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种南方土壤的硫酸根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我们研究了南方五种不同母质类型土壤的硫酸盐吸附,并确定这些土壤的吸附能力及描述硫酸盐吸附的吸附方程。 吸附能力以赤砂土为最高,其次为第四纪红土及黄泥土,而油砂土及灰棕紫泥土较低。 本实验比较了各土壤的五种离子吸附方程,Freundlich,Tcmkin、直线方程、二种指数方程。重庆郊区的油砂土及灰棕紫泥土以Temkin方程为最佳,贵州黄泥土及广西赤砂土拟合Freundlich方程,广西第四纪红土拟合直线方程。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壬基酚在土壤中的吸附迁移规律,分别采用振荡平衡法和柱淋溶法研究了壬基酚在南京黄棕壤、江西红壤、常熟乌栅土、太湖水稻土、东北黑土5种不同土壤中的吸附特性、移动特性,并通过比较其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来分析壬基酚在土壤中吸附和淋溶性的影响因素。吸附试验表明,壬基酚在南京黄棕壤、江西红壤、常熟乌栅土、太湖水稻土、东北黑土中的吸附性均较符合Freundlich方程,Kd值分别为18.89、26.64、44.15、47.49、69.92;吸附性大小次序为:南京黄棕壤江西红壤常熟乌栅土太湖水稻土东北黑土;以有机碳含量表示的土壤吸附常数KOC在2 534.50~4 860.65之间;影响壬基酚土壤吸附性的主要因素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吸附增强;壬基酚在5种土壤中的吸附自由能为-21.02~-19.77 k J·mol~(-1),表明吸附机理主要是物理吸附。土柱试验表明,壬基酚在土壤中具有难淋溶性质,壬基酚在5种供试土壤的1~3 cm深度的淋溶滞留量最大;影响其在土壤中淋溶性的主要因素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吸附试验相一致。壬基酚在土壤中易吸附难淋溶,移动性弱的特点对地表土壤层具有潜在的污染风险,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南方高产茶园土壤养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南方高产获园土壤养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产茶园土壤表层碱解N100.3mg/kg、全N1.38g/kg.有机质31.0g/kg,均按丰富;茶叶产量与上壤碱解N呈显著正相关.由于重施磷肥,磷素在土壤中趋于积累.土壤表层全磷含量比相应的荒地土壤平均高0.47g/kg.由于少施钾肥.老茶园土壤比荒地土壤全钾含量明显下降,下降率最高达30.25%,平均达25.60%.高产茶园土壤具有独特的熟化层(20-40cm).红壤茶园土壤肥力最高,赤红壤和砖红壤茶园相近.根据研究结果,建议采用‘控氮、降磷、增钾”的施肥原则.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振荡平衡法和土柱淋溶法分析了青霉素钠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5℃以下,3种供试土壤对青霉素钠的吸附特性能用Freundlic模型进行较好的拟合,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和东北黑土的吸附常数KF分别为30.73、39.26和64.58 m L·g-1。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表明土壤黏粒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吸附青霉素钠的主要因素。供试土壤对青霉素钠的吸附自由能变化值均40 k J·mol-1,该吸附过程主要属于物理吸附,吸附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东北黑土、太湖水稻土和江西红壤。土柱淋溶试验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黏粒含量亦是影响淋溶过程的主要因素,青霉素钠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能力较弱,3种土壤淋溶性能由大到小依次为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和东北黑土。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三组不同粘土矿物组成的耕作土壤钾素的交换特性,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的钾交换选择性系数(K_c)与交换性钾比率(EPR)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变化于-0.86至-0.95之间,且K_c因EPR的增加而趋于恒值。以伊利石、蛭石占优势的第一组土壤和以伊利石为主、高岭石为次的第二组土壤的K_c趋于恒值时的EPR明显高于以高岭石为主、伊利石为次的第三组土壤。三组土壤的钾吸附比率(PAR)与EPR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变化于0.94至0.98之间。土壤钾交换选择性的强弱因粘土矿物组成、粘粒含量和初始交换性钾饱和度的不同而表现出如下趋势:第一组土壤>第二组土壤>第三组土壤。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毒草胺在土壤中的迁移特性,分别利用振荡平衡法和土柱淋溶法测定了毒草胺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并讨论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毒草胺在3种供试土壤上的吸附特性能较好地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拟合,吸附常数Kd为0.34—2.96 mg1-.nL.nkg-1,很难被土壤吸附,吸附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毒草胺在土壤中具有较强的淋溶性,淋溶速率: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东北黑土,淋溶性强弱与毒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性以及土壤粒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8.
噻虫嗪在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振荡平衡法、土壤薄层层析法和土柱淋溶法研究了噻虫嗪在砂土、粉砂壤土和砂姜黑土等3种不同理化性质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探讨了农药的吸附与淋溶特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以及剂型对农药淋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噻虫嗪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Kd值分别为砂土1.25、粉砂壤土2.95、砂姜黑土5.10,其大小顺序与Koc值一致.黏粒含量是影响噻虫嗪在土壤中吸附性的最主要因素,有机质含量为次要因素.土壤薄层层析实验和土柱淋溶实验均表明噻虫嗪在3种土壤中的淋溶速率顺序为砂土粉砂壤土砂姜黑土,且油悬浮剂、水悬浮剂淋溶量较高,水分散粒剂次之,颗粒剂最低.噻虫嗪存在对地下水污染的潜在风险,特别是在黏粒和有机质含量低的环境下使用时,其风险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丁噻隆在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利用振荡平衡法和土柱淋溶法研究了丁噻隆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丁噻隆在5种供试土壤中的吸附特性能较好地用线性模型拟合,吸附能力顺序为:东北黑土>太湖水稻土>江西红壤>南京黄棕壤>陕西潮土,吸附常数Kd为0.19~2.87 mL.g-1,吸附性能较差。丁噻隆在3种典型土壤中的淋溶试验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淋溶性,淋溶速率为: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东北黑土。影响丁噻隆吸附和淋溶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0.
吴文铸  郭敏  孔德洋  石利利  许静  单正军 《环境化学》2012,31(11):1730-1735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噻虫胺在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特性、移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噻虫胺在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与东北黑土中的吸附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Kd值分别为0.49、1.99和4.42,Kd值大小次序依次为: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东北黑土.影响噻虫胺土壤吸附性的主要因素为土壤有机质.薄层层析试验显示,当溶剂展开至12.0 cm处,噻虫胺在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和东北黑土中最远移至10—12 cm、8—10 cm、4—6 cm处.土柱试验表明噻虫胺在红壤淋出液中质量分数为56.04%,太湖水稻土和东北黑土中的噻虫胺最远已移至20.0—25.0 cm和15.0—20.0 cm处.影响噻虫胺在土壤中吸附性和移动性的主要因素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噻虫胺存在对地下水污染的潜在风险性,特别是在红壤环境下使用噻虫胺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模拟酸雨对泉州市区大气降尘重金属的淋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泉州市区受污染的大气降尘为研究对象,开展大气降尘中重金属(Cu,Pb,Cr,Cd,Zn,Mn,Fe,Ni,V,As,Co)在不同酸度(pH=2.5、3.5、4.5、5.6)酸雨淋溶下的溶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降尘样品本身的中和作用,淋出液的pH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并最终接近淋溶液原始pH.在模拟酸雨作用下,污染降尘中不同重金属呈现不同的溶出规律,金属Cu、Pb、Fe、Ni、Mn、Cd的淋出量随pH的升高而降低,各重金属的溶出基本可分为快速溶出阶段、缓慢溶出阶段或稳定阶段,重金属的溶出不仅与总量有关,还与模拟酸雨pH、环境温度、淋溶时间等因素有关.在pH2.5的酸雨下,累积释放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交通区降尘:FeZnMnCoCuCrNiPbAsVCd,工业区降尘:MnFeZnPbCrCuNiAsVCoCd.  相似文献   

12.
分別采用1mol L~(-1) NH_4OAC淋洗法,0.1mol L~(-1)BaCl_2捕掳交换法,6.667×10~(-3)mol L~(-1)Co(NH_3)_6Cl_3提取法以及电荷测定法测定了南方几种不同性质的土壤的阳离子交换性质。结果表明,酸性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具有不定性,NH_4OAC法的结果很高,而其它方法的结果显著偏低,但方法间仍存在显著差异。不过,各法对微酸性、中性土壤的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与NH_4OAC法相比,BaCl_2法得到较多的Ca,而Co法则交换出较少的K。各法的浸提液pH间虽存在差异,但彼此间有良好的统计相关性。Co法测定的CEC值与交换性阳离子总和较为吻合,其浸提液pH与pH_(KCl)、pH_(CaCl_2)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看来,不同方法对酸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差异主要来自測定过程中介质pH条件及离子强度不同所浸出的交换性酸的多寡。本文认为,Co(NH_2)_6Cl_3法可以作为这些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质测定的例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模拟酸雨条件下土壤盐基离子淋溶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生成分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盐基淋溶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可将选取的15个原始变量综合成为2个主成分,为进一步分析盐基释放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方便.影响盐基释放量的主要因子有土壤原始pH值、可交换性盐基含量、蒙脱石含量、活性氧化物、1.4nm矿物等,它们表现出效应,而高岭石和可交换性铝含量表现出负效应.利用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可得到土壤累积盐基释放量与2个主成分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内土柱淋溶试验,以1%的质量比向铜、镉复合污染土壤中添加微米羟基磷灰石(MHA)和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稳定化培养72 h,并探讨模拟酸雨对稳定化修复土壤中Cu和Cd的释放影响,包括淋溶液的pH值、电导率(EC)、Cu和Cd浓度,以及Cu和Cd生物有效性的变化。结果表明,MHA处理淋溶液pH值最高,达7.78,其后依次为NHA和对照(CK)处理,且3种处理的pH值均高于模拟酸雨。MHA和NHA处理均增加了淋溶液EC值,MHA处理EC最高值是CK处理的10.41倍。与CK处理相比,MHA处理显著增加淋溶液Cu浓度,而NHA处理则降低Cu浓度;MHA和NHA处理均降低淋溶液Cd浓度。淋溶前MHA处理Cu和Cd的生物有效性降幅分别为75.0%和90.7%,NHA处理Cu和Cd生物有效性降幅分别为59.6%和52.2%,说明MHA处理稳定化效果比NHA处理更好。但是在模拟酸雨淋溶下,MHA处理Cu释放量更多,表明经MHA处理稳定的Cu和Cd在酸雨淋溶下易再次被活化。  相似文献   

15.
渭河水中有机物在几种土壤中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娟  钱会  康锦辉 《生态环境》2005,14(3):361-364
通过批量实验研究了渭河水中有机物在几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测得吸附常数,给出吸附等温线。对吸附等温线进行分析,发现已经吸附的有机物分子会影响土壤的吸附性质。同时数据的拟合表明,有机物在不同土样中的吸附行为均可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吸附常数和固相一水分配系数表明4种土样中河沙的吸附能力最强,进一步的实验发现这是由于河沙中已经吸附的有机物最少,吸附位相对多,造成吸附能力强。  相似文献   

16.
几种固沙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了红柳、梭梭、沙拐3种固沙植物的根际和根外土壤微生物数量、组成、生理群微生物及土壤养分。结果表明:这3种固沙植物具有较强的根际正效应,其R/S在1.69-75.24之间,以梭梭的根际效应最大,沙拐枣其次,红柳最小,固沙植物的种植显著增加了微生物数量,促进有机质的积累和植物有效养分的转化,有利于流沙的成土发育。表7参9  相似文献   

17.
田文杰  何绪文  黄擎  张大定  刘俐  李发生 《环境化学》2011,30(11):1844-1850
运用三维荧光技术分析了模拟酸雨淋溶紫壤淋出液中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组分与酸度及淋溶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模拟酸雨淋溶紫壤淋出液中DOM荧光峰主要为类胡敏酸和类富里酸,荧光峰的中心位于Ex/Em=305—370 nm/420—450 nm和Ex/Em=260—270...  相似文献   

18.
酸雨淋溶对铬渣中Cr6+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晟  彭莉  王定勇  胡勇  张芹 《环境化学》2007,26(4):512-515
采用人工柱对3个不同年代的铬渣进行为期5年不同pH值(4.0,5.0,6.0)下的模拟酸雨淋溶实验,结果表明:淋溶前铬渣具有很强的腐蚀性,pH值达到12以上,总铬和Cr6 分别占铬渣的4.68%-4.86%和1.19%-1.73%;Cr6 溶出浓度在淋溶初期大,随着淋溶时间的增加,溶出浓度急剧下降,淋溶接近第二年雨量时,溶出浓度减小且趋于稳定.5年模拟酸雨淋溶后,Cr6 累积溶出范围在2138-4490mg,浸出液浓度稳定范围50-127mg·l-1,仍然远高于排放标准.铬渣淋溶后,残渣态和结晶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铬含量保持不变,水溶态、酸溶态和稳定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铬有不同程度减小.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室内模拟酸雨淋溶土柱的方法,研究了酸雨对2种红壤镉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加速了红壤中镉的释放。在pH4.5的酸雨作用下,镉的平均释放水平是对照的1.6~1.7倍,在pH3.5的酸雨作用下,镉的平均释放水平是对照的2.0~6.5倍。经过相当于9150~10650mm降水量的淋溶后,pH4.5的酸雨使红壤镉的累积释放量提高63.0%~80.0%,pH3.5的酸雨使其提高102.7%~630.6%。红壤镉的释放与铝、铁的释放具有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酸雨对镉释放的影响可增加水体中镉的负荷,从而加重镉对人类的直接或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室内模拟酸雨淋溶土柱的方法,研究了酸雨对2种红壤镉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加速了红壤中镉的释放。在pH4.5的酸雨作用下,镉的平均释放水平是对照的1.6~1.7倍,在pH3.5的酸雨作用下,镉的平均释放水平是对照的2.0~6.5倍。经过相当于9150~10650mm降水量的淋溶后,pH4.5的酸雨使红壤镉的累积释放量提高63.0%~80.0%,pH3.5的酸雨使其提高102.7%~630.6%。红壤镉的释放与铝、铁的释放具有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酸雨对镉释放的影响可增加水体中镉的负荷,从而加重镉对人类的直接或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