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河上游(甘肃段)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黄河上游甘肃段地区流域水污染和生态破坏现状,并分析了造成流域水质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原因,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提出了黄河上游地区水资源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监测是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监测事业发展,将生态环境监测纳入生态文明改革的大局统筹推进。"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改革持续深入,生态环境治理将向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转变,生态环境监测面临着全新的压力与挑战。因此,笔者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面向发展、服务公众、智慧监测、精准支撑"的原则,针对大气、地表水、土壤、地下水、生态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监测的重点目标任务,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河西走廊区移民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中部和南部贫困山区向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实施的开发性扶贫移民行动,缓解了贫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巨大矛盾冲突,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为贫困农民解决温饱创造了条件。但面对河西走廊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如何实施迁入区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甘肃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分析,以增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性与可能性的认识。当我省正处于环境与发展矛盾激化,但又必须兼顾协调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河西生态环境演变过程及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开发利用情况,针对各类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西生态保护和开发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石,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时期是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关键期和机遇期。文章在总结了辽宁省“十三五”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十四五”监测能力所面临的压力与问题,从大气、地表水、土壤、地下水、海洋等领域提出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重点,助力提升辽宁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甘肃自然生态基本状况及集水,节水农业发展现状。介绍了集水,节水农业的主要技术。分析了节水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集水,节水型生态农业是甘肃农村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结合当前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形势和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实际需求,讨论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十四五"发展思路,提出构建天-空-地一体的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网络,建立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业务体系和指标体系,实施三大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重大工程,更好地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兴化市的生态环境状况作分析。以2005年和2012年的影像图为数据源,经过图像预处理,通过解译与分类,得到该市2个时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对2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作对比,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减少明显,城镇、农村居民点和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突出。分别计算2个时期的生物丰度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并分析了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乡镇企业发展给农村带来了繁荣,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农村地区环境问题将成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乡镇企业能耗高,布局乱,技术设备落后,其产生的污染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控制乡镇企业污染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应从立法,行政,技术等方面入手,使乡镇企业走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同步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甘肃火电机组燃煤煤质特点,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几种常用脱硫工艺在甘肃地区应用的可行性,并就选择二氧化硫控制措施时应注意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Landsat 8卫星OLI遥感影像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美国2013年2月发射的Landsat 8卫星上运营性陆地成像仪OLI获取的太湖流域遥感影像数据,开展了其在大气能见度、蓝藻水华及建设用地等生态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研究表明,Landsat 8卫星向未来延续了Landsat系列的长时期对地观测能力,且观测性能有所优化,适合对区域能见度、湖泊蓝藻水华、生态系统格局等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反演和分析,是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遥感信息源。  相似文献   

13.
科学谋划“十四五”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工作,将生态环境监测纳入生态文明改革的大局统筹推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效。然而与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要求及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中国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仍存在差距。笔者深入研究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发展方向 ,并提出相应建议。针对空气、地表水、土壤、生态、声等要素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分别提出网络布局及点位优化的原则,强调应通过理顺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运行机制、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规标准体系、加强监测新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强化监测装备自主研发等方式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相关保障。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嘉峪关市生态环境的演化趋势,分析了嘉峪关市农村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嘉峪关市农村实施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及措施,并对嘉峪关市实施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沙尘暴是甘肃近年来的主要灾害天气之一.文章主要从空间分布、季节、年际变化上分析了甘肃沙尘暴的发生特征、沙尘暴产生的自然及人为原因,最后就甘肃主要生态系统的环境整治、沙尘暴治理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文中就水登县生态环境存在主要问题,生态环境退化造成的后果与危害进行了阐述,并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安全已被提到了战略高度,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排头兵,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对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实施采集、获取、传输、分析和管理,实现对生态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的理解与感知,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网络安全一旦遭到破坏,会导致监测数据“真、准、全”无法得到保障,甚至会危害生态环境安全,引发国家安全危机。以江苏省驻市生态环境监测领域为例,阐述了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网络安全管理对于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实际意义以及现状机遇,并提出了明确网络安全战略地位,提升责任意识,完善网络安全管理要求和工作机制,强化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以及深化沟通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十五”期间甘肃火电发展及污染分析,选择出适合甘肃火电的脱硫、脱氮工艺,同时提出火电厂减少排放SO2、NOx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十四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将会迎来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绿色发展与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将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亟需强化支撑、引领、服务作用。文章对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从环境质量状况、生态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网络等方面将粤港澳大湾区与东京、纽约、旧金山三大世界级湾区进行系统比较,对标查找差距与不足,并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生态环境监测区域布局、现代感知网络、智慧应用与"美丽湾区"综合评价、联合监测与信息发布、产学研用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水体、湿地、森林、动植物等生态要素遭到破坏的程度论述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情况,提出了生态危机的观点,认为生态环境应该下大力气整治,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