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县域间旅游业发展进度不快、旅游资源趋同的情况下,通过县域间的旅游合作,实现资源、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县域间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分析滨州市县域合作及生态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旅游资源、市场客源、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底蕴和县域旅游发展政策,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采取旅游业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对滨州市县域间旅游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完善交通网络、政府参与、打造统一品牌、联动开发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针对作为旅游资源大省的四川在旅游经济效益方面处于全国甚至西部地区的中下水平,探讨如何开发这一产业,并使之成为四川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结合四川省的旅游经济现状、产业优势和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四川省旅游经济产业化发展的3种模式,即政府主导模式、"资源 资本"模式、中外合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3.
县域作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主要阵地,对于全域旅游发展十分重要,探索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对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山西省30个县2013—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评估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旅游经济效应,并采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其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县比未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县具有更高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2)山西省晋北地区的县以及经济规模一般的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旅游经济效应更显著;(3)旅游经济效应的正向影响主要是通过扩大涉旅投资规模、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提升旅游资源价值以及完善公路交通路网等途径来实现。据此,提出山西省县域应继续坚持走全域旅游发展的道路,因地制宜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在投资水平、产业结构、资源禀赋、旅游交通等方面持续投入。  相似文献   

4.
滨海旅游作为我国海洋经济的龙头产业,在产业规模快速发展和产业地位稳步提升的同时,面临着日趋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基于生态文明理念与滨海旅游转型发展的作用关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滨海旅游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关联,探讨了我国沿海地区旅游碳排放量现状特征和发展水平,提出生态文明理念下我国滨海旅游产业低碳化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境内旅游资源类型多样,资源赋存极其丰富。近几年甘南州旅游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但与自身丰富的资源优势相比,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文化旅游开发层次低、文化产业链条脆弱、县域旅游业发展不平衡、旅游资源整合差等。通过分析甘南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模式,即以点带轴的旅游空间组合模式、以市场为依托的文化旅游精品整合模式、以产业为依托的旅游文化产业互动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贵州湄潭茶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突出,但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度却不够。当前旅游产业已由观光、休闲向体验旅游方向发展。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者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趋向于深层参与的体验式旅游,体验旅游产品有着较大的发展市场。本文通过对湄潭茶文化旅游资源现状的调查,基于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性十大原则,提出体验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产品可行性开发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7.
旅游目的地居民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对当地发展旅游业的感知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当地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运用社会交互理论和道科西旅游发展阶段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从四个维度研究了禾木景区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大都持乐观的支持态度,旅游发展使居民的生计方式、收入水平明显改善;对生活环境的影响较大,对生态环境和环保意识的影响较小;对居民的传统文化影响较弱,居民与游客的双向交流很少,旅游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当地居民的旅游感知目前还停留在经济层面,缺少对传统文化、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感知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武威市被确定成为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为当地经济、文化、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虽然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存在旅游文化产业要素分布不均衡,产业水平总体不高;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整合、融合度不足;旅游产品创新程度总体不高等问题。在对核心区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空间整合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了大靖、土门的历史文化资源特征,探讨了如何建立大靖历史文化名镇观光体验区、明代堡寨军事文化旅游体验区、土门故城体验旅游区、山陕会馆移民商贸文化体验旅游区等重点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9.
武威市被确定成为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为当地经济、文化、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虽然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存在旅游文化产业要素分布不均衡,产业水平总体不高;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整合、融合度不足;旅游产品创新程度总体不高等问题。在对核心区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空间整合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了大靖、土门的历史文化资源特征,探讨了如何建立大靖历史文化名镇观光体验区、明代堡寨军事文化旅游体验区、土门故城体验旅游区、山陕会馆移民商贸文化体验旅游区等重点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0.
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与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研究了2004—2014年陕西省旅游经济时空演进格局演进规律。结果表明:陕西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程度不断增长并快速扩大,相对差异程度则平稳下降;在空间上目前呈离散分布,同时又表现出集聚趋势;旅游发展呈现中部发达、南北落后格局并较稳定。指出市域旅游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与区位是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提出陕西省区域旅游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淮南工业旅游的SWOT分析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南作为传统的资源型城市,正面临着资源枯竭与经济转型的挑战,而工业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对淮南市的产业转型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淮南发展工业旅游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提出淮南发展工业旅游的设想,为逐渐提升淮南旅游经济竞争力和城市经济的科学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以资源型城市濮阳县为例,利用1990-2011年统计数据研究县域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测算了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濮阳县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与第一、三产业产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第二产业的产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但单位产出效率低,认为提高第二产业产出效率,扩大第三产业在地区总产出中的比重能引导县域经济的良性增长.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社会的重要命题.以湘西苗族鼓舞为例,详细介绍了民族地区应结合自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赋存状况,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把发展具有竞争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作为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环境建设和产业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以实现民族地区优势资源的转换和产业结构战略转移,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中石河子旅游资源开发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为缩短东西部地区差距、发展西部经济而提出的。石河子市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100个红色城市之一,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及良好的基础设施。通过分析西部大开发中石河子旅游业面临的历史机遇,提出了应对西部大开发石河子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旨在促进石河子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其宝贵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和民俗传统等别具地方特色。通过充分的挖掘和合理的开发,以文化为基底,可有效推动西北特色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打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本研究以"凉州区羊下坝镇四沟现代农业生态旅游村规划"项目为对象,通过对武威地区现有旅游资源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了该地区本土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点,并根据资源的评级对四沟村的特色旅游进行可行性规划。提出"六位一体"的旅游开发模式将有效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更新升级,推动生态旅游发展,弘扬地方文化,发展乡村经济,旨在把四沟村建设成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和谐乡村。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江苏省铜山县围绕建设生态县目标,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认真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积极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经济,走出了一条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成功之路。目前该县已形成“营造绿色环境、利用绿色资源、开发绿色产品、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经济”的氛围。1999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5亿元,增长 12% ;工农业总产值 226亿元,增长20%左右,其中的大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绿色产业占60%以上。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立足县情,确立绿色产业发展战略 铜山县是一个资源大县,也是江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发展背景和RMCP模型的介绍,分析了北京市潭柘寺镇旅游文化休闲产业的RMCP模型,重点从资源基础、市场需求、社区参与和产品开发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提出深挖特色旅游资源、多样化品牌营销、提高社区参与度和创意化产品开发等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潭柘寺镇旅游文化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推进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要点之一,是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具体体现。从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环境治理以及生态文化培育等方面,分析广西在推进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提出发展生态产业、助力县域经济,重视生态系统修复、保持生态功能,坚持污染防治、改善生态环境,创新生态文化、促进传承与发展等相关举措,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闯出新路子提供生态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9.
夜间旅游满足了游客的多元需求,为带动地方经济与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昆明市夜间旅游为例,构建夜间旅游空间分布模型,揭示昆明市夜间旅游空间分布特征与发展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昆明市夜间旅游资源、游客活力和经济之间的耦合关系呈现出分散和多元化的特点,夜间经济的影响范围超越传统旅游活动的影响范围,游客更倾向于在人流量较小的地方活动;(2)夜间旅游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丰富多样的夜间观光旅游资源和发达的夜间经济;(3)昆明市夜间旅游空间分布主要呈现“以高密度大聚集区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东北—西南”的分布趋势;(4)旅游资源的丰富度、质量、受欢迎程度和知名度以及居民点密度和疫情防护水平是关键因素。这些因素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和交互作用,旅游资源质量、知名度以及疫情防护水平对夜间旅游的影响最为显著,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来促进后疫情时代下夜间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旅游是一种有效的扶贫方式.德夯苗寨是一个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山村,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德夯苗寨通过20余年的发展旅游业发展,经济发展迅速,居民脱贫致富,旅游扶贫绩效显著.从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对德夯苗寨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感知进行了细致分析和调查研究,以期为旅游扶贫绩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