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化服     
《民防苑》2011,(6)
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以来,老百姓愈发关心核、化、生事故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那么,您知道吗?在上海活跃着一支民防特救队伍,他们守卫着这座城市的核、化、生安全,一旦遇到突发核、化、生事故,他们永远是最早赶到现场进行救助的。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载民防特救队伍的特救技能与各类防护设备、防护服装的使用特点、方法,让老百姓通过案例了解特救队员的救援方式和普通市民在遭遇核、化、生事故时应如何逃生。  相似文献   

2.
地震灾区救援力量优化调配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救援对象的确定、救援队伍的需求和救援力量的调配三个方面,较为全面的讨论了地震灾区如何根据灾害情况和救援资源的分布,科学合理地开展救援力量的优化调配,以达到快速营救受困人员的目的。根据受灾情况确定对救援队伍的实际需求是分配救援力量的前提,从对象的确定和需求经验关系的给出两方面,讨论了如何根据地震破坏和灾区实际情况确定灾区对救灾力量,尤其是专业救援队伍的具体需求。队伍的优化调配是运筹学中运输问题的求解,基于现有线性优化算法,在地理信息平台上,建立了队伍优化分配的模型和软件。采用汶川地震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给出了今后在救灾过程中科学调配救援力量的可参考样本。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科技期刊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网络信息化时代赋予科技期刊工作的新内涵的角度,分析了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多元化、创新型编辑出版人才的方法和途径。分析结果表明:期刊市场的竞争,其核心是人才的竞争。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人员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着科技期刊的质量,而且决定着科技期刊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因此,提高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多元化、创新型编辑出版人才是科技期刊走向市场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现状出发,剖析了我国应急救援存在的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志愿者普遍缺乏系统培训及队伍建设缺乏长效机制等主要问题。具体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人员在地震应急救援中的专业优势,提出了建立土木工程专业人员参与地震应急救援长效机制,以填补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性志愿救援队伍的空白,完善地震应急救援力量的社会参与体系,推动中国志愿者服务体系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冲击和改变着旧的物资管理体制,冲击和改变着陈旧的传统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地震系统能否实行设备有偿占用改革,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初步探讨,试图更新观念,扩大视野,提高物资管理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灾害学》2016,(3)
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外应急救援志愿队伍的建设情况,发现我国应急救援志愿队伍激励机制存在着对应急救援志愿者参与动机不重视,激励机制政策法规不健全,激励方式单一等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应急志愿服务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针对我国应急救援志愿队伍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从激励机制多元化、激励制度规范化、激励过程持续化三个方面完善我国应急救援志愿队伍激励机制,进而有效提升我国应急救援志愿队伍整体战斗力。  相似文献   

7.
地震应急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邓砚  聂高众  苏桂武 《灾害学》2005,20(2):27-33
本文在理论分析、国内外历史震例和救灾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同时参照我国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文件,对影响地震应急(包括震前准备和震后应急行动)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分类,并系统讨论了这些因素影响地震应急的方式、途径和程度.以期为地震应急的理论研究和地震应急的实际工作提供部分补充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人类抗灾体适能理论架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体育培养大学生抗灾体适能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基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开放式调查法,提出了抗灾体适能的概念,分析了抗灾体适能的内涵和外延,并就将抗灾体适能结构划分为三个维度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人类抗灾体适能理论模型的研究框架,提出了通过体育途径培养抗灾体适能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9.
<正> 1974年和1979年分别在江苏省溧阳县西部的上沛和上沛以东3公里的东张村,相继发生5.5级和6级中强地震。两次地震的宏观烈度分布相当复杂,并且有若干相似的特征。对烈度及其异常的研究,可从地震波传播途径、地震波的折射及反射、介质条件、震源机制等多种途径进行,这无疑是有益的。本文仅就场地条件(地形、地基土、地下水埋深条件)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在不考虑地震本身因素的条件下,在震区有些地段,场地条件是造成两次地震烈度分布复杂化的主要原因。溧阳震区房屋类型大体相似,以木骨架承重、空斗墙承重、土坯墙承重房屋为主,根  相似文献   

10.
从湖泊水域环境异变论洞庭湖区洪涝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洞庭湖泥沙淤积,人类活动的合成作用而导致湖泊水域环境界变及其对洪涝灾害的负效应。并从改善湖泊水域环境的角度上,提出了节制进口,疏浚河湖,稳定湖面和扩大出口等有效治理途径,以尽快提高洞庭湖区的防洪排涝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RS与GIS功能互补性的震害评估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震害评估是震后对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等易损性,以及对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进行统计评估,实时有效的震灾评估是减少震灾损失的有力途径,意义重大。随着空间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震害评估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在对RS和GIS技术的介绍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者在震灾评估功能上的互补性,并以特定的方式相结合,建立了由四模块组成的基于RS和GIS的建筑物震害评估系统,得出基于震害提取的损失评估方法。基于震害指数的粗略评估和基于RS图像分类的精细评估方法结合运用,可以实时地、较准确地对建筑物震害损失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从湖泊水域环境异变论洞底湖区洪涝灾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景保  朱红旗 《灾害学》1997,12(4):80-84
分析了洞庭湖泥沙淤泥,人类活动的合成作用而导致不域环境异变及其对洪涝灾害的负效应,并从改善湖泊水域环境的角度上,提出了节制进口,疏浚河湖,稳定湖面和扩大出口等有效治理途径,以尽快提高洞庭湖区的防洪排涝能力。  相似文献   

13.
民防信息     
《民防苑》2003,(2)
目前,静安区民防办在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召开了静安区民防志愿者队伍组建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暨授旗仪式。参加会议的领导有:区民防办主任高伟忠、市民防办综合协调处处长朱建伟、区武装部副部长周爱民,全区各道德的分管领导和武装部长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区民防办副主任张光人主持。这个区民防办从去年8月份开始,前后用了4个月的时间,在石门二路街道和静安寺街道开展了民防志  相似文献   

14.
灾害避难行为的研究,不仅直接有助于建筑物内部构造的设计、物件的布局、避难诱导装置的设计,而且也是加强市民减灾意识培养的基础,考虑到灾害实验的危险性和避难行为的不可重复性,建立计算机模拟模型来探求避难行为的规律,已成为对其进行研究的最佳途径,本文重点介绍了避难行为模拟模型建立的原则,模型的构成,基本假设,并给出了计算机袂现的途径,为进一步为实例研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巢湖流域灾害链成因机制与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巢湖流域灾害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流域"为边界条件,自然和人文因素叠加下的灾害链作用机制和成因机理,着重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调控上来制定区域减灾对策,为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从流域内灾害产生的地质—地貌、气象—水文、过渡区环境以及灾害产生的文化与经济四方面原因,分析灾害链产生的三条途径。针对性地提出了该流域减灾防灾必须以关键点为中心,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上下协同控制的六条减灾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目前农业生产上化学农药使用的现状,从“人—化学农药—作物病虫害”系统阐述了化学农药滥用所造成的危害和灾难,并剖析了发生灾难的主要原因.用事实说明了化学农药的利弊;指出使用者的素质是能否科学用药的关键.最后,提出了克服灾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人——化学农药——作物病虫害循环灾害与控制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鑫  杨峰 《灾害学》1996,11(3):47-52
立足于目前农业生产上化学农药使用的现状,从“人-化学农药-作物病虫害”系统阐述了化学农药滥用所造成的危害和灾难,并剖析了发生灾难的主要原因。用事实说明了化学农药的利弊,指出使用者的素质是否科学用药的关键。最后,提出了克服灾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11月9日下午,《中国地震局吉林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在京举行。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出席签署仪式并致辞。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东北区域地壳探测和地震成因机制研究、地震监测及卫星观测等仪器研发和学科建设、长白山火山监测研究、联合试点建设中国东北地震大数据分中心和开展地震科技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方  相似文献   

19.
提出对地震监测预报要因地而异,分类型分地区进行地震的理论研究,对华南以及强震较少地区,工作重心放在以监测预报为基础的综合防御,为适应工作重心的调整工作,应改革体制,加强中青年人才的培养,稳定队伍。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是《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创刊后的第35年,改版后的第13年。2015年10月,学报换届成立了第三届编委会,在继承发展和开拓创新的新起点上,在满怀希望迈入新年之际,学报第三届编委会向广大读者和作者致以新春的问候和诚挚的感谢!在过去的5年里,学报在读者、作者和专家队伍的支持下,收稿量不断增加,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