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上海市地面沉降的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地面沉降是普遍的城市灾害和典型的缓慢积累型地质灾害。本文首次采用工程费用法,结合修正的人力资本法,定量评估了上海市由于地面沉降而修筑黄埔江、苏州河沿岸防汛墙的经济损失,估算了地面沉降造成码头、港口受淹、市区积水、桥梁净空减少等方面的经济损失。得出上海地面沉降的经济损失总额达508470.379万元,自1921年地面沉降以来每年的经济损失为7263.626万元。研究表明,控制地面沉降不仅具有积极的环境效益,更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扬州市城区第四纪地层覆盖差异很大,明显分成两个不同的区域:扬州城区西南部仅为全新统和上更新统沉积,厚度较薄;而扬州城区东北部,第四纪地层发育较全,厚度较大。地层上的差异使得扬州市城区地下水的开采也呈现出差异性:城区地下水主采层第Ⅱ、第Ⅲ承压含水层主要在城区东北部,西部、南部缺失。由于主要开采层集中在东北部,加之较长期的地下水过量开采,使得本区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主要分布在城区北部。通过对20年前测量过的一些水准点和监测井的水准复测,证实扬州市城区确实有地面沉降的发生。但扬州城区的地面沉降量并不是很大。结合地质水文条件的分析,文章提出地下水位控制在一定范围之上(-30m)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较小的观点,认为应合理控制开发地下水。针对扬州市城区的地面沉降现状,提出在现有地面沉降监测设施的基础上,再补建一些地面沉降监测GPS标石点,对一些重点区应加密布设。同时,密切关注地下水位的变化,预防严重地面沉降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段丽瑶  赵玉洁  王彦  于莉莉  杨艳娟 《灾害学》2012,(2):119-123,129
21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和区域地面沉降叠加所致的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存在加快趋势,将加剧天津沿海地区风暴潮、洪涝灾害和土地淹没的危害,影响沿海地区的城市抗灾功能、建筑物安全及生态资源。为此,本文综合讨论了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对天津沿海风暴潮、海岸侵蚀以及港口码头的影响。建议滨海新区建设要高度重视海洋灾害的监测预警,提高沿海地区防潮和防汛工程的设计标准和城市抗灾能力,以有效实现滨海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彤  黄岁樑 《灾害学》2007,22(2):56-61
通过分析地面沉降过程与地下水开采量之间可能存在的时滞性以及非线性关系,将原有的灰色GM(1,2)模型改进为灰色GM(1,2,M,N)模型。通过对天津市塘沽、汉沽以及大港三区的沉降实例进行计算,发现新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和预测历史沉降过程,并且预测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5.
构造运动与中国沿岸平原的地质灾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海岸穿过构造沉降带和隆起带,沉降带及隆起带断陷盆地的持续下降吸引了源远流长的大河在此人海,而隆起带内入海的河流多为近源小河,从而引起河流泥沙沿岸分配的不均和海岸沉积物的差异。沉降带内每公里海岸线接受的沉积物是隆起带的数十倍,且以砂质沉积物为主.隆起带河流泥沙来量少.而且砂质沉积物占了压倒的优势.河流泥沙沿岸分配的不均决定了中国沙质和淤泥质海岸的基本类型和分布格局、沉降带和隆起带松散沉积层的厚度和结构,山此产生了中国沿岸与第四纪沉积层有关的灾害和环境问题的有规律的分布。地面沉降主要分布于沉降带内,而地下海水入侵多出现在依赖地下水的隆起带内,底辟构造、浅层天然气往往在大河三角洲构成灾害和潜在的地质灾害.沉降带和隆起带断陷盆地内的海岸低地通常是海平面上升的主要脆弱地区.此外,丰富的河流泥沙使中国海岸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响应也不相同,如海岸湿地的再生和海岸侵蚀原因的复杂性等.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预测方法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面沉降作为一种广泛的地质灾害,不仅对地面设施造成很大的破坏作用,而且也会使地下环境发生变化,给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是深刻和巨大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的机理;然后根据运用的理论将目前由于地下流体资源开发引起地面沉降的预测方法归纳为5种:数理统计法、早期的数值计算法、准三维计算法、基于真三维水流模型的计算法及三维完全耦合模型,并将之分类总结,概括其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当前运用最多的准三维预测方法,以及1种基于真三维水流模型的计算方法,该方法曾经成功地分析了日本房总半岛由于地下水抽取引起的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7.
过量的地下水开采可以诱发地面沉陷、建筑物开裂破坏等城市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环境问题。通过对某工厂地表变形特征和分布规律的调查分析,论证了地下水开采与地表变形的关系,指出其某个水井抽水是引起厂区及附近地表变形的主要诱因,且水井距离地下水径流带越近,地表变形就越严重。实践证明,通过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调查和抽水试验,可以推断抽水与地面沉陷的水力联系,利用天然电场选频法、联合剖面法、高密度电法和探地雷达等物探方法能够从空间上判断地表及建筑物变形的动力源;动、静态应变的实时观测和分析可以从时间上证实抽水与地面变形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地面沉降是苏州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由于长期开采地下水,该地区地面沉降不断加剧,制约了经济发展。结合土体微观结构定量分析和宏观力学性质试验,探索地面沉降问题的微宏观机制。以苏州地面沉降区200m的钻孔土样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快速固结、液塑限测定等一系列土工试验。采用冷冻干燥法获取各土层的SEM图像,使用PCAS分析软件对土样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并在钻孔中布设FBG光缆进行持续性土层应变监测。结合液、塑限试验,快速固结实验数据,微观结构定量分析结果与光纤监测数据,得出以下结论:沉积土层的含水率,液性指数,压缩系数随深度递减;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层的定向性由差变好;第二承压含水层土层孔隙大且数量多,压缩潜力强于第三承压含水层,稳定性较差,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9.
地面沉降成灾临界水位的识别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伟民  张金平 《灾害学》2007,22(2):67-69
在分析以往研究不足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地面沉降成灾临界水位的概念及一般确定方法。以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区代表城市为例,给出了根据已发生地面沉降灾害城市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确定地面沉降成灾临界水位的具体方法,并确定了该地区地面沉降成灾临界水位。分析了地面沉降成灾临界水位对预防地面沉降灾害发生及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安地裂缝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卫东  苏刚 《灾害学》1998,13(3):33-37
在分析总结西安地裂缝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二维有限单元法,对西安地裂缝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从土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地裂缝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西安市区超采地下承压水导致地面不均匀沉降是西安地裂缝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故认为只有通过对地下承压水的合理开采,控制西安市区地面的不均匀沉降,才是减缓西安地裂缝活动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1.
Bankoff G 《Disasters》2003,27(3):224-238
Flooding is not a recent hazard in the Philippines but one that has occurred throughout the recorded history of the archipelago. On the one hand, it is related to a wider global ecological crisis to do with climatic change and rising sea levels but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also the effect of more localised human activities. A whole range of socio-economic factors such as land use practices, living standards and policy responses are increasingly influencing the frequency of natural hazards such as floods and the corresponding occurrence of disasters. In particular, the reason why flooding has come to pose such a pervasive risk to the residents of metropolitan Manila has its basis in a complex mix of inter-relating factors that emphasise how the nature of vulnerability is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lack of mutuality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human activity over time. This paper examines three aspects of this flooding: first, the importance of an historical approach in understanding how hazards are generated; second, the degree of interplay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in creating risk; and third, the manner in which vulnerability is a complex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西省霍州西部地区出现了大量地裂缝,破坏了许多房屋和耕地,并且改变了地下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地区经济发展。由于该地区地裂缝的成因尚不清楚,防治措施难以制订,其影响范围内的人群、房屋、耕地、水资源仍然受着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威胁。基于此种状况,在调查霍州地区采空塌陷地裂缝时空分布的基础上,结合区内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等条件,分析了地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结果认为,采煤形成的采空区和采煤排水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是地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雨水的冲蚀加速了地裂缝的扩展,确定了该地区地裂缝的非构造属性,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地面沉降灾害的致灾过程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性。地面沉降灾害不仅直接造成受灾体的破坏损失 ,而且还通过其他载体间接造成受灾体的破坏损失。这使得地面沉降灾害成灾过程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从而加大了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估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的困难。本文基于地面沉降灾害成灾机理分析 ,对地面沉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系统分类 ,并根据不同类型的经济损失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评估原则和评估方法 ;同时还提出了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应评估的三类指标 ,即经济损失指标、控沉经济效益指标和风险经济损失指标。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下水流场人工调控与减灾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郑州市为例,针对城市区域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的一系列严重的环境地质灾害,诸如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并不断扩张、含水层疏干、供水井吊泵、泉水断流、地下建筑工程浸没、地面沉降和塌陷等,探讨了城市地下水流场人工调控的减灾方案。建立了地下水系统的准三维动态数值仿真模型,以非均质各向同性渗流模型仿真地下水流,用不规则三角网格有限差分法求解了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先解逆问题反求参数,再解正问题计算地下水各项资源量,数值仿真预报地下水渗流场至1998年。在此基础上,通过地下水渗流场的宏观调控与优化管理,使研究区内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所引发的环境灾害减小到最低程度,为郑州市的环境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包头西6.4级地震震害及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介绍了1996年包头西6.4级地震震害并对地震经济损失作出了评估;根据包头市的震害评估经验,提出了大工业城市震害评估和工业设备、仪器仪表地震经济损失评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此外,对大工业城市震害评估中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临汾市地裂缝灾害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忠方  韩军青 《灾害学》2004,19(Z1):97-100
临汾市是山西省地裂缝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其成因受多种因子控制.本文从地震、断层、地下水开采、黄土湿陷等方面分析了临汾市地裂缝灾害的形成,并在此基础上对本市地裂缝灾害提出了一些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7.
非饱和土体变试验研究及其在地面沉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位降低将导致非饱和土体中净平均应力和基质吸力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土体体积变化。针对重塑非饱和砂土、粉土、黏土和软土,结合土水特征曲线和收缩曲线,考察了土体在干燥收缩过程中基质吸力与孔隙比的关系;运用固结曲线分析了土体在经受净平均应力下的变形特性。基于试验结果,根据Fredlund弹性体变本构模型估算了不同的地下水位降低情况时非饱和土区域的沉降量。结果表明,在总沉降量中非饱和土区域的沉降量是不可忽略的,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非饱和土区域的沉降量在总沉降量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8.
煤矿区采煤沉陷问题,目前已引起世界各产煤国的普遍重视。我国因农村人口稠密,所以采煤沉陷的危害更为严重。本文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采煤沉陷在地表可能造成的各种危害,并以减轻危害程度为目标,提出了开采前和开采过程中的预防措施,以及采后地面沉陷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Typhoon hazards in the Shanghai are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ong Y  Chen X 《Disasters》1999,23(1):66-80
There are three major typhoon hazards that apply to the Shanghai area. First, galeforce winds can damage buildings and service facilities. The most severe damage from this occurs only when a typhoon strikes Shanghai directly. Second, both the urban and rural sections of Shanghai are liable to flooding during typhoon seasons. These floods occur when typhoon-induced storm surges coincide with high spring tides and meet with high discharges from the river network as a result of the typhoon downpours. Third, typhoon-induced torrential rain has caused waterlog hazards, particularly in the most densely populated parts of Shanghai. The waterlog hazard has been exacerbated by land subsidence and poor management of pumping systems. In order to prevent disasters happening and reduce the scale of damage, the government has issued construction guidelines and invested in flood defences. Further measures are to be brought in including engineering projects, educational programmes and insurance policies.  相似文献   

20.
福州温泉区地面沉降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面沉降是一种永久性资源损失的环境地质灾害现象,其具有成生缓慢、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成因机制复杂和防治难度大等特点。福州温泉区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质条件、地热水开采、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地面荷载等多种因素。根据灰色GM(1,1)模型的建模机理和条件,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福州温泉区的地面沉降历史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了福州温泉区灰色动态GM模型,模型的预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拟合良好。还可以将新的实测数据补充到GM模型中,并剔除一些老的数据,再建GM(1,1)模型,因此GM(1,1)模型具有动态时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