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1 毫秒
1.
基于城市规模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文从城市规模的内涵出发,分析不同城市规模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差异。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城市用地规模扩张效应、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城市产业规模及其结构调整效应3个理论假说,以解释不同城市规模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差异;并通过243个地级市11 a的面板数据进行模型实证分析,检验并证实了3个理论假说。研究发现,不同规模的城市的土地财政行为背后有着不同的驱动力:1)中小城市的城市用地规模扩张对土地财政有明显的驱动;2)所有规模级别的城市的人口集聚效应对土地财政都有显著的影响,且呈现出“U”型特征;3)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第二产业规模对土地财政驱动方向不同,特大城市、中小城市第三产业规模对土地财政有正向驱动。因此,针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土地财政问题及其治理,应该从土地政策、人口与户籍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方面给出差别化的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2.
耕地撂荒是世界各国长期普遍存在的一种土地利用变化现象。基于闽赣湘山区640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Tobit和IV-Tobit模型回归分析得出:农户家庭非农就业每提升10%,耕地撂荒占比会增加1.11%;小规模农户土地转入会提升其耕地撂荒规模,此时扩大经营规模对耕地撂荒的减缓作用甚微,而土地转出会降低非农就业对耕地撂荒的正向影响。此外,农户的劳动力、土地与农业机械等要素投入,以及灌溉条件和地块数等均稳健影响其耕地撂荒行为。农业机械化和土地流转是缓解山区耕地撂荒的重要举措,政府在推动经营规模扩大的同时,应着重提高地块规模,鼓励留村务农劳动力换工,并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以及拓宽农户家庭多元化的收入机会。  相似文献   

3.
游和远  吴次芳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1):1875-1886
碳排放效率可以弥补碳排放总量等指标对碳排放作为成本对期望产出作用考虑不足的弱点。研究以土地利用中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为基础,基于投入导向的CCR与BCC模型测算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总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规模报酬。研究结果表明:30个省份中仅内蒙古、福建、广西、青海土地利用碳排放总效率有效;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效率值及其分布与土地利用特征存在联系,规模效率有效地区分布远小于技术有效;规模效率有效省份与规模报酬不变省份存在不一致,改善土地利用碳排放规模效率需要考虑地区规模报酬所处阶段。因此对26个碳排放非DEA有效省份的土地利用从投入与产出进行低碳优化,并给出投入冗余度与产出不足率。最后针对低碳优化结果,设计包含土地利用能源投入控制以及基于土地资源配置的产出优化的土地利用低碳排放对策,以实现碳排放效率有效。  相似文献   

4.
论文基于江苏省农户实地调查数据,以江苏省粮食产量前两位的地级市盐城、徐州为例,建立Trans-log函数,分别计算土地细碎化线性指标、对数指标下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通过计算产出弹性加总后的规模报酬系数考察江苏地区粮食作物生产的规模经济性。实证结果表明:1)在考虑土地细碎化的影响后,盐城、徐州粮食生产总体上不存在明显的规模报酬递增;2)土地仍然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3)土地细碎化对于粮食生产的规模报酬具有负影响;4)土地细碎化对不同地区的粮食产量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基于研究结论,研究认为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前提下,应该对土地细碎化现象的负面效应给予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5.
论文基于江苏省农户实地调查数据,以江苏省粮食产量前两位的地级市盐城、徐州为例,建立Trans-log函数,分别计算土地细碎化线性指标、对数指标下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通过计算产出弹性加总后的规模报酬系数考察江苏地区粮食作物生产的规模经济性。实证结果表明:1)在考虑土地细碎化的影响后,盐城、徐州粮食生产总体上不存在明显的规模报酬递增;2)土地仍然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3)土地细碎化对于粮食生产的规模报酬具有负影响;4)土地细碎化对不同地区的粮食产量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基于研究结论,研究认为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前提下,应该对土地细碎化现象的负面效应给予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6.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用地优化是满足不同整治目标下差异化的用地需求,缓解潜在用地冲突的重要途径。以海南省儋州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起步区国家级试点项目区为研究区,基于生态价值增长目标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目标之间的权衡,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用地设定生态价值优先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优先两种整治情景,以2019年试点项目区三调成果为现状,运用多目标规划模型和GeoSOS-FLUS模型分析两种整治情景下的用地结构优化和用地布局优化。结果表明:生态价值优先整治情景下,与现状相比,试点项目区红树林地和水田规模增加明显;整体景观分离程度较高,分布更加均衡且破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优先整治情景下,与生态价值优先整治情景相比,试点项目区红树林地和水田增加规模有所变小,但商业服务业用地规模明显增加;整体景观进一步破碎化。两种整治情景的用地布局与《儋州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起步区国家级试点实施方案》中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建设项目布局相似与差异并存。因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若增加生态价值与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需要统筹配置各用地类型,同时也要关注优化用地后可能对景观格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日本人口占世界的3%,土地占世界的0.3%,而石油消耗量占世界的7%,99.8%的原油从海外输入。石油最高年消耗量达到三亿吨左右,这样大的石化规模生产,却没有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如四日市的气喘病引起了人民强烈不满,一度被称为“公害冠军”。从六十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经二十多年努力,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处于世界的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了有关全球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的报告.报告指出,管理不当和环境压力正在使世界上的许多干旱地退化.尽管采取了国际行动阻止沙漠化的发展,但问题日益恶化;全球有1/3的土地面临沙漠化的危险;有35亿公顷的土地受到沙漠化的影响,受影响的面积相当于北美和南美的土地面积;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江苏省土地资源可承载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为出发点,从可支撑的经济规模的三产业总和,即理论需求的农用地能够支撑的农业增加值,在满足理论农用地需求面积前提下区域可开发利用的最大工业用地支撑的工业增加值,以及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的经济规模,对江苏省土地承载力进行了研究,以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克拉玛依市水,土资源承载力与城市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克拉玛依已具备了许多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限制性2。文章重点研究了克拉玛依水、土地资源的承载力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从水资源供需平衡,水资源承载力与城市发展规模控制、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工业用地规模、居住用地规模、绿化用地规模和环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规模最大的节水科技馆——天津节水科技馆在第18个"世界水日"之前开馆。在这里,参观者自己动手,通过互动性试验设备,形象地走进水的世界、了解如何节水。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龙海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影响因子的尺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利用在不同的规模尺度上具有不同的特征,某个研究尺度上的影响因子可能在其它尺度上并不发生作用。论文运用统计方法与GIS技术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以及基础设施条件各方面分析福建省龙海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及其尺度效应。综合考虑9种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和23个候选影响因子,其中土地利用数据来自2000年11∶0000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地形数据来自15∶0000DEM,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如人口分布来自以乡镇为统计单元的统计年鉴,因此必须根据其空间分布与影响因子的关系进行空间化处理。采用的基本研究单元为100m×100m,在此基础上生成200m×200m,300m×300m~2000m×2000m多个空间尺度序列数据图层。通过分别构建不同聚合规模上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驱动模型,探讨了福建省龙海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影响因子的尺度规模效应。研究表明,不仅模型的解释能力会随聚合规模发生变化,影响因子本身及其影响系数也随研究尺度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尺度依赖性规律。龙海市主要地类受坡度、海拔高程等地形条件的严格限制,而地形因素是不容易随时间发生改变的,因此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适合多种用地类型,因而将是用地矛盾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经济持续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是新型城镇化战略关注的重要问题,而长期以来对于小城镇发展道路的诸多争辩和关切也集中在发展规模、用地效率等。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测度江苏省109个抽样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借助相关分析等探讨二者关联特征。研究发现:(1)镇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正相关(P<0.01)。人口规模增加对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的"指数增长"效应要明显优于建成区面积扩张带来的"线性增长"效应,在人口规模达到5万~6万后镇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2)镇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关联度呈现差异化特征。苏南地区显著高于苏中和苏北,人口规模越大两者的关联度越高,全国重点镇的关联度高于非重点镇和乡,三产均衡发展型和工业主导型乡镇的关联度高,而农业主导型乡镇的关联度较低。上述研究发现对于镇域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启示在于要统筹布局、重点推进、提升活力,着力增强人口吸引力,达到人口门槛规模,进而促进三产融合与集约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自然资本利用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论文聚焦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自然资本利用演变,从生产性视角定义了土地足迹和土地承载力的核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一个区分自然资本流量与存量、可以进行“产品—地类—区域”尺度转换的三维足迹模型,对2000—2014年贵阳市的土地自然资本利用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过去15 a贵阳市的土地自然资本流动性提高了39.4%,存量消耗强度降低了15.7%。耕地自然资本的流量占用规模和存量消耗强度均为最大,农业生产结构逐渐由粮食主导型向蔬果主导型转变;林地取代草地成为自然资本利用第二大地类,其生态盈余是区域自然资本流量增加的主要来源;草地自然资本的存量-流量利用比虽有大幅回落,但仍存在较大的反弹风险;建设地对自然资本流量的占用规模超越草地仅次于林地,并与城市化率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水域的自然资本利用占比最小,且由以存量消耗为主过渡到以流量占用为主。论文从区域和地类两个层面揭示了城乡土地利用变化与自然资本流量占用和存量消耗之间的关系,为提升足迹核算与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标准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县域土地利用影子规划初探——以山东省定陶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利用规划土地资源,取得合理、高效的综合效益,进而保障乡镇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探讨的主要问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正式修编前,浅析了为解决定陶县当前土地利用规划指标不够而实行的“影子规模”规划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6.
经济持续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是新型城镇化战略关注的重要问题,而长期以来对于小城镇发展道路的诸多争辩和关切也集中在发展规模、用地效率等。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测度江苏省109个抽样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借助相关分析等探讨二者关联特征。研究发现:(1)镇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正相关(P<0.01)。人口规模增加对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的“指数增长”效应要明显优于建成区面积扩张带来的“线性增长”效应,在人口规模达到5万~6万后镇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升。(2)镇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关联度呈现差异化特征。苏南地区显著高于苏中和苏北,人口规模越大两者的关联度越高,全国重点镇的关联度高于非重点镇和乡,三产均衡发展型和工业主导型乡镇的关联度高,而农业主导型乡镇的关联度较低。上述研究发现对于镇域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启示在于要统筹布局、重点推进、提升活力,着力增强人口吸引力,达到人口门槛规模,进而促进三产融合与集约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韩静怡 《环境》2008,(3):66-67
新西兰,世界上最早迎来新的一天的国家.踏上新西兰的土地,导游会又自豪又幽默地问:知不知道新西兰最具特色的土产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但一下飞机就能感受到.  相似文献   

18.
环境署执行主任托尔巴博士在世界森林会议上呼吁,世界各国应当加快植树造林的步伐,在陆地变成光秃以前将大地绿化起来。现在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公顷土地变成沙漠,有2亿公顷土地降低经济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9.
鲁西北地区现状农业土地资源劳动力承载力模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传统农区农业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中国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经济和社会问题,论文从农业土地资源劳动力承载力评价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最小劳均耕地面积、农业土地资源劳动力承载力、规模种植压力指数和农业土地资源劳动力承载力指数的概念及模型,在建立模型分析农业土地资源劳动力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估算劳动力的剩余。结果如下:在现实收入水平下,鲁西北地区最小劳均耕地面积为0.39hm2,而实际劳均耕地面积为0.34hm2;在现实收入水平下,鲁西北地区约有53.3×104个劳动力需要转移,剩余劳动力约占农林牧渔业总劳动力的14.9%;规模种植压力指数K=1.18>1,表明耕地处于正压力状态(承受压力)。说明目前鲁西北地区单位农林牧渔业劳动力所拥有的耕地规模较小,致使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缓慢,要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必须缩减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规模,寻求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马军 《沿海环境》2003,(1):34-35
为抵御沙漠的侵袭,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展植树造林工程,目前中国人工林面积约占世界人工林面积的1/3,但沙化却不断加剧。土地沙化速度上升到每年3436平方公里,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沙尘暴频繁发生,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如此反差令人困惑。人们常常提及造林经费不足、弄虚作假等问题,却很少从根本上质疑造林对治沙的作用,因为造林治沙早有成功先例。林业部门反复强调,三北工程是世界四大造林工程之一,完工时规模将居世界之首。然而世界主要造林工程却鲜为人知。目前“四大工程”之首是美国的罗斯福工程。上世纪30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