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正> 本文对西澳大利亚戈德菲尔兹绿岩带东部因达尔古达湖与超镁铁岩伴生的镍硫化物矿化和沉积黄铁矿矿化进行了主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及地质学研究。根据所得到的岩石地球化学资料,可得出下列结论: (1)在戈德菲尔兹绿岩带东部的莫尔兰建造,是与超镁铁岩伴生的镍硫化物矿化的最有利的组合。  相似文献   

2.
<正> 索克图矿结分布于中生代的东外贝加尔拗陷的中部,隶属于库库利别伊矿区。矿结由主要分布在索克图岩体中的锡、锡-钨和钨矿化所组成。这个岩体是库库利别伊杂岩体中花岗岩类的典型代表。侵入体中的金属矿化作用与呈线状延伸的云英岩化带以及走向北西、主倾向北东的石英脉的发育带有关。云英岩多  相似文献   

3.
<正> 广西贺县龙水金矿位于湘桂稳定区,桂粤交界山脉的北段,博白—茶陵深断裂的西侧。区内广泛发育加里东期到燕山期的花岗岩,出露的基底地层主要为震旦系到寒武系。本研究主要是研究龙水金矿Ⅱ号矿化带。该矿化带位于寒武系水口群清溪亚群与大宁花岗闪长岩岩  相似文献   

4.
在金-硫化物建造(Ⅰ)和石英-金-硫化物建造(Ⅱ)矿床的典型剖面中,根据硫化矿物沉淀时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硫化矿物集合体的成分,将单元矿带表现出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分带划分出四个同位素地球化学组合,建立了这两种建造金矿床的同位素地球化学模式。该模式可用于评价矿床深部层位和矿田异常地段的金矿化远景,解释矿化带的内部结构及确定矿化带的侵蚀面水平。  相似文献   

5.
水热变化对三峡水库消落带紫色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长欢  王莲阁  唐江  慈恩  谢德体 《环境科学》2016,37(7):2763-2769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研究水热变化对三峡水库消落带紫色土有机碳(SOC)矿化的影响.试验共设3个培养温度(10、20和30℃)和4个水分梯度[40%田间持水量(WHC)、70%WHC、100%WHC和淹水].在66 d培养期内,SOC累积矿化量表现为100%WHC处理下的最大,但与淹水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0℃和20℃时,100%WHC和淹水下的SOC累积矿化量与70%WHC无明显差异,但要显著高于40%WHC,而30℃时100%WHC和淹水下的累积矿化量则要显著高于70%WHC和40%WHC(P0.05),这表明相较于70%WHC的水分处理,高水分(100%WHC和淹水)对SOC矿化无抑制效应甚至在高温(30℃)下有促进作用.在相同水分条件下,消落带紫色土SOC累积矿化量均随培养温度升高而增加.另外,方差分析可知,温度和水分均能显著影响消落带紫色土SOC的累积矿化量,且二者有明显交互效应(P0.05).双库一级矿化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水分和温度通过影响消落带紫色土易分解有机碳含量和难分解有机碳的矿化速率,致使各处理之间SOC累积矿化量存在差异,其中高温条件下水分影响最为突出.随着温度的升高,低水分(40%WHC)下消落带紫色土SOC矿化的温度敏感性显著下降,而在土壤含水量≥70%WHC下则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化类型主要有蚀变糜棱岩型、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不同金矿化类型具有不同的控矿构造类型 ,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化受韧性变形带控制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受脆性碎裂岩控制 ,石英脉型金矿化则受浅部裂隙带控制 ;未矿化糜棱岩变形越强 ,金元素含量就越低 ,超糜棱岩明显低于粗糜棱岩 ,但强烈变形的糜棱岩容易叠加后期的矿化蚀变 ;在时空关系上 ,同一成矿期内石英脉型金矿化稍晚于构造蚀变岩型和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化 ,且石英脉型往往穿切蚀变糜棱岩型和构造蚀变岩型 ;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 ,与构造蚀变岩型和蚀变糜棱岩型相比 ,石英脉型的轻重稀土元素比值较大 ,更富集轻同位素 ;在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方面 ,与构造蚀变岩型和蚀变糜棱岩型相比 ,石英脉型的成矿温度低、压力小、成矿深度浅。从构造带成生演化的时空统一的角度分析可知 ,这三类金矿化都是在造山过程中韧性剪切带持续演化变形的条件下形成的 ,这种韧性剪切带持续演化变形是形成大型金矿床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 在寻找热液成因的潜伏矿体时,脉状矿物带可以作为可靠的指示标志。О.Д.Левицкий和В.И.Смирнов,在研讨是否可以把无矿带用以评价深处矿化远景的指示标志问题时,一致强调了对这些无矿带的矿物进行全面地球化学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江苏盱眙金矿化带位于古桑乡石牛山-小团山一带,根据土壤和基岩的化探资料,确定了6个金异常点;通过1:1万地质草测,确定了区内矿化带的空间分布、规模和产状.金矿化主要与南北向断裂有关.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及褐铁矿化.金矿化可分两类:一是破碎蚀变岩型,二是侵入接触带型.前者是在地层间的平缓碎裂岩和糜棱岩带,具泥化或红土化现象;后者系岩体与地层接触,形成硫化物或铁帽.盱眙一带金矿找矿前景以断裂附近的岩浆岩体侵入接触带为好.  相似文献   

9.
<正> 矿液在沸腾状态下被捕获的包裹体简称为沸腾包裹体,它是沸腾矿液的样品。研究燕山西段花岗岩及周围矿化小岩体时发现,钼(铜)矿化与沸腾包裹体有关。 沸腾包裹体以分布范围小、类型多(流体和熔融包裹体共存)、形态多样、排列杂乱,并以高温、高盐度和多相、多组分为特点。在花岗岩和矿化中酸性小岩体里主要分布于岩体内部裂隙发育带、岩相过渡  相似文献   

10.
在地层上与下伏巴凯拉钙硅酸盐岩石(晚太古宙/古元古代)拉杰布拉-达里巴群的边界上的硅质白云石质大理岩中发现了富银矿化(银含量:地表达到0.78%,钴孔中达到0.58%)。该地区各地的地表地球化学勘查已帮助在地表圈出了一个银含量大于10ppm(最高可达7800ppm)的600m×200m的银矿化带。通过钻探获得的地下数据表明,该银矿化带的延伸已超出了表生地球化学异常的范围,而这种矿化带的延伸是由于地表下的褶皱岩层的延续引起的。矿石显微研究表明,主要银矿石矿物为含有少量残存辉银矿(Ag_2S)的角银矿(AgCl)。  相似文献   

11.
作者研究了库兹涅茨克山、外贝加尔、东萨彦岭等地的花岗岩类碱性交代岩中的金矿化,揭示出碱性交代岩中新的金矿化类型的特征。这类金矿化产于地壳的造山构造和活化构造中,赋存于花岗岩类石英-钠长石化带,与流体钠-氯或钠-氯-氟专属性的花岗岩类侵入杂岩体的形成有关。可将矿化看作是同一碱质交代作用的最后阶段。矿化以细脉浸染型的金和稀有金属矿化为主。较富的金矿化分布于交代作用带钠长石和硅化的最强地段。在成矿研究中应着重注意这类交代岩。  相似文献   

12.
四村矿化蚀变带是在塔前—赋春矿集区新发现的1处铜多金属矿化蚀变带,通过与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床进行地质、矿化蚀变、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异常等对比,认为二者的成矿地质条件相似。根据四村地区浅表闪长玢岩、煌斑岩和辉长辉绿岩脉地质特征,推测其深部可能存在花岗质岩体。结合晚古生代碳酸盐岩、断裂破碎带和层间破碎带地质特征,推测花岗质岩浆上侵并与碳酸盐岩接触交代,可形成矽卡岩型矿床或热液脉型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下一步找矿重点为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断裂带和层间破碎带。  相似文献   

13.
引言 希腊洛里乌姆铅锌矿床的全面研究(M.Lelen,1966)表明,原生矿化在连续的出露和侵蚀时期供给了岩溶中的富集矿化。由于矿山工程以及岩心钻探工作的进展,A.莫里基斯确定了洛里乌姆的地层剖面,尤其是阐明了火山活动在原生矿化形成中的作用。在图1上表示有岩层的洛里乌姆整个浅变质建造,现在有可能根据图2所表示的普拉卡和卡玛列查两个原生矿化的层位进行对比。位于花岗闪长岩接触变质带内的普拉卡原生矿化是本文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正> 引言 在伊拉克阿耳卑斯造山带已划分出两个基本构造单元。北部冲断层带属于陶尔褶皱带成矿区,而推复带却是伊朗褶皱带成矿区的一部分。 从成矿作用观点来看,北部冲断层带的特点是存在铅、锌矿床,大都伴有重晶石矿床,偶尔伴有萤石矿床。铜很少存在,而且量也很少。该区还产有菱铁矿脉,而伊朗褶皱带的推复带则以铜-铁-铬铁矿矿化为特征。 北部冲断层带由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积岩  相似文献   

15.
<正> 引言怀特派恩矿区位于密执安上半岛西部,是一典型的含铜页岩矿化实例(Ensign等,1968),也是可能的前寒武纪石油的典型产地(Eglington等,1964;Meinschein等,1964;Hoering,1976)。最近,在研究穿过铜矿带的方解石充填脉时,我们发现了大量的捕获于脉方解石晶体中的石油包裹体。本文将描述这些古油滴,以及它们与矿脉中硫化物的关系,并讨论石油在主要的铜矿化阶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 澳大利亚东南部浸染型锡矿化的围岩具有蚀变分带模式,在硅化带和千枚岩带,矿化发育最为强烈。在阿德莱桑(图1),绿泥石化的广泛迭加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这些特征,但是仍有相当多的原始蚀变特征遗迹保存了下来,因此,在勘探花岗岩型浸染状锡矿化时,可以利用矿物的分带性作为地球化学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布托别山金矿带为新疆多拉纳萨依金矿田的西矿带.其构造作用主要经历三期:早期,区域右旋剪切形成一类规模较大的同斜、紧闭、倾竖型褶皱;中期,左旋剪切形成一套由“B”型转换成“A·B”过渡型系列柔性褶皱;晚期,在左旋剪切条件下,产生滑劈理群和微观变形,并叠加于前两期构造之上.构成一条特别醒目的NNW向脆-韧性剪切带。金矿化体严格受这一剪切带控制.  相似文献   

18.
江西崇义八仙脑钨锡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崇义县八仙脑破碎蚀变岩型钨锡多金属矿床产于燕山期花岗岩内外接触带,受一组近东西向断裂控制。矿区已知矿化带(体)12条。以V3矿带为主的6条矿化带(体),主要有用组分钨、锡,并伴生有铅、锌、铜、银等元素,品位高、规模大、矿床类型独特、具良好找矿远景。本文重点阐述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及该类型矿床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 研究科伊塔什、梁加尔、英吉奇卡和哈桑捷帕稀有金属矿床或矿化的接触带大理岩热发光和爆裂特点,其目的在于寻找盲矿体。下面就以梁加尔矿床为例,阐明这些研究的情况。该矿床赋存在花岗岩类岩体与碳酸盐之间的接触带内。在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以及局部遭受岩浆期后蚀变作用下,随着方  相似文献   

20.
赣南W、Sn多金属成矿区划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赣南地区是南岭成矿区(带)中重要的W、Sn多金属矿产聚集地,已探明黑钨矿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区内主要矿化元素为W、Sn、Pb、Zn、Ag、Au、Nb、Ta、Mn等。主要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钨矿,斑岩型、层间隐爆裂隙带型锡矿,隐爆角砾岩型铜矿,形成了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钨锡多金属成矿系列。新矿化类型是赣南中生代岩浆—火山岩区找矿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