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锆石的红外光谱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锆石是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中普遍分布的一种矿物。作为一种标型矿物。利用它可以探讨岩石和矿床的形成条件,讨论花岗岩类(不同岩性或不同时代)的演化关系。锆石的标型特征既可作为矿化指示剂,指导找矿工作,也可用于火成岩的岩石对比。由于锆石在各种成分和各种成因的岩石中分布广泛,加之其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强,在各种外界条件作  相似文献   

2.
花岗岩的副矿物(其中包括锆石)是金属元素和挥发组份的主要富集者,也是岩浆杂岩的成矿专属性指示剂之一。但是直到最近对金属元素在副矿物中的存在形式的研究还很不够。本文作者利用MS—46型电子探针,对苏联不同时代(锡和稀有金属)矿化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了研究,从而进一步认识和发展了早先对于矿化花岗岩成因的论述和金属元素及挥发份元素在造岩矿物和副矿物中的分布特点。作者研究了下列各时代的稀有金属和锡矿化花岗岩中  相似文献   

3.
<正> 黄铁矿是各种建造类型的金矿床中分布最广泛的硫化物矿物。它常常是金矿体及其围岩交代岩的主要矿石矿物,还是容矿陆源碳酸岩和陆源火山岩地层的造岩矿物。在一些矿床中,黄铁矿赋有较高含量的分散状金,而在另一些矿床中,黄铁矿则含金甚少,近来,对于黄铁  相似文献   

4.
锆石是火成岩以及沉积岩和变质岩中的一种常见副矿物,它们在风化或蚀变甚至低级变质作用过程中仍保持稳定。锆石的晶形变化大,其变化取决于主岩所遭受的不同的化学和物理条件。几乎所有的锆石晶形都可用四个指数即扁平指数、伸长指数、柱面指数和锥面指数(都在0—1范围内变化)来进行描述。可示出这四个指数之间的关系的PPEF图,在地球科学的各领域大有用处,包括火成岩建造的地层对比、火成岩和变质岩的成因研究、放射性年龄的测定和天然资源的勘查等。  相似文献   

5.
皖南A型“庙西式”花岗岩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庙西式”花岗岩系指分布在皖南殷家汇、宣城复问斜中的庙西、姚村、花园巩诸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127—92Ma),呈岩基产出。岩石类型为钾长花岗岩、石英正长岩。主要矿物组合为条纹长石、更长石、石英(均有少量高温石英)、富铁黑云母、磁铁矿、榍石、磷灰石、锆石、碳硅石、钍石等。诸岩体富钾钠,贫钙镁,铝过饱和,镓、铷、锆、铌、钇、重稀土及氟氯等成分富集,是造山期后、在较高温度、较大氧逸度和少水的情况下成岩的,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可与澳大利亚加博、穆布拉A型花岗岩类比。  相似文献   

6.
关于水在变生锆石中存在形式和水在锆石的变生过程中的作用还正在研究中。变生锆石中水的作用基本上有二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变生锆石中水的含量比晶质锆石中高,是因为这种矿物在变生作用中吸附了水;水呈分子状态存在于锆石中已被很多研究者的资料所证明1961;Mumpton,Rog,1961;1962)。第二种观点认为,水在变生锆石中基本上呈四面体[(OH)_4~(4-)]形  相似文献   

7.
锆石的成因和U-Pb同位素定年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锆石是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和月岩中最重要的副矿物。本文分别从锆石的形态、以及影响锆石形态的因素、锆石的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氧同位素特征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同时 ,论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锆石U Pb法定年的研究进展 ,并对各种方法的局限性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8.
<正> 利用稀土元素作痕量元素模式已广泛用于花岗岩岩石成因研究中。一般认为,REE并不是象在基性火成岩中那样呈痕量元素进入主要矿物,而是浓集于副矿物组合中。Pagel(1982)提出锆石、褐帘石和独居石等矿物中REE浓  相似文献   

9.
<正> 地表地球化学作用是专指在地球最外层的地球化学过程,它和内生过程的地球化学作用一样,其规律形成本质可用化学热力学知识加以解释。与实验室内的化学反应相比,地球化学作用的规模要远远大得多,而且影响的因素也复杂得多。它受气候、生物、地理、岩石类型及地质构造严格控制。内生矿物的解体及外生矿物的形成都是在具体特定的地球化学环境  相似文献   

10.
北京PM10中矿物颗粒的微观形貌及粒度分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使用高分辨率环境扫描电镜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北京PM10中矿物颗粒的微观形貌和粒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PM10中的矿物颗粒按其形貌、组成特点可以分为单矿物和矿物集合体2类;矿物颗粒多以不规则的形态出现;形态规则的矿物主要是硫酸盐类矿物,是大气化学反应的产物,形态不规则的矿物是来自扬尘的原生矿物.不同类型污染产生的PM10中矿物颗粒的粒度分布特征表现不同,在沙尘暴样品和道路扬尘样品中矿物颗粒的粒度峰值在1~2.5μm;在局地扬尘的样品中,矿物颗粒的粒度较粗.主要分布在1—2.5μm和2.5—10μm.  相似文献   

11.
研究塔吉克斯坦萤石矿床后建立了矿物-地球化学准则,矿床中的伴生矿物具有垂直分带特点:上部为重晶石,下部为方解石;下部为Cu-Bi矿物组合;中部为多金属;上部为Ag-Pb-萤石-重晶石组合。可以确定侵蚀深度和指导深部找矿评价。萤石形态和分布,热发光及其矿物中杂质元素(Sr、Ba、Pb、TR、Rb)可以作为萤石矿化成因、建造和矿物类型的标志。对区域普查找矿,特别是对枯竭矿床外围找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磁铁矿是分布最广而又容易分选的矿物,它以付矿物的形式产于各种不同成分和不同成因的岩石中。它可以在变质条件变化很大的情况下被保存下来,同时又是这种条件变化的敏感的指示剂,因为磁铁矿中的类质同象容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有些人在研究变质岩中的元素分布时指出:对变质作用来说,氧化物矿物比硅酸盐矿物更敏感。  相似文献   

13.
1973年5月,在苏联基辅举行第四次全苏砂矿地质会议。会议主要研究了古砂矿和埋藏砂矿问题。共听取和讨论了约40个报告,分以下三方面内容:(1)砂矿形成的一般理论问题;(2)古老和埋藏金、锡和钛—锆砂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区域规律及找矿准则;(3)金、钛和钛—锆砂矿石的选矿工艺状态及重矿物  相似文献   

14.
<正> 金的地球化学性状有两重性,一是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惰性,容易形成自然金,二是它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因而可分散到几乎所有的自然矿物中。这种两重性是金在不同类型和不同成因矿床中富集的原因之一,在硫化物金矿床的矿石中,金的最普遍、最常见的伴生元素是As、Sb、Ag、Cu、Fe和Ni;在金银矿床中,为Ag和Mn;在金-稀有金属矿床中,为Mo、W、Sn、Bi。金与C、S、Se、Te也经常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所有现代热卤水型成矿系统中,切列肯热水系统无论在成矿规模上还是在矿物类型的多样性上都是很突出的。自1966年起直到1980年,通过对切列肯热卤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有关的成矿作用所作的系统研究,使我们得以确定出一些能够说明切列肯热水系统在现代热液成矿系统中是独一无二的具有重大意义的现象。本文拟讨论切列肯热卤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现代热液成矿作用最明显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正> 金伯利岩中橄榄石的矿物学 无论是在金伯利岩中,还是在大量深成超基性岩(橄榄石岩、纯橄榄岩、橄榄岩)捕虏体中,橄榄石都是最重要的造岩矿物。在“成功”、“和平”两个岩筒的不同类型的含橄榄石岩中,未蚀变橄榄石的含量变化很大:在新鲜的单矿物橄榄石岩的捕虏体中它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应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对哈尔滨市春季市区大气PM2.5的物理和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微观图像表明PM2.5颗粒类型主要为矿物、烟尘集合体、飞灰和超细颗粒物;从各种颗粒的数量-粒度、体积-粒度分布及矿物元素分析表明,哈尔滨市大气PM2.5颗粒中,矿物、烟尘集合体、飞灰是颗粒的主要成分,分别来源于扬尘、燃煤燃烧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热重(TG)等分析方法对黏土矿物的结构成分、加热特性等进行了检测;通过蒸馏冷凝等实验,实现了对吸附后黏土矿物的吸附水、层间水、结构水的分离,检测了氚在黏土矿物结构内外各类型水中的分布;通过红外吸收光谱(IR)等分析方法对氚在黏土矿物结构中的吸附位置及形态进行了检测研究;通过同位素效应...  相似文献   

19.
贵阳市PM_(2.5)微观特征的季节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性与其理化性质有密切关系.本文利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IA)对贵阳市PM2.5进行研究,分析其微观形貌、数量贡献、体积贡献和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贵阳市PM2.5中颗粒物类型以烟尘及其集合体为主,其次是不规则矿物颗粒、规则矿物颗粒、燃煤飞灰和未知颗粒;4个季节PM2.5样品中烟尘及其集合体占多数,较多分布在0.1~0.2μm的粒径范围内,冬季数量比达到88.24%,体积比为60.45%;研究区PM2.5样品中含有较多的规则矿物颗粒,春季数量比、体积比分别为13.49%、33.58%,春、夏、秋季数量集中分布在0.5~0.6μm粒径范围,冬季主要分布在1.0~2.5μm粒径范围.  相似文献   

20.
当固体颗粒粒径处在0.1~100nm(纳米)范围时,它具有全新的固态结构,呈现出量子尺寸效应和新的物理特性,这表明它既不同于原子和分子,又不同于块状晶体和非晶态玻璃。这是人类最近十年才认识到的物质世界,它对未来科技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在天体演化和地质过程中生成的任何一种矿物都经过纳米阶段,其中一些矿物一直停留在纳米阶段。现有资料证实卡林型(超微细粒)金矿中的金就是纳米金矿物。因纳米矿物太小,过去对这一部分几乎没进行过工作,现在条件已经成熟,应对纳米矿物进行研究。由于纳米矿物的新特性和分布广泛,故有必要从纳米科学的角度对某些地质过程,成岩成矿规律重新进行研究,以期取得认识上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