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的人疲劳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疲劳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易引发事故。目前对疲劳的测定多采用主观感觉测试法,仅对罗列症状做出“有”与“无”的判定,不能对症状的程度做出量化判断。笔者应用模糊数学中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原理,通过确定人的疲劳因素集及其评价集,构建了人疲劳的综合评价模型。制定了疲劳指标评估表,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实现了对疲劳的定量分析,对人的疲劳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进行了实例分析与计算,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较强的实用性,对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保护,对职业卫生工程、人机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高寒地区输水工程冬季安全运行进行客观评价,及时掌握工程实时运行状态,以北疆某输水工程渠首段为例,建立寒区输水工程冬季安全运行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同时采用集对分析法构建冬季安全运行评价模型;随后,通过计算多元联系数和减法集对势对各级指标进行不确定分析,以确定该输水工程的安全运行等级;最后,将计算结果与采用模糊评价法得出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采用集对分析法计算的结果与模糊评价法完全一致,属于较安全等级,与实际情况吻合,表明基于集对分析法的安全评价模型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此外,通过减法集对势的计算可以得出整个工程评价系统趋于同势,处于健康状态,发展趋势良好;而明渠的排冰设施指标风险性最大,处于病态,具有较大的脆弱性,是渠道冬季安全运行主要调控和维护的对象,需要对其进行加强防护。采用集对分析法评价可以为寒区输水工程冬季安全运行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能在安全管理体系的选择工作中做出最优决策,首次建立用于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影响企业选择安全管理体系的暂时的、长期的、定量的、定性的等13个指标.简述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集,将待选体系方案的指标因素转换为隶属矩阵,引入二元对比定权法确定定性指标的相对隶属度,从而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使用MATLAB 7.1工具进行计算,最后得出各体系方案基于影响因素的综合优越度.将评判模型应用于工程实例,阐述主要过程和分析结果,得出实例中待选体系方案的优越度分别为90.66%、53.42%和84.29%,从而确定最适合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模糊综合评判在露天矿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拉拉露天矿的安全管理现状进行综合评判.拉拉露天铜矿是一座国有大型露天矿山,其系统较复杂,需考虑因素也较多,安全评价具有多层次、多指标的特点.在充分调查拉拉露天矿危险、有害因素分布的情况下,建立其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权衡各种安全评价方法的优劣与适用场合,并结合拉拉露天铜矿目前的生产、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与本次安全评价的目的,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安全检查表法、模糊统计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各评价指标隶属度,运用模糊数学及其改进后的运算模型进行变换与合成,确定安全等级.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石化企业安全评价存在的模糊性和随机性特点,在建立涵盖安全管理、工艺过程、作业环境、人员素质、生产设备和安全教育等一级指标的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Visual Basic 6.0为开发工具,采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开发模糊综合评价系统平台,应用该平台对某顺丁橡胶生产装置安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其安全状况为"较好".该系统平台能实现对该类企业的综合评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飞行员疲劳是关系到飞行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对飞行员疲劳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有效防止因飞行疲劳引发的飞行事故.在分析飞行员疲劳的影响因素确定疲劳风险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通过主客观赋权法结合的综合赋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建立了飞行员疲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飞行员疲劳状况问卷调查结论,采用改进了的TOPSIS方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验证研究,结论表明各指标权重与问卷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采用安全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以事故致因理论进行系统安全分析,建立了电梯使用管理系统安全评价体系.应用AHP -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电梯使用管理系统的6级风险评估体系,确定电梯使用管理系统安全评价体系中各子系统及各指标的权重,再结合实际经验,根据安全规范构造各指标隶属度,进而根据评价集构造隶属函数,得到各指标对评价集的最终隶属度、模糊矩阵和综合评价结果,求得电梯使用管理系统安全状况的综合得分,进而划分安全评价等级,得到电梯使用管理系统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的原理、分析过程及应用特点。根据在役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罐式车辆(简称危化品罐车)的特点构建安全分级评价模型。该模型建立评价指标集和模糊评价集,利用方根法确定权重集,通过逐层的模糊运算建立综合评价集,最终实现整机的安全分级评价。通过工程实例应用认为该评价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证城市地下交通枢纽中人员财产的安全,有必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在多种评价方法中,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识别地下交通枢纽安全水平.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构建了地下多层交通枢纽多灾种安全等级的评估模型.进而,针对北京市西直门地下多层交通枢纽的多灾种安全进行了工程实例分析.在评价过程中,建立了适用于地下交通枢纽的火灾、炸弹和生化恐怖袭击、水灾、地震灾害等4种主要火害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获得了体系中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判断矩阵和指标权重得到了指标的隶属度,最终确定了该交通枢纽的灾害风险评价等级,从而验证了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地铁建设的高潮期,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具有建设周期短、地下条件复杂等特点,所以地铁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基于这一现状,首先以住建部颁布的《地铁施工安全评价标准》为依据,构建地铁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权重集;确定单个评判对象对备择集的隶属程度,得到单因素评价集;然后建立模糊综合评判集,对地铁施工安全进行评价;最后结合实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紧急情况下交通疏散速度,实现对疏散交通流的诱导,需要建立紧急情况下的交通流诱导模型。根据紧急情况下路网特性,提出路网脆弱性指标,并将其引入交通流诱导模型,对常态交通流诱导模型进行改进,得到基于路网脆弱性的紧急情况下交通疏散诱导模型,并用实测数据求解模型参数。分别用常态交通流诱导模型和文中的改进模型进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经过改进模型诱导之后,高流量和低流量路段相对减少,交通流在路网中的分布更均衡、达到系统最优的效果。对紧急情况下的交通流进行有效诱导,可提高疏散路网利用效率,加快应急交通疏散。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效率,缓解设备数量增长与监察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基于风险管理理论,提出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实施分类监管。在前期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2011年、2012年的试点应用情况,对风险评价体系的具体评价流程、结果及科学合理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类使用单位的数量依然占据近一半的数量,需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验证了风险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能够有效指导全国分类监管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针对其中的两两比较这一环节,由于专家的自身原因,做出的评价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该研究借用信息论的理论,将群组层次分析法(GAHP)中的两两比较的实际情况看作信源,将专家看做信道,将得出的判断矩阵看做信息,从而使因为专家的差异而导致的判断矩阵的误差转变为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失真;通过分析其失真与信源类型并且计算其中的平均失真度和率失真函数,从而针对基于率失真函数的群组层次分析法的修正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最后以某一使用层次分析法的鞭炮厂的评价作为实例,对于率失真函数在判断矩阵的修正中的准确性与可行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4.
对聚乙二醇(PEG)进行冷热循环处理时,其超分子结构会发生某种相变,从而改变宏观性质而具有特殊的蓄热调温性能。PEG的相变温度随聚合度变化而变化,在服装应用方面一般采用30~35℃,接近于体温的PEG。以PEG作为相变材料用不同方式添加到纺织材料上,可以使织物具有双向调温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分析侵财类案件的危害程度,以抢劫、抢夺和盗窃3种典型侵财类案件为例,利用ZS市2008—2014年的犯罪数据与统计年鉴数据,提取“发案时间”“发案地域”“选择时机”“选择处所”“选择对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职工月平均工资”7个特征,建立基于多种机器学习分类算法的侵财类案件危害程度预测模型,并进一步开展预测结果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算法性能最优,危害程度预测准确率达到了0.88;在抢劫案和抢夺案中,一般和重大的案件容易发生在繁华地带,特大案件容易发生在其他处所;侵财类案件倾向于在工作日的城区中发生,发生的危害程度大多为一般;提出的侵财类案件危害程度预测模型可为侵财类案件的风险评估及警务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绩效,构建基于循证方法的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预防体系。阐明施工现场安全循证预防(EBP)的定义、内涵、核心思想,梳理循证预防解决安全问题的思路,并且提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循证预防的流程框架。结果表明:针对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预防中的不足,循证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体现在理论和方法 2个层面;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循证预防体系分为循证诊断和循证干预2个阶段,具体包括安全检查表、框架表示法、荟萃(Meta)分析等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7.
基于STEAM的靠港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船舶排放控制区的设立,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以对城市影响显著的内河靠港船舶为研究对象,采用本土化的船舶交通排放估算模型(STEAM),结合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中的船舶轨迹信息、船舶档案数据库信息及调研信息,实现基于船舶活动的"自下而上"的排放清单编制。将上述研究成果应用于南京龙潭集装箱港区,得到2014年该港区船舶大气物排放量分别为PM103.452 9 t、PM2.52.762 3 t、NOx196.004 4 t、SOx2.896 6t、CO 20.624 5 t、HC 8.127 8 t以及CO212 554.289 5 t。与整个港区排放相比,靠港船舶是SOx和NOx排放的重要来源,占比分别达到70.76%和58.16%。基于排放特性分析提出靠港船舶减排路径。  相似文献   

18.
长江航行安全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输船舶规模大 ,载货量或载客量非常大 ,一旦发生海损事故 ,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损失都难以估算。笔者提出了运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通信设备 ,对长江航行船舶进行安全监控 ;针对船舶海事中 70 %是碰撞事故的事实 ,提出了长江船舶避碰预警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技术路线 ;长江航运各有关机构则应恪尽职守 ,确保船舶具有良好的适航性。这些新观念和新思路对减少长江海损事故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纳米材料对生物体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Einstein第一扩散公式和沉降公式,半定量、定量地说明纳米粒子沉降速度大约是微米粒子的千万分之一,更易悬浮在大气和溶液中,被生物体通过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所吸收;运用范德华力引起的相互作用势能公式,半定量地说明纳米粒子比微米粒子更容易吸附和团聚,通过大气中粒子转化、水体及土壤中的迁移传播等途径,由食物链富集到生物体内。可见,纳米粒子要比微米粒子的毒性更加严重,更能影响生物体的健康。同时,从纳米材料毒性影响因素对生物体的作用上看,纳米粒子也是严重影响着生物体的健康,给生物体带来极大的危害,并根据纳米材料的毒性研究结果为今后纳米技术的良性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网络视域下突发事件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发事件直接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关系到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网络视域,从旅游者感知角度,建立突发事件影响目的地形象的过程模型。根据突发事件网络传播的效应——信息爆炸效应和舆论聚合效应,将模型分解为对目的地形象的强化过程和反馈过程。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会加速目的地形象感知的过程并深化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内容,从而强化对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反馈过程导致目的地形象的调整。分析表明,网络视域下突发事件对目的地形象的影响更加显著。最后总结网络信息时代目的地遭遇突发事件时维护自身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