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在低碳经济中中国发展物流业的途径研究,首先介绍了在低碳经济中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在低碳经济中中国物流业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中国物流业成本问题、中国物流业信息化问题、中国物流设施和技术装备问题和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问题,提出在低碳经济中中国物流业的发展途径是中国物流业信息化程度的发展、中国物流业效率的发展、第三方物流在中国的发展、物流业设施和技术装备发展和专业物流业人才的发展,为中国发展物流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范围越来越广,也越来越深。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正呈现“主角”形象。中国领导人频繁出访世界各国,加深了与各国人民的友谊,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同时在各种联合国及区域性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在中国本土召开的大型国际会议也极大地拉近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距离。特别是去年在上海召开的APEC会议以及中国的成功“入世”更是在中国人政治生活中掀起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10月31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公布了第4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评选结果,包括300种以中文出版的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环境科学学报》再次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至此,本刊已连续4届获此殊荣。国家科技部自2000年以来,先后立项进行了"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战略研究"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服务与保障系统"的研究工作。为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提出了打造精品科技期刊的概念。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4.
要闻     
正9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这是中国发表的首部核安全白皮书。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核安全事业的发展历程,阐述中国核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政策主张,分享中国核安全监管的理念和实践,阐明中国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进程的决心和行动。  相似文献   

5.
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指标体系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的重要标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表达。本文在分析美丽中国建设历程和地方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指标体系及其主要指标目标值。建议把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指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指标体系中,健全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指标统计监测制度,建立美丽中国建设动态监测评估机制,衔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全面开启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  相似文献   

6.
<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每个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结合都各有其特殊性。井冈山革命斗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共产党人第一次独立自主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开端,并成功寻找到了近代以来实现中国革命的成功道路——井冈山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1973年。中国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这一年成为中国环保元年。40年来,中国环境保护事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激流勇进,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发展道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为世界环保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当前。中国环境保护工作既处于任务繁重、压力空前的艰难时期.也处于有所作为、解决新老问题的关键时期,本刊特别策划了本期选题,回顾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光辉历程。总结中国环境保护事业所取得的成就、经验和教训.以期为中国未来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 《环境》2024,(2):10-11
<正>今天,我们召开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座谈会之前,我先后参观了新建成的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的考古博物馆,很有收获。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国家版本馆,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这次参观考察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国家版本馆,我更加深切感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曲格平,中国环保领域无人不知的名字。已88高龄的曲老头衔很多,中国第一位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表、中国第一任国家环保局局长、中国第一位由国际组织为其出版英文专著的政府部长和中国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的第一任主任委员……是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的创建者和最初领导人之一。曲格平为中国环境科学理论的建立,环境发展战略目标和方针的制定,环境立法建设,环境大政方针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美丽中国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美丽中国建设思想的提出是迎接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战略选择。生态环境的自然之美是美丽中国的基本前提,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是美丽中国的本质要求。美丽中国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把我国建成天蓝、地绿、水清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提高环境治理水平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它的爆发引起了列宁对中国问题的再次关注。基于当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处境,列宁高度肯定了由辛亥革命开启的中国革命的意义。从国内意义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能够将中国人民从中世纪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从世界意义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在辛亥革命110周年的当下,重温列宁关于辛亥革命和中国革命意义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在新时代秉承革命先驱遗志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10月31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公布了第4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评选结果,包括300种以中文出版的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环境科学学报》再次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至此,本刊已连续4届获此殊荣。国家科技部自2000年以来,先后立项进行了"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战略研究"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服务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基本实现。美丽中国是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和行动的落脚点和基石。本文分析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意义,从一个关键、两个基点、三个层次、四个特性等维度分析了美丽中国的内涵特征,结合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要求,基于两个阶段的战略目标分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内涵研究,提出美丽中国的生态环境战略框架和路线图。  相似文献   

14.
《粉煤灰综合利用》杂志1987年创刊,是国内最早开展粉煤灰综合利用研究的科技期刊。中国标准刊号:。《粉煤灰综合利用》杂志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优秀期刊),中国学术论文数据库期刊,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河北省优秀期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增长,排污权交易已成为当前中国环境质量控制的重要环境经济制度和治理手段。基于排污权交易的发展历史,文章介绍了排污权交易的起源、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国排污权交易的发展历程、中国排污权交易种类和范围,综述了中国近年来对于排污权交易实践的积极探索,探讨了当前中国排污交易权政策和实践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的排污权交易市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12月10日在上海开幕的"第二届中国‘城市矿产’博览会"上,中国再生资源价格指数正式面世。中国再生资源价格指数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编制开发,目前包括废钢价格指数、废铜价格指数和废铝价格指数。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会长蒋省三认为,再生资源行业已成为中国行业发展重点之一,并面临着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潜在发展力是指中国所有能力得到释放所能达到的发展能力,一般使用潜在GDP增速来表示。当中国实际GDP增长高于潜在GDP增长,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超出了合理限度。将引发经济过热。随着2008年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数据的陆续公布,中国经济是否过热逐渐有了肯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韩福东 《环境》2002,(9):12-13
7月16日,联合国《2002中国人类发展环境报告》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正站在十字路口,如果延续既有的政策,将是一条‘危险的道路’。”这份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环境研究院共同合作的《报告》指出,“中国应走‘绿色改革之路”。中国的环境恶化到什么程度?中国环保面临怎样的困境?出路何在?华夏时报记者韩福东为此走访了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副主任胡大源博士。记者:联合国《2002中国人类发展环境报告》认为中国环境处在一个危险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参加了50多项涉及环境保护的国际条约,并积极履行这些条约规定的义务。履行这些国际条约需要中国企业的积极支持与参与,在此从中国签署的国际条约出发,分析中国企业所承担的责任和资金机制,为探讨中国POPs行动计划的企业投融资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矿山地质环境研究起步比较晚,但发展迅猛。本文阐述了中国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现状,介绍和评论了中国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的常用工作方法,分析了中国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未来中国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