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生态产业园区是循环经济在区域层面的实践模式,是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基于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类型,分析了产业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方式以及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尝试性地提出适合我国生态产业园区发展的3种典型模式:牧食型生态产业园区、寄生型生态产业园区和腐生型生态产业园区.以合肥市为例,对生态产业园区发展模式选择和产业生态链构建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崔伟  刘永祺 《四川环境》2012,(Z1):145-148
由于产业园区规划方案制定部门利益出发点及关注点不同,部分产业园区拟定规划方案缺乏对产业布局、结构和规模与环境保护的统筹。规划环评旨在从源头预防产业园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规划实施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协调。本文结合工作实践针对规划环评关注重点展开研讨,寻思工作对策及思路。  相似文献   

3.
旅游产业生态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国内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研究和实践状况,其中产业生态化在工业、农业被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成功,而产业生态化应用于旅游的实践尚为数不多,但旅游产业生态化顺应了旅游可持续发展潮流.分析了旅游产业生态化的内涵和特征,提出旅游产业生态化需要在不同的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旅游产业系统中,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对旅游产业生态化加以推进.微观上,旅游企业进行清洁生产;中观上,建立旅游循环经济园区,促使园区企业间发生耦合关系,形成众多的物质循环链和循环网;宏观上,通过旅游循环经济,促使区域旅游产业生态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三线一单”、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在源头预防体系和环境管理中的定位及二者的空间拓扑关系。从技术方法、评价思路、评价尺度、评价重点和产出成果等方面对比解析了“三线一单”与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的评价体系。从参考、落实、简化、细化(完善)、反馈5个环节分析了“三线一单”在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的应用路径,并以某高新区为例梳理分析了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衔接落实“三线一单”成果的方式。最后,从明确“三线一单”与规划环评在园区层面的定位和空间拓扑关系、完善二者衔接落实的技术方法体系、健全衔接落实的应用管理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推进“三线一单”在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攀西地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以攀枝花矿为代表,被誉名为“攀技花资源”(下同)。其储量大,含多种共生、伴生有用组分,其中钒、钛资源居世界前列,综合利用价值很高,是我国重要矿产综合利用资源之一,颇为世界瞩目;据有关部门预测,经济总产值可达6.25万亿美元。攀枝花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将对我国经济振兴和四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一、综合评价总体设计的基本思想渡口市是六十年代中期,为开发攀枝花多金属钒钛磁铁共生矿而发展起来的一个以攀枝花钢铁联合企业为主体,兼有矿山采选、煤炭、电力、建材、林业加工、交通运输等行业的新兴工业城市。虽然建市时间不长,但由于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大量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的排放,特别是含有钒、钛、钴、镍等20多种金属的共生矿的采  相似文献   

7.
《环境教育》2006,(9):I0004-I0004
锦州钒业有限责任公司由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承德新新钒钛股份有限公司及锦州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国有企业,于2003年8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112万元。  相似文献   

8.
生物产业将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新的主导产业,加速生物产业发展对城市经济尤其是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回顾攀枝花生物产业发展历程、总结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趋势,立足攀枝花市生物资源与产业现状,对生物产业发展思路及对策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作者以较长时间关注四川省环保产业,结合主持四川省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对四川环保产业的目标确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产业布局及园区建设、机制体制创新等有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总结。本文提出从新的高度认识发展环保产业的意义,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考虑制定环保产业发展目标。首次提出了环境差别化的概念,并根据环境差别化和比较优势确定环保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本文还剖析了四川环保产业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破解的办法。本文最后提出了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加强科技支撑、完善统计制度、拓宽融资渠道等措施推动四川省环保产业又好又开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共生网络演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峰  杨东  李玉  石峰 《中国环境管理》2019,11(6):113-120
产业共生网络是通过物料、能源或信息等的传递所形成的企业间复杂的合作共生关系网络。由于受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产业共生网络一直处于不断发展演变中。研究产业共生网络演化,对破解工业园区资源与环境瓶颈、推动园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工业园区经过数十年的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基于园区尺度的产业共生网络。本文对产业共生网络的形成及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了产业共生网络演化的驱动力及影响因素,并对现有的产业共生网络研究方法进行综述,对比与评价了不同建模方法的建模思路及优劣势。基于此,提出了未来研究与实践中需要突破的关键问题,建议继续拓展产业共生的研究范围,加强对产业共生网络演化仿真及可持续性评估的研究,从而为工业园区规划与管理提供可预测的、量化的指导工具。  相似文献   

11.
<正>纳溪工业集中发展区由泸州化工园区、纳溪浙江产业园、纳溪临港产业园三个产业园组成(即"一区三园")。泸州化工园区是四川省培育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四川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20.6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煤化工、硫磷钛产业和化工新材料。目前,正全力打造成年销售收入500亿元的循环型绿色化工基地。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静脉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与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静脉产业园区概念进行解析,梳理了我国静脉产业园的建设概况.从园区建设内容与流程、园区建设布局形式、园区投资建设主体、园区运营管理模式等4大要素研究了静脉产业因区的发展模式.最后以苏州和呼和浩特两地的静脉产业园区建设为例,介绍了综合类静脉产业园区的发展典范.  相似文献   

13.
国内资讯     
《绿色视野》2010,(9):63-63
中国静脉产业发展研讨会近日提出,要从政策制定、技术研发、园区建设等方面加强静脉产业园建设,通过优惠税收、贷款、财政补贴、土地利用等方式,推进静脉产业发展。静脉产业被喻为我国未来30年极具发展前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通过发展静脉产业,有效降低了企业污染物排放,回收可利用的资源,有利于企业节约能源资源和增效减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产业园区类型和规划类型、园区扩区后的规划环评范围、规划环评审查主体和审查权限、规划环评主体责任,以及规划环评与“三线一单”和项目环评联动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当前园区规划环评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并分析了这些问题和对园区规划环评工作造成的影响。结合当前规划环评面临的形势和要求,针对当前规划环评管理存在的问题,从管理要求、技术要求和衔接要求等方面逐一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为推进解决当前规划环评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做实园区规划和规划环评工作、细化园区规划环评相关要求、动态调整“三线一单”成果三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要地回顾了中国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提炼了中国持续开展多样化实践、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指出推动绿色发展的新动向主要表现在构建绿色产业链、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基础设施绿色转型升级和园区环境管理精细化智慧化四个重点领域。进而,本文对中国工业园区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实现产业生态化进行了展望,建议在《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强基工程"引领下,强化园区绿色发展顶层设计,制定园区绿色发展引领行动计划,加强园区分类指导,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产业布局优化,加强园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以期推动工业园区成为国家绿色制造工程和强基工程最重要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
国家经贸委批复(国经贸资源函[2002]150号),同意北京市在通州区马驹桥镇建设国家环保产业园区。 在通州区马驹桥镇建设国家环保产业园区是落实《国家经贸委支持北京2008年奥运会绿色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州区马驹桥镇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10  相似文献   

17.
近零碳排放园区是在碳达峰碳中和新形势下,推动园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有效抓手,是有序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体现。通过分析国家对于近零碳排放园区的政策要求、梳理总结国内外近零碳排放园区典型实践案例的经验、识别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最终政策体系、建设路径、技术支撑、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体现四川特色的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思路和对策建议。对于四川省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推动园区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攀枝花有丰富的钒钛资源,储藏量均同世界前列。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对把攀钢建成现代化钒钛钢铁基地寄予厚望C 经过长期艰苦攻关,攀钢终于玫克了钛矿微细粒级的选矿禁区和应用难关。攀钢4万l微细粒级钛精矿技改工程是攀钢三期工程的第一个竣丁项目,使攀钢的钛槽矿生产能力由15万t提高到了20万I以上,极大改善了钛矿产品质量,井使攀钢一阶成为国内最大的钛原料生产基地和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钛白生产企业。擎钢钛资源开发获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9.
化工产业园区化是政府合理规范化工园区且将化工园区外化工生产企业关停并搬迁至化工园区内的产业集聚化,是解决目前中国化工产业安全事故频发、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政策之一。中国化工产业园区化的社会—生态系统框架刻画了化工园区、化工产品、化工园区管委会、企业和公众四个核心子系统的关联,在此基础上,中国化工产业园区化的博弈模型将参与者简化为政府(包括化工园区管委会)、企业(化工生产企业)和公众(化工生产企业现址影响半径内的居民群体),并分别构建了政府与企业间的博弈模型与公众参与下的政府与企业间的博弈模型。根据模型推论,此两类情景博弈的纳什均衡都可以为(政府行政政策,企业按期搬迁入园)或(政府经济政策,企业按期搬迁入园)。中国化工产业园区化的驱动机制,是在作为外在驱动主体的政府和公众的引导和监督下,作为内在驱动主体的化工生产企业,在各驱动因素的协同作用下,实现其"按期搬迁入园"的机制。进而得出化工生产企业与化工园区"按期匹配搬迁入园"、提升化工园区公共服务能力、差异化地一企一策及建立公众和企业与政府的三方对话机制的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中-韩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战略的重大举措。辽宁省环保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尽管近年来在全国的位次有所下滑,但在产品门类、技术、人才、关联产业以及园区化、集群化的发展模式上仍具有一定优势。面对中-韩自由贸易试验区对环境服务业战略转型的机遇和挑战,辽宁省应明确提出环保产业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不同环境服务分类影响研究,实施国内环境服务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加快环境服务业发展和战略转型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制定针对国内环境服务企业的扶持战略,解决战略转型的保障问题。本文以自贸区贸易效应为理论依据,根据辽宁省环保产业发展现状,探索在新时期如何利用辽宁省的区位优势不断创造市场空间,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进环保产业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强化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构建,加强园区建设,培育领军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