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阐述了水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我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实现我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 ,阐述了水资源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并分析了我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 ,作者提出了实现我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水资源(Urban Water Resources)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回顾了我国过去四个阶段的水战略,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并讨论了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内涵以及实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战略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1发展海水淡化提高天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天津市是海滨城市,具有临海天然优势,拥有丰富的海水资源,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开始了海水利用的尝试,海水利用科研与实践位居全国前列。现已具备了规模化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有效替代淡水资源的条件。 国务院在对天津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指出:“要从城市水资源匮乏的实际出发,坚持节流、开源、保护并重的原则,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海水淡化等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要继续把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海水资源利用率、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努力构建节水型社会。促进天津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水资源环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水资源问题的探讨,尝试利用水资源环境的观点透视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水资源问题的严峻性,结合中西部地区水资源环境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保护水资源可持续空间、对受损水资源环境生态恢复与治理、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等技术性能措施和实行生态环境可持续优先原则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政策性对策。  相似文献   

6.
济南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系统分析法并结合济南市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济南市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分3个层次、9个方面,24个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对指标数据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并用综合指数法,以青岛市为评价参考标准,对2001~2007年济南市城市水资源可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济南市2001~2007年均未进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阶段。提出了济南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于城市生活而言,做好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分析,能够为保证城市生活质量,推动城市生活发展带来重要帮助。本文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在文中从"水量供应限制"、"水质分类供应"、"供水体系优化"和"节水观念教育"四个方面,对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工作的开展予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我国华北某半干旱地区为例,通过对水资源开采利用现状进行分析,从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入手,系统探讨了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各种原因,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济南市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济南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采用模糊隶属函数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对2001-2007年济南市城市水资源可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最后提出了济南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类型划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 ,分析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征 ,构建了评价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从水资源现状、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压力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4个方面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按照此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对我国 31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 ,然后按照评价结果将其分为高发展组、较高发展组、中等发展组、较低发展组和低发展组 5个类型 .从空间分布上看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基本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的趋势 .从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看 ,除了水资源禀赋外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成为制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从评价中还发现 ,水资源禀赋同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一定的反相关关系 .  相似文献   

11.
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原则,紧密结合哈尔滨市水资源具体特点,通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评价,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中远期各阶段进行需水预测,对水环境治理、城市供水、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等方面进行规划,提出哈尔滨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对策,强调了水资源的节...  相似文献   

12.
工厂中水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总量的增加,在一定时期内城市用水的需求量还将增加。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有限的、相对紧缺水资源,保障和支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课题。本文着重介绍电子工厂利用中水系统回收并处理废水再利用,以达到节俭水资源,给工厂带来直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林俊宏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2):155-160,164
水不仅是人类生存之本。而且支撑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水资源数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资源质量等方面对2001年-2007年厦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虽然厦门市在节水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厦门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而且水环境质量也有待改善。最后针对厦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开源、节流、保质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松嫩盆地水资源分布特征、开发潜力及21世纪用水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国土规划和综合开发重点地区的松嫩盆地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加上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已经产生了许多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松嫩盆地各项经济建设发展的制约因素。为了实现松嫩盆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论文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研究目的,首先分析了松嫩盆地水资源的分布特征;然后在统计现有利用量和预报未来需水量的基础上,得出水资源的开发潜力;最后提出了松嫩盆地水资源在21世纪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分析我省的水资源状况和时空分布特点入手,剖析我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并重点探讨了我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和总原则,最后指出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两大对策;合理配置水资源和使用可更新水资源对策。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对策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环境与发展的角度系统分析了深圳市当前水资源利用状况以及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所引起的水资源短缺特征,对深圳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和今后15年内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调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对长春市水资源概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长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水资源优化配置、建立水市场机制、加强节约用水、发展污水回收再利用等近远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汉江流域地区水资源紧缺矛盾日益突出,从汉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促进汉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从而加强水资源管理,保障汉江流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维华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10):600-602
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过程中,上下游各地区间以及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严重制约着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该文从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实际问题出发,针对这些利益冲突问题,提出了建立在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与冲突分析理论基础上的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的理论框架,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的协同工作平台的新思路。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一种革新,它以集成管理为指导思想,冲突管理为手段,以解决传统流域水资源管理很难解决的各种冲突问题。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春协同工作平台,是缓解上下游各地区间以及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实现流域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唯一题。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及其协同工作平台,是缓解上下游各地区间以及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实现流域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唯一途径,它的实施与推广必将提高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效率,推动我国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发展过程,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20.
水是生命之源,是我国工农业以及国民经济得以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水资源丰富,但是可供人们生产生活利用的水资源相当缺乏,尤其是近年来水环境管理中存在种种问题,大大减少了可供我们利用的资源。由此可见,加强水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应当把工作重心放到研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举措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