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起重机的设计、工艺、管理和使用等都有其特殊的技术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运行。这是一个值得引起有关科技人员重视的问题。 1970年,日本的起重机拥有量为106,586台;到1980年,增加到184,797台。但在此期间与起重机有关的人身伤亡事故则由1970年的死亡435人,停工休息 11,855人(停工 8天以上),下降到死亡 215人,停工休息 6,636人(停工4天以上)。二者相比,人身伤亡事故减少将近一半。无疑,这与加强对起重机安全技术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起重机的事故种类 根据日本历年发表的起重机事故统计数字分析,有代表性的事故为;吊荷落下、挤压…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安全生产工作在世界上处于较高的水平。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水平提高,日本的安全生产问题突显。1961年,日本工伤事故死亡人数达到了历史最高的6712人。为加强安全生产和减少伤亡事故,日本政府制定了《劳动安全卫生法》、《矿山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监督监察机制,形成了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实施了安全生产监督监察计划,加强了监察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欢迎你加入到安监队伍中来”,7月1日,滨海县安监局李文明局长紧紧握住通过公开招考前来报到的研究生小王的手激动地说。至此,今年公开招考的5名人才已经全部到岗工作。目前,该局在岗人员已达39名,居盐城市各市(县)之首,这是该县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实现人才保障安全监管取得的又一成果。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了解日本社会公共安全技术及警用技术的发展情况,加强中日两国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应日本腾龙株式会社的邀请,经部领导批准,以科技局冯淑贤助理巡视员为团长的考察团一行3人于2003年3月2日至8日赴日本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5.
正"人才是企业的资本",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有力资本。中粮集团为适应全产业链战略和国际化发展需要,加强行业领军人才、国际化人才及青年人才培养,通过人才梯队建设打造集团"3131"人才工程,即在未来3~5年中培养30名企业领袖、100名行业领军人才、300名关键岗位经理人和1000名业务精英,逐步建立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安全管理经验采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林泽炎1952年,日本的各类工业伤亡事故基本上是美国的5倍。但到1990年时,情况却变得完全相反了。美国的各类工业伤亡事故是日本的6倍多。这是日本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安全管理的结果。“没有安全,就不可能有生产”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近邻的日本,其劳动立法完善,对劳动者的保护也比较全面。二战结束后,日本“民主化”政策和作为其中之一的劳动基本权利的确立,是日本加强劳动法制的重要原因。随着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人运动的高涨,劳动法也逐步发展起来,工会组织的作用极大加强。了解日本的劳动法律对我国的相关立法会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航天产品大多属于危险品,对运输人才要求高,不论从技术到身体状态都必须挑选一流驾驶人员,因此,航天产品运输人才的招聘培训以及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运输人才的招聘培训入手,深入探讨如何加强驾驶人的培训与安全管理,使航天产品的运输安全万无一失,从而确保航天产品的运输顺利圆满完成。人才培养严把招聘环节1.严把招聘关在招聘选择危险品驾驶员时,优先选择精神饱满、心理素质高、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日合作项目《加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能力计划》的安排,本人有幸参加了在日本为期26天的危化品安全相关的研修,此次研修内容涉及到厚生劳动省等政府机构,中央灾害防止协会等民间组织以及到劳动安全卫生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进行学习、交流和参观。访问期间,各单位都安排了相关专家,对日本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危化品管理以及危险性、有害性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授课及实验演示。虽然此次研修时间非常紧凑,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0.
2007年7月24日,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批准实施国际劳工组织第187号公约的国家。通过该项公约,日本承诺将加强本国的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建设。国际劳工组织第187号公约——《促进职业安全卫生框架公约》在2006年6月的国际劳工大会上正式生效,其内容是促进各国在国内建立一套职业安全健康活动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安防》2015,(6):57
科技部最新公布了2014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天地伟业董事长戴林上榜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本次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共产生了213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都是全国科技领域在创新创业方面做出突出业绩的高端人才。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  相似文献   

12.
为了培养安全领域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使学科发展符合国际未来发展趋势,针对中国和日本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内涵的异同点,具体讨论2国学科建设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专业特色、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方面的差异,分析中日学科差异伴生影响。结合当前社会不同领域和层次需求,明确学科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与行业联系紧密;日本的安全工学在学科交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安全工学与人工智能交叉程度较低;日本学校与社会的交互培养模式使人才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我去过不少城市,到日本是1999年7月份中旬。日本东京地价高居世界榜首,许多人只能把家安在东京邻县,每天要花一、两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乘电车来往。我入乡随俗,在与东京相邻的县城租到了一间房子,每天需坐2个多小时的电车往返其间。  相似文献   

14.
正为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水平,2011—2016年间,中日两国政府通过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实施"加强职业卫生能力建设项目"。按照项目实施有关安排,2013年8月20—29日,"职业卫生管理行政指导"研修团赴日本,参加了JICA横滨中心"职业卫生管理行政指导"项目。  相似文献   

15.
开展KYT 迈向零事故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于2006年10月与日本签订了“加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能力建设”的合作协议,并以此为契机,学习日本企业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在日本企业普遍采用的危险预知训练(KYT)。我公司有幸成为首批“中日安全技术交流”仅有的两家中国试点企业之一,而其中公司氯厂的氯氢处理岗位则为公司开展KYT活动的首个试点岗位。  相似文献   

16.
日本在其经济起飞期,曾经是全球公害最严重的国家,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有一半发生在日本,随之带来的公害病祸及千家万户。日本在公害应对及相关赔偿上是道路甚曲折、结果可称道:1970年后日本再也没有发生严重的公害事件,但相关赔偿事宜一直到2013年才基本结束。可将其经验总结为五方面:立法规范、绿色发展;科学认定;公众参与;多措并举;多方筹资。这些经验应用到中国,应注意实现形式的差别,弥补我国在上位法制定、非政府组织介入、多渠道筹资等方面的制度短板,加大摸清底数等工作力度,并根据风险管理原理使相关部门的举措联动配合。  相似文献   

17.
2002年8月5~20日,受省电力公司委派到日本日立制作所执行回龙抽水蓄能电站水轮机转轮模型试验,在日立的几天里,日立的安全生产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对日本的交通安全,日本人的环境意识也有一些了解。  相似文献   

18.
邱成 《安全》2011,32(4):1-4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世界有观测史上最大震级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日本多个城市数百万户断电、断水、断燃气、断交通、断通讯,致使城市生命线几乎瘫痪。这场灾难检验了城市抵御大灾的综合能力,他让我们看到了日本防灾减灾体系的完善和日本国民防灾自救的能力。可以说日本用了2万多人的性命和今后数十年恢复建设的成本为全世界的人们做了一次从立法到管理、从政府到公众、从技术装备到应急预案的实战演练。日本之殇,人类之痛。我们必须反思,在当今城市发展追求高度舒适、繁荣的同时我们又为自己留下了什么或是多少自我"毁灭"的隐患。如何规避风险,寻找发展与风险的平衡点,为此本刊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对安全生产在城市运行中的定位;安全生产与公共安全的关系;应急救援在公共安全中的作用进行专题讨论,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相似文献   

19.
<正>2010年6月27日,日本厚生劳动省细川律夫副大臣一行8人,在日本驻华大使馆及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北京事务所的相关人员陪同下,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进行友好访问,了解中日政府间"加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能力计划"合作项目的执行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参观合作项目"中日合作呼吸防护实验室"。  相似文献   

20.
2002年8月5-20日,受河南省电力公司委派到日本日立制作所执行回龙抽水蓄能电站水轮机转轮模型试验,在日立的几天里,日立的安全生产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对日本的交通安全、日本人的环境意识也有了一些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