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防队员为适应特殊工作的需要,训练任务日趋繁重,训练项目增多,强度不断加大,由训练引发的运动性疲劳时常可见。易导致运动性疲劳的训练项目主要有5公里越野、400米障碍跑、擒斗技术训练、攀登、器械体操等。一、训练疲劳产生的主要因素1、糖的消耗。糖是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运动的基本能源。研究证明,在短时间高强度运动中,人体首先消耗的能量物质是糖原。肌肉糖原减少会降低糖酵解的速率,而糖酵解速率的降低会导致疲劳及早出现。体内糖原贮备率明显下降,会引起身体各器官功能的降低,再加上运动代谢产物如乳酸在肌肉组织中…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消防员训练疲劳的监测方法及评价手段,通过对《运动员训练状态监测量表》的跨行业检验,分析了消防员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因子;编制了监测量表共42道题目,包括:情绪应激、生理疲劳、心理疲劳3个应激分量表以及自我效能、体能恢复、自我调节、睡眠质量4个恢复分量表;统计得出量表筛查参考值,提出恢复对策。研究结果表明:量表总得分<152分为正常;152~<167分为轻度疲劳;≥167分为中重度疲劳;应激分量表<78分为正常;78~<88分为应激过度轻度疲劳;≥88分为应激过度中重度疲劳;恢复分量表<96分为正常;96~<103分为恢复不足轻度疲劳;≥103分为恢复不足中重度疲劳。  相似文献   

3.
为了预防战训损伤,利用消防员运动性疲劳监测量表,研究评价消防员训练疲劳。通过基层消防救援队伍量表数据的统计分析,探讨量表的题目编制,包括题目区分度分析和辨别力分析,检验量表的信效度,进而构建量表的参考常模,评价消防员疲劳等级及类型。研究结果表明:量表题目及结构符合标准,根据量表得分确定消防员是否疲劳,并将消防员疲劳划分为轻度疲劳、过度疲劳2个等级,以及应激过度主导和恢复不足主导2个类别,从而有效监测消防员战训情况,提高消防救援队伍战斗力。  相似文献   

4.
生理生化监测技术是指利用各种先进的生理生化仪器或设备,监测受试者在静息或运动过程中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肌肉负荷以及物质能量代谢系统的指标.通过数据分析,评价受试者的机能状态、运动性疲劳、负荷量大小以及环境、装备等外界因素带给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练为战,以战促练,立足实战,战训合一",5月18日起,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持续开展综合应急救援专业技能培训,从而提升指战员应对突发事件各类综合救援能力,打造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充分发挥应急救援主力军作用. 按照"强化基础、贴近实战、突出使用、注重实效"的训练目标,采取讲解演示和现场实训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水上救援、绳索救援等训练项目,特勤大队与各支队选拔人员等业务骨干100余人参加了培训.队员们严格按照训练方案积极投身训练,克服困难、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毫无怨言,训练激情有增无减,逐渐形成了要我训练变为我要训练的良好氛围,训练科目得到了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6.
腹痛是运动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尤其在长跑中发生率较高。这类运动性腹痛,大多在安静时不痛,运动时才出现,而疼痛的程度与运动量的大小、运动强度、运动速度等因素成正比。一、运动性腹痛的原因引起运动性腹痛的原因从总体上看,基本上为腹腔内疾病、腹腔外疾病及原因不明但与训练有关的运动性腹痛三种,它的发生以下几种因素。1、肝脾郁血肿胀:训练水平差特别是缺乏锻炼或初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由于心脏功能差,心脏搏动无力,影响了心腔内血液的排空和静脉血的回流心脏,使下腔静脉压力上升,肝脾静脉回流受阻,从而使血液郁积在肝脾…  相似文献   

7.
利用MP150多道生理仪记录心电和脑电等生理信号的变化,从嗅觉的角度,研究2种嗅觉刺激气体(桉树精油和工业废水)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并以静息组做对照进行了3组试验。结果表明:1)方差分析显示,关于HR、MRR、Uα等静息组和精油组p0.05,达到显著性水平;2)心电数据分析显示,3组试验心率值均处于下降趋势,精油组下降速度最快,且下降的幅度最大;3)脑电数据分析显示,脑能量参数(Uα+Uθ)/Uβ的变化说明疲劳程度先增加后降低,嗅吸过精油后脑能量上升的幅度最小,开始下降的时间最早,且下降的幅度相对较大。这表明精油和工业废水对人体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但精油对心电和脑电信号影响较大,对运动后心率和疲劳的恢复有较好的作用。桉树精油能更好地缓解运动性疲劳。  相似文献   

8.
为预防事故发生,保障飞行安全,提出一种基于多生理信号和支持向量机(SVM)的飞行警戒疲劳检测方法,识别飞行员飞行警戒中的疲劳状态。首先,研究疲劳评价与检测方法,并基于自主开发的飞行警戒测试系统与多导生物反馈仪和眼动仪搭建试验平台;然后,采集飞行警戒作业中的心电、眼动、呼吸等多生理信号和主观疲劳自评值;再次,通过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提取敏感生理指标,并以此作为特征向量,通过机器学习训练,构建基于多生理信号和SVM的疲劳检测模型;最后,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模型准确率,对比分析各疲劳检测模型的效果。结果表明:在飞行警戒疲劳状态下,作业者的多项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变化;心电、眼动和呼吸等多生理信号融合较单一信号的疲劳检测效果好,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02。基于高斯径向基核函数(RBF)构建的疲劳检测模型训练及预测准确率可达93%和87.50%。基于多生理信号和SVM方法可以实现对飞行警戒疲劳状态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交通事故,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提出一种能更加有效地检测驾驶人驾驶状态的方法。通过对疲劳状态进行等级划分,利用脉搏波信号(Photoplethysmographic signal, PPG)以及皮肤电反应信号(Galvanic Skin Response, GSR),实现多种生理信号融合,进而构建驾驶人的驾驶疲劳状态数据库。根据采集数据结合主观评测分析驾驶人状态变化规律,选取有效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以探究各个指标与疲劳程度的变化趋势。依据状态变化规律和特征,结合主观评测,分析驾驶人的疲劳状态。同时,设定疲劳状态等级,分为清醒、轻度疲劳和重度疲劳状态,构建隐马尔可夫(Hidden Markov Model, HMM)驾驶疲劳水平分级的疲劳评估模型。测试结果显示:训练后的HMM疲劳检测模型准确率为90%。  相似文献   

10.
为保障作业人员身心健康和作业效率,运用E-Prime软件模拟认知性VDT持续作业,通过方差分析提出作业疲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客观绩效指标和生理指标作为输入变量,主观疲劳综合指数作为输出变量,训练BP神经网络,对作业疲劳进行模式识别;提出认知性VDT持续作业工间休息机制。结果表明:通过正确反应时间、注视时间、瞳孔直径、眨眼频率4项指标,对VDT持续作业疲劳进行模式识别的结果可信度较高。因此,基于上述4项指标提出的工间休息机制客观有效。  相似文献   

11.
为预防空中交通管制不安全事件,利用陆空通话语音数据结合精神运动能力检测(PVT方法,研究管制员的疲劳预警机制。首先,通过处理管制模拟机训练过程中陆空通话的音频文件,截取有效的管制指令信息,提取重新定义的语速、音调等特征;然后,采用PVT方法测试管制员在每次训练前后的反应能力,对比各个语音特征和PVT测试结果;最后,采用箱型图统计观察各时间段语音特征的变化趋势,并通过k-means++算法分析疲劳状态下绝对和相对语音特征区间,观察管制员工作中疲劳的变化过程,提出安全红线。研究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通过语音特征有效监控管制员的工作状态,为人员疲劳进行预警,从而实现管制不安全事件的预防,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郑欣  郝腾腾  王慧宇  许开立 《安全》2021,42(4):71-75
为减少因脑力疲劳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研究如何测量和识别脑力疲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通过作业前后心算可靠性下降率作为判断脑力疲劳程度的指标,利用眼动追踪仪Tobii Glasses设备测量被试者疲劳前后的瞳孔直径、注视点、陀螺和加速计等眼动参数指标,探究被测试者眼动指标变化规律与脑力疲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发生脑力疲劳时瞳孔直径增加,陀螺和加速计的值减小,注视点的分散程度增加.瞳孔直径、注视点、陀螺和加速计等眼动指标都与脑力疲劳相关.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建立脑力疲劳评价指标体系和预测脑力疲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易灿南  胡鸿  刘美英  张一夫  皮子坤 《安全》2019,40(10):51-55
为培养符合新工科人才能力要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人才培养要求的安全工程人才,根据CDIO理念以及工业通风课程特征,论文提出以通风系统设计过程为导向的工业通风模块式教学模式,形成了6个基本能力训练项目和1个综合能力训练项目为核心的能力培养体系,提出了能力达成的教学方法以及着重能力培养过程评价的课程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职业病问题很常见,比如,公交车司机饮食不正常、长期驾驶,容易出现疲劳、贫血等问题,而秋季上市的软柿子就有助于抗疲劳。1.软柿子可抗疲劳"软柿子"不是让人好欺负的,常吃软柿子好处多,尤其是公交司机、出租司机、长途司机,长期驾驶容易疲劳,而且饮食不当、不均衡容易出现贫血问题,可以吃软柿子抗疲劳。专家表示,因为柿子里富含铁元素,特别是深红色的软柿子可以刺激血红蛋白的生成,有助于抗疲劳,还有助于防治贫血发生。2.运动员可吃菠萝消炎运动员日常受伤很难免,尤其是运动员每天训练,对于伤口疏于照顾容易出现  相似文献   

15.
几种油气输送管材料的疲劳特性与管道寿命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气输送管道的疲劳问题,选择管道工程中常用的螺旋缝埋弧焊管(SSAW)、高频电阻焊管(ERW)和直缝埋弧焊管(UOE)3种材料采用小试样对不同区域(管体、焊缝、热影响区)的疲劳裂纹扩展特性进行测试与对比研究.同时,采用自行研制的油气输送管全尺寸实物疲劳试验系统对含裂纹类缺陷的X60 SSAW焊管进行了水压实物疲劳试验,对含表面裂纹缺陷的输送管在承受内压疲劳载荷下表面裂纹的扩展规律进行了探索研究.建立了小试验疲劳试验与管道实物疲劳试验结果的相关性.该研究结果为管道的抗疲劳设计与评价、在役管道疲劳寿命的预测和检测周期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找出高温高湿作业环境下人员劳动强度对生理、心理指标的影响规律,在实验室建立了高温高湿环境模拟体系.试验人员选择年龄相近、身体状况相仿的50名在校大学生,设定了微风(风速小于1.5 m/s)及湿球黑球温度(WBGT)为26℃、33℃、35℃、38℃以上4种环境条件,试验人员按事先规定的运动方式从事极重体力劳动和重体力劳动负荷训练,实时监测人员心率和评价主观疲劳程度,计算人员心血管负荷(CVL)和主观疲劳程度,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绘制不同劳动负荷、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柱状趋势图.结果表明,在同等劳动负荷下,人员心血管负荷和主观疲劳程度与环境温度(WBGT)存在正相关性.根据人员心血管负荷预警级别,提出当作业环境温度(WBGT)达到35℃及以上时,应立即停止人员重体力和极重体力劳动负荷作业.根据试验结果,结合现场实际,提出从事高温高湿作业的人员,应合理安排劳动和作息,加强水盐及营养的补充,加强个体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7.
张永宝  吴祥  陈建武  姚勇征 《安全》2021,42(2):57-63
为探索生理节律对出租车司机驾驶疲劳的影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5名北京市出租车司机,使用闪光融合频率计、动作稳定器、视觉反应时测试仪3种实验仪器,分实验组和空白组对出租车司机驾驶状态分时段进行多次测试,在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对出租车司机疲劳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出租车司机驾驶疲劳主要表现为困倦、身体不适以及倦怠3个方面.8:00司机疲劳程度最低,13:00疲劳特征关键点;7:00 ~13:00疲劳主要因素是生理节律,其显著特征是困倦,而工作方式对疲劳的影响相对较小;13:00 ~ 20:00疲劳的主要因素是工作方式和生理节律,其显著特征是困倦、身体不适和倦怠.  相似文献   

18.
为监测不同岗位管制员执勤过程中的疲劳状态,利用精神运动能力检测结合空间知觉感知测试仪设计试验方案,研究不同岗位管制员疲劳状态下的认知能力差异.结合试验获取的数据,运用K-means方法将管制员工作状态划分为清醒和疲劳.选取疲劳数据,通过KW检验理论计算并分析不同岗位间管制员疲劳状态下认知能力差异.结果表明:进近与区域管制员疲劳状态下警觉性差异度为75.495,即进近与区域管制员疲劳状态下管制员警觉性存在显著差异;进近与塔台管制员疲劳状态下注意力稳定性差异度为7.881,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因为产生疲劳的性质不同,所以消除疲劳的方式也该不同,否则不仅不见效,还可能使疲劳加重. 体力疲劳:主要表现为四肢乏力、肌肉酸疼,但精神尚好.产生体力疲劳的原因是代谢产物在血液里堆积过多,使肌肉不能继续进行有效的活动,信息传到中枢神经,人就产生了疲劳感.消除体力疲劳的最佳方式是睡眠,临睡前洗一个热水澡或用热水泡泡脚,这样更易入睡.一般较轻度的疲劳,坐一会或躺一会儿即可消除,如再配合保健按摩,效果则更好.  相似文献   

20.
疲劳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易引发事故.目前对疲劳的测定多采用主观感觉测试法,仅对罗列症状做出"有"与"无"的判定,不能对症状的程度做出量化判断.笔者应用模糊数学中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原理,通过确定人的疲劳因素集及其评价集,构建了人疲劳的综合评价模型.制定了疲劳指标评估表,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实现了对疲劳的定量分析,对人的疲劳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进行了实例分析与计算,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较强的实用性,对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保护,对职业卫生工程、人机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