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针对现有电梯制动器难以通过可靠的仪器进行现场检测的状况,设计了便携式电梯制停参数检测装置。采用基于飞行时间(TOF)的测距技术和微机电(MEMS)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对电梯制停过程中的制停距离和平均制停减速度进行测量,结合制停时间,综合判断电梯制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测得电梯加速度与现有方法测试结果吻合,制停距离测量误差更小,为检验人员进行电梯制停参数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光幕在乘客电梯中的使用已经极其广泛,但在某种情况下光幕失效的情况还是屡有发生,如何提高电梯安全保护防夹人装置的可靠性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梯运行状态监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定义通信协议的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以STM32F103ZET6为控制核心的电梯监测终端,通过对传感器信号进行检测分析获得电梯运行状态及故障的信息,监测服务平台与电梯监测终端之间采用自定义的通信协议进行数据通信,监测服务平台将所获取的电梯状态及故障信息发送到云计算中心服务器。用户通过客户端登录电梯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查看电梯的运行状态、故障信息及历史信息。通过长期实际应用,该监控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够实现对电梯远程的实时、可靠监控,为电梯的维修、维护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简介电梯制动能量反馈装置的基本原理,并从能耗对比和综合评价、反馈电能质量测试、电梯拖动性能及可靠性测试三方面阐述反馈装置安全与实用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电梯的曳引机安全性能对于电梯的整体安全性至关重要,近年来对于空载条件下的曳引机安全性能的检验检测更是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空载条件下独立的制动能力和曳引能力数字化检测与评价方法,并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了平衡系数的估算。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独立的空载电梯制动力和曳引力检测设备。同期在天津市范围内实现了百台级规模的"物联网+"电梯预警的应用示范,进一步验证了空载电梯曳引机安全性能检测的方法,通过比对试验,验证了该方法及相关设备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为治理综采工作面采煤过程中回风顺槽粉尘污染问题,基于超音速气动雾化控尘原理,提出全断面车载气动喷雾联合雾幕控尘技术。以敏东一矿01工作面回风顺槽为例,采用离散元和有限元方法,利用COMSOL(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模拟软件中的k-ε湍流模块和流体流动颗粒跟踪模块,建立控尘技术装置三维数值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技术装置气流场和液滴粒子轨迹的变化特征,以得到技术装置风流场及液滴粒子分布规律;搭建仿真试验模型,并通过仿真试验平台研究技术装置最佳抗风性能参数。结合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以验证控尘技术的高效除尘性能。结果显示:当雾幕装置气压为0.6 MPa时,雾化效果好且不会影响现场其他设备供压,捕捉小粒径粉尘能力强,但抗风性较弱;车载装置抗风性高,控尘能力强,但雾化效果较差且受气压的影响较小。2种装置有效地结合应用并形成了全断面车载气动喷雾联合雾幕控尘技术。该技术有效阻止了粉尘的运移,有效覆盖了全断面。呼吸性粉尘和总粉尘控制效率分别达到94.92%和96.53%,这为治理煤矿井下回风顺槽粉尘污染提供了相关理论支持和治理手段。  相似文献   

7.
电梯平衡系数是曳引式电梯的重要性能指标,关系到电梯的性能及安全。我国现行的法规要求,新装曳引式电梯、改变了平衡系数的改造梯电梯都要进行平衡系数测试,而现行电梯平衡系数测试方法存在效率低和检测成本高的问题,本文给出一种基于定义法的电梯平衡系数丝杆提升检测装置实现,即利用丝杆提升,依次测出轿厢重量、对重重量,再代入额定载荷、曳引比,求出电梯平衡系数,该方法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曳引式电梯,测量过程无需载荷,简单便捷,精度高,可重复性好。本文中涉及的电梯平衡系数检测设备,已在现场做了大量的实验,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
基于曳引式电梯空载工况运行功率、运行速度、运行效率与驱动载荷的函数关系,建立了求解电梯平衡系数的数学模型,通过对电梯空载运行功率与运行速度的实时测量,由数据处理终端计算并输出电梯平衡系数的检测结果。解决了电梯平衡系数检测过程中,需要多次加载及测试装置安装不便等困扰检测效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WEB监控技术实时性较差、服务器负担重、监控人员任务繁琐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JavaEE(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与Comet技术(服务器推技术)的油气泄漏实时在线监控技术。该技术采用多层B/S(Browser/Server)模式软件体系结构,充分利用JavaEE分布式计算平台的优越性,建立了基于Comet目标参数实时在线监控技术的系统模型。通过实时监控实例,对其工作性能进行了验证,实现了实时、远程应急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10.
根据颚式破碎机上部密闭防尘与工艺操作的矛盾,提出了采用吹吸式气幕输送、覆盖控制污染气流的方法。设计了吹吸式气幕除尘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基本结构及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电梯门锁锁紧元件啮合状态可靠性是确保电梯门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针对现有电梯门锁啮合长度检验方法存在的测量精度不足、自动化程度低、通用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分析了电磁感应开关通断检测原理和接触式位移传感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门锁啮合长度检測装置,并介绍了使用该装置的检验步骤。实测结果表明:该检验方法和检验装置可以实现门锁啮合长度的快速准确检验,数据可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12.
电梯是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电梯的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是电梯重要的安全部件。1电梯上行超速保护的定义解释及其要求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是安装在曳引驱动电梯上,在电梯上行超速到一定程度时用来使轿厢制停或有效减速的一种安全保护装置。它一般由速度监控装置和减速装置两部分组成。通常采用双向限速器作为速度监控装置检测轿厢速度是否失控。  相似文献   

13.
颚式破碎机吹吸式气幕除尘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颚式破碎机上部密闭防尘与工艺操作的矛盾,提出了采用吹吸式气幕输送,覆盖控制污染气流的方法,设计了吹吸式气幕除尘装置;介绍该装置的基本结构及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电梯门旁路装置和门回路检测功能作为电梯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中的重要项目。本文介绍了电梯门旁路装置和门回路检测功能的基本原理,基于我国现行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程对门旁路装置和门回路检测功能的检验要求,总结出了一套完善的检验方法和流程,并指出了日常检验中容易被忽视和疏漏之处,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和交流。  相似文献   

15.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以其快速、非接触、检测结果形象直观等优势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文章首先比较分析了电梯传统检测技术与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特点,阐述了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电梯电气控制系统检测一般方法,并对电梯电气系统元件故障红外热成像缺陷诊断的分析判断方法作了研究。通过电梯电气元件的红外热成像检测工作的案例实践证明,红外诊断技术对于及时发现电梯电气设备的外部缺陷和部分内部缺陷非常直观有效,对保障电气设备乃至电梯的安全运行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一代智能定位技术——室内智能定位系统,是利用红外线的高精度室内智能定位系统。它从室内荧光灯获取电源的发信装置通过红外线发送位置信息,终端接收到信息后再发送给服务器,这样便可测定终端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在用电梯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在用电梯安全风险评价。通过建立电梯系统与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评判,根据所得到的评判结果和权重值,求出机构的综合评价值。最后根据评语集,确定当前电梯的安全性能状态。  相似文献   

18.
电梯门上的光幕或触板可能无法监测如麻绳、玻璃、瓷砖等物体,并且此类物体宽度或厚度小于电梯门关门后规定的门间隙,当其通过电梯门时不能阻止电梯门的关闭,也无法影响电梯门闭合到位,反而在电梯门关闭后被夹持住,留存于轿门与厅门之间,电梯运行后引发事故。本文分析了此类事故成因,针对性地设计了一种装置,用于监测此类异物,并介绍了装置的机械结构、运作机制及适用场景。此装置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此类事故的发生概率及乘梯时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电梯控制柜上,其电磁干扰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时将造成电梯安全事故。通过研究,本文详细介绍电梯控制柜静电放电抗扰度的检验检测内容和试验方法,从快速释放性能、抗扰度性能和滤波性能三个方面,分析出电梯控制柜中易发生静电放电的干扰源和测试点位置,重点介绍了电梯控制柜静电放电抗扰度干扰源分析和抑制方法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通过提高电梯控制柜检验检测技术,推动电梯控制柜产品质量的提升,对保障特种设备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电梯作为机电一体化特种设备,出现设备故障困人情况不可避免,电梯虽配置了报警铃及通话装置,但由于存在种种原因,导致未能及时向外求救。笔者运用云计算技术,结合综合信息管理系统(MIS)、GIS移动应用系统以及电梯云服务平台,研发了电梯应急救援平台,通过按轿厢内的一键报警装置,在触发三方通话的同时将相关信息推送到该平台,并实现数据的实时分级反馈,可有效缩短救援时间、提高救援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