是由于大陆地壳物质的重熔而形成。主要在活动带发育的小部分花岗岩类,是由地球上地幔物质经选择熔融而产生的基性或中性岩浆  相似文献   

15.
<正> 关于似玄武岩和花岗岩类岩浆分异过程中金的行为的报道极为有限。对此问题有过简单评述(А.Ф.Коробейников,1981,1983)。岩浆成因金矿床形成的现代理论认为,金可能是被侵入体的流体相带出。金在后期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 花岗岩类熔体按其成因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型:1)地幔物质中玄武岩质的选择性熔融而形成的酸性分异产物;2)地壳物质经过重熔而形成的熔体。这样,由地幔物质和地壳物质都能生成含矿的花岗岩浆。金矿化总是倾向于赋存在控制着不同类型的金矿化和各种岩浆作用的地壳深大断裂带及其交汇处,这就可以认为,壳下来源的金参与了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7.
花岗岩类岩体与金矿床存在着密切的空间联系,其成因关系一直是矿床学界争论的焦点,目前传统的岩浆热液成因观点仍居统治地位。随着地质资料的积累,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尤其是金矿床同位素定年技术的进展,传统观点受到了严峻挑战。成岩成矿的时代与时差、成矿流体的来源和成矿物质的来源等确定金矿床成因类型关键因素的综合研究表明,有密切空间关系的金矿床与花岗岩类岩体之间,在多数情况下两者并无直接的成因联系,金矿床不是岩浆热液成因,而是与大气降水或建造水有关的改造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岩石学中迄今除了花岗岩类的岩浆成因概念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假说。后者认为变质作用和交代作用过程是花岗岩类生成的决定因素。但是,“花岗岩化”假说的框子却容纳不下地球化学分析材料、实验材料,也解释不了地壳发育的一般问题。国内文献,大约20年前在Н.Г.苏多维科夫(1950)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发现了贝尼奥夫-查瓦里茨基带的巨大控矿作用以及与该带有关的侧向岩浆和成矿分带。 研究哈萨克斯坦花岗岩类的经验表明,在同一时代的花岗岩类岩石中,岩石的总碱度和钠碱度随着离岩石圈板块假想界面向大陆深部的递增,而且岩石的基性度也随之增长。这就造成了按碱度-基性度划分花岗岩岩石化学类型及与之有关的内生矿化的带状分布。特别要强调的是,含斜长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高热流地热异常区,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强烈,高放射性产热型干热岩资源潜力巨大。燕山期花岗岩类生热元素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石英正长岩类、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花岗岩的K_2O含量相近,花岗岩的U、Th含量最高。岩体放射性生热率计算结果表明:不同花岗岩类放射性生热率相差较大。石英正长岩类生热率相对最低,变化范围相对较窄,平均值为2. 14μW/m~3;正长花岗岩生热率变化范围相对较宽,平均值为3. 31μW/m~3;花岗岩生热率相对最高,平均值为5. 41μW/m~3。参照高放射性产热型干热岩开发的地热地质学标准,初步判定浙西北泗岭、九华山、河桥、儒洪和学川(顺溪)及浙东南小将等岩体,具有较好的干热岩资源勘查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