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寻找地磁偏角的中长期变化规律,是识别异常、验证观测资料可靠性、仪器工作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地磁场的长期变化是一个区域性现象,要摸索以磁报震的方法,需要寻找出本地区地磁偏角的年变特征。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温度作为一个主要的干扰因素影响着地形变的观测结果.近年来,随着观测技术和资料处理方法的改进和发展,以及对资料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有必要对观测室的温度场进行研究.本文报导了上海余山台、湖北麻城台和北京密云台等观测室的温度试验结果,并对今后的选台、仪器设置及资料分析提出了某些见解.  相似文献   

3.
<正> 香山台位于北京市香山公园附近。台址处于山区与平原接壤地带,地层属中生界下侏罗统,台站东南8公里处为八宝山断裂带。该台站为一个形变综合台,具有多种形变观测仪器,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本文选择三种洞室仪器与两种钻孔仪器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基于徐州台和常熟台 2 套 VP 型宽频带倾斜仪记录到的 186 次同震形变波,统计分析其振幅-震级特征,分区对比研究其衰减关系,结合观测资料计算仪器特征参数,通过岩芯试验获取场地基岩性质,综合分析仪器观测效能。结果表明:(1)相比于常熟台,徐州台的 NS 向和 EW 向拟合均较为稳定,记震能力更好;(2)不同构造分区中拟合的振幅-震级关系,随着震中距增大,最大振幅幅值呈指数上升且拟合程度显著增强;(3)仪器基墩稳定性对同震响应存在一定的影响,基墩稳定性好,观测数据年零漂小,同震记录相对稳定;不同岩性的基墩对同震记录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同震响应振幅与基墩弹性模量成反比。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多台CG—2型重力仪在不同基线场标定的格值资料,分析了调测程对格值的影响,讨论了导致格值变化的原因。认为由于各台仪器石英系统的弹性性能不可能完全相同,仪器格值亦各自有别;在相同重力段差区间调测程时,各台仪器弹性性能的变化将有所差异,每台仪器的格值变化也就各不相同;格值变化较大的某些仪器(或测程变化超过一定的范围)不同测程范围与格值之间可能存在着线性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6.
实验证实了磁偏角变化对垂直分量磁变仪记录有影响。对于磁南北向布局中的垂直分量磁变仪,Z磁针偏离定向位置θ_0=0越远,磁偏角变化对垂直分量磁变仪记录的影响越大。认为应重视垂直分量磁变仪的定向工作并有必要提高垂直分量磁变仪磁针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正> 盐城地震台地处苏北中原。台站位置是:N33°22′03″,E120°07′40.6″;地磁房建于第四系覆盖层上,磁房是用磁化率较低的石灰岩砌成;仪器房年温差<30℃,日温差<0.5℃;符合观测规范要求。地磁场Z分量观测始于1979年,工作一直正常。 1990年2月10日常熟5.1级地震前及1987年2月17日射阳5.1级地展前盐城台地磁Z分量极小值时间变化皆有异常变化。异常的主要表现是地磁Z分量极小值时间滞后,通常在盐城这样的纬度地区,地磁Z分量极小值出现时间是11时到13时。但是从1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加强我市短临监测能力,天津市南郊地震办公室于1991年4月1日开始进行电磁辐射观测工作。采用的观测仪器为DPJ-Ⅲ型地震电磁辐射仪(工作频率38.33kHz)和ULF-Ⅲ型地震电磁信息观测仪(工作频响在几赫兹范围)。配用DD-1地震记录仪进行模拟记录,走纸速度为43mm/分。两台仪器均采用磁天线接收方式。DPJ观测仪的接收天线架设于观测室内,按轴向NS放置(以下简称D_(NS)道);ULF观测仪的两根超  相似文献   

9.
“九五”期间 ,我国建立了数字地震观测台网。在模拟地震观测向数字地震观测的转变中 ,从仪器的管理维护到地震的观测分析有许多地方需要不断地改进与完善。我台用数字地震仪观测一年多来 ,积累了一定经验 ,摸索了一些排除故障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于此 ,以便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文通过处理湖北省地磁台网三年来磁偏角D分量资料,给出了不同台距的r,s,b相关参数值;证明了在正常情况下r,s,b值的大范围空间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震磁效应的分辨限度L=■-0.5■,并以L作为基线来识别异常。结果表明:近数年来湖北地区地磁场没有异常变化,同时也证实了湖北省地磁台网的连续观测资料是可靠的,具有一定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发生MS6.1级地震.本文研究了上海佘山、武昌、安徽蒙城地磁台资料.上海佘山台的地磁总强度F、垂直分量Z,在南黄海MS6.1级地震前(1996年5~7月)存在明显地磁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2.
魏密  戴王征 《灾害学》2005,20(2):92-95
煤层自燃后产生"热剩磁",基于这一理论,运用地面高精度磁测在灵武某煤田对煤田自燃区的边界范围进行圈定.由钻孔验证的结果来看,地面高精度磁测在圈定煤田自燃区边界范围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闽、台地区地震烈度分布,计算了小震振幅及地震波能量的衰减,统计了小震与大震的烈度资料.说明地震烈度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影响小震烈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与构造等,而影响大震烈度分布的主要因素则是构造与地震机制.小震振幅及地震波能量的衰减有方向性.文中计算的闽、台地区地震影响场,可为确定地震工程场地烈度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4.
由于传统的隔振器需要足够的竖向刚度来支撑上部结构,因而不能隔离竖向振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隔振策略,即磁浮式半主动控制方法,并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弹性梁弯曲振动的半主动控制。将均质弹性梁简化为一带集中质量的简支梁,导出了控制系统的运动方程,讨论了系统在平衡点的稳定性,应用推广的Runge-Kutta方法,得到了系统在随机地面输入下的加速度响应。结果表明:杆件的初始悬浮位置是磁浮式半主动控制系统的平衡点,且平衡点是L稳定的;磁浮式半主动隔振系统具有类似于软弹簧的性质,与普通的弹性简支梁相比,磁浮式半主动振动控制系统的振动频率较低,加速度响应明显减小,系统具有良好的竖向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目前地震学方法开发利用资料的概况及台站观测能力与资料的精度,从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地震学方法本身对观测资料的要求出发,提出了优化和改进台站布局与观测的建议。认为,地震台站记录的原始资料基本满足中长期预报或全国大形势判定与研究的需要,但作为短临预报工作的要求和综合预报方法效能的提高,尚需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地震台站的观测。  相似文献   

16.
针对特高压换流站直流穿墙套管故障导致健全换流器闭锁的问题,采用一种增加特高压换流站换流器差动保护区域的方法,避免单极闭锁后发生直流系统接地电流过大引起直流偏磁的危害。应用结果表明:直流穿墙套管故障引起健全换流器自动重启策略对直流系统利用率有着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7.
随着观测数据的积累和地磁谐波振幅比方法的推广,近些年积累了丰富的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震例,但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的识别困难,而"形变速率累加方法"对异常数据进行积分计算,更加易于异常的判定和异常指标的提取。基于此,使用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临汾台、湟源台和成都台地磁分钟值数据,计算得到各台地磁谐波振幅比南北向和东西向6个周期共计12条时间序列变化曲线,再运用速率累加方法对地磁谐波振幅比南北向和东西向各周期的计算结果进行二次计算,得到6条各周期的速率累加时序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①临汾台、湟源台和成都台三个台站地磁谐波振幅比速率累加方法计算结果分别在2016年山西运城4.4级地震、2016年青海门源6.4级地震和2017年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前出现异常,其异常表现为:6条速率累加曲线(6个周期)至少有2条出现超过1年以上的持续下降或水平波动变化(持续上升变化为正常);②速率累加方法使得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更易识别、异常特征的统计更加准确,且与原有的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判别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沂沭断裂带上跨断层定点水准高值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8月,沂沐断裂带上的冯家坊子和相公庄定点水准测量在更换了DiNill数字水准仪后同时出现高值变化。本文计算了冯家坊子、相公庄水准2000~2002年1~7月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利用t检验、f检验对不同年相同时间段的均值、方差进行了统计检验,并结合地下水位、降雨、温度、环境等因素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分析了水准观测值与它们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引起水准观测值出现显著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冯家坊子、相公庄水准出现的高值变化与更换了数字水准仪有关,而冯家坊子水准出现的高值变化还与温度、地下水位变化有关,相公庄水准SN向出现的高值变化还与周围环境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地形变前兆特征研究中的多种方法,利用常熟台定点形变观测资料,对自1985 年以来发生在江苏省及南黄海海域的中强地震进行了研究及观测手段的映震能力检验,得出:(1) 常熟地倾斜对其周围200 km 范围内MS≥4-5 地震有较好的中、短期前兆异常显示;(2) 归纳总结各分析方法判别获得的异常表明,常熟地倾斜单台信度较高,具有较强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