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依据其旅游开发价值、遗产影响力、遗产开发潜力、生态敏感度和旅游开发条件5个因子评价进行定量评价,苏州"非遗"整体表现出较高的开发价值和潜力。对苏州旅游市场的调研表明,游客对"非遗"的认知度是较高的,"非遗"旅游产品对游客有吸引力,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应在已形成的类型化开发模式基础上,通过强化创意体验、丰富产品形态、进行多样化的产品组合推进"非遗"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PASW Statistics18.0软件分析了来桂游客对非遗旅游产品的偏好、非遗旅游开发的态度等。结果表明:1游客最感兴趣的非遗类型是传统音乐和舞蹈类,对曲艺和传统戏剧类最不感兴趣;2游客最喜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依次是非遗主题公园、民俗活动体验,对非遗博物馆和非遗餐饮消费兴趣较低;3游客基本认同非遗保护重要性,对非遗旅游开发基本持赞同态度,认为非遗旅游开发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科学规划、公众参与不足和政府重视不够等。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PASW Statistics18.0软件分析了来桂游客对非遗旅游产品的偏好、非遗旅游开发的态度等。结果表明:1游客最感兴趣的非遗类型是传统音乐和舞蹈类,对曲艺和传统戏剧类最不感兴趣;2游客最喜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依次是非遗主题公园、民俗活动体验,对非遗博物馆和非遗餐饮消费兴趣较低;3游客基本认同非遗保护重要性,对非遗旅游开发基本持赞同态度,认为非遗旅游开发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科学规划、公众参与不足和政府重视不够等。  相似文献   

4.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市场不断升温的形势下,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应以游客需求为中心,依据游客消费行为规律和非遗旅游资源自身的文化价值优势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并对游客的消费行为进行积极引导。以环塔里木盆地的国内游客为研究对象,从游客的人口学特征、消费活动特征角度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游客消费行为,表现出25—40岁的游客更倾向于自助游,消费支出随着收入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并以重庆市黄水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构建并验证了休闲避暑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及忠诚度关系模型。研究发现:①潜在变量核心服务、基础服务、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对满意度均呈正向影响,旅游者选择黄水作为休闲避暑目的地主要是因为当地凉爽的气候和舒适怡人的自然环境;②游客满意度与忠诚度之间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满意度越高,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忠诚度也越高;③游客的旅游忠诚度表现为积极推荐、重复游览,休闲避暑度假目的地游客的忠诚度更倾向于积极推荐;④游客满意度与旅游期望不存在显著负相关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市黄水镇开发休闲避暑度假目的地的管理和营销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文创旅游目的地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但学术界从游客角度出发探讨文创旅游目的地的相关研究较少。在文化创意旅游街区情境下,基于MTE理论,以游客为研究对象,以旅游体验、记忆为中介变量,实证分析了游客参与对重游意愿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游客参与对旅游体验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旅游体验对记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记忆对重游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旅游体验在游客参与和记忆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记忆在旅游体验和重游意愿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①在保持文化原真性基础上,开发兼具学习、娱乐、审美等特点于一体的互动性参与型产品。②加快景区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增强系统的独特性与趣味性。③设计兼具文化特色和创意精神的代表性纪念品。  相似文献   

7.
游客市场细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了解游客需求是旅游产品规划、开发和市场营销的前提,把握客源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进行市场细分。旅游企业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采用不同的营销手段,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游客拥有更好的旅游经历。根据四川省旅游游客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游客市场分为6类:康乐型游客、享乐型游客、规矩型游客、消极型游客、商务型游客和求知型游客。在此基础上,分析了6类游客的人口特征及其市场营销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1999—2008年青海省国内游客调查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10年的青海旅游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青海省国内游客的构成和特征,试图揭示青海旅游市场的现状。结论显示,虽然整体上青海国内游客数量持续增长,但仍存在省外游客吸引力弱、游客平均停留天数少、旅游设施差、服务质量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青海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旅游资源开发及市场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多年的屯垦旅游开发过程中,以博物馆为载体的屯垦旅游产品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开发模式。以屯垦博物馆作为研究对象,回顾了国内外游客感知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分析屯垦博物馆游客感知的影响因素入手,构建了评价屯垦博物馆游客感知的多层次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萃取出4个屯垦博物馆游客感知评价因子——文化性、有形性、交流性、便利性,可识别出屯垦博物馆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屯垦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保护和利用好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诉求。基于游客体验需求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活化对维系自然界生态平衡和传承民族文化意义重大。以云南省普洱市为例,调研了当地古茶园遗产地,并对游客进行了访谈,通过Nvivo 11软件对访谈文本进行扎根编码分析,游客满意的旅游项目和游客预期体验一一对应。结果发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活化最根本立足点在于游客体验,包括知识、娱乐、情感、功能、人际导向等5种类型。基于此,提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活化可开发科普体验、休闲体验、情感体验、康养体验、交流体验等5类项目,同时考虑游客、开发者、政府、社区居民等多主体进行针对性的生态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1.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地文化风情的具象和载体,是旅游地的重要吸引物,也是游客"must-do"的旅游活动,是游客旅游过程与心境的表征,对旅游地和游客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立足游客视角,分析旅游纪念品的形式、功能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从历史和现代等多个维度解析旅游纪念品的意义,构建了一个包含符号、身份、占有和理解为主要内容的旅游纪念品四维意义模型,该模型对旅游业管理和旅游纪念品开发具有概念性诊断和工具性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与京、沪、穗及一些旅游大省相比,天津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调查结果表明,外地游客对天津旅游景点的层次和文化娱乐场所的档次不满,从而制约了来津游客数量的增加。实际上,天津的山水风光、文化古迹虽欠缺一些,但是这并不等于天津没有旅游资源。从山水风光、文化古迹来说,天津有盘山、长城,清东陵;从社会文化景观来讲,天津有各类博物馆与众多名人故居。然而,为什么这么多宝贵的旅游资源没有充分开发利用好呢?首先是宣传不够,其次是利用开发不够。想办法盘活旅游资源,让其闪光发亮,是天津旅游界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同质化发展问题明显。以甘肃会宁县乡村旅游为例,在对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查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对游客的乡村旅游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67. 4%的游客愿意去会宁县乡村旅游。教育程度、旅游频率、可支配收入、网络信息、亲朋好友、企业宣传、餐饮服务、住宿服务、交通条件、卫生条件和景点环境与游客乡村旅游意愿呈正相关;旅游经验、产品价格与游客乡村旅游意愿呈负相关。在问卷调查和相关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特色旅游购物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据统计,目前旅游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购物消费已占游客旅游总支出的60%以上.从国内主要旅游城市来看,在旅游购物发展水平较高的北京、上海两地,旅游购物消费已占游客旅游总支出的40%左右,而广州则明显滞后,只占20%.据近年来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的学生在广州所有旅游购物定点商店和部分标志性购物中心所做的持续性旅游购物问卷调查显示,来广州的游客中,有34.1%未能如愿购物,其中外国游客的购物比例更低,只有50%实现购物计划.   ……  相似文献   

15.
采取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对苏州市陆巷村多维空间的生产和多元主体认同倾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陆巷村的物理空间中,资本有助于促进景观空间和服务空间的形成,社会空间呈现出社区联结弱化和开发主体繁杂化的特点,文化空间出现功能多样化的复合型文化空间;针对陆巷村的空间生产,开发者、部分游客和参与旅游开发的居民表现出结构主义认同倾向,部分游客和未参与旅游开发的居民表现出人本主义认同倾向。有效引导居民参与旅游开发,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协调多元主体间的社会关系,是提高陆巷村旅游开发活力和保持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不同旅游动机所表现出的市场特征差异性,对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以及促进旅游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市场抽样调查方法,分析苏州市入境旅游者5种旅游动机的旅游细分市场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一是不同旅游动机的游客群体对苏州感知形象差异明显;二是不同旅游动机在旅游信息渠道、出游方式、停留时间和旅游消费等4个方面的旅游行为存在一定差异。最后根据差异性提出科学合理的旅游市场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不同旅游动机所表现出的市场特征差异性,对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以及促进旅游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市场抽样调查方法,分析苏州市入境旅游者5种旅游动机的旅游细分市场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一是不同旅游动机的游客群体对苏州感知形象差异明显;二是不同旅游动机在旅游信息渠道、出游方式、停留时间和旅游消费等4个方面的旅游行为存在一定差异。最后根据差异性提出科学合理的旅游市场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深圳大芬油画村为案例地,基于游客网络评论文本数据,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的融合效果。结果表明,文化创意旅游对很多游客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游客偏好的文化创意旅游吸引物主要包括艺术产品、艺术氛围、艺术展览和艺术休闲;游客在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旅游活动以观光休闲、购物旅游和学习参观三种旅游活动类型为主;旅游环境、交通便捷程度、景观创意度、旅游商品购物和旅游基础设施是游客最关注的五大文化创意旅游体验要素;游客对文化创意旅游高度认可,但商业化气息重、艺术产品文化创意不足等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旅游发展中面临的共同性问题。据此,提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的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安全感影响游客制定出游决策。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其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社会与自然环境使游客对旅游安全尤为关注。以北疆旅游线路"天—吐—喀—伊"线为例,以进疆游客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安全感知相关数据。结果表明:①进疆游客的旅游安全意识较高,极少部分游客不重视旅游安全。②影响游客安全感知的因素主要是治安状况、旅游活动安全管理、旅游服务设施安全、商品与信息情况、目的地基础保障。③游客对新疆旅游安全感知状况为:治安状况安全感知最好,目的地基础保障安全感知最差。④旅游安全感知在游客年龄上无显著差异,但性别、教育程度、职业、薪资、来疆次数在游客旅游安全感知上有显著差异,且薪资与进疆次数对游客的旅游安全感知显著相关。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加强对外宣传和构建和谐安全的旅游环境两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游客旅游安全感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我国的入境旅游特别是周边国家的旅华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韩国作为我国最大的客源国,研究其旅华客源市场状况,对于将我国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出境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韩国旅华客源市场发展历程入手,从市场规模、旅游消费支出、旅游目的及活动、游客构成情况、访问目的地、游客访问季节分布等多个方面分析了韩国旅华客源市场的发展现状.在对我国旅华游客旅游评价的基础上,针对韩国旅华市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4P市场营销组合、基于旅游6要素发展措施的市场开发战略策划,以期为韩国及其他客源国(地区)旅游市场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