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高效液相法测定牡丹皮药材中丹皮酚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个产地丹皮药材的丹皮酚含量。色谱柱为菲罗门LunaC18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为甲醇—水(45∶5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74nm,柱温25℃。结果表明,丹皮酚在0.432—4.32μg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08%,RSD为2.85%(n=5)。丹皮酚含量按其平均值为安徽丹皮>陕西丹皮>山东丹皮>河南丹皮>重庆丹皮。该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采用2,4-二硝基氟苯为柱前衍生试剂,建立测定三七中三七素含量的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Luna-C18柱(4.6×250mm,5μm)、乙腈和HAc-Na Ac为流动相(17∶83),检测波长360nm,柱温40℃,20μL进样,在0.40μg/m L—1.2mg/m L浓度范围内,色谱峰面积与三七素含量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123.5×103c+136.7,R=0.9987,RSD=1.5%,三七幼苗叶中三七素含量最高。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选择性好,可用于植物、药物和食品中三七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桦褐孔菌中三种主要化合物原儿茶醛、丁香酸和(E)-4-(3,4-二羟基苯基)丁-3-烯-2-酮含量。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CORTECS UPLC T3(2. 1mm×100mm,1. 6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 1%甲酸),柱温为40℃,流速为0. 4mL/min,进样量为1μL,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表明:原儿茶醛、丁香酸和(E)-4-(3,4-二羟基苯基)丁-3-烯-2-酮分别在0. 1953125—6. 25μg/m L(R2=1. 0000)、0. 1953125—6. 25μg/m L (R2=0.9998)、0. 1953125—6. 25μg/m L(R2=1. 000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8. 150%(RSD=1. 924%)、95. 787%(RSD=2. 487%)、100. 324%(RSD=1. 541%)。不同产地间的桦褐孔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三种化合物含量的差异较大,吉林长白山最高,俄罗斯西伯利亚次之,黑龙江大兴安岭最低。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为桦褐孔菌的定量分析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HPLC法测定复方甘草合剂中甘草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犹卫  王敏  马天俊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6):491-492,506
建立HPLC法测定了复方甘草合剂中甘草苷的含量.以Shim-pack CLC-DOS 150mm×4.6mm(5μm)为分析柱,乙腈-0.5 醋酸(15∶8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6nm,采用外标法定量测定.结果表明,甘草苷在5~25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其高、中、低3个量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7%、99.41%、98.76%,RSD分别为0.46%、0.72%、0.69%(n=6).本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复方甘草合剂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口径毛细柱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甲醇,该方法利用硅胶管采集空气样品,超纯水解吸,DB-FFAP(30 m×0.53 mm×0.5μm)色谱柱,氢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行测定。方法的校正曲线相关系数r=0.999 94,线性范围20.30~203.0μg/ml,检出限1.9μg/ml,最低检出溶度1.3 mg/m3(以1.5 L样品计),相对标准偏差为0.28%~0.53%,平均解吸率为96.3%,标准样品检查结果在参考范围内。实验结果表明,大口径毛细柱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甲醇,方法精密度好,准确性和灵敏度高,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醇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不同采收期和不同部位川楝子中川楝素的含量,为确定川楝子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8∶72),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0nm,柱温35℃。不同采收期川楝子中川楝素以1—2月间采收的含量最高;同一采收期的川楝子果核和果肉中川楝素含量最高,外果皮次之,种子中未检出川楝素。  相似文献   

7.
分析研究了暴马丁香不同部位中的紫丁香苷含量,为可持续合理利用和保护暴马丁香资源提供依据。利用Alltech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暴马丁香不同部位中的紫丁香苷含量进行了测定,色谱柱为ODS-C18(4.6mm×250mm,5um),测定紫丁香苷的流动相为乙腈∶水(12∶88),体积流量1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265nm。结果表明,紫丁香苷在0.1—7.0μg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紫丁香苷含量为韧皮部3.593%枝皮1.174%干皮1.166%木栓层0.568%枝条0.509%根0.421%木质部0.104%。该方法简便可靠、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暴马丁香中紫丁香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HPLC分析甘草中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产地、不同生长期的野生与栽培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含量的变化,确定其最佳采收期。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甘草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建立了分析方法,为甘草的现代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数据,扩大甘草药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生长期野生与栽培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的含量。甘草酸在0.4—6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n=3)为101.83%,RSD=0.74%;甘草苷在0.4—6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n=3)为100.50%,RSD=0.22%。该方法确立了甘草的最佳采收期为9月中旬,种植基地的甘草可代替野生甘草使用,为甘草的药用资源和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依据。该方法简便、精密度高,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为准确检测地下水等环境水体中痕量草甘膦等有机磷化合物的含量,服务水环境质量评价,通过优化色谱条件、样品预处理及定量方法选择等方面的讨论,建立了离子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样中5种有机磷化合物(草甘膦、草铵膦、氨甲基膦酸、杀木磷、乙烯利)的分析方法。水样经微孔滤膜过滤,通过稀释或阳离子交换柱进行预处理。以Ion Pac AS11-HC(250 mm×2 mm)为分离柱,KOH溶液为淋洗液进行梯度洗脱,串联质谱的多反应监测模式分析,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种有机磷化合物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检出限在0.006~0.1μg/L之间。在地表水、地下水和工业废水的加标回收率为74.0%~130%,相对标准偏差在2.9%~8.8%之间。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准确,与标准方法《水质草甘膦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J1071-2019)进行方法比对研究,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在方法建立的过程中,对可能存在的基质干扰及消除进行了探讨,可以通过调整色谱条件、稀释样品或减少进样量、阳离子交换柱的预处理和内标法定量来降低和补偿基质干扰。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水中5种磺胺类抗生素的测定分析方法。将水样经固相萃取后进样,经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μm)分离后,采用串联质谱电喷雾电离(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100.0μg/L,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样品100倍浓缩后,检出限低至0.009μg/L;在5.0~100.0μg/L范围内,高中低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80.2%~9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3%~12.0%。该方法能够满足《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限制使用抗生素等化学药品开展专项整治的需要,是一种高效、准确、灵敏度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河上游及源流区草原荒漠化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针对塔里木河流域环境恶化、草地开发利用失衡、草原荒漠化日趋严重的问题,提出具体规划和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油脂脱色废白土的回收和再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油脂脱色废白土进行有机溶剂浸提及酸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不但可以使废白土中的脱酸油脂得以提取并回收重新利用,而且还可能使所用的提取剂得以回收。降低了生产成本,防止了废白土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分析了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统计与核算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持续提取抗癌药物喜树碱及类似物已成为当务之急。在蛇根草属植物中发现喜树碱及其类似物,是获取该类物质重要的替代途径。对蛇根草属植物的主要用途、生物学特征以及主要活性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介绍,论述了运用生物技术从蛇根草属植物中产生喜树碱及其类似物的研究,并对该类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长庆油气区大部分地处失陷性黄土地区,其区域特性、降雨特点及地面集流方式易产生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通过采用道路型雨水收集和分类区别处理技术对站场设计优化,将站场雨水、废水收集回收利用从而减少外排,既减少排水引起的自然灾害和后期维护费用,又可满足站场绿化用水,节约水资源。经过设计应用初步形成了适应于长庆油气区实际的站场水环境治理与绿化设计模式,为后期新建油气田的治理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Irrigation effects on pesticide mobility have been studied, but few direct comparisons of pesticide mobility or persistence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urfgrass versus bare soil. The interaction of irrigation practices and the presence of turfgrass on the mobility and dissipation of mefenoxam [N-(2,6-dimethylphenyl)-N-(methoxyacetyl)-D-alanine methyl ester] and propiconazole (1-[[2-(2,4-dichlorophenyl)-4-propyl-1,3-dioxolan-2-yl]methyl]-1H-1,2,4-triazole) was studied. Sampling cylinders (20-cm diam.) were placed in either creeping bentgrass [Agrostis stolonifera L. var. palustris (Huds.) Farw.] or bare soil. Mefenoxam was applied at 770 g a.i. ha(-1) and propiconazole was applied at 1540 g a.i. ha(-1) on 14 June 1999. Sampling cylinders were removed 2 h after treatment and 4,8,16, 32, and 64 days after treatment (DAT) and the cores were sectioned by depth. Dissipation of mefenoxam was rapid, regardless of the amount of surface organic matter or irrigation. The half-life (t1/2) of mefenoxam was 5 to 6 d in turf and 7 to 8 d in bare soil. Most mefenoxam residues found in soil under turfgrass were in the 0- to 1-cm section at 0, 4, and 8 DAT. Residues were found in the 15- to 30-cm section at 4, 8, 16, 32, and 64 DAT, regardless of turf cover or irrigation. The t1/2 of propiconazole was 12 to 15 d in turfgrass and 29 d in bare soil. Little movement of propiconazole was observed in either bare soil or turf.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就饮服行业环境污染状况、成因、危害及如何防治污染与加强行政管理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为防治油气泄漏事件,长庆油田以重点环境保护目标为对象,按照层级防护、标本兼治、数字预警、分级响应、就地控制的原则,建设油气泄漏防治体系,明确和落实油田公司、厂处、作业区、生产岗位四个层级的防治范围和职责,构建系统参数预警报警、阀门截断、基础防护三道防线,全面提升安全环保的防范能力和水平。保证事故状态下,能够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内进行最有效的处置,实现重点环境保护目标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全氟化合物的分布、累积及生态毒理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污染在全球范围内已普遍存在,其在环境中的浓度增长迅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中PFCs的迁移转化规律决定其环境效应,是进行环境和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目前关于PFCs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体及生物体内PFCs的分析检测,对其生态毒理效应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本文介绍了PFCs研究现状,综述了PFCs在环境中的分布模式、生物体内的蓄积规律以及环境中PFCs的生态毒理效应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也阐述了PFCs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PFCs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河南濮阳油田超重质原油为研究对象,从污染井场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出几株高效降解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由于不同类型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目标和方式有所不同,而将3类不同类型菌种进行排列组合进行降解实验,最终优选出一组石油降解优势菌群。该文还利用正交优化法对降解菌的最佳添加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最佳接种量为X25:1.5%,Z3:1%,X18:1%,Z28:2%。利用该优化结果进行降解实验,石油的降解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在对濮阳、南阳和延长油田不同原油进行为期8d的降解实验中,显示了较高的降解效率,降解率分别为56.93%、65.66%、82.69%。实验证明,该降解菌群能不仅能有效够降解超重油,而且对重质原油和轻质原油表现出更好的降解能力。因此,该研究为石油污染物的降解提供了有效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