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集对分析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对分上我国学者提出的一种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理论,其精华是其中联系的概念,而确定某个具体问题的联系度,其关键是差异度系数i的确定问题。本文结合环境 价实际,给出了差异度系数i的一种确定方法,阐述了其物理意义,从中可以看出该方法的合理性一面。 相似文献
3.
基于风险场的区域突发性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尺度空间,风险源、风险受体和风险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和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是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难点.同时,现有评价方法很少关注风险因子的释放规律,释放后在空间中的分布格局,以及风险受体受到损害的途径和程度.本文应用风险场理论,分析描述风险场形成和对风险受体作用的机制.结合南京化工园区实例进行环境风险源识别,采用集对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各风险源产生的环境风险场,再分析处于风险场中的环境风险受体,最后得到区域环境风险水平分布,同时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评价结果显示,位于风险源周围或河道下游的人口稠密、生态环境敏感地区环境风险值R≥6,风险水平处于极高、高等级,与园区现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建议依据环境风险水平的分级、分类结果建立起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区域用水水平评价中的集对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对分析是研究客观事物之间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联系的系统理论和方法,核心是计算事物之间的联系度。提出了根据区域用水情况,利用实际指标值建立用水水平评价标准的方法。运用集对分析理论,对黄河下游沿黄地区的用水水平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综合用水水平由高到低排序为艾山-洛口区段(Ⅳ区)、洛口-利津区段(Ⅴ区)、花园口-高村区段(Ⅰ区)、孙口-艾山区段(Ⅲ区)、高村-孙口区段(Ⅱ区),总的评价结果与多层次灰关联综合评价模型一致。集对分析法具有简单实用、评价结果客观等特点,文章所建立的评价标准与集对分析理论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区域用水水平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5.
6.
集对分析用于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建立了利用集对分析方法进行湖泊水质富营养化评价的新模型,并研究了我国五个主要湖泊的富营养化状况,与其它方法进行比较,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为湖泊水质富营养化评价提供了一种简单而适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港湾水质进行合理的综合评价,一直是港湾乃至海岸带开发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由于港湾水质涉及诸多因素,常规的评价方法顾此失彼.本文以福建沿岸主要港湾为例,运用集对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港湾水质综合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其结果表明各港湾的海水水质在总体上均属于第Ⅰ类,取得了与实际情况比较符合的综合类别评判结果.实践表明,集对分析为海水水质评价及其它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提供了一种新型而有效的方法,并可为福建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区域持久性有机物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随着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工业点源和机动车排放了大量有毒污染物,加剧了城市居民的健康风险.在传统的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持久性有机物的健康风险评价思想,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在GIS的环境中,集成了ISCST3(复杂工业源扩散模型)和传统风险评价中的多种风险源累积的风险评价模型,建立起以GIS为基础的RHRA(区域健康风险评价方法).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和区域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对由该区域固定源和移动源排放的有毒污染物引起的区域人类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浦区的致癌风险值为500~1.0×104,非致癌风险指数为1.32~85.70.模拟得到有毒污染物产生的健康风险等值线图显示,区域中健康风险的大小与道路机动车流量和工业点源的分布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主成份分析法在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介绍了主成份分析法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基本原理,并对某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与其它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主成份分析法的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集对分析方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阐述了集对分析法用于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基本思想,提出了多项污染物综合联系度表达式中的合成同一度、合成差异度和合成立并的计算公式。该方法应用于成都市1982~1987年间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 相似文献
11.
综合考虑城市的生命体特征及物质能量代谢层面因素,依托城市生命力指数框架,结合能值指标,构建城市能值-生命力指数,以全面反映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引入集对分析这种不确定理论与方法,比较城市生态系统相对健康状况.采用基于集对分析的城市能值-生命力指数综合评价模型及信息熵权重,比较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16个城市的生态系统相对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厦门、青岛、杭州、上海、北京健康水平相对较高,而乌鲁木齐、成都、哈尔滨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其他城市则为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一种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信息扩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区域环境风险多源、多途径和多敏感目标的特点,基于网格法提出一种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信息扩散法.该方法基于模糊集理论,可对单个环境风险源的风险值进行有效扩散.通过信息扩散获得的区域环境风险值可在一定的区域环境风险分级标准下进行聚类分析,并得到环境风险分区图.选取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和南沙镇为案例应用该方法进行区域环境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为政府部门优化产业布局、制订风险预防措施和应急管理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海水水质富营养化评价的集对分析方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建立了利用集对分析方法进行海水水质富营养化综合评价的新模型,并通过实例研究评价效果,与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比较,集对分析方法评价模型严谨,评价结果合理、精细、分辨率高,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为海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简单而适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探讨区域环境健康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思路和方法,估算各省环境健康综合风险,为制定环境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分析,按照"风险压力-风险现状-风险应对"的总体思路构建了23个指标的区域环境健康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系数.运用2012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将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地区风险的差异和规律.研究表明全国有9个省区域环境健康综合风险指数超过标准,其中特别发达(北京、天津、上海)及不发达地区环境健康综合风险相对较低,较为发达地区环境健康风险较高.区域环境健康综合风险评价指标较为科学合理,具有较好的推广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相比单个项目的评价具有信息相对缺乏、风险因素多,风险叠加难度大等特点.信息扩散法可有效应对评价信息不足问题,通过构建和运行风险信息矩阵实现对多个环境风险源的风险值叠加,并最终形成风险分区图以指导区域布局优化和风险管理.本研究结合广州南沙地区发展规划,应用信息扩散法对区域现有及规划风险源进行综合评估,并得出区域综合环境风险4级分区.评价结果显示,规划的石化基地布局不合理,将大幅增加区域环境风险等级,提出放弃该产业规划或重新选址,该建议得到最终决策的支持.建议区域开发在规划的初始阶段就考虑开展环境风险评价,以此论证区域功能划分和产业布局的环境合理性,实现优化区域开发和加强区域环境风险防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动态综合评价的区域环境风险差异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灾害风险管理理论,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时序加权平均算子法”构建了区域环境风险动态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风险评价-等级分区-差异化管理”的区域环境风险管理方法,并以河南省为案例研究对象,开展河南省18个市级单元环境风险的动态综合评价和“差异化”管理研究.结果显示:(1)郑州、许昌、漯河等市综合环境风险指数最高,分别为13.79、13.46和13.28,信阳、南阳和三门峡等市综合环境风险指数最低,分别为4.15、4.16和5.01;(2)采用系统分层聚类法将河南省18个市级单元聚为5类环境风险等级区,其中,郑州、许昌、漯河等属于高风险区;焦作、濮阳、鹤壁等属于较高风险区;安阳、开封属于中风险区;平顶山、商丘、周口等市属于较低风险区;洛阳、三门峡、南阳等市属于低风险区;(3)根据河南省各市环境风险等级及主导因素的差异,遵循高、较高风险区“重点控制、优先管理”、中低风险区“逐步控制、加强防范”的原则,提出了“差异化”的风险管理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实现区域环境风险动态综合评价,识别区域环境风险主要贡献因子,而且“差异化”的风险管理方案更符合地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识别环境事故风险因子扩散规律及环境风险主导因素,本研究将环境风险的3个主体“风险源-介质-受体”作为系统层,结合层次分析法(AHP)与时序加权平均算子(TOWA)建立动态模型计算标准层指标贡献率,最后基于空间地理特性确定指标层,加权计算单项风险,进而建立区域综合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体系,并以南京市为案例研究对象进行综合环境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南京市整体呈现一般风险水平,风险水平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靠近长江的江北新区核心区、南京主城区.该方法在保证指标体系评估完整性的同时,引入了区域时空特征,提高了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精细化与空间可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快速城市化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时空过程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景观生态学与地统计学方法,尝试构建基于"遥感(RS)数据分类→土地利用变化制图→景观格局分析→GIS地统计分析"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定量研究了区域环境变化的时空变化特征.案例研究采用2000、2004和2006年遥感数据,监测快速城市化背景下连云港港湾地区城市用地扩张特征、盐田湿地损失、填海造地(港口扩建等)以及耕地退化等关键的区域环境变化,分析评价了区域景观格局特征和生态环境效应,进而评价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区域环境影响强度的时空分异.在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战略驱动下,整个区域环境影响强度分布及变化规律与城市扩张强度与方向基本一致,高环境影响强度区是受人类干扰最大、生态系统最脆弱以及环境被破坏程度最深的部分,也是当前和未来进行环境调控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