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现代农业符合世界农业发展规律。聊城市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着农业生产条件薄弱、农业保护和支持体系不健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村劳动力素质结构与发展现代农业矛盾突出、农业集约化发展与土地分散经营矛盾突出等问题。对此应采取选择符合聊城市资源状况和农业发展现状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资源管理,培养新型农民等对策和建议,实现聊城市由传统农业向集约农业、现代农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石嫣 《绿叶》2011,(5):55-61
当前农业普遍趋向单一追求农产品产量和单纯依赖农业增收的生产模式,严重破坏了农业的多功能性,农业源污染成为我国环境面源污染的第一大污染源,进一步导致了食品安全危机,同时弱化了农业生产应对自然、市场风险的能力。农业政策不仅应当兼顾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未来环境安全也将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有机农业是对当前农业生产模式的突破,其所带来的消费理念、生活模式,不仅有利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更有助于农业走向多元化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业清洁生产是一种减少资源利用、降低污染物产生、生产清洁农产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是新时期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清洁生产作为一种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已在工业生产领域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由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方式转变过程中,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的农业生产方式已严重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寻求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即将清洁生产理念引入农业生产领域,从而实现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一、清洁生产㈠清洁生产概念清洁生产的起源来自于1960年的美国化学行业的污染预防审计。而"清洁生产"概念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1976年。当年欧共体在巴黎举行了"无废工艺和  相似文献   

4.
张建忠 《绿叶》2012,(11):57-62
农业组织创新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生产中高附加价值环节创造价值的能力,按照农产品价值链,农业组织创新机制主要分成品牌驱动型、技术驱动型和规模驱动型创新。目前需要着力解决好来自跨国公司、工业化和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挑战,以实现农业公司制的生产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5.
程存旺  石嫣  温铁军 《绿叶》2012,(2):14-19
百年前的学者即已认识到中美两国农业生产模式存在巨大要素禀赋差异而不可能完全效法彼此,但是当前无论政策界、学术界还是主流社会.坚持认为中国农业应该转向美国"大规模+集约化"模式的大有人在.实在令人感到惊愕.也不得不对农业政策中长期存在的偏差而带来的"双重负外部性"——生态环境损失和食品安全失控——而扼腕。如今.若想彻底扭转环境敌对型农业蔓延之势,则必须从农业生产之外探寻问题症结并对症下药.亦即我们在1 990年代开始提出三农问题的时候就不断强调:解决之道在三农之外。  相似文献   

6.
以绿色农业理念为基础,针对河西走廊绿洲灌区环境资源特点、产业优势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当地玉米、小麦两大主栽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肉牛健康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农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监控等技术的组装配套,研究总结形成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即种养结合型模式"玉米-牛-沼-肥"、大田设施配套型模式"小麦-菇-肥-果(葡萄)"、小型养殖场型模式"牛-沼/蚯蚓-肥/饲料",并对模式的原理、特点、技术集成要点及效益进行阐述分析。对该3种模式在武威市凉州区谢河镇示范验证,农田节水30%,秸秆养殖利用率达到60%,牛羊良种化率提高30%,奶牛母犊牛生产率达88%,减少化肥施用量20%,减少生活能源支出55%,减少农业废弃物排放75%,提高农业综合效益36%。  相似文献   

7.
西北干旱区发展节水农业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西北干旱区严重的制约因素之一.实施节水型农业模式,成为促进西北干旱区农业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选择.结合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节水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西北干旱区节水型农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加强宣传培训,提高节水农业意识;制定科学规划,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构建完整体系,支持节水农业发展;健全法律制度,保障节水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农业示范村建设是进行综合生态农业示范体系研究的基础,也是神态农业经营理念和技术推广的重要途径。因此,地理、交通、自然和人文环境的选择,生产经营模式的确定对生态农业经营效益和示范影响效果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许家峪村的现状和作为冀东生态农业示范村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以及适宜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剖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檀学文 《绿叶》2012,(11):63-68
近30年里,中国农业的发展解决了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但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却产生了食品安全等问题。在农业和食品领域,应对现代农业问题的努力可分为两个方向,一是现代农业体系内的自我改善,一是各种针对弊端的替代农业模式或新型农业模式。作为舶来品,中国的新型农业模式存在种种局限,并且它们在全球食品体系中所占比重非常小。因此,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旧要建立在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0.
结合贵州喀斯特山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的实际情况,阐明了推广循环农业模式是实现其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提出了循环农业的几种备选模式和推进这种农业新模式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适应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  相似文献   

12.
农业循环经济是以循环经济理论来发展农业生产,通过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达到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的目的,实现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良性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对洛阳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成效、做法和存在问题分析,指出农业循环经济对节能减排的作用,提出了今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确保现有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就成了比较现实的选择。随着现代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安全,必须在加强法制建设、普及环境教育、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等方面加大力度,从而进  相似文献   

14.
石嫣 《绿叶》2012,(8):33-40
食品安全成为世界问题与化学农业成为世界农业生产体系的主流、工业化食品生产体系成为百姓餐桌的主宰、钢筋水泥森林的城市成为人类主要寄居地高度相关。因而,解决食品安全危机不能单纯依靠事后监管,更为重要的是事前行动,而"食物社区重构"则是事前行动的现实践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制度层面的推进和人们的普遍参与,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工业化所带来的"化学农业"和"石油农业"。  相似文献   

15.
四川生态旅游农业模式及其可持续发展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生态旅游农业的特点和四川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优势和意义,归纳了四川生态旅游农业的几种模式,并对四川生态旅游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6.
我国龙头企业主导型农业集群技术创新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农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集群内外组织之间的合作有力于推动农业集群技术创新。从集群参与主体的角度,阐述了农业集群技术创新模式的三种类型,分别运用Stackelberg模型和Cournot模型对单龙头、多龙头企业主导型农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龙头企业主导型农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发展生态农业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根据河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业资源以及环境状况,提出了一些适宜河北省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镇江市在开展生态循环农业实践中形成的以沼气为纽带的资源利用、立体种养结合、节约型绿色农产品生产、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观光农业及种养加结合、农工贸一体化等6种发展模式,分析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对策和建议,为各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房山区石楼镇夏村循环农业发展示范点建设为例,以农业环境保护为核心,按照循环农业"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目标,采取源头预防、过程控制、终端治理相结合的技术手段,以耕地质量污染预警监控、生产实用技术应用和农田废弃物集中堆沤处理、大中型沼气站、有机肥加工厂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措施,构建以村为单位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实现资源利用高效化、生产过程规范化、产地环境清洁化、产品质量优质化,有效改善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本文分析了吉安市从构建支持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扶持机制、发展模式人手,探索实践发展循环农业的情况,并提出了发展循环农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