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启 《环境》1995,(12):14-14
科学家们为改善维持生命之水的质量,绞尽了脑汁,现在人们已不在水中营养物质多寡上做文章,而是把目光移向了一个全新的概念——纯水。纯水即“太空水”,它是运用当代高科技成果的结晶——逆渗透方法制造出来的高品质水。因该项技术最早作为美国宇航局“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的一部分,在太空舱里,把宇航员的尿液及其他废弃水回收起来,通过逆渗透纯水机将其处理为纯水,再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2.
第二讲电渗析制纯水纯水是指将水中各种杂质基本去除干净的水。它的用途很广泛。医院里打针和输液用的水,制药工业用水都必须是纯水,不用纯水就可能发生医疗事故。电力工业锅炉用水也要求纯净,否则会使锅炉结垢,严重时还可能发生爆炸。电子工业要用纯水冲洗非常精密的电子器件,水质如不纯,就会使大批电子器件报废。科研、化验以及化学试剂制造等各行各业都或多或少地需用纯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用纯水的部门会越来越多,对纯水质量和数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3.
以大肠杆菌噬菌体T4作为模式病毒,研究了蛋白酶对病毒的灭活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蛋白酶灭活病毒的效果明显. 适宜条件下,67.5u/mL的蛋白酶K处理1h对纯水中病毒(6.2×105PFU/L)和生活污水中病毒(7.2×105PFU/L)灭活率分别达到了99.4%和49.4%,处理3h的灭活率分别是>99.9%和81.1%;工业蛋白酶1398在75.0u/mL酶浓度下处理1h对纯水水中病毒(1.7×105 PFU/L)灭活率达到74.4%.pH和温度对病毒灭活效果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实验表明,即使病毒剂量低到一个感染性病毒也可使人感染,并可在人群间造成传播。因此,水环境的病毒污染深为人们关切。 水中的致病性病毒主要来自人和动物的排泄物及医院废水。目前已从各种水体中检测出120多种危及人类健康的肠道病毒和其它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用最灵敏的方法试验,在100—1000L饮用水中应不含病毒。因此,病毒的浓缩技术是监测水中病毒的前提。 现在国内外使用的浓缩技术方法很多,但都不甚理想。我们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回收自来水和污水厂出水中实验性污染的病毒,以便选择具有快速、简便、适用性广泛、浓缩水样体积大和回收病毒效率高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徐州有色金属合金厂研制成功的碱性精炼法,开辟了工业化处理废铅的新路.这项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再生铅行业的一项空白,而且在国际上居先进水平,它与国内普遍采用的电解工艺相比,具有高效,节能,污染轻等优点,其能耗和生产周期分别为电解工艺的1/10和1/5.该厂用这种工艺生产,可以将4.6万吨的废铅熔成3.5万吨的精铅和合金铅.以此计算,可节煤 6000吨,节电 500万千瓦时,还可节约大量的铜,锑等金属,综合利用效果显著.该厂用这种工艺生产出的30多个铅系  相似文献   

6.
<正> 病毒作为水环境的一类污染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我国也开始注意病毒的监测工作。监测水中病毒最通用的方法分三步:浓缩、分离和鉴定。病毒浓缩的目的在于达到实验室可检出的水平。病毒的分离和鉴定技术与病毒学其他领域所用的技术相似,即把浓缩所得到的浓缩物接种于细胞上分离病毒,再用特异的抗血清或其它特殊的方法如核酸杂交技术等鉴定所分离的病毒。现在用于浓缩水中病毒的方法很多,但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方法。从选择浓缩水中  相似文献   

7.
滑石粉-硅藻土技术浓缩水中病毒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监测水中的病毒是研究水病毒的基础,包括病毒的浓缩、分离培养和鉴定三个部分,从水中浓缩病毒的技术,国外已有许多报道,但上述方法都不够理想,有的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有的操作烦琐费时费力,还有的浓缩水样极少。 我们参考了S. A. Sattar的工作,用国产设备和材料建立了适合于一般实验室条件开展水病毒研究的滑石粉-硅藻土浓缩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报告我们的研究结果并作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8.
油田采出水中溶解性气体的腐蚀与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田采出水中含有H2S,CO2和O2等溶解性气体,是造成采出水及注水系统管道腐蚀的重要因素.在此对溶解气体的腐蚀机理及防护措施进行介绍,现行控制油田采出水中溶解性气体腐蚀的方法主要是化学方法,包括污水缓蚀技术和污水水质改性技术,化学方法效果明显但也有其缺点.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油田采出水中溶解气体的去除工艺,通过对电解、脱气膜、超重力和气提工艺进行分析,发现气提工艺是去除油田采出水中溶解性气体的一种可行工艺.  相似文献   

9.
东海沉积物间隙水中磷酸盐的转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东海沉积物间隙水中磷酸盐产生与转移机制,用“扩散-平流-反应”模式对东海间隙水中溶解磷酸盐的垂直分布作了解释,其理论模式与实际情况一致,即在东海沉积物中有机磷的分解和间隙水中磷酸盐的吸附是普遍存在的,其反应均为一级动力学特征,有机磷的分解速率常数B柱为0.00231.a-1,E柱为0.00171.a-1,在沉积物-水界面用以分解从沉积物溶出的活性磷浓度B柱为1.33m mol/gm,E柱为5.54m mol/gm,B、E柱基本无磷酸盐的沉淀反应,D、G柱的磷酸盐有一定的沉淀作用,而C、F柱的沉淀作用是非常迅速的,沉淀达平衡时,问隙水中磷酸盐浓度C柱为9.0μmol/L,F柱为3.9μ mol/L。  相似文献   

10.
《环境导报》2003,(5):8-9
链接黑板报就是老虎的﹃老虎灶﹄“超短周期木本无污染造纸法”技术是应用1~2年生的杨树原料,生产出高质量的新闻纸、胶印书刊纸、铜版原纸等中高档用纸,而且无污染。权威部门提供的检测资料表明,应用此法造纸,较之传统工艺,碱化物用量仅为3%,溶于水的不及2%;工序中的过氧化氢属于无氯漂白,排出的造纸废水pH值为6到7.9,属于中性,可用于土地灌溉,经厌氧和好氧处理后,可直接排入江河;使用该技术每吨纸用水仅需30立方米,为国家标准的1/10。造纸产生的“黑液”是造纸制浆业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封闭式循环水解制浆法”技术克服了传统制浆工艺…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气化厂酚回收工艺装置是从原民主德国引进的,本装置采用了原民德已应用多年的脱酚工艺技术,在转盘萃取里用二异丙基醚作为萃取剂,将酚水中的酚类物质萃取出来,再通过精馏将二异丙基醚和酚水分离,回收出酚,二异丙基醚循环使用.装置的生产能力为68700kg/h处理酚水量.  相似文献   

12.
城市污水中人类星状病毒的检测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星状病毒是典型的水媒病毒,可引起腹泻等疾病. 为了明确污水中人类星状病毒的分布及去除规律,利用常规PCR和定量PCR方法对西安市3个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和出水进行了为期1 a的监测;采用特异性引物,确立了人类星状病毒在环境水体中的定性PCR和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方法. 结果表明,人类星状病毒在进水和未消毒二级出水中呈较高的阳性率,分别为91.5%和36.6%. 经过核苷酸测序鉴定,人类星状病毒的主要血清型为HAst V-1和HAst V-4. 人类星状病毒在进水和未消毒二级出水中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47×104和1.03×103 copies/mL,污水处理厂对人类星状病毒的去除率为93.15%. 污水处理厂进水中人类星状病毒浓度呈季节性变化,春季和冬季较高,夏季和秋季较低,这一分布规律与该地区历年人类星状病毒的流行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13.
前言 石油蛋白作为开辟食物和饲料来源的新途径,已引起各界的重视,在制造石油蛋白工艺过程中排出的废水,有培养工段发酵缶的冷却和洗涤水及离心工段的分离水等,用正烷烃作为碳源制造酵母时,仅生产1吨酵  相似文献   

14.
焦化废水采用纳滤工艺进行深度处理会产生大量高浓度的含氟纳滤浓水.针对高氟离子的纳滤浓水,对比考察了Ca(OH)2和CaCl2两种钙盐在焦化纳滤浓水中的除氟效果.研究了Ca(OH)2和CaCl2除氟药剂投加量,合适的pH值,以及纳滤浓水中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对除氟的干扰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CaCl2可将F-降至10 mg/L以下,最佳条件为初始pH调至10.0,CaCl2投加量为6 000 mg/L,出水pH呈弱碱性,出水中的氟离子低于10 mg/L,达到国家规定的废水排放标准,且采用工艺简便,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5.
海藻酸钠固定化包埋微生物处理有机微污染源水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以黄浦江水为处理源水 ,将筛选出的菌种用海藻酸钠为载体进行固定化包埋 ;对间歇式处理体系中菌体浓度 ,处理温度以及起始 TOC浓度对有机物降解效果的影响进行实验 .结果表明 ,菌体浓度为 1g/L~2g/L,处理温度为 20℃时 ,包埋颗粒性状保持较好 ,对源水中起始浓度在 10mg/L~15mg/L之间的 TOC具有20%~30%的降解率 ;温度升高 ,明显缩短颗粒使用寿命 ;而菌体浓度增加对处理效果没有增强作用 .另外 ,以菌 TD2和 TD4包埋颗粒为例 ,测试发现经 48h处理 ,其对源水中浓度为53.4μg/L酚具有 90%左右的降解率 .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总结了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反渗透产水的有机物浓度水平、组成特征和污染来源,分析了其利用途径和风险,探讨了反渗透产水超高标准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与常规水源相比,再生水反渗透产水中有机物的浓度升高(可高达500~1000μg-C/L)、种类增加(超过百种).产水中药物和个人护理品、工业化合物、内分泌干扰物和氧化副产物等多有检出(10-3~2.5μg/L),应关注其长期暴露的健康风险.反渗透产水中占有机碳比例70%的有机物组分及其特征尚未完全掌握,亟需开展系统研究.新兴自由基氧化技术、新型光源利用技术等是反渗透产水超高标准处理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1.前言所谓“清洁工艺”是通过合理利用资源、能源,把污染消除在生产工艺中的低废、无废技术,其内容包括生产工艺改造,使用少害、无害原料代替有毒、有害原料,采用高效、少废装置,采用循环技术及合理利用生产中的废料等。西方工业国家在六十年代饱尝了工业污染之苦,七十年代初他们体会到开发低废、无废技术,设计出既可以节省能源、资源,又可以消除污染的清洁工艺。比起在排污口治理的常规工艺,在经济与环境上都更为有利,随着能源危机的加  相似文献   

18.
在工业盐酸生产过程中,含酸废水及酸雾是主要的污染.本人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在原生产装置不受任何影响的情况下,以节能降耗为目的的综合治理工艺,供同行业人士参考.1.方案的初步设计1.1 工艺概况盐酸是氯化氢水溶液,工业上把氯化氢气体与水经传质设备制取合乎需要的产品.含酸废水的来源,也就是在传质设备中未被吸收掉的氯化氢气体,再经水流泵抽出排放.如合成法生产盐酸,按工艺要求控制水  相似文献   

19.
以国家节水企业评价标准与其他类似节水指标为指导,结合芯片制造产业特征与台湾同类企业评价标准,总结提出针对芯片制造产业的节水评价指标.设计指标从总体用水,主要生产单元以及主要辅助单元三方面考察企业用水情况,其中主要生产单元用水作为重要考察对象,包括纯水制造单元和芯片制造线的清洗水回收.运用该指标对现有浦东典型企业用水状况...  相似文献   

20.
熊志刚 《环境与开发》2001,16(3):48-48,50
水体受到污染 ,不仅妨碍工农业生产 ,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还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的健康 .现在水环境必须治理 ,污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排放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本文简要介绍了废水处理的三种主要方法 .1 物理处理法是指对废水中含有的一些不溶性悬浮物、油或飘浮物 ,利用机械力或其他物理作用将其从水中分离出去 ,在分离过程中不改变其性质 ,但达到了废水处理净化的目的 .如重力分离、离心分离、筛滤、截留、蒸发、结晶等都是物理处理方法 .1.1 重力分离法它是利用重力作用把悬浮物与水分离开 ,由于废水中的悬浮物密度与废水密度不同 ,从而所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